| 商品名稱: | 【 正版包郵】天纔在左 瘋子在右(完整版) 高銘 新增10個被封殺篇章心理百科心理學書籍讀物陳小春/應采兒同名網 | 開本: | 16開 |
| 作者: | 高銘 著 | 定價: | 39.80 |
| ISBN號: | 9787550263932 | 齣版時間: | 2016-01-01 |
| 齣版社: |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 印刷時間: | 2016-01-01 |
| 版次: | 1 | 印次: | 1 |
目錄
前言
舊版前言
1. 角色問題
2. 夢的真實性
3. 四維蟲子
4. 三隻小豬——前篇:不存在的哥哥
5. 三隻小豬——後篇:多重人格
6. 進化慣性
7. 飛禽走獸
8. 生命的盡頭
9. 轉世
10. 蘋果的味道
11. 顱骨穿孔——前篇:異能追尋者
12. 顱骨穿孔——後篇:如影隨形
13. 生化奴隸
14. 永遠,永遠
15. 真正的世界
16. 孤獨的守望者
17. 雨默默的
18. 生命之章
19. *後的撒旦
20. 女人的星球
篇外篇:有關精神病的午後對談
21. 時間的盡頭——前篇:橘子空間
22. 時間的盡頭——後篇:瞬間就是永恒
23. 在牆的另一邊
24. 死亡周刊
25. 靈魂的尾巴
26. 永生
27. 鏡中
28. 錶麵現象
29. 超級進化論
30. 迷失的旅行者——前篇:精神傳輸
31. 迷失的旅行者——中篇:壓縮問題
32. 迷失的旅行者——後篇:迴傳
33. 永不停息的心髒
34. 禁果
35. 朝生暮死
36. 預見未來
37. 雙子
38. 行屍走*
39. 角度問題
40. 人間五十年
第二個篇外篇:精神病科醫生
41. 僞裝的文明
42. 控製問題
43. 大風
44. 雙麵人
45. 滿足的條件
46. 薩滿
47. 偷取時間
48. 還原一個世界——前篇:遺失的文明
49. 還原一個世界——中篇:暗示
50. 還原一個世界——後篇:未知的文明
51. 盜屍者
52. 棋子
53. 誰是誰
54. 靈魂深處
55. 伴隨著月亮
56. 刹那
57. 果凍世界——前篇:物質的盡頭
58. 果凍世界——後篇:幕布
新版後記:人生若隻如初見
*版後記:人生若隻如初見
在綫試讀章節
生命之章
“你好。”我坐下、摘下筆帽、後打開本子,準備好錄音筆後抬頭看著他。
隻看瞭一眼,我就後悔瞭,後悔見他。
我也算是接觸過不少精神病人瞭,他們之中鮮有眼神象他這樣讓我感到不安的。而不安的根源在於從他的眼神中什麼都看不到,沒有喜怒哀樂。如果麵對的患者是興高采烈那種亢奮的狀態的,那我就不需要多問,聽就是瞭;假若麵對是沉默類型的也沒關係,無非再多來幾次試試;要是對方情緒很不穩定甚至狂暴,大不瞭就跑唄,跑快點躲開砸過來的一切,安全*就成。然而,麵前的他隻有一種態度:超然。說實話我有點怕這類型的患者,因為在他們麵前,我是那個被審視的人,甚至到瞭一種無所遁形的地步。
我甚至能預感到接下來必將是一段燒腦甚至顛覆我所有認知的時間。
他麵無錶情點瞭下頭:“你好。”
糟糕瞭!我知道自己的預感沒錯,因為他平和的迴應我的問候。對於一個很不穩定的精神病人來說這不正常。
我:“呃……聽說你自殺很多次?”
他麵無錶情的看瞭我一會兒:“那不是自殺,我隻是想提前結束這一章。”
我:“一章?”這讓我想到瞭曾經接觸過的某一位患者。“你認為我們是在一本書裏?”
他:“不是書。隻是這麼形容。”
我:“那是什麼意思?”
他:“隻是一個環節罷瞭。”
我:“呃……還是沒明白。”
他漠然的看瞭我一會兒:“死亡並不是真的死亡,隻是我們這麼說。死亡隻是生命這一段的終結,但是我們還會用彆的方式繼續下去。”
“死亡不是死亡……”我在品味這句話,“那死亡是什麼?”
他:“這一章的結束,我說過的。”
我開始有點聽明白瞭:“原來是這樣……那之後呢?是什麼?”
他:“我也不知道,某種形式吧?所以我想提早結束現在的環節去看看後麵到底是什麼。”
我:“其實……”我隱隱的覺得話頭不對,但一時又沒想好要不要岔開,畢竟他是有自殺傾嚮的那類患者
他沒打算停下來而是繼續就這個問題點還在說:“生命和死亡隻是我們起的名字罷瞭,生命本身不見得是好的,死亡也不見得是壞的。這些都隻是必須的某種階段。現在,被我們稱作是生命的這個階段,是某個巨大環節中的一個段落,之前我們經曆過其他階段,之後還會經曆另一些彆的什麼,但是我們不清楚那是不清楚那是什麼。”
我:“我大概是聽明白瞭,你是說我們的生命是某個……巨大的……嗯……某種連續性的一部分?”
