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静思语(典藏版)(精)第壹贰叁合集
:58.00元
作者:证严上人(释证严) 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
ISBN:9787309068870
字数:290000
页码:39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标识:20761054
编辑推荐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强力推荐《静思语》:
“《静思语》包含人性之间的大爱和大美。”
“一百人读到一百句静思语,被十句打动,然后十个人会把它转化为行动,就已经是功德无量的事情了。”
“这个社会一定要找到信仰,信仰不一定仅仅用宗教去表现,但是各种宗教所蕴藏的一些东西会成为一种重要的支撑,所以我希望这本书有更多人应该读到它。”
2005年的时候, 我们去做《岩松看台湾》,这也是大陆的媒体次开始深度、大规模地报道台湾。在台湾,我们采访了十位各界的著名人士,其中包括连战先生、宋楚瑜先生、*先生、王永庆先生等等。但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收获,那就是到花莲的慈济进行了采访——其实不能叫采访,应该说是有机会跟证严上人待了一天。因为从早上五点多开始上早课我们就开始拍摄,然后一天下来,有机会和证严上人面对面,后做成了节目,能够把整个慈济,尤其是证严上人的很多*,包括《静思语》当中的很多思想,透过电视屏幕跟大家有所交流。这成为大陆媒体报道台湾,尤其是宗教领域的次。
我到慈济这一天感受更多的是一种与人心和人爱有关的感受。我觉得慈济重要的是通过帮助别人来渡苦恶、修自己的心。上人有一句让我印象很深,我回来讲过多次。她跟我讲,希望所有慈济的义工在帮助生活艰难、遇到挫折、遇到地震或大洪水的人时,不要感觉我们在帮助他。在帮助完以后,深知都要对他说感恩,因为是你透过对他的帮助感觉到自己是能够帮别人的,而收获了很愉悦的心情。
很多年前读过写梁漱溟老先生的一本对话录,后记里的一句话深深启发了我。它说人一辈子要解决三个关系:先要解决人跟物之间的关系,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后一定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的关系。顺序也不能错,你看三十而立很物质,后来为人妻、为人母、为人上、为人下等等,都是人和人的关系,后你突然发现前方依稀看得到终点的迹象,那么我为什么来,人生究竟是怎么回事?你一定要解决人跟自己内心之间的关系。后来我发现社会好像也是这样的:改革二十多年的时候一直是一个物化的目标,翻两番啊,温饱啊,小康啊,后来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谐社会,这其实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但是突然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面前遇到巨大的挑战,一个有十三亿人的大陆,*值观是什么?*信仰是什么?你怎么解决这个人群跟自己内心之间的关系?
我觉得路有很多,我想上人的《静思语》所包含的一种人性之间的大爱和大美的东西会成为其中一种重要的支撑,这个社会一定要找到信仰,信仰不一定仅仅用宗教去表现,但是各种宗教所蕴藏的一些东西会成为一种重要的支撑,所以我希望这本书有更多人应该读到它。
其实一百人读到一百句静思语,被十句打动,然后十个人会把它转化为行动,就已经是功德无量的事情了。
内容提要
《静思语》 :被誉为“永不下架的一本书”、“ 台湾的世界品牌”,甚至是“台湾的第四个奇迹”。
本书辑录自证严上人的智慧法语,文字浅短,可以随机翻阅、随缘受教,并且用字平实不重华词,却蕴含人生哲理与真义。
自1989年出版至今已二十周年,发行超过三百四十五万册,包括英文版、日文版、德文版等十一种语言版本。
静思语是证严上人融会体现佛法的珠玑,是慈济人拳拳服膺的根源,是有缘者通往生命美善与希望的门窗。
目录
编者言
[集]
篇 说时间
第二篇 点燃*心灯
第三篇 关于慈悲
第四篇 开启“智慧”,播“善”种
第五篇 迈入人格升华的境界
第六篇 谦虚、柔忍、争与和
第七篇 “逆境”、“是非”观
第八篇 自“贪欲”说起
第九篇 解读“幸福”与“财富”
第十篇 言谈声色之间
第十一篇 静思“忏悔”
第十二篇 成功、愿力与持志
第十三篇 怎么来写“人”这个字编者言
[集]
篇 说时间
第二篇 点燃*心灯
第三篇 关于慈悲
第四篇 开启“智慧”,播“善”种
第五篇 迈入人格升华的境界
第六篇 谦虚、柔忍、争与和
第七篇 “逆境”、“是非”观
第八篇 自“贪欲”说起
第九篇 解读“幸福”与“财富”
第十篇 言谈声色之间
第十一篇 静思“忏悔”
第十二篇 成功、愿力与持志
第十三篇 怎么来写“人”这个字
第十四篇 “做事”种种,“事理”种种
第十五篇 因缘、感恩与死生
第十六篇 “道”与“性”、“信”与“迷”
第十七篇 修养、修行、禅
第十八篇 走向“学佛”之路
[第二集]
篇 人生的目标
第二篇 谈毅力
第三篇 宗教的精神
第四篇 菩萨的心
第五篇 利用身体
第六篇 谈情说爱
第七篇 关于修行
第八篇 关于学佛
第九篇 关于逆境
第十篇 不肯走正路
第十一篇 积少成多
第十二篇 贪、瞋、痴、慢、疑
第十三篇 忍辱
第十四篇 谈心
第十五篇 家庭、伦理
第十六篇 清净大爱
第十七篇 服务、责任与感恩
第十八篇 信心、毅力与勇气
第十九篇 吉祥、幸福、快乐
第二十篇 慈悲与智慧
第二十一篇 少欲知足
第二十二篇 “我”怎么说?
