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 MILL數控加工編程應用實例 含盤

Power MILL數控加工編程應用實例 含盤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硃剋憶彭勁枝 著
圖書標籤:
  • PowerMILL
  • 數控加工
  • 編程
  • 實例
  • CAM
  • 加工技術
  • 機械製造
  • 數控機床
  • 編程案例
  • 工業軟件
  • CAD/CAM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哈爾濱市學府書店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84100
商品編碼:26930640565
包裝:平裝-膠訂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8-01-01

具體描述


內容介紹
《PowerMILL 數控加工編程應用實例》以各種典型零件數控加工編程為主綫,展開講解應用PowerMILL2012軟件進行數控加工自動編程的操作方法,在使用PowerMILL軟件計算零件加工各工步刀具路徑的過程中,講解軟件各參數、各選項的功能和應用。全書介紹瞭8類典型零件[11個例子零件,16個練習零件(含參考答案)]的數控加工自動編程過程。DY章介紹瞭PowerMILL2012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並介紹瞭一個簡單的引例,第2章講解瞭一個典型二維綫框圖形形式的零件數控加工編程過程,第3章介紹瞭一個典型三維實體圖形形式的零件數控加工編程,第4章詳細講解瞭塑料模具型腔零件數控加工編程,第5章介紹瞭塑料模具型芯零件數控加工編程,第6章介紹瞭三類電極零件的數控加工編程,第7章講解瞭拉延模具凹模零件數控加工編程,第8章介紹瞭拉延模具凸模和壓邊圈及其裝配體數控加工編程,第9章介紹瞭刀具路徑後置處理方法及機床後處理文件的訂製。為方便讀者學習,本書附帶瞭一張光盤,包含瞭書中所有的實例源文件、實例的操作視頻文件和練習題源文件及其參考答案。

關聯推薦
《PowerMILL 數控加工編程應用實例》11個全新企業應用實例,既涉及工藝又詳解操作,緊貼數控加工競賽內容,全新PostProcessor範例,適用2010至2017版本,快速突破技術難點瓶頸,輕鬆贏得更好工作機會 
目錄
目 錄 前言 DY章 PowerMILL 2012數控加工編程基礎1 1.1 PowerMILL 2012軟件界麵及工具欄1 1.2 “文件”下拉菜單條詳解3 1.3 PowerMILL數控編程基本概念6 1.4 PowerMILL軟件中鼠標的使用及 快捷鍵7 1.5 PowerMILL軟件常用基礎操作7 1.6 PowerMILL數控編程的一般過程及 引例11 1.7 練習題24 第2章 二維綫框圖形零件數控加工編程26目 錄
前言

DY章 PowerMILL 2012數控加工編程基礎1
1.1 PowerMILL 2012軟件界麵及工具欄1
1.2 “文件”下拉菜單條詳解3
1.3 PowerMILL數控編程基本概念6
1.4 PowerMILL軟件中鼠標的使用及
快捷鍵7
1.5 PowerMILL軟件常用基礎操作7
1.6 PowerMILL數控編程的一般過程及
引例11
1.7 練習題24
第2章 二維綫框圖形零件數控加工編程26
2.1 數控加工編程工藝分析27
2.2 詳細編程過程27
2.2.1 設置公共參數27
2.2.2 頂平麵加工—— 麵銑策略應用於
平麵加工30
2.2.3 外輪廓粗、精加工—— 二維麯綫
輪廓應用於封閉輪廓加工33
2.2.4 月形槽粗、精加工—— 二維麯綫
輪廓應用於開放輪廓加工36
2.2.5 中部型腔粗、精加工—— 二維麯綫
區域清除應用於封閉型腔加工38
2.2.6 中部型腔二次加工—— 二維麯綫區域
清除(殘留加工)應用於二次加工42
2.2.7 腰形槽粗、精加工—— 二維麯綫
區域清除及其應用45
2.2.8 孔加工—— 鑽孔與銑孔策略應用
於孔加工47
2.2.9 雕刻文字—— 參考綫加工策略
應用於綫槽加工51
2.2.10 刀具路徑後處理54

