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122308962 9787122313300 9787122304582 YL19496
书名:新编实用化工产品丛书--化妆品——配方、工艺及设备
定价:48.00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2月
开本:16
作者:余丽丽,赵婧,张彦 等 著
页数:254
ISBN:9787122308962
1化妆品概述001
1.1化妆品的定义和分类001
1.1.1化妆品的定义001
1.1.2化妆品的分类和作用002
1.2化妆品工业的发展趋势004
1.2.1功能化004
1.2.2天然化004
1.2.3生物工程化005
1.2.4新技术化006
1.3化妆品原料006
1.3.1基质原料006
1.3.2辅助原料008
2保湿化妆品009
2.1皮肤保湿009
2.1.1皮肤的生理结构009
2.1.2皮肤的渗透和吸收作用010
2.1.3天然保湿因子011
2.2保湿活性成分和产品配方实例011
2.2.1丙二醇保湿化妆品011
2.2.2聚乙二醇保湿化妆品012
2.2.3甘油保湿化妆品013
2.2.4山梨醇保湿化妆品015
2.2.51,3-丁二醇保湿化妆品016
2.2.6透明质酸保湿化妆品017
2.2.7乳酸、乳酸钠保湿化妆品019
2.2.8吡咯烷酮羧酸钠保湿化妆品020
2.2.9神经酰胺类保湿化妆品021
。。。。。
书名:化妆品配方科学与工艺技术
作者:张婉萍 主编
定价:58.00
ISBN:9787122313300
重量:478克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开本:16
装帧:平
出版时间:2018年05月
版次:1
页码:310
印次:1
一篇 化妆品概述 1
一章 绪论 2
一节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 2
二节 化妆品的定义、特性与分类 3
一、化妆品的定义 3
二、化妆品的特性 4
三、化妆品的分类 4
三节 中国化妆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5
一、化妆品行业现状 5
二、化妆品行业发展趋势 7
二篇 化妆品基础理论 10
二章 皮肤与毛发科学 10
一节 皮肤基础理论 10
一、皮肤的组织结构及特点 10
二、皮肤的生理功能 14
三、皮肤的分类及其特点 16
二节 毛发基础理论 18
一、毛发概述 18
二、毛发的组织结构 20
三、毛发的化学组成 22
三章 表面活性剂基础理论 26
一节 表面活性剂定义与结构特点 26
一、表面活性剂 26
二、表面活性剂结构特点 29
三、表面活性剂的疏水效应 29
二节 表面活性剂分类 30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31
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32
三、两性表面活性剂 33
四、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34
五、特殊类型表面活性剂 35
三节 表面活性剂的溶解特性 36
一、表面活性剂的溶液特点 36
二、表面活性剂的溶解性 37
,,,,,,
书名:化妆品原料
作者:刘纲勇
定价:58.00元
ISBN:9787122304582
重量:521克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开本:16
装帧:平
页码:01
第1章乳化剂001
第一节非离子型乳化剂001
一、聚乙二醇类001
二、硅油类004
三、甘油酯类006
四、聚甘油脂肪酸酯007
五、山梨醇类009
六、糖类衍生物011
第二节离子型乳化剂012
一、阴离子乳化剂013
二、阳离子乳化剂015
三、两性乳化剂016
第2章增稠剂019
第一节增稠剂概述019
一、流变性简介019
二、增稠剂作用机理020
三、增稠剂的分类021
第二节常见增稠剂022
一、有机天然水溶性增稠剂022
二、有机半合成水溶性增稠剂027
三、有机合成水溶增稠剂030
四、微粉增稠剂034
第3章香料香精038
第一节香料038
一、天然香料038
二、合成香料065
第二节香精088
一、香精的分类089
二、香精(液体)的生产工艺089
三、日用产品的加香089
四、香气与物质的分子结构090
五、化妆品香精的相关标准091
第4章着色剂和粉092
第一节着色剂概述092
一、色彩学基本原理092
二、化妆品着色剂的分类094
三、化妆品着色剂的性质096
四、化妆品着色剂的命名方法097
第二节有机合成色素098
一、有机合成色素概述098
二、常见的合成色素101
。。。。。。。。。。。
这套书无疑为我这个初涉化妆品行业的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在《化妆品配方科学与工艺技术》中,我尤其关注的是关于“配方稳定性”和“产品安全性评估”的章节。书中详细阐述了各种影响配方稳定性的因素,包括pH值、温度、光照、氧化还原反应等,并提供了多种提高配方稳定性的方法,比如使用抗氧化剂、螯合剂,以及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这对于我未来的产品开发至关重要,因为一个不稳定、易变质的产品将直接影响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度。《化妆品配方工艺及设备》则为我提供了关于生产线搭建和设备选型的宝贵信息。书中对不同规模生产所需的设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分析了各种设备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这让我能够根据我的创业预算和产品定位,做出更明智的设备采购决策。例如,书中对于小型实验室规模的均质机和灌装机的介绍,让我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我未来进行小批量试产提供了方向。《化妆品原料》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原料手册”。它不仅列举了市面上常见的化妆品原料,还对其功效、安全性、法规要求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我可以通过这本书来了解不同原料的供应商、价格区间,以及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限制,这对于我进行成本控制和合规性审查非常有帮助。这套书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实用性,让我能够更自信地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并为我的创业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新手化妆品研发人员的福音!我之前一直对化妆品的成分和配制充满好奇,但总是不得其门而入,感觉很杂乱。这几本书简直像一座灯塔,指引我一步步走向专业。特别是《化妆品配方科学与工艺技术》,它不仅仅是列出一些配方,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各种成分的作用原理,比如为什么需要乳化剂,不同类型乳化剂的特点是什么,它们如何在配方中稳定体系。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不同肤质需求的分析,以及如何根据这些需求选择合适的活性成分,例如抗氧化剂、保湿剂、美白剂等等,并详细解释了它们的机理。