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ISBN 978-7-5174-0517-7
定价:25.00元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年4月
作者:本书编写组 编写
【内容简介】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对党的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深刻总结,是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的有力武器,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举措,对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本次第三版的修订,结合党的十九大讲话精神和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在原有的40个问答基础上,删除和增加部分问答内容,对原有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对附录中的内容也进行了大幅度替换。本版内容更加丰富,针对性更强,利于广大读者学习和在工作中借鉴。
目录:
1.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如何提出来的?
2.如何把握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主要内涵?
3.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
4.为什么说实践“四种形态”彰显了党对腐败“零容忍”的鲜明政治态度?
5.为什么说“四种形态”体现了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纪法分开?
6.为什么说“四种形态”体现了抓早抓小的理念?
7.为什么说“四种形态”体现了“全面”和“从严”的要求?
8.为什么说“四种形态”体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
9.为什么说“四种形态”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回归?
10.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与“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面从严治党”是什么关系?
11.如何理解“四种形态”是彼此联系、层层递进的一个整体?
12.如何把握《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实践“四种形态”的关系?
13.运用“四种形态”,如何把握“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这两种重要手段?
14.“四种形态”的提出,是不是意味着反腐败斗争要放缓节奏?
15.实践“四种形态”,意味着纪委的责任轻了吗?
16.实践“四种形态”,仅仅是对纪委的要求吗?
17.运用“四种形态”,如何把握“纪”与“法”的关系?
18.运用“四种形态”,如何把握“惩”与“治”、“标”与“本”的关系?
19.运用“四种形态”,如何把握“经常抓”与“长期抓”的关系?
20.为什么说运用“四种形态”体现了对“树木”与“森林”关系的深刻把握?
21.为什么说实践“四种形态”关键在落实“两个责任”?
22.党组织如何通过落实主体责任,实践好、运用好“四种形态”?
23.“四种形态”适用的具体情形是什么?
24.如何把握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之间的转换条件?
25.如何把握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与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关系?
26.如何把握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与落实《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关系,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27.如何把握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与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的关系?
28.如何把握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与落实《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关系?
29.《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哪些主要要求,为“四种形态”的实践和运用打下了基础?
30.《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哪些主要要求,对于“四种形态”的实践和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31.《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提出了哪些主要要求,为“四种形态”的实践和运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32.如何把“四种形态”的要求落实到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中去?
33.如何理解“真正把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运用情况作为检验评价工作的标准”?
34.实践“四种形态”应注意纠正哪些思想认识误区?
35. 2015年以来,推进监督执纪问责、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取得了哪些成效和进展?
36.为什么说通过实践“四种形态”,让基层纪委感到了“存在感”?
37.实践好“四种形态”,纪委应从哪些方面不断改进纪律审查工作?
38.运用“第一种形态”,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应注意解决哪些问题?
39.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运用“第二种形态”,乡镇纪委应如何体现宽严相济、刚柔兼顾?
40.出现较大规模党员违纪的情况,运用“四种形态”时,是否可以“降调一等”,减少处理的人数?
41.积极运用“第三种形态”,采取“断崖式降级”处理方式,收到了哪些综合效果?
42.实践“四种形态”,加大谈话函询处置领导干部问题线索力度,可以收到哪些好的效果?
43.如何运用“四种形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44.实践好“四种形态”,在监督执纪中应克服哪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
45.如何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运用“四种形态”,营造风清气正换届环境?
46.实践“四种形态”,应警示党员干部守住哪些“纪律底线”,正确处理政商关系?
附录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2016年10月27日)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2015年10月18日)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2016年10月27日)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2015年10月18日)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2016年7月8日)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
(2017年7月1日修改)
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
(2004年9月22日)
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
(2015年12月25日)
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
(2015年6月11日)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
(2017年1月8日)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
(2015年7月19日)
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构建得非常扎实,它并非只是简单地罗列条文或案例,而是深入挖掘了特定领域内的核心理念和操作规范。我发现作者在阐述复杂概念时,采用了非常清晰的层级划分,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部分变得易于理解和消化。尤其是那些需要结合实际工作场景来把握的精髓,作者给出的解读既权威又具有很强的实操指导意义,这对于一线工作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多地是指导读者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中的具体步骤和判断依据。阅读过程中,我能感觉到作者深厚的专业积累和对行业动态的敏锐洞察力,书中引用的许多观点和分析,都展现出超越一般参考书的深度和广度,让人茅塞顿开,对很多过去模糊不清的问题找到了清晰的答案。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很吸引人,封面采用了比较沉稳的深蓝色调,字体排版也显得专业且有条理。拿到手里能感受到纸张的质感相当不错,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翻阅和学习的专业书籍来说,非常重要。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页眉页脚的留白适度,使得阅读体验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从整体的开本来看,它比较便于携带,无论是放在公文包里还是随身携带,都很方便。内容组织上,我注意到章节之间的逻辑衔接非常顺畅,编排的结构感很强,让人在快速浏览时就能对全书的脉络有一个大致的把握。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无疑提升了这本书的整体价值,也体现了出版社在出版制作上的用心良苦。对于我们这类需要经常查阅和深入研究专业资料的人来说,一个好的载体是成功的一半,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让人愿意花时间去深入阅读和品味其中的学问。
评分这本书在内容的前沿性和时效性上做得令人印象深刻。在一个变化如此迅速的领域,能够及时更新和修订内容至关重要。从书中呈现的视角和案例来看,它显然紧跟最新的发展脉络和政策导向,确保了所提供的信息是站得住脚且具有前瞻性的。这对我来说尤其关键,因为我工作的领域对时效性要求极高,任何滞后的信息都可能导致判断失误。翻阅这本书时,我能明显感觉到它不是一本“摆设”,而是真正经过了反复打磨和实践检验的工具书。作者在处理那些横跨不同领域交叉地带的问题时,展现出令人赞叹的整合能力,将看似分散的知识点巧妙地编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无疑是对读者学习思维的极大拓展。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接触这本书的,毕竟同类型的书籍市场上很多,很容易出现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但这本书很快就给我带来了惊喜。它的语言风格非常精炼,没有过多冗余的套话和空泛的形容词,直击要害,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阅读效率。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视角和更细致的理解。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一些敏感或容易产生争议的问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审慎和平衡的态度,既坚持了原则性,又充分考虑了复杂性,体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这种行文的节奏感把握得非常好,读起来酣畅淋漓,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要一口气读完,但又忍不住要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精彩的论述。它成功地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兼顾了大众读者的可读性需求。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其本身的价格标签。它对于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和决策能力,起到了一个非常积极的助推作用。我发现,很多曾经困扰我的实践难题,在阅读了这本书的相应章节后,突然间就找到了突破口,这得益于作者清晰的逻辑梳理和对底层逻辑的深刻揭示。此外,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使得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碎片化”学习,也可以进行“系统化”的深度钻研,灵活性非常高,非常适应现代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集权威性、实用性和前瞻性于一身的优秀著作,对于任何想在这个领域深耕的人来说,都绝对称得上是案头必备的良师益友,强烈推荐给需要专业指引的同仁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