2.2.11 産生數控加工工藝清單55
2.2.12 保存項目文件56
2.3 工程師經驗點評56
2.4 練習題57
第3章 三維實體圖形零件數控加工編程58
3.1 數控加工編程工藝分析58
3.2 詳細編程過程59
3.2.1 設置公共參數59
3.2.2 前側麵矩形槽加工—— 二維麯綫區域
清除應用於實體型腔加工62
3.2.3 兩個三角形型腔加工—— 二維麯綫
區域清除應用於實體型腔加工66
3.2.4 兩個三角形型腔二次加工—— 二維
麯綫區域清除(殘留加工)應用於
二次加工69
3.2.5 中部兩個梯形型腔加工—— 二維麯綫
區域清除應用於異形型腔加工72
3.2.6 主型腔開粗和底平麵精加工—— 二維
麯綫區域清除應用於異形型腔
加工76
3.2.7 主型腔側壁精加工—— 二維麯綫輪廓
應用於異形型腔側壁加工77
3.2.8 孔加工—— 鑽孔和銑孔策略應用於
孔加工79
3.2.9 直倒角加工—— 平倒角銑削策略
應用於直倒角加工82
3.2.10 刀具路徑後處理85
3.2.11 産生數控加工工藝清單85
3.2.12 保存項目文件87
3.3 工程師點評87
3.4 練習題87
第4章 塑料模具型腔零件數控加工編程88
4.1 數控加工編程工藝分析88
4.2 詳細編程過程89
4.2.1 設置公共參數89
4.2.2 整體粗加工—— 模型區域清除及
高速加工選項應用於開粗91
4.2.3 整體二次粗加工—— 模型殘留區域清除及殘留模型應用於二次粗加工97
4.2.4 型腔頂麵精加工—— 平行精加工
及模型邊界應用於淺灘麵加工101
4.2.5 型腔側麵精加工—— 等高精加工
及淺灘邊界應用於陡峭麵加工111
4.2.6 型腔底麵精加工—— 三維偏置
精加工應用於淺灘麵加工116
4.2.7 平麵精加工—— 偏置平坦麵精
加工應用於平麵加工119
4.2.8 DY次清角—— 清角精加工應用於
角落加工122
4.2.9 第二次清角—— 清角精加工應用於
角落加工128
4.2.10 保存項目文件130
4.3 工程師經驗點評130
4.4 練習題131
第5章 塑料模具型芯零件數控加工編程132
5.1 數控加工編程工藝分析132
5.2 詳細編程過程133
5.2.1 設置公共參數133
5.2.2 粗加工—— 模型區域清除策略應用於
粗加工135
5.2.3 側抽芯槽進刀槽加工—— 參考綫及
參考綫刀具路徑應用於槽加工140
5.2.4 側抽芯槽加工—— 模型區域清除
應用於槽加工144
5.2.5 成型麯麵精加工—— 三維偏置
精加工應用於自由麯麵加工146
5.2.6 側抽芯槽精加工—— 陡峭和淺灘
精加工的應用150
5.2.7 平麵精加工—— 平行平坦麵精加工
應用於平麵加工154
5.2.8 DY次清角—— 清角精加工應用
於角落加工156
5.2.9 第二次清角—— 清角精加工應用
於角落加工158
5.2.10 保存項目文件159
5.3 工程師經驗點評159
5.4 練習題160
第6章 工具電極零件數控加工編程161
6.1 清角電極數控加工編程162
6.1.1 數控加工編程工藝分析162
6.1.2 詳細編程過程162
6.1.2.1 設置公共參數162
6.1.2.2 電極形體部分粗加工—— 模型
區域清除用於凸模開粗165
6.1.2.3 電極基準部分粗加工—— 等高
精加工策略應用於粗加工168
6.1.2.4 電極形體頂平麵精加工—— 等高
切麵區域清除策略應用於平麵
加工170
6.1.2.5 電極形體側壁精加工—— 模型
輪廓策略應用於側壁加工172
6.1.2.6 電極基準頂麵精加工—— 等高切
麵區域清除應用於平麵加工174
6.1.2.7 電極基準側壁精加工—— 模型
輪廓策略應用於側壁加工176
6.1.2.8 電極序列號加工—— 參考綫
精加工應用於文字雕刻177
6.1.2.9 保存項目文件180
6.2 加強筋電極數控加工編程180
6.2.1 數控加工編程工藝分析180
6.2.2 詳細編程過程181
6.2.2.1 設置公共參數181
6.2.2.2 電極形體部分粗加工—— 模型
區域清除用於凸模開粗182
6.2.2.3 電極基準部分粗加工—— 等高
精加工策略應用於粗加工186
6.2.2.4 電極形體頂弧麵精加工—— 平行
精加工策略應用於麯麵加工188
6.2.2.5 電極形體側壁精加工—— 顯示全部信息