而且,书中还涉及了工艺流程的设计,从原料的预处理到最终产品的包装,每一步都讲解得很细致,包括温度、搅拌速度、pH值等关键参数的控制。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温和配方”的章节,它教会了我如何避免使用刺激性成分,如何设计低过敏性的产品,这对于我这个敏感肌使用者来说简直太有用了。此外,《化妆品配方工艺及设备》则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好,它介绍了各种常用的化妆品生产设备,比如均质机、灌装机、包装机等等,并解释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这让我对实际生产过程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为我未来进行小批量生产打下了基础。最后,《化妆品原料》更是像一本详尽的字典,各种天然和合成原料的特性、功效、安全性以及使用注意事项都一应俱全,我可以用它来查阅任何不熟悉的成分,并且了解其潜在的风险和优势。这三本书的组合,让我从一个对化妆品一无所知的小白,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够理解配方、掌握工艺、熟悉原料的“半个专家”。
评分从纯粹的好奇心出发,我被这套书的内容深深吸引。以往我对化妆品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广告宣传和使用感受上,对背后的科学原理知之甚少。这套书就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化妆品配方科学与工艺技术》这本书,从最基础的“什么是化妆品”开始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各种成分的分类和作用。我被书中关于“水包油”和“油包水”乳液的讲解深深吸引,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如何通过选择不同的乳化剂来形成不同质地的产品,以及这些质地如何影响产品的肤感和功效。书中还举了很多实际的例子,比如如何通过调整pH值来增强某些成分的活性,或者如何通过添加舒缓成分来降低产品的刺激性。这让我对市面上各种不同类型的护肤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化妆品配方工艺及设备》则让我对“制造”这个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以前总是觉得化妆品是实验室里精密制造出来的,看完这本书,我才了解到原来一些相对简单的设备,比如搅拌器、加热器,就可以完成基础的配制过程。书中关于“批次生产”的流程介绍,以及如何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误差,让我对产品的品质有了更客观的认识。《化妆品原料》则像是给我的一本“成分地图”。我终于可以理解那些我经常在成分表中看到但却不知道是什么的物质了。书中对每种成分的来源、功效、安全性以及常见应用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可以用它来“解码”我的化妆品,了解我正在使用的产品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它们是否真的有效。这套书极大地满足了我的求知欲,让我对化妆品这个行业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一个对其中奥秘充满探索欲的“学生”。
评分我是一名资深的化妆品研发人员,一直在寻找能够突破技术瓶颈、激发创新灵感的书籍。这套书的到来,无疑为我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在《化妆品配方科学与工艺技术》中,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功能性原料的协同作用”这一部分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各种活性成分,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成分之间如何相互促进,从而达到更优的功效。例如,对于抗衰老配方,书中详细分析了维生素C、胜肽、生长因子等成分的组合策略,以及如何通过优化pH值和载体系统来提高它们的稳定性和渗透性。这让我意识到,研发不仅仅是堆砌昂贵的原料,更需要精妙的配方设计和科学的组合搭配。此外,书中对“靶向护肤”的探讨也很有启发,它分析了如何根据皮肤的特定问题,例如炎症、屏障受损、色素沉着等,设计出能够精准作用于目标细胞或通路的配方。这对我开发具有更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化妆品配方工艺及设备》则在工艺层面提供了更深入的见解。书中对于“微胶囊技术”和“纳米分散技术”的详细介绍,让我了解到如何通过先进的工艺来提高原料的稳定性和释放效率,例如将不稳定的活性成分包裹在微胶囊中,或者将难溶性的成分制备成纳米颗粒,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这对于解决配方中的稳定性问题以及提高产品的功效性非常有帮助。《化妆品原料》更是提供了一个全面而详尽的原料数据库,其中对一些新兴的生物活性成分的介绍,例如益生元、后生元等,让我对未来的护肤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其前沿性和深度,它帮助我站在行业前沿,不断探索化妆品科学的新边界。
评分作为一个对化妆品行业充满热情的美容博主,我一直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产品背后的科学。这套书简直满足了我所有的好奇心!《化妆品配方科学与工艺技术》这本书,读起来就像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对话。它用非常生动的语言解释了那些原本枯燥的化学名词,比如“表面活性剂”和“增稠剂”到底是什么,它们在化妆品里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最喜欢的是它关于“肤感”的讨论,书中不仅仅教你如何让产品有效,还告诉你如何让产品用起来“感觉好”,比如如何调整产品的粘稠度、延展性,以及如何避免油腻感或拔干感。这对我写产品评测时,能够从更专业的角度去描述肤感非常有帮助。而且,书中还分析了不同类型化妆品的配方特点,比如精华液、面霜、面膜等,它们各自的配方结构和侧重点是什么,这让我能更清晰地理解不同产品的设计思路。《化妆品配方工艺及设备》则让我对接下来的“DIY”尝试有了更具体的计划。以前我只敢自己乱调,现在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有些简单的工具就可以做出很不错的成果,比如一些基础的乳液和爽肤水。书中还给出了很多关于安全操作的建议,比如如何消毒设备,如何避免交叉污染,这让我觉得DIY不再是“危险游戏”,而是可以尝试的科学实践。《化妆品原料》就像一本“成分百科全书”,我可以用它来查询我平时写测评时遇到的各种奇奇怪怪的成分,了解它们的作用和潜在的风险。我学会了如何辨别一些“噱头”成分,也能找到真正有科学依据的有效成分。这套书让我从一个只看成分表的小白,变成了一个能够理解成分背后的逻辑,甚至开始尝试自己动手制作的“美妆爱好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