他:“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我:“那,那個巨大的……我沒辦法稱呼它,是什麼形狀的?環形?或者就像是NDA一樣的螺鏇體?”
他:“你在試圖用生命中的常識去解釋生命之外。但假如真有什麼形狀的話,我認為應該是我們無法理解的,因為目前我們甚至都無法理解生命之外是什麼。”
我突然覺得他的想法很有趣:“也許它就是普通純綫性的。”
他非常認真的想瞭想:“我不知道。”
我:“但是你為什麼會這麼認為呢?”
他:“我隻是說這種可能性存在。所以我纔打算提前結束生命來試試。”
我:“但拿生命來……這太草率瞭,畢竟生命隻有一次機會……”
他有點不耐煩的打斷我:“你怎麼知道的?”
我被問愣瞭。
他:“你們太喜歡用已知去解釋未知瞭,然後以此為基準來評判。”
我:“可是這很正常啊,畢竟我們身處在生命當中……”
他:“不、不,不是這樣的,你還是沒能跳齣來。也許,下一個環節來看,認為我們現在的階段隻是某種孕育期呢?甚至我們這個階段反而被稱為死亡呢?在其他階段看來,生死的因果關係也許正好是相反,而不是我們現在認為的這樣。你太習慣於用已知解釋未知瞭。或者說,在某種程度上你恐懼未知,就如同恐懼死亡。”
我知道他這種邏輯雖然建立在假設基礎上,但卻是不可攻破的,因為我沒法推翻他的假設,除非我也嚮他那樣假設。可這樣一來我就和他所做的沒有任何區彆瞭。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我都會為人類的邏輯極限感到悲哀,並且有沉重的無力感以及某種程度上的絕望。
我決定再掙紮一下:“用已知嘗試著解釋未知也沒錯吧,至少現在看來沒錯誤,因為我們的定位就在生命中,而不是生命之外。”
他:“你從身處的角度看當然沒錯誤,但是從正確與否的角度看就不好說瞭。”
“好吧。”我徹底放棄瞭在這個問題繼續糾結,因為他是對的。“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這種想法的?”
他:“從一張圖片。”
我:“能說說是什麼樣的圖片嗎?”
他:“可以。是一張銀河係的圖片。”
我突然有一種不好的預感:不會和某些奇怪的學科有關吧?
他完全沒留意到我情緒的變動,而是眯著眼睛似乎在迴味:“那是一張很美的圖片,銀河係像是個巨大的、閃亮的盤子,帶著數以億計的星體慢慢鏇轉著。那張圖片就像是有魔力一樣,足足吸引瞭我將近一個小時都沒能把視綫移開。有那麼一陣我甚至已經置身於其中,漂浮在某個位置靜靜的看著它……直到*後我忘瞭雙腿的存在,忘瞭掌握平衡,摔倒在地。”
……
內容
這本書,是一群誤入歧途的天纔的故事,也是一群入院治療的瘋子的故事。
這本書,是作者高銘耗時4年深入醫院精神科、公安部等神秘機構,和數百名“非常態人類”直接接觸後,以訪談形式記錄瞭生活在社會另一個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礙者等邊緣人)的所思所想。
這本書,是國內*本具有人文情懷的精神病患談訪錄。在與精神病患對話的內容裏涉及到生理學、心理學、佛學、宗教、量子物理、符號學以及瑪雅文明和預言等眾多領域。錶現齣精神病患看待世界的角度和對生命提齣的深刻觀點,聞所未聞卻又論證嚴謹。
他們說:
*四維生物眼裏,我們隻是蠕動的蟲子
膚淺的男人,必然被基因先進的女人毀滅
孩子,你是我創建的角色,生死皆有我定
你追求的那點可憐的光明,根本不值一提
颶風不是虛幻,你還未信,我已死於狂風
睡夢中我猙獰的錶情,嚇破世人膽卻仍無解
我們的生命,隻是未知長河中的一個小碎片
我有三隻小豬,我殺死瞭其中兩隻,而已
……
這本書,能夠讓人們真正瞭解到瘋子抑或天纔的內心世界。
大部分人都樂於成為社會群居動物的一員,所以會對從不同維度看待世界的人心存疑慮,甚至是不假思索的否定。
可是,定義一個人是天纔還是瘋子又有什麼真正的標準呢?
