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和孩子一起做玩具/自然的心声手巧才能心灵一年12个月小兔巴尼乐高创意手册拖拉机忙呀忙子互动

【349】和孩子一起做玩具/自然的心声手巧才能心灵一年12个月小兔巴尼乐高创意手册拖拉机忙呀忙子互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芮虎 译
图书标签:
  • 亲子手工
  • 儿童玩具
  • 自然教育
  • 益智游戏
  • 乐高
  • 巴尼兔
  • 创意手工
  • 拖拉机
  • 互动游戏
  • 一年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东诚翔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0975336
商品编码:28536347511
丛书名: 自然的心声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具体描述

犹太人教子的18条经典法则

叛逆的常识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100种技巧

宝贝,我想对你说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 只有不会教的妈妈

妈妈请在童年这样爱我

五天教出坚强、独立、不逆反的好孩子

读孩子如读书

怎样培养出一个自立的孩子

妈妈怎么做,孩子不生病 孩子生病了,妈妈这么做

塔木德胎教故事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

好方法胜过好老师

孩子是父母大的事业 张文质

道森博士的育儿

孩子上小学 妈妈该懂的事

基本信息

书名:和孩子一起做玩具
:35.00元
作者:(德)雅福克 著,远思 译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40768775
字数:80000
页码:19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重量:
正文语种:
商品标识:23410407

 

 

编辑推荐

 


 

 

 

国内**套直接从德文翻译、系统介绍华德福幼儿教育实践的丛书。这套丛书能够在人们日益关注教育、家庭、学校和社会问题的大环境下与读者见面,其意义不只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华德福教育,更多的是激励真正行动起来,全身心和孩子在一起,和他们一起游戏,一起画画,一起唱唱跳跳,一起工作。参与这些过程本身,就是在陪伴孩子成长,也是在实践华德福教育,这才是真正面向未来的教育。

 

内容提要

 


 

自己动手制作玩具,对现在的父母和孩子而言似乎变得常陌生。在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如何和孩子一起用随处可见的棉线、布头、羊毛、木头等天然材料制作各种各样的玩具。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制作玩具的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动手的热情,培养他们的灵活性、审美能力与创造力,还能帮助他们认识事物,认识世界。家长们不妨参照书中的方法和孩子一起动手尝试吧。

 

目录

 


 

游戏重在过程
游戏—— 一件严肃的事
游戏和工作的关系
周围的环境如何影响孩子?
在哪个年龄适合玩哪种玩具?
一岁时玩的玩具
摇篮娃娃
木头娃娃
柔软的小球
一岁到三岁的阶段
三岁到五岁
五岁到七岁 033
怎样激发孩子进行游戏? 036
游戏和清理工作 039
在大的空间内制作玩具 043
玩具木架
木架毛巾
游戏毛巾
沙袋
冠状针织带
编织绳
玩具枕头
在地板上或者桌子上制作玩具 054
建筑用木材
树枝做的小桥
木头做的火车
小型建筑布巾
树皮船
球果鸟
用木块做的小人
小矮人
站立娃娃
站立娃娃游戏场景的制作
牧羊人
用皮毛制作羊
用粗梳羊毛制作羊
羊(绕线技巧)
用打结的方法制作小娃娃和动物
袖珍小人
玩偶角
玩偶,重要的玩具之一
四肢玩偶
头发
玩偶的清洁说明
牧羊人
有要求和挑战的结绳娃娃
娃娃衣服的简单制作方法
娃娃的捆绑毛巾
带围裙的编织娃娃
娃娃的襁褓
娃娃的吊床(钩织)
简易的毛巾吊床
娃娃旁边的雕刻小勺
娃娃旁边的小碗、碟子
杂货铺
木铲
娃娃屋
娃娃房
用树枝木材给娃娃屋做家具
娃娃屋的娃娃们
农庄
用枝丫制作的动物
由木块组合而成的动物
马和马车
用毛线编织的动物
玩偶剧角色制作
简单的丝质玩偶
木偶的保存
木板挂钩
用未纺过的彩色羊毛制作的羊毛图画
翻跟头的小人
纸袋环保人
户外游戏
沙箱
树桩和木板
木块制作的高跷
牵马的皮带
补充
附录
木质玩具的保管和清洁
原毛的处理

作者介绍

 


 

华德福教育专家弗莱娅雅福克,生于1937年,任华德福幼儿园园长达30年之久,1990年起开始进行世界讲学,并著有几十本著作,凝聚了她近半世纪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思考。著有《和孩子一起游戏》《和孩子一起画画》《和孩子一起做玩具》《和孩子一起做娃娃》《幼儿园的工作与娱乐》等。