第二十三篇 舍
第二十四篇 从慈济志业说起
第二十五篇 度、无常、精进
第二十六篇 戒杀与护生
第二十七篇 这个关如何过?
第二十八篇 做人与做事
[第三集]
篇 爱与奉献——谈人生
第二篇 人情练达——谈世事
第三篇 和平美善——谈大爱
第四篇 永恒瑰宝——谈行善
第五篇 善顺不逆——谈行孝
第六篇 镌琢足印——谈实践
第七篇 圆融无碍——谈福慧
第八篇 自觉觉他——谈学佛
第九篇 归向真如——谈心性
第十篇 德备品端——谈人格
第十一篇 涤心净澄——谈清净
第十二篇 守志循轨——谈行止
第十三篇 红尘自在——谈处世
第十四篇 法水入心——谈修行
第十五篇 会理利他——谈助人
第十六篇 一线之隔——谈善恶
第十七篇 疼惜大地——谈环保
第十八篇 清淡平实——谈生活
作者介绍
证严上人,台湾著名的佛教人士,慈济基金会的创办人,曾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并获得“全球佛教贡献奖”“国际和平奖”“亚洲杰出女性”等众多国际性荣誉。她曾被台湾民众选为“美丽的人” ,有人把她称为“东方的特蕾莎” ,还有人把她看作救苦救难的观世音。
文摘
暂无
媒体推荐
暂无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所传递的“无常”观念,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对“当下”的珍视。证严上人以极具洞察力的笔触,描绘了世间万物的变幻莫测,从生命的老病死,到事物的兴衰更替,无不昭示着“无常”的本质。这种深刻的理解,并非带来消极的悲观,反而是激发了对“当下”每一刻的珍惜。读到那些关于“珍惜”的篇章,我常常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感动,仿佛被提醒要放下过去的遗憾,不再为未来的忧虑而焦虑,而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眼前正在做的事情中。这种活在当下的状态,让我更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更能感受到身边人给予的温暖。它教会我,生活中的点滴微小,都值得我们去细心体会和感恩。书中没有空洞的理论,全是贴近生活的智慧,读来格外亲切,也格外有力量。它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的浮躁,也引导我回归内心的平静。
评分《静思语》的魅力,在于它将佛教的智慧与现代人的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其具有普适性和实用性。证严上人并没有用复杂的佛学术语来劝化读者,而是用最简单、最直接的语言,阐述了许多关于人生、关于修行的道理。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感恩”的阐述,它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感谢,更是一种内心的体悟,是对一切生命的尊重和对所有恩惠的报答。这种“感恩”的力量,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态度,是否足够谦卑和知足。书中的许多故事和比喻,都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即使是没有宗教信仰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迪。它让我明白,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实践,在于内心的不断修正和成长。这本书,仿佛是一位慈祥的长者,在静静地陪伴我,在我迷茫时给予指引,在我懈怠时给予鼓励。
评分这套《静思语》给我的感觉,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智慧传承。证严上人所阐述的道理,虽然源自古老的东方智慧,却丝毫不显陈旧,反而以一种清新、深刻的方式,触动着现代人的心灵。书中关于“付出”和“奉献”的论述,尤其令我动容。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给予,更是一种将自我融入大我,将个人价值实现于集体和社会之中。这种广阔的胸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生活方式,是否过于关注自我,而忽略了对他人和社会的回馈。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每一次的阅读,都仿佛与上人进行着心灵的交流,在她的智慧引导下,我逐渐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更广阔的可能性。它让我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将自己的光芒散发出去,照亮他人。
评分这本《静思语(典藏版)(精)第壹贰叁合集》带给我的,是一种沉静的力量。在快节奏的生活洪流中,常常感到疲惫和迷失,而翻开这本书,就像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了一处宁静的港湾。证严上人朴实而深刻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句句珠玑,直击人心。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停下来,反复品味其中的道理,仿佛被点醒,看到了自己固有的执念和不曾察觉的局限。书中的许多句子,都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思考如何能更慈悲、更包容地对待他人,也对待自己。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成功”的书,而是一本引导你如何“安住”的书。在每一次阅读,每一次体悟中,我都感觉心灵得到了一次涤荡,杂念似乎减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和与安稳。我尤其喜欢它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劝导方式,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让你在不经意间就接受了其中的智慧。这本书,真的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每一次翻阅,都有新的收获。
评分《静思语》的“精”在于它的“简”,却又蕴含着无尽的“深”。证严上人以最精炼的文字,道出了人生的至理名言,看似寥寥数语,却意味深长,引人入胜。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宽容”和“包容”的章节。它教导我们,在面对他人的过错或不足时,要学会用一颗宽广的心去接纳,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排斥。这种“宽容”的力量,让我开始审视自己曾经的狭隘和偏见,尝试去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书中的智慧,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强大,不在于战胜他人,而在于战胜自己内心的种种执念和欲望。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对心灵的一次深度按摩,让我感到平静、安宁,充满了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