高精度模具製造的藝術與科學:一本實操指南 本書將帶您走進精密機械加工領域,以一套完整的、從概念到成品的高精度模具製造流程為主綫,深入剖析每一個關鍵環節的技術要領與實戰技巧。我們緻力於為您呈現一個全麵、係統的模具設計與加工解決方案,讓您在掌握核心理論的同時,也能遊刃有餘地應對實際生産中的挑戰。 第一章:模具設計精髓與數字化建模 在開始任何加工之前,紮實的設計是成功的基礎。本章將從模具的基本原理齣發,詳細講解不同類型模具(如注塑模、衝壓模、壓鑄模等)的設計要點,包括分型麵設計、澆注係統與流道設計、冷卻係統布局、頂齣係統規劃等。我們將重點關注如何通過優化設計,最大程度地提高模具的生産效率、使用壽命和産品質量。 接著,我們將深入探討數字化建模在現代模具設計中的核心作用。您將學習如何使用業界領先的CAD軟件,從二維草圖繪製到三維實體建模,精確構建復雜的模具零件。我們會詳細介紹麯麵造型技巧,如何處理自由麯麵,以及如何運用參數化設計來提高設計的靈活性和可追溯性。同時,還將講解如何進行乾涉檢查、裝配關係定義,以及生成詳細的工程圖紙,確保設計的嚴謹性和可製造性。 第二章:CAM編程的核心原理與策略 CAM(計算機輔助製造)編程是連接設計與加工的橋梁。本章將係統闡述CAM編程的核心概念,包括刀具路徑的生成原理、切削參數的選擇、後處理器(Post Processor)的定製與應用等。我們將重點講解不同加工策略的應用,例如: 麯麵加工策略: 包含等高綫加工、流綫加工、平行綫加工、投影加工等,以及如何根據零件的幾何特徵選擇最閤適的麯麵加工方法,以獲得優異的光潔度和尺寸精度。 型腔與型芯加工: 詳細講解如何針對復雜的三維型腔和型芯進行高效、精密的加工,包括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的策略組閤。 孔加工: 涵蓋鑽孔、擴孔、鏜孔、攻絲等常見孔加工操作的CAM編程技巧,以及如何處理深孔、斜孔等特殊情況。 二次元加工: 針對簡單的二維輪廓、槽、孔等進行高效的加工編程。 本章還將深入探討刀具路徑的優化技術,如刀具軸控製(Tool Axis Control)、刀尖補償(Tip Compensation)、剩餘材料加工(Remaining Material Machining)等,以減少空刀時間,提高切削效率,延長刀具壽命,並獲得更佳的錶麵質量。 第三章:高效刀具路徑的生成與仿真 生成高效、可靠的刀具路徑是CAM編程的關鍵。本章將專注於刀具路徑的實際生成過程,並結閤豐富的實例,演示如何在CAM軟件中創建和編輯各種類型的刀具路徑。我們將重點介紹: 粗加工策略: 如何利用大切削參數,快速移除大部分材料,為後續精加工奠定基礎。我們將討論等高綫粗加工、區域清除(Area Clearance)等策略,以及如何通過優化進給和切削深度來提高粗加工效率。 半精加工策略: 在粗加工的基礎上,進一步逼近零件的最終形狀,為精加工節省時間,並提高錶麵質量。我們將講解輪廓加工(Contour Machining)、螺鏇加工(Spiral Machining)等半精加工方法。 精加工策略: 針對零件的最終精度和錶麵光潔度要求,生成高質量的刀具路徑。我們將深入探討平行綫加工、等高綫加工、三維流綫加工等精加工方法,並分析如何通過調整步距(Stepover)、步距(Stepdown)等參數來獲得理想的光潔度。 刀具路徑仿真與驗證是確保加工成功的必要步驟。本章將詳細介紹如何利用CAM軟件內置的仿真功能,對生成的刀具路徑進行碰撞檢測、切削過程模擬,以及剩餘材料分析。通過仿真,您可以提前發現潛在的加工問題,如刀具與夾具的碰撞、切削不到位、過度切削等,從而避免昂貴的返工和損壞。 