《349》:一个关于成长、陪伴与创造的奇妙旅程 一、 启程:从“349”到无限可能 当我们翻开《349》,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简洁却充满神秘感的数字——“349”。它不是一段代码,也不是某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我们即将踏上的一段充满惊喜与发现的旅程的代号。这趟旅程,没有预设的终点,只有不断延展的可能性,而这段旅程的核心,是“孩子”。 《349》是一本关于如何与孩子建立更深层连接的书。它并非一本枯燥的育儿指南,也不是一本冰冷的理论说教,而更像是一位充满智慧的玩伴,一个温情的倾听者,引领着我们与孩子一同探索内心世界,解锁他们未知的潜能。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真正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灵的滋养,是情感的交流,是想象力的飞扬。 书中,我们不再仅仅扮演“父母”或“教育者”的角色,而是成为孩子最忠实的伙伴,最默契的朋友。我们学会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孩子的心去感受生活,用孩子的语言去交流情感。从“349”这个数字出发,我们开始构建属于我们和孩子之间独一无二的“语言”,一种不依赖于文字,却能传递无限爱意的语言。 二、 探索:在“自然的心声”中倾听与回应 “自然的心声”,是《349》书中最动人的旋律之一。它呼唤我们放下成年世界的喧嚣与焦虑,重新回到自然的怀抱,倾听那些被遗忘已久的声音。这不仅仅是对外部自然的赞美,更是对孩子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 孩子们如同最纯净的自然,他们的好奇心如同涓涓细流,他们的想象力如同野蛮生长的藤蔓,他们的情感如同变幻莫测的天气。而“自然的心声”就是引导我们去感受、去理解、去回应这些生命力的过程。 书中,我们被鼓励去观察孩子细微的表情变化,去解读他们无声的肢体语言,去体味他们每一个或喜或忧的瞬间。我们学习如何在孩子因为一个小小的挫折而沮丧时,给予恰到好处的安慰;如何在他们因为一个微小的发现而欣喜时,分享同样的热情;如何在他们因为某种好奇而追问不休时,耐心陪伴,一同寻找答案。 “自然的心声”也意味着拥抱孩子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我们不再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鼓励他们去观察、去触摸、去感受。在书中,你会发现许多关于如何引导孩子观察一片叶子的脉络,如何感受雨滴落在皮肤上的冰凉,如何聆听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体验,却是滋养孩子心智、激发他们创造力的重要养分。 我们理解,孩子的情绪如同自然界的潮汐,有起有落。而《349》教导我们,要学会接纳和理解这些情绪,而不是试图压制或否定。当孩子因为愤怒而摔东西时,我们不应一味地责骂,而是尝试去理解愤怒背后的原因,并引导他们用更合适的方式表达。当孩子因为恐惧而躲藏时,我们不应嘲笑,而是给予安全感,陪伴他们一同面对。 三、 实践:用“手巧”连接“心灵”的奇迹 “手巧才能心灵”,这是《349》书中贯穿始终的一条重要法则。它告诉我们,动手实践是连接孩子感官、思维和情感的桥梁。当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去构建、去探索时,他们的心灵也在悄然发生着奇妙的变化。 书中,我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亲子活动”,而是将每一次实践都视为一次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机会。我们鼓励家长和孩子一同卷起袖子,去体验劳动的乐趣,去感受创造的魅力。 “手巧”并非要求孩子成为技艺精湛的手工匠人,而是强调过程中所蕴含的专注、耐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成就感。无论是用彩泥捏出心中的小动物,还是用积木搭建梦想中的城堡,亦或是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个独一无二的礼物,每一个用双手完成的作品,都承载着孩子的心意和努力。 《349》书中,我们看到的是如何通过“手巧”来开启孩子的“心灵”。当孩子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他们学会了思考、尝试、调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他们的毅力得到增强。当一个作品终于完成时,孩子眼中闪耀的光芒,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是对创造过程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极大满足。 本书特别强调,在“手巧”的过程中,家长的角色至关重要。我们不应仅仅是指导者,更应该是陪伴者和启发者。当我们放下手机,全心投入到与孩子共同的创造中时,我们传递给孩子的不仅仅是技能,更是尊重、是鼓励、是爱。孩子在与家长的合作中,学会了分享、沟通、团队协作,这些宝贵的品质,将伴随他们一生。 四、 时间的印记:一年12个月,岁月的礼物 《349》书中,时间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它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充满故事和变化的画卷。一年12个月,每一个月份都有其独特的韵味,都承载着与孩子共同创造的无数可能。 书中,我们不再被动地迎接每一个季节,而是主动地去感知它们的到来,并将其转化为与孩子互动的灵感。春天的嫩芽,夏天的蝉鸣,秋天的落叶,冬天的白雪,这些自然界的馈赠,都可以成为我们和孩子一同探索、一同创造的素材。 我们学习如何在春天,带领孩子去公园寻找第一朵盛开的花,观察它们如何舒展身姿,并用画笔记录下这份生机;如何在夏天,感受炙热的阳光,制作清凉的冰饮,体验大自然的慷慨;如何在秋天,收集五彩斑斓的落叶,用它们拼贴出美丽的图画,感受季节的轮回;如何在冬天,在温暖的炉火旁,与孩子一起阅读故事,分享一年的点滴收获。 “一年12个月”的设计,让《349》更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它不是一本纸上谈兵的书,而是为你提供了一份详尽的“时间地图”,告诉你如何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与孩子进行最贴合当下季节和氛围的互动。 本书打破了“玩乐”与“学习”的界限,将两者完美融合。