相信這本書會給你一個近乎完美的答案。
作者介紹
他喜歡問為什麼,但不是哲學傢
他喜歡探究心理,但不是心理學傢
他喜歡追問世界本源,但不是曆史學傢
他喜歡動物,但從不去動物園
他是個探險傢,但不怎麼旅遊
他寫過暢銷書《天纔在左,瘋子在右》
他喜歡白色、金屬金和銀色
他喜歡用“貪婪”形容自己
他喜歡自己製定規則
他堅信自己能拯救世界
他誰也不是
但他誰都是
高銘
70年代,生於北京
這本書終於到手瞭!說實話,我等瞭很久,之前在網上看到瞭很多關於它的討論,褒貶不一,但都激起瞭我的好奇心。拿到手後,第一感覺就是它的分量,沉甸甸的,有一種厚實感,這讓我對裏麵的內容充滿瞭期待。封麵設計很簡潔,卻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讓人忍不住想去翻開它。迫不及待地翻開第一頁,就被作者的文筆吸引住瞭,流暢而富有洞察力,仿佛他能看穿人心最隱秘的角落。我喜歡它那種直擊人心的敘述方式,沒有華麗的辭藻,卻能精準地描繪齣那些復雜的情感和微妙的心理變化。裏麵的案例分析也做得非常到位,不是那種空洞的理論,而是結閤瞭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況,讓人讀起來覺得特彆有代入感,仿佛自己也置身於那個場景之中,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樂。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不會讓人覺得晦澀難懂,即使是心理學專業的術語,作者也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清楚,這一點對於我這種非專業讀者來說,真的太友好瞭。感覺這本書就像一位老朋友,在低語著那些你一直想知道卻又說不清的道理。
評分收到書的那一刻,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起初,我抱著一種獵奇的心態,想看看那些所謂的“另類”思維究竟是怎樣的。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逐漸被書中所描繪的那些鮮活的生命故事所打動。作者高銘的采訪技巧非常齣色,他能夠讓那些受訪者敞開心扉,吐露心聲,展現齣他們內心最真實的一麵。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精神疾病的案例集閤,它更是一次關於人性深刻的探索。我看到瞭那些在社會邊緣遊走的靈魂,他們有著常人無法理解的視角,卻也擁有著獨特的智慧和感受。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們對“正常”的定義可能太過狹隘瞭。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也讓我對那些與自己不同的人産生瞭更多的同情和理解。它讓我明白,每一個生命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即使他們的思維方式與我們有所不同。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心理學讀物,它更是一次關於生命、關於理解、關於接納的深刻啓示。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讓我對“正常”和“異常”的界限産生瞭新的思考。以往看心理學相關的書籍,總覺得是在學習理論知識,而這本書卻像是帶領我進行瞭一場深入人心的對話。作者高銘以一種非常平等和尊重的態度去呈現那些“另類”的聲音,讓我看到瞭那些被主流社會邊緣化的群體,他們的內心世界是如此的豐富和復雜。我特彆欣賞作者在采訪中的那種敏銳和耐心,他沒有評判,而是用一顆開放的心去傾聽,去理解。這種理解,不僅僅是對個體心理的剖析,更是對社會現象的一種反思。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自己身邊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不被理解的言行。原來,很多時候,我們對“不同”的恐懼,源於我們對未知的不瞭解。這本書就像一扇窗戶,讓我看到瞭更多元的可能性,也讓我學會瞭用更寬容的心去接納那些與自己不一樣的人。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啓發,一種對人性深度探索的邀請。
評分這套書的內容確實是齣乎我的意料,我原以為會是那種枯燥乏味的理論堆砌,但事實完全不是。從閱讀的第一頁開始,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瞭,仿佛進入瞭一個全新的世界。書中所描繪的那些經曆和視角,是我從未曾接觸過的,它們挑戰瞭我固有的認知,也讓我對人類的精神世界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生動,每一個故事都像是一部微型的電影,畫麵感十足,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去感受那些人物的內心掙紮和情感波動。而且,這本書並沒有迴避那些常人難以啓齒的議題,而是以一種非常坦誠和深刻的方式去探討它們,這讓我覺得非常寶貴。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僅僅是在獲取知識,更是在進行一種自我反思和情感的共鳴。我發現,很多時候,那些我們認為“不可思議”的事情,背後都有著深刻的原因和邏輯。這本書讓我對“正常”和“瘋狂”的定義産生瞭動搖,也讓我更加理解和同情那些在精神世界裏孤獨前行的人們。
評分我之前對心理學一直抱著一種模糊的興趣,但總覺得那些理論太過抽象,難以落地。直到我讀瞭這本書,纔真正體會到瞭心理學那種直擊人心的力量。作者高銘的敘述方式真的太絕瞭,他不是在給你講課,而是在和你分享一個個真實而又震撼人心的故事。每一個案例都充滿瞭細節,讓你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人物的處境、他們的情緒以及他們內心的掙紮。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好幾次都忍不住停下來,去迴想自己的經曆,去對照書中的內容,發現瞭很多意想不到的連接。它不僅僅是關於“瘋子”的故事,更是關於我們所有人內心深處那些難以言說的睏惑和渴望。我特彆喜歡作者在采訪中錶現齣的那種洞察力,他能夠抓住那些最關鍵的細節,然後將其轉化為對人性深刻的解讀。這本書讓我對人類的精神世界有瞭更全麵、更立體的認識,也讓我學會瞭用一種更包容、更理解的態度去麵對生活中的種種不確定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