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中国孔子研究院、中国孟子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与山东省济宁市两级法院的法官通力合作完成。本书围绕儒家思想与中国法治、儒家思想与定分止争、儒家思想与当代司法以及儒家思想经典判例、判词展开,阐述了儒家思想对中国司法的深远影响及其现实意义。
儒家文化构成了中华法系的核心思想精髓。儒家文化的司法价值体现于:奠定了“大一统”的司法观念、树立了“和为贵”的诉讼理念、开启了“礼法结合”的制度设计、创制了超职权主义的审理模式、塑造了“多元纠纷”的古典样式、提供了“司法治理”的中国样板。
儒家推崇“名分”与“礼制”结合,其正名思想、礼治思想、仁政思想闪耀着定分止争的思想光芒,是中国古典正义思想的源泉。儒家思想之于当代司法的影响,体现在公正裁判、司法调解、法官形象、裁判文书等诸多方面。古代经典判例、经典判词是儒家和谐、体恤、中庸思想在中国古代司法领域的体现和应用,亦可为当代司法提供有益借鉴。
目录
第一编儒家思想与中国法治
第一章儒家文化与中国法治
一、儒家文化概述
二、儒家文化与中华法系
三、儒家文化与中国司法
第二章孟子仁政思想与现代法治
一、孟子仁政思想与现代立法
二、孟子仁政思想与司法判决
三、孟子仁政思想与现代司法调解
第三章曾子思想对现代法治社会的影响
一、曾子人本思想与现代宪政
二、曾子四德思想与司法实践
三、曾子修身思想与法官道德
第二编儒家思想与定分止争
第一章定分止争与儒家的正名思想
一、什么是定分止争
二、儒家的正名思想与社会秩序
三、定分止争的法律与社会意义
第二章儒家礼治思想与定分止争
一、儒家的礼与法
二、孔子的礼与正名思想
三、孟子“以仁统礼”的礼学思想
四、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
第三章儒家仁政思想与定分止争
一、儒家“德治”思想与社会规范
二、孔子的“仁爱”思想
三、孟子的“仁政”思想
第四章定分止争与文明社会的公平正义
一、公平正义的司法考量
二、构建和谐社会,倡导核心价值观
三、定分止争的道德价值与文明社会的公平正义
第三编儒家思想与当代司法
第一章儒家思想与法官的公正裁判
一、问题的提出
二、影响法官公正裁判的因素
三、儒家思想对法官公正裁决的启示
第二章儒家思想与裁判文书说理
一、以理服人:裁判文书说理的应有之义
二、引儒入理:儒家思想融入裁判文书说理的可行性
三、以儒助理:以儒家思想强化文书说理
第三章儒家思想与法官形象
一、当前中国法官形象及其存在的问题
二、民众期待法官应具有的品格
三、“青天”法官是怎么炼成的
四、社会发展变化对当代法官角色担当的挑战
五、古代法官形象对当今法官的启示
六、古今社会的传承和法官衔接
第四章儒家思想与法院调解
一、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传统调解
二、传统调解的历史价值
三、儒家思想融入法院调解的实现路径
四、多元联动调解——法院调解对传统调解的突破与创新
第四编儒家思想经典判例、判词
第一章儒家思想经典判例
一、孔子赦父子讼——教化为本
二、卫太子返宫案——经义决疑
三、何武断剑——原情断案
四、春秋决狱——原心定罪
五、徐元庆复仇案——法律与礼义之争
六、袁枚断遗产案——重在孝行
第二章儒家思想经典判词
一、儒家思想与“古代判词”的渊源
二、儒家思想经典判词
后记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所能扮演的角色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定分止争”这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议题,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人际关系的和谐。一本以“儒家思想在定分止争中的应用”为主题的书籍,我预想会提供非常独特的视角。儒家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关于人伦、道德、社会秩序的学说,这些学说能否为解决现代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和纠纷提供思路?例如,儒家提倡的“仁爱”精神,如何在商业竞争中转化为一种良性的竞争模式,而非“赢者通吃”的零和博弈?“礼”所强调的尊重和秩序,如何在现代法律之外,作为一种社会软约束,减少摩擦和冲突?我更期待书中能探讨如何将儒家的“恕”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运用到处理人际关系和商业合作中,从而在源头上减少不必要的纷争。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体系化的理论,指导读者如何从儒家思想中汲取智慧,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能够做到既讲原则,又有人情,既有法度,又有温度,那将是对现代社会非常有益的贡献。