每一个月的活动,都巧妙地融入了科学、艺术、手工、语言等多种元素,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例如,在某个月份,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制作一个简易的昆虫观察盒;在另一个月份,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声音的奥秘,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 五、 跨越界限的想象:从“小兔巴尼”到“乐高创意” 《349》书中,我们看到了想象力的无限延展,它能够跨越不同的载体和形式,将不同领域的乐趣融合在一起。 “小兔巴尼”,可能代表着童真、可爱、友善的卡通形象,它们是孩子童年世界里不可或缺的伙伴。书中,我们并非仅仅满足于阅读关于小兔巴尼的故事,而是鼓励孩子将小兔巴尼的形象,用各种方式进行二次创造。也许是用彩纸折叠一只小兔子,也许是用橡皮泥捏出它的模样,也许是为它编织一段新的冒险故事。 “乐高创意”,则代表着构建、逻辑、无限可能。乐高积木不仅仅是玩具,更是一种强大的思维工具。书中,我们看到的是如何将孩子对小兔巴尼的热爱,与乐高积木的搭建相结合。也许是搭建一个适合小兔巴尼居住的温馨小屋,也许是为小兔巴尼设计一辆拉风的跑车,让它开启一场新的探险。 这种跨越界限的融合,正是《349》的核心魅力之一。它告诉我们,孩子的想象力是天马行空的,我们可以顺应他们的想法,提供多元化的平台,让他们自由地挥洒创意。无论是通过二维的绘画、三维的搭建,还是通过语言的描述,每一个创作过程,都是对孩子想象力的一次有力证明。 书中,我们可能还会看到“拖拉机忙呀忙”这样的元素,它代表着对现实生活中的劳动和工具的关注,也代表着一种探索机械原理的乐趣。将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元素巧妙地串联起来,是《349》独有的智慧。也许是让孩子用乐高搭建一辆拖拉机,并为它设计一个运送小兔巴尼的场景,这其中就融合了创造力、工程学、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观察。 六、 互动与共鸣:让“子互动”成为最美的风景 “子互动”,是《349》书中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它不仅仅是指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更是强调一种平等、尊重、充满乐趣的交流方式。 在《349》的世界里,没有说教,只有引导;没有命令,只有邀请。家长与孩子不再是单向的给予者和接受者,而是平等的参与者,共同探索,共同成长。 书中,我们看到的是如何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活动,来促进亲子之间的深度互动。这些活动可能很简单,但却能触及孩子内心最深处的渴望。例如,一场关于“什么是幸福”的对话,一次共同完成的“梦想地图”的绘制,一次模拟“小小探险家”的寻宝游戏。 “互动”的核心在于“共鸣”。当我们真正用心去倾听孩子的想法,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去回应他们的需求时,我们就能够与孩子建立起深厚的共鸣。这种共鸣,是亲子关系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被理解、被支持。 《349》鼓励家长放下自己的权威,以一种开放、好奇的心态去与孩子互动。当我们不再急于纠正孩子的错误,而是鼓励他们尝试,并分享他们的经验时,孩子才敢于展现真实的自我。 书中,我们会发现,每一次“子互动”都是一次情感的连接,一次心灵的碰撞。它让孩子感受到,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陪伴自己,去倾听自己,去理解自己。这种感受,将成为孩子自信、独立、健全人格的基石。 七、 结语:在“349”的旅程中,遇见更好的自己与孩子 《349》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扇窗,一扇通往孩子内心世界,也通往我们内心深处柔软角落的窗。在这场以“349”为名的旅程中,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与孩子共同创造的无数美好瞬间,更是对亲子关系更深刻的理解,对生命更深刻的感悟。 当我们放下“349”的最后一页,我们会发现,数字的意义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这段旅程中所收获的成长,所建立的连接,所点燃的爱。我们与孩子一起,用“手巧”连接“心灵”,在“自然的心声”中寻找共鸣,在“一年12个月”的时光里留下岁月的印记,在“小兔巴尼”和“乐高创意”的奇思妙想中放飞想象,在每一次“子互动”中收获温暖与力量。 《349》,是一场关于爱的探索,一场关于成长的发现,一场关于创造的奇迹。它邀请我们,与孩子一同,在生命的画卷上,描绘出最绚丽的色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超预期。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教程书,而更像是一位充满智慧和耐心的玩伴,引导着我和孩子一同探索手工的无限可能。一开始,我只是被书中“自然的心声”这个主题所吸引,以为会是一些关于自然观察的散文,没想到竟然是如此富有实践意义的创意手工。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子互动”的设计。它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每一个步骤,并且在过程中提出引导性的问题,让孩子主动思考。比如,在制作一个可以用纸盘做成的“向日葵”时,书中引导孩子观察向日葵的花瓣形状、颜色,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尝试用不同形状的纸片来模拟。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手巧才能心灵”这句话在书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很多手工制作看似简单,但完成之后,孩子脸上露出的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任何电子游戏都无法比拟的。我们跟着书中的“拖拉机忙呀忙”制作了一个可以动的纸板拖拉机,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还迫不及待地要拉着我去“送货”,仿佛真的成了一名小小农场主。 而“一年12个月”的设计,更是让这本手工书变得非常有计划性。每个月都有适合当时季节的特色手工,比如春天可以做一些与花草相关的,夏天可以做一些与水相关的,秋天做一些与丰收有关的,冬天则是一些保暖和节日主题的。这种循序渐进的设计,让我们不会感到信息过载,也更容易将手工制作融入到日常生活里。 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做玩具,它更是在传递一种生活态度——用心去感受,用手去创造。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段属于我们自己的宁静时光,也让孩子学会了欣赏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强烈推荐!

