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靜思語(典藏版)(精)第壹貳叁閤集
:58.00元
作者:證嚴上人(釋證嚴) 著
齣版社:復旦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1-1
ISBN:9787309068870
字數:290000
頁碼:390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標識:20761054
編輯推薦
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岩鬆強力推薦《靜思語》:
“《靜思語》包含人性之間的大愛和大美。”
“一百人讀到一百句靜思語,被十句打動,然後十個人會把它轉化為行動,就已經是功德無量的事情瞭。”
“這個社會一定要找到信仰,信仰不一定僅僅用宗教去錶現,但是各種宗教所蘊藏的一些東西會成為一種重要的支撐,所以我希望這本書有更多人應該讀到它。”
2005年的時候, 我們去做《岩鬆看颱灣》,這也是大陸的媒體次開始深度、大規模地報道颱灣。在颱灣,我們采訪瞭十位各界的著名人士,其中包括連戰先生、宋楚瑜先生、*先生、王永慶先生等等。但我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收獲,那就是到花蓮的慈濟進行瞭采訪——其實不能叫采訪,應該說是有機會跟證嚴上人待瞭一天。因為從早上五點多開始上早課我們就開始拍攝,然後一天下來,有機會和證嚴上人麵對麵,後做成瞭節目,能夠把整個慈濟,尤其是證嚴上人的很多*,包括《靜思語》當中的很多思想,透過電視屏幕跟大傢有所交流。這成為大陸媒體報道颱灣,尤其是宗教領域的次。
我到慈濟這一天感受更多的是一種與人心和人愛有關的感受。我覺得慈濟重要的是通過幫助彆人來渡苦惡、修自己的心。上人有一句讓我印象很深,我迴來講過多次。她跟我講,希望所有慈濟的義工在幫助生活艱難、遇到挫摺、遇到地震或大洪水的人時,不要感覺我們在幫助他。在幫助完以後,深知都要對他說感恩,因為是你透過對他的幫助感覺到自己是能夠幫彆人的,而收獲瞭很愉悅的心情。
很多年前讀過寫梁漱溟老先生的一本對話錄,後記裏的一句話深深啓發瞭我。它說人一輩子要解決三個關係:先要解決人跟物之間的關係,接下來要解決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後一定要解決人和自己內心的關係。順序也不能錯,你看三十而立很物質,後來為人妻、為人母、為人上、為人下等等,都是人和人的關係,後你突然發現前方依稀看得到終點的跡象,那麼我為什麼來,人生究竟是怎麼迴事?你一定要解決人跟自己內心之間的關係。後來我發現社會好像也是這樣的:改革二十多年的時候一直是一個物化的目標,翻兩番啊,溫飽啊,小康啊,後來提齣瞭新的目標——和諧社會,這其實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但是突然在人和人之間的關係麵前遇到巨大的挑戰,一個有十三億人的大陸,*值觀是什麼?*信仰是什麼?你怎麼解決這個人群跟自己內心之間的關係?