第四章:高精度加工的參數設置與優化 精確的參數設置直接決定瞭加工精度和效率。本章將深入探討影響加工質量的關鍵參數,並提供實用的優化建議。我們將圍繞以下方麵進行講解: 切削參數的優化: 包括主軸轉速(Spindle Speed)、進給速度(Feed Rate)、切削深度(Depth of Cut)、切削寬度(Width of Cut)等。我們將根據不同的刀具類型、材料特性和加工階段,提供科學的參數選擇方法,並介紹如何通過切削力學原理來指導參數優化。 刀具的選擇與應用: 介紹各種類型刀具(如球頭刀、平底刀、圓角刀、立銑刀、鑽頭、鉸刀等)的幾何特性、材料和適用範圍,以及如何根據加工需求選擇閤適的刀具。 刀具補償與刀尖半徑補償: 詳細講解刀具長度補償、刀具半徑補償(G40/G41/G42)、刀尖半徑補償(G43.4/G43.5)等概念及其在CAM編程中的應用,以提高加工精度和錶麵質量。 進給率的控製: 講解恒定進給率、恒定錶麵速度(Constant Surface Speed)等控製方式,以及如何在不同加工區域和刀具運動軌跡中實現平穩的進給率,避免振動和提高錶麵光潔度。 第五章:特定零件的加工實例分析 理論知識需要通過實踐來鞏固。本章將通過一係列具有代錶性的高精度零件加工實例,將前幾章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每個實例都將包含: 零件模型分析: 對零件的幾何特徵、尺寸精度要求、錶麵粗糙度要求進行詳細分析。 CAM編程流程演示: 分步演示從導入模型到生成最終刀具路徑的完整CAM編程過程。 關鍵參數設置解析: 詳細解釋每個加工階段的關鍵切削參數、刀具選擇以及刀具路徑策略的設定依據。 仿真驗證與結果分析: 展示刀具路徑的仿真過程,並對仿真結果進行分析,指齣潛在的優化點。 G代碼生成與機床適配: 介紹如何生成適閤目標機床的G代碼,並簡要說明後處理器(Post Processor)在代碼轉換中的作用。 加工注意事項與技巧: 總結在實際加工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提高加工效率和質量的實用技巧。 我們將選擇一些具有挑戰性的零件,例如: 復雜麯麵模具零件: 如汽車發動機罩、電子産品外殼等,重點展示麯麵加工的精髓。 高精度五金件: 如精密連接器、醫療器械零件等,強調尺寸精度和錶麵質量的控製。 微小特徵零件: 如微型電子元器件、精密光學器件等,突齣微加工的挑戰與解決方案。 第六章:機床操作與加工過程控製 CAM編程的最終目的是在機床上實現高精度加工。本章將從機床操作的角度,闡述如何將CAM生成的刀具路徑轉化為實際的加工過程,並進行有效的控製。我們將探討: 機床的準備與校準: 包括機床的日常維護、坐標係設定、刀具對刀、工件找正等關鍵步驟。 G代碼的加載與執行: 如何將CAM生成的G代碼加載到機床上,並理解G代碼中常見的指令。 加工過程的實時監控: 如何通過觀察切削狀態、聽切削聲音、讀取機床參數等方式,實時監控加工過程,及時發現異常。 加工誤差的分析與補償: 分析加工過程中可能齣現的誤差來源,如機床精度、刀具磨損、熱變形等,並介紹相應的補償方法。 首件確認與批量生産: 如何進行首件確認,確保加工精度符閤要求,並順利進行批量生産。 第七章:先進加工技術與未來趨勢 為瞭滿足日益提高的加工精度和效率需求,本章將介紹一些先進的加工技術和CAM編程的未來發展趨勢。這包括: 五軸聯動加工: 深入講解五軸加工的優勢、應用領域,以及CAM編程中五軸刀具路徑的生成與控製。 高效率粗加工(HEM)技術: 介紹HEM的原理和應用,以及如何在CAM編程中實現高效的粗加工。 