评分

我必须坦诚地说,这本书给我和我的孩子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快乐和收获。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手工书,更像是一本充满魔力的宝典,打开了我们通往创意和亲子时光的大门。 “子互动”的设计让我眼前一亮。它不是那种“家长跟着书做,孩子模仿”的模式,而是真正地引导家长和孩子成为平等的合作者。比如,在制作“小兔巴尼”相关的玩具时,书中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孩子思考巴尼可能会做什么,需要什么样的工具。我和孩子一起讨论,一起尝试,共同完成作品,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乐趣。 “拖拉机忙呀忙”的部分,则将手工制作与生活经验巧妙地结合起来。我们用书中的方法制作了一个可以简单操作的纸板拖拉机,孩子在玩耍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对农耕和机械有了初步的认识。书中的插图也非常生动,让孩子很容易理解。 “一年12个月”的设计,让这本手工书的实用性大大提升。每个月都有主题鲜明的手工活动,让我们不会感到无所适从。春天做风筝,夏天做沙滩玩具,秋天收集落叶做拼贴画,冬天制作节日装饰。这种按部就班的设计,让我们很容易将手工制作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习惯。 “自然的心声”主题,让我意识到,原来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都可以变成精美的艺术品。书中鼓励我们收集树叶、树枝、石头等自然元素,然后将它们巧妙地融入到手工制作中。这不仅培养了孩子的环保意识,更让他们学会了从平凡中发现美。 总的来说,这本书真正地做到了“手巧才能心灵”。它不仅教会了孩子制作各种精美的玩具,更重要的是,它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创造的种子,让他们学会用双手去感知世界,用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我真心推荐这本书给每一位希望与孩子共度有意义时光的家长!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和孩子都爱不释手的亲子手工书。从拿到书的第一页开始,就被它充满童趣的排版和精美的插图深深吸引。书中不仅有各种创意十足的手工玩具制作方法,还巧妙地融入了许多关于自然和生活的知识,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在动手间感悟。 尤其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关于“拖拉机忙呀忙”的部分,详细介绍了不同季节农作物生长的情况,以及拖拉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跟着书中的步骤,我们一起用废旧纸箱和颜料制作了一台栩栩如生的拖拉机模型,孩子一边玩一边问我关于农田里各种蔬菜的名字,仿佛真的置身于一片生机勃勃的田野。 “一年12个月”的章节更是让我们受益匪浅。每个月份都对应着一种特别的手工制作,比如春天制作风筝,夏天制作小船,秋天制作落叶画,冬天制作雪花装饰。我们按照书中的提示,收集了不同季节的自然材料,比如树叶、树枝、小石子等,然后跟着书中的步骤,和孩子一起完成了许多充满季节特色的手工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装饰了我们的家,更成为我们共同的美好回忆。 “小兔巴尼”的故事线贯穿全书,为各种手工制作增添了趣味性和故事性。小兔巴尼的每一次奇思妙想,都引出了一个全新的手工创意,让孩子在跟随巴尼的冒险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还尝试用乐高积木模仿书中的巴尼形象,虽然不完全一样,但孩子乐在其中,自己动手搭建出属于他的“巴尼”。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集趣味性、教育性和亲子互动性于一体的优秀图书。它不仅仅是一本手工制作指南,更是一扇打开孩子心灵的窗户,让他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会到大自然的奥妙,感受到创造的快乐,也让我们亲子关系更加亲密。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与孩子共度美好时光的家长们!

