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艾瑞里著的《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精)》由四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黑天鹅》作者塔勒布、**经济学家梁小民联袂**! 长踞《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网站畅销书排行榜!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为“行为经济学”做出突出贡献的理查德·塞勒,这本书正是对“行为经济学”*好的通俗解读,相信新版会让*多读者耳目一新,成为兼具市场价值和社会效益的畅销长销好书。
我们为什么会浪费丰盛晚宴中的精致食物,却对一张打折优惠餐券念念不忘? 在做生活中的各种决策时,我们总是以为自己正在做出明智的、理性的选择。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本书中,丹?艾瑞里带我们进入了行为经济学领域,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颠覆了人们曾经普遍认同的我们的行为是**理性的假设。无论是咖啡、减肥,买一辆车还是谈恋爱,我们的决策行为中总是带有各种非理性。 找出存在于不同领域行为和决策背后的各种力量,针对影响我们个人、企业,以及公共生活的普遍问题,找出解决方法,这正是行为经济学所要做的。 非理性是人类的本能,是主宰人类行为和决策的隐性力量。然而,这些非理性的行为既不是随机的,也不是毫无意义的。它们是有系统的、可预测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可预测的非理性。
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教授,同时也在该校经济学院、医学院等担任教职,获得过心理学博士及商学博士学位。他的文章经常发表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波士顿环球报》等知名媒体上。
他写作了一系列畅销书,包括《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怪诞行为学3:非理性的你》《怪诞行为学4:诚实的真相》等。
目录
**序 // VII
作者序 // XI
引言 // XIX
第一章?相对论的真相:
为什么我们喜欢比较和攀比?
我们生活中的价格“诱饵” // 003
巴黎和罗马,你选择去哪里度蜜月? // 009
三个人中,你想跟哪一个约会? // 012
富人嫉妒比自己*富有的人 // 016
打破相对论的怪圈 // 020
第二章?供求关系的失衡:
为什么珍珠无价?
黑珍珠如何从无人问津变为稀世珍宝? // 025
“幼鹅效应”与“锚定” // 027
“羊群效应”与星巴克咖啡 // 037
“任意的一致”与消费习惯 // 040
自由市场与宏观调控 // 046
第三章?免费的代价:
为什么赠品反而让我们花费*多?
“零”的历史与传奇 // 051
免费的**不可抵挡 // 052
我们为什么疯抢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 056
买书免运费与免费换机油 // 057
政府可以尝试推出免费的政策 // 062
是什么导致结果大相径庭? // 064
第四章?社会规范的成本:
为什么我们乐于做义工,干活儿赚钱时反而不高兴?
你需要向你的岳母支付晚餐费用吗? // 069
社会规范vs市场规范 // 070
不要向你的约会对象提钱 // 076
罚款对杜*迟到有效吗? // 077
极易被打破的微妙平衡 // 078
涨工资可以解决“血汗工厂”的痼疾吗? // 080
金钱买不来优质的教育 // 084
“火人节”:纯社会规范的回归 // 086
第五章?性兴奋的影响:
为什么“热烈”比我们想的还热?
两个“我”:杰基尔博士与海德先生 // 091
“你只需说不”vs“没问题” // 100
预防青少年发生驾驶事故的干预措施 // 101
了解情绪的两面性—冷静与** // 103
性兴奋实验的问题清单 // 104
第六章?拖沓的恶习与自我控制:
为什么我们信誓旦旦的事情却总是做不到?
过度消费是明智之举吗? // 109
设定自我控制的底线 // 111
让全身检查像买份麦当劳套餐一样简单 // 116
拥有“自我控制”功能的智能信用卡 // 120
第七章?所有权的个性:
为什么我们会依恋自己拥有的一切?
为什么卖主的估价总比买主高? // 127
人类本性中的三大非理性怪癖 // 132
宜家效应与虚拟所有权 // 134
如何治疗所有权依恋症? // 136
第八章?多种选择的困境:
为什么我们希望所有的门都开着?
留有余地的“傻瓜游戏” // 141
新欢与旧爱,应该选择哪一个? // 143
让每个人都疲于奔命的“三扇门” // 144
果断地关上该关的门 // 149
饿死在谷堆间的驴子 // 152
第九章?预期的效应:
为什么我们可以心想事成?
费城老鹰队vs纽约巨人队 // 157
添加香醋的百威啤酒 // 159
特制咖啡味道如何? // 161
赝品也可以卖出名画的价钱 // 163
美食不如美器,预期改变品位 // 166
你*喜欢百事可乐还是可口可乐? // 168
偏见与第三方 // 170
第十章?价格的魔力:
为什么我们喜欢买贵的东西?
神奇的安慰疗法 // 177
价格越贵的药越有效吗? // 183
安慰疗法的去与留 // 190
应该让烧伤病人穿紧身衣吗? // 193
第十一章?人性的弱点:
为什么我们不诚实?