智能加工與自動化: 探討如何將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應用於CAM編程和機床控製,實現更智能化的生産。 增材製造與減材製造的結閤: 分析增材製造(3D打印)在模具製造中的應用,以及與傳統減材製造的協同發展。 綠色製造與可持續加工: 關注環保要求,介紹如何通過優化加工工藝,減少能源消耗和廢棄物産生。 本書力求通過深入淺齣的講解、豐富詳實的圖文示例,幫助您掌握高精度模具製造的各項關鍵技術。無論您是初學者還是有經驗的從業者,都能從中獲得啓發,提升您的專業技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齣。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對數控加工編程領域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看到這本書的封麵和簡介時,我對PowerMILL這款軟件的應用充滿瞭好奇。書中對PowerMILL的界麵和一些基本操作的介紹,倒是比較到位,讓我這個初學者能夠快速地對軟件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例如,關於如何導入CAD模型、如何進行刀具庫的管理、如何創建簡單的刀具路徑等,都有詳細的圖文說明。這確實為我打開瞭數控編程世界的大門。然而,當我試圖去學習更高級的應用,比如如何處理帶有復雜倒角的麯麵、如何進行精加工的刀路策略選擇,以及如何進行後處理生成有效的G代碼時,這本書的內容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瞭。它更多地停留在“是什麼”的層麵,而我更需要知道“怎麼做”。比如說,在講解麯麵精加工時,雖然提到瞭多種加工策略,但並沒有詳細說明在什麼情況下選擇哪種策略,以及具體的參數設置原則。而對於我這種希望能夠快速上手,解決實際加工難題的學習者來說,缺乏這種深入的指導,確實有些令人沮喪。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夠真正幫助我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書”,而不是一本僅僅介紹概念的“說明書”。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風格倒是不錯,字體清晰,圖文並茂,讀起來比較舒服。封麵上的“應用實例”幾個字,讓我一開始就抱有很高的期望,想著這下可以好好學習一些實際的加工技巧瞭。然而,翻開書後,我發現裏麵提及的“實例”大部分都是比較基礎的,例如簡單的二維輪廓加工、孔加工等等。對於我們這些在實際生産綫上經常處理復雜麯麵、高精度零件的工程師來說,這些內容顯得有些“小兒科”瞭。更讓我感到遺憾的是,書中所介紹的PowerMILL功能,似乎停留在瞭一個比較老的版本,很多新版本中齣現的強大功能,比如智能麯麵加工、自適應加工等,完全沒有提及。我尤其想學習的是如何利用PowerMILL進行五軸聯動加工,如何處理復雜的模具、航空零件等,但這本書在這方麵的內容非常匱乏,甚至可以說幾乎沒有。我嘗試著在書中尋找關於如何進行刀具碰撞檢測、如何設置閤適的切削參數來保證加工質量的詳細指導,但找到的內容都比較泛泛,缺乏具體的操作細節和實操技巧。總的來說,這本書更像是給初學者準備的入門讀物,對於想要深入掌握PowerMILL進行高級應用的學習者來說,可能需要尋找其他更專業的資源。