评分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亲子手工书的看法。以往接触到的手工书,要么内容过于简单,孩子很快就失去兴趣;要么步骤过于复杂,家长也觉得力不从心。但这本书,从封面开始就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子互动”的设计简直是点睛之笔。书中很多手工项目,都巧妙地设计了让家长参与的环节,不是简单的“你做我学”,而是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讨论、合作完成。比如,在制作一个“乐高创意手册”的玩具时,书中不仅提供了基础的搭建指南,还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发挥想象,加入自己独特的元素,让成品独一无二。我发现,在共同完成一个作品的过程中,我和孩子的沟通也变得更加顺畅。 “小兔巴尼”的形象贯穿始终,为原本可能有些枯燥的制作过程增添了许多童趣。巴尼的每一个小冒险,都引出一个新的手工创意,让孩子觉得自己在跟着巴尼一起经历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制作“拖拉机忙呀忙”的模型时,书中用巴尼去农场的故事来引入,孩子听得津津有味,然后迫不及待地要动手制作自己的“巴尼牌拖拉机”。 “自然的心声”这个主题也让我非常赞赏。书中很多手工材料都来自于大自然,比如树叶、落叶、小石子等等。在收集这些材料的过程中,我带着孩子去公园、去户外,让他们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而制作出来的作品,也充满了自然的气息,非常独特。 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这本书帮助我培养了孩子“手巧才能心灵”的认知。通过亲手制作,孩子不仅学会了各种手工技巧,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将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比单纯地玩电子产品,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处。这本书,真的值得每个家庭拥有!

评分

作为一位家长,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引起孩子兴趣,同时又能促进亲子关系的优秀图书。而这本【349】的图书,无疑是我近期最满意的一次选择。它不仅仅是一本手工制作指南,更像是一本充满智慧和爱意的生活百科。 “一年12个月”的编排方式非常实用。每个月都有详细的制作计划,涵盖了各种适合不同季节的活动和玩具。我们按照书中的建议,在春天制作了迎风飞翔的风筝,在夏天制作了可以在水上漂浮的小船,在秋天用落叶拼贴出了美丽的图画,在冬天则一起动手制作了温馨的节日装饰。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更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到了时间流转和季节变化。 “乐高创意手册”的部分更是让我惊喜。书中提供了许多利用乐高积木搭建的创意灵感,从简单的动物模型到复杂的场景搭建,都充满了想象力。我和孩子一起,根据书中的提示,用乐高积木构建了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巴尼乐高世界”。孩子在搭建过程中,不仅锻炼了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目标。 “自然的心声”这个主题,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书中“手巧才能心灵”的理念。许多手工制作都鼓励我们利用身边的自然材料,比如树叶、树枝、小石子等等。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我引导孩子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而制作出来的作品,则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艺术的美感。 “子互动”的设计,让我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书中有很多提问和引导,鼓励孩子主动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一起制作“拖拉机忙呀忙”的玩具时,孩子会主动告诉我他想要什么样的颜色,想要添加什么配件。这种共同创作的过程,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亲密感。这本书,让我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