我覺得路有很多,我想上人的《靜思語》所包含的一種人性之間的大愛和大美的東西會成為其中一種重要的支撐,這個社會一定要找到信仰,信仰不一定僅僅用宗教去錶現,但是各種宗教所蘊藏的一些東西會成為一種重要的支撐,所以我希望這本書有更多人應該讀到它。
其實一百人讀到一百句靜思語,被十句打動,然後十個人會把它轉化為行動,就已經是功德無量的事情瞭。
內容提要
《靜思語》 :被譽為“永不下架的一本書”、“ 颱灣的世界品牌”,甚至是“颱灣的第四個奇跡”。
本書輯錄自證嚴上人的智慧法語,文字淺短,可以隨機翻閱、隨緣受教,並且用字平實不重華詞,卻蘊含人生哲理與真義。
自1989年齣版至今已二十周年,發行超過三百四十五萬冊,包括英文版、日文版、德文版等十一種語言版本。
靜思語是證嚴上人融會體現佛法的珠璣,是慈濟人拳拳服膺的根源,是有緣者通往生命美善與希望的門窗。
目錄
編者言
[集]
篇 說時間
第二篇 點燃*心燈
第三篇 關於慈悲
第四篇 開啓“智慧”,播“善”種
第五篇 邁入人格升華的境界
第六篇 謙虛、柔忍、爭與和
第七篇 “逆境”、“是非”觀
第八篇 自“貪欲”說起
第九篇 解讀“幸福”與“財富”
第十篇 言談聲色之間
第十一篇 靜思“懺悔”
第十二篇 成功、願力與持誌
第十三篇 怎麼來寫“人”這個字編者言
[集]
篇 說時間
第二篇 點燃*心燈
第三篇 關於慈悲
第四篇 開啓“智慧”,播“善”種
第五篇 邁入人格升華的境界
第六篇 謙虛、柔忍、爭與和
第七篇 “逆境”、“是非”觀
第八篇 自“貪欲”說起
第九篇 解讀“幸福”與“財富”
第十篇 言談聲色之間
第十一篇 靜思“懺悔”
第十二篇 成功、願力與持誌
第十三篇 怎麼來寫“人”這個字
第十四篇 “做事”種種,“事理”種種
第十五篇 因緣、感恩與死生
第十六篇 “道”與“性”、“信”與“迷”
第十七篇 修養、修行、禪
第十八篇 走嚮“學佛”之路
[第二集]
篇 人生的目標
第二篇 談毅力
第三篇 宗教的精神
第四篇 菩薩的心
第五篇 利用身體
第六篇 談情說愛
第七篇 關於修行
第八篇 關於學佛
第九篇 關於逆境
第十篇 不肯走正路
第十一篇 積少成多
第十二篇 貪、瞋、癡、慢、疑
第十三篇 忍辱
第十四篇 談心
第十五篇 傢庭、倫理
第十六篇 清淨大愛
第十七篇 服務、責任與感恩
第十八篇 信心、毅力與勇氣
第十九篇 吉祥、幸福、快樂
第二十篇 慈悲與智慧
第二十一篇 少欲知足
第二十二篇 “我”怎麼說?
第二十三篇 捨
第二十四篇 從慈濟誌業說起
第二十五篇 度、無常、精進
第二十六篇 戒殺與護生
第二十七篇 這個關如何過?
第二十八篇 做人與做事
[第三集]
篇 愛與奉獻——談人生
第二篇 人情練達——談世事
第三篇 和平美善——談大愛
第四篇 永恒瑰寶——談行善
第五篇 善順不逆——談行孝
第六篇 鎸琢足印——談實踐
第七篇 圓融無礙——談福慧
第八篇 自覺覺他——談學佛
第九篇 歸嚮真如——談心性
第十篇 德備品端——談人格
第十一篇 滌心淨澄——談清淨
第十二篇 守誌循軌——談行止
第十三篇 紅塵自在——談處世
第十四篇 法水入心——談修行
第十五篇 會理利他——談助人
第十六篇 一綫之隔——談善惡
第十七篇 疼惜大地——談環保
第十八篇 清淡平實——談生活
作者介紹
證嚴上人,颱灣著名的佛教人士,慈濟基金會的創辦人,曾獲諾貝爾和平奬提名,並獲得“全球佛教貢獻奬”“國際和平奬”“亞洲傑齣女性”等眾多國際性榮譽。她曾被颱灣民眾選為“美麗的人” ,有人把她稱為“東方的特蕾莎” ,還有人把她看作救苦救難的觀世音。
文摘
暫無
媒體推薦
暫無
............這套《靜思語》給我的感覺,是一種超越時空的智慧傳承。證嚴上人所闡述的道理,雖然源自古老的東方智慧,卻絲毫不顯陳舊,反而以一種清新、深刻的方式,觸動著現代人的心靈。書中關於“付齣”和“奉獻”的論述,尤其令我動容。它不僅僅是簡單的給予,更是一種將自我融入大我,將個人價值實現於集體和社會之中。這種廣闊的胸懷和無私的奉獻精神,讓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生活方式,是否過於關注自我,而忽略瞭對他人和社會的迴饋。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次心靈的對話,每一次的閱讀,都仿佛與上人進行著心靈的交流,在她的智慧引導下,我逐漸看到瞭自己內心深處更廣闊的可能性。它讓我明白,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在於將自己的光芒散發齣去,照亮他人。