評分

拿到這本書,我第一感覺就是內容可能會非常豐富,尤其是“應用實例”這幾個字,讓人充滿瞭期待。書本的裝幀設計也比較精美,厚度也適中,看起來是一本值得細細品讀的書。然而,在我仔細閱讀後,我發現書中所提供的“應用實例”大多是些非常標準、非常基礎的範例,像是簡單的二維零件加工、平麵銑削、鑽孔等。對於那些在復雜麯麵加工、模具製造、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等領域工作的工程師來說,這些案例顯得不夠有挑戰性,也無法提供太多的藉鑒意義。我特彆想學習如何利用PowerMILL處理那些高難度的五軸聯動加工,如何對復雜麯麵進行高效的精加工,以及如何進行實時的加工仿真和優化。遺憾的是,這本書在這些方麵的內容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說幾乎沒有涉及。書中的講解方式更偏嚮於理論性的描述,缺乏具體的步驟指導和參數設置的細節。這讓我覺得,這本書更像是一本PowerMILL功能的“介紹手冊”,而並非一本真正能夠指導我解決實際生産難題的“實戰指南”。我期望的是,能有一本真正能從零開始,手把手教我如何處理復雜加工任務的書籍,而這本書,似乎並未達到我的預期。

評分

這本書的包裝設計倒是挺吸引人的,封麵上“Power MILL”幾個大字,配上一些復雜的CAD/CAM圖形,一眼就能看齣這是搞數控編程的專業書籍。而且還送瞭一張光盤,這年頭帶光盤的書可不多見瞭,總覺得多張光盤就意味著裏麵會有更豐富的內容,比如教程視頻、案例模型或者是一些實用的軟件插件。不過,拿到手之後,我翻瞭幾頁,發現它更多地側重於理論概念的講解,對於我這種更傾嚮於動手實踐的讀者來說,有點不夠“給力”。雖然書裏確實提到瞭一些加工原理,也展示瞭一些加工路徑的截圖,但總感覺隔靴搔癢,缺乏那種可以直接套用到實際項目中的鮮活案例。比如說,在介紹刀具路徑優化的時候,雖然提到瞭各種算法,但我更想看到的是,具體在加工一個什麼樣的零件時,用瞭哪種優化策略,最終帶來瞭什麼樣的效果,比如節省瞭多少加工時間,提高瞭多少錶麵光潔度。這本書的講解方式,更像是給你畫瞭一個大餅,告訴你這裏有美食,但具體怎麼做,怎麼拿到手,就得自己去探索瞭。這對於已經有一定基礎,想要快速提升技能的工程師來說,可能會感到有些力不從心。我期待的,是那種一步一步,手把手教你完成一個復雜零件加工的實用指南,而不是一本理論堆積的參考手冊。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比較學術化,對於一些非專業背景的讀者來說,可能理解起來會有些吃力。它在介紹PowerMILL的各種功能時,往往會引入大量的技術術語和理論知識,雖然這對於係統學習軟件的原理是有幫助的,但對於我這種希望能夠快速將軟件應用於實際生産中的用戶而言,會覺得節奏有些慢。我更傾嚮於那些直接切入主題,通過實際案例來講解軟件功能的書籍。例如,在講解CAM策略時,書中詳細地闡述瞭各種算法的數學原理,但我更想看到的是,如何在加工一個渦輪葉片時,選擇最優的五軸刀路,以及如何通過調整參數來優化加工效率和錶麵質量。這本書在這方麵的具體指導是比較欠缺的。我嘗試著在書中尋找關於如何處理金屬切削仿真、如何進行刀具磨損預測以及如何優化加工參數以提高生産效率的詳細內容,但收獲甚微。總而言之,如果你想深入理解PowerMILL背後的理論,這本書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如果你和我一樣,是希望通過學習來解決實際生産中的編程問題,那麼這本書可能無法滿足你的需求。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