考试中你会作弊吗? // 199
政府法令能杜*不诚实吗? // 205
道德准则和就职誓言的力量 // 208
各行各业中的“灰色地带” // 211
世界上哪个***诚实? // 214
第十二章?企业的特权:
为什么现金可以阻止我们作弊?
可乐不见了,现金还在 // 221
非现金引发的作弊现象 // 222
诚实与不诚实的临界点 // 226
“*终解释权”也是一种不诚实的表现吗? // 230
现金时代的终结与舞弊行为的泛滥 // 232
第十三章?啤酒与免费午餐:
什么是行为经济学,哪里有免费午餐?
个人需求与群体属性的矛盾 // 237
“免费午餐”是可以实现的 // 242
附录1 // 249
附录2 // 279
致谢 // 323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吸引人,一种复古又带点神秘感的风格,配合“怪诞行为学”这个书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不寻常的、甚至是有点离奇的科学发现。我一直对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很感兴趣,特别是那些看似不合逻辑,但又普遍存在的行为模式。我曾读过一些关于行为经济学的科普读物,它们往往能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将复杂的心理学原理变得通俗易懂。这本书的名字让我期待它能提供更多类似的“哇塞”时刻,能够解释那些我们自己都说不清为什么会那样做的瞬间。比如,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冲动消费?为什么我们会对某些促销活动毫无抵抗力?为什么我们总是对“免费”这个词那么着迷?这些都是我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困惑,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提供一些全新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让我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同时,我对“精装版”这个细节也颇为关注,这意味着在装帧和纸质上应该会有不错的品质,也更适合作为一本值得珍藏的书籍。
评分作为一名对人类行为研究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非常喜欢那些能够深入剖析人性,揭示我们内心深处驱动力的书籍。这次看到《怪诞行为学》这个书名,立刻就激起了我的阅读兴趣。我脑海中闪过许多与“怪诞”和“行为”相关的场景,比如人们在群体压力下做出的不合理决策,或者是在面对诱惑时表现出的冲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全新的、甚至是颠覆性的视角,来解释这些我们习以为常,但仔细想来却又有些难以理解的行为。我曾读过一些关于认知偏差和行为经济学的书籍,它们总是能用严谨的科学方法,结合大量的实验数据,来揭示人类思维的“漏洞”。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能够用更生动、更有趣的方式,将那些复杂的心理学理论呈现出来,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我身边的人,甚至理解整个社会。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怪诞行为学》让我联想到许多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不合逻辑,但却又反复出现的行为模式。我一直对人类的决策过程和心理动机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面对各种选择时,我们是如何做出决定的,以及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我们的判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人类“非理性”行为的深刻见解,能够帮助我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做出一些事后看来非常愚蠢的决定,或者为什么我们会对某些事物有着难以抑制的冲动。例如,为什么我们会陷入“安慰剂效应”,明明没有实际效果,却依然能感受到改善?为什么我们在谈判时,会因为对方的某个小动作而改变自己的策略?这类书籍往往能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案例,将抽象的心理学理论具象化,让我恍然大悟。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能更清晰地看到隐藏在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评分我一直对“非理性”这个概念抱有浓厚的兴趣,因为在我看来,人类的理性似乎是有限的,很多时候我们的决策和行为都充满了感性的色彩,甚至会做出一些事后看来非常不合理的选择。这类书籍往往能揭示隐藏在这些“非理性”行为背后的心理驱动力,比如我们对风险的厌恶、对损失的敏感、以及我们如何被社会规范所影响等等。读过几本类似的科普书籍,它们都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案例分析,将这些抽象的心理学理论具象化,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我经常犯的那些“错误”是有普遍性的,并且有其深刻的心理根源。这次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感觉它可能在探讨一些更加“怪诞”的行为,也就是那些我们自己可能都无法预料到,但又切实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我对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关于成瘾行为、从众心理、或者决策偏差的讨论充满期待,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识别和避免这些认知陷阱,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能更加游刃有余。
评分我一直是个对社会现象和社会心理学非常着迷的读者,尤其是那些能够解释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令人费解行为的理论。这本书的书名《怪诞行为学》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它暗示着这本书将要揭示的,是那些我们可能从未意识到,或者从未深入思考过的,但又真实存在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模式。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那些看似“非理性”的决策背后,所隐藏的心理学原理。例如,为什么人们在面对选择时,往往会偏向于选择风险更低但收益也更少的那一项?为什么我们会更容易记住负面信息,而忽略积极的反馈?这些都是我生活中常常观察到的现象,却苦于没有专业的理论来解释。如果这本书能够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像一位睿智的向导一样,带我探索人类心智的奇妙角落,揭示那些影响我们决策的潜规则,那将是一次非常宝贵的阅读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