評分《靜思語》的魅力,在於它將佛教的智慧與現代人的生活巧妙地結閤起來,使其具有普適性和實用性。證嚴上人並沒有用復雜的佛學術語來勸化讀者,而是用最簡單、最直接的語言,闡述瞭許多關於人生、關於修行的道理。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感恩”的闡述,它不僅僅是口頭上的感謝,更是一種內心的體悟,是對一切生命的尊重和對所有恩惠的報答。這種“感恩”的力量,讓我開始審視自己對周圍世界的態度,是否足夠謙卑和知足。書中的許多故事和比喻,都生動形象,易於理解,即使是沒有宗教信仰的讀者,也能從中獲得深刻的啓迪。它讓我明白,真正的修行,不在於形式,而在於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實踐,在於內心的不斷修正和成長。這本書,仿佛是一位慈祥的長者,在靜靜地陪伴我,在我迷茫時給予指引,在我懈怠時給予鼓勵。
評分這本《靜思語(典藏版)(精)第壹貳叁閤集》帶給我的,是一種沉靜的力量。在快節奏的生活洪流中,常常感到疲憊和迷失,而翻開這本書,就像在喧囂的世界裏找到瞭一處寜靜的港灣。證嚴上人樸實而深刻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句句珠璣,直擊人心。閱讀的過程中,我時常停下來,反復品味其中的道理,仿佛被點醒,看到瞭自己固有的執念和不曾察覺的局限。書中的許多句子,都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思考如何能更慈悲、更包容地對待他人,也對待自己。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成功”的書,而是一本引導你如何“安住”的書。在每一次閱讀,每一次體悟中,我都感覺心靈得到瞭一次滌蕩,雜念似乎減少瞭許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平和與安穩。我尤其喜歡它那種潤物細無聲的勸導方式,不是生硬的說教,而是娓娓道來,讓你在不經意間就接受瞭其中的智慧。這本書,真的成為瞭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每一次翻閱,都有新的收獲。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所傳遞的“無常”觀念,以及由此衍生齣的對“當下”的珍視。證嚴上人以極具洞察力的筆觸,描繪瞭世間萬物的變幻莫測,從生命的老病死,到事物的興衰更替,無不昭示著“無常”的本質。這種深刻的理解,並非帶來消極的悲觀,反而是激發瞭對“當下”每一刻的珍惜。讀到那些關於“珍惜”的篇章,我常常會感到一種莫名的感動,仿佛被提醒要放下過去的遺憾,不再為未來的憂慮而焦慮,而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眼前正在做的事情中。這種活在當下的狀態,讓我更能體會到生活的美好,更能感受到身邊人給予的溫暖。它教會我,生活中的點滴微小,都值得我們去細心體會和感恩。書中沒有空洞的理論,全是貼近生活的智慧,讀來格外親切,也格外有力量。它像一麵鏡子,照見瞭我的浮躁,也引導我迴歸內心的平靜。
評分《靜思語》的“精”在於它的“簡”,卻又蘊含著無盡的“深”。證嚴上人以最精煉的文字,道齣瞭人生的至理名言,看似寥寥數語,卻意味深長,引人入勝。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寬容”和“包容”的章節。它教導我們,在麵對他人的過錯或不足時,要學會用一顆寬廣的心去接納,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和排斥。這種“寬容”的力量,讓我開始審視自己曾經的狹隘和偏見,嘗試去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書中的智慧,就像一盞盞明燈,照亮瞭我前行的道路,讓我看到瞭人生的另一種可能性。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強大,不在於戰勝他人,而在於戰勝自己內心的種種執念和欲望。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對心靈的一次深度按摩,讓我感到平靜、安寜,充滿瞭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