评分我对古代哲学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那些能够提供切实解决方案的著作。提到“定分止争”,这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个核心议题,从家庭伦理到国家治理,无不围绕着如何界定利益、化解冲突展开。一本以儒家思想为切入点来探讨这一问题的书籍,我预想会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它很可能借鉴了儒家关于“君子”、“小人”的区分,以及“分”的观念,比如“君子有九思,但‘思虑得失’便是其中之一”。这种对个人品德修养与处理事务方式的关联,放在现代社会,可以引申为个人责任、诚信意识以及如何建立公平的交易规则。其次,“止争”本身就是一种智慧,儒家推崇的“礼”和“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处理人际纠纷时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如果书中能结合一些历史上的典型案例,如古代官员处理地方争端的方法,或者儒家学者提出的调解策略,并将其与现代的仲裁、调解机制进行对比和借鉴,那将极大地提升其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我设想这本书会强调一种“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即通过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的产生,而不是仅仅关注如何解决已经发生的冲突。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对那些能够将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书籍情有独钟。这本书的书名——“儒家思想在定分止争中的应用”——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在我看来,“定分止争”是社会运转的基石,无论是家庭内部的财产分配,还是企业之间的合同纠纷,抑或是邻里之间的产权纷争,都离不开对“定”与“止”的智慧。而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核心价值,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都蕴含着深刻的解决冲突、维护和谐的理念。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儒家典籍中关于公平、正义、协商、妥协等方面的论述,并将其具体化,转化为可操作的现代方法。例如,儒家提出的“忠恕之道”如何在现代商业谈判中发挥作用?如何将“礼”的思想融入社区治理,化解邻里矛盾?书中是否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框架,指导读者如何运用儒家智慧,在法律框架之外,通过道德约束、情感沟通、利益平衡等多种方式,有效地“定分”并“止争”?如果它能做到这一点,那将是一本超越单纯学术研究,真正能指导实践的佳作。
评分我对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抱有极大的兴趣。每次读到能够将传统智慧与当下紧密结合的书籍,总能从中获得新的启迪。关于“定分止争”,这本身就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社会功能,涉及法律、道德、人际关系等多个层面。一本以儒家思想为切入点来探讨这一议题的书,我预想会非常富有深度和启发性。它或许会从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出发,阐释个人品德的完善如何是化解纷争的前提。例如,儒家强调的“诚信”和“义”,在现代的商业契约精神中如何得到体现?“和为贵”的理念,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又提供了怎样的智慧,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对抗?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分析儒家思想中的“度”与“量”,即在处理利益分配和矛盾化解时,如何把握一个恰当的“度”,既要维护原则,又要顾及情理,避免因僵化而加剧矛盾。如果这本书能够结合具体的现代社会案例,比如家庭财产分割、合同违约、邻里纠纷等,来阐释儒家思想在其中的调和作用,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感兴趣的读者,近期有幸接触到不少关于儒家思想的书籍,其中有些探讨其在现代社会应用的视角,令我印象深刻。最近读到一本,虽然我没有直接看过它,但从它所属的领域和出版社的定位,我能想象其中蕴含的深刻见解。法律出版社旗舰店本身就代表着学术的严谨和专业的深度,而“儒家思想在定分止争中的应用”这个书名,更是直击了一个非常实际且具有现实意义的议题。在当今社会,人际关系、商业合作、甚至国际交往,都离不开“定分止争”的智慧。如果这本书能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概念出发,结合具体的案例,阐释如何通过这些原则来化解矛盾、促进和谐,那将是对我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例如,儒家强调的“和为贵”精神,如何在现代法律体系中得到体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告诫,在商业道德规范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本书若能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儒家智慧在纷争解决中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南,那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尤其期待它能探讨如何将儒家温良恭俭让的品格,与现代社会所需的原则性、规则性相结合,找到一种既能保持传统美德,又能适应现代法治精神的平衡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