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号:7503691737
条码:9787503691737
图书名称:让宪法远离法院
定价:28
作者:(美)图什内特著
版别:法律
出版日期:2009-05-01
内容:
本书对于司法审查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简而言之,本书几乎将所有对司法审查批判反省的理论观点,有系统地组织起来,直言要废除司法审查权,即不准法官对于国会通过的法律宣告违宪,要将宪法从法院手中拿走。本书作者为批判法学代表之一,耶鲁大学法律博士,1972-1973年曾任美国高法院马歇尔大法官的助理,后在威斯康星、乔治城大学担任法学教授,专长宪法与法律史。本书为其负盛名的代表作。
目录:
第一章 反对司法至上
一、《一八七提案》违宪:这重要吗?
二、司法至上的两个事件
三、厚的宪法和薄的宪法
四、某些看似简单的案子其实很复杂:特赦和否决
五、忽视法院
六、宪政危机和法治
七、“解释的无政府状态”与法治
八、选举人和薄的宪法
九、初步结论和介绍
第二章 法院以外的宪法
一、米切尔的“提名”
二、试着摆脱这个问题
三、以宣布规则的角度来解释宪法
四、法院以外的形式主义
五、形式主义和建立特征
六、国家特征
七、薄的宪法和国家特征
第三章 能力的问题
一、一个圈内人对国会宪法解释的观点
二、麦卡锡问题
三、司法介入(overhang)的影响
四、立法者诱因的问题
五、不相信人民
第四章 法院以外对宗教的宪法
一、法律修辞中的宗教问题
二、目的在政教分离条款案例中的角色
三、政治理论中的宗教讨论
四、不理性的“问题”
五、该说什么?
六、选举人、立法者和法官的一个注记
第五章 诱因相容的宪法
一、诱因相容性的概念
二、麦迪逊和诱因相容性
三、诱因相容性和当代法律:联邦制和任期限制
四、政治问题原则和自我执行
五、诱因相容性和政治策略
六、诱因相容性和总统执行法律的义务
七、真实的诱因相容性的政治
八、诱因相容宪法的可能范围
九、结论
第六章 评估违宪审查
一、宪法英雄
二、言论自由法的政治倾斜
三、高法院和选举结果
四、高法院判决的政治
五、宪法权利的底层
六、胜利的限制
七、对违宪审查采取另一种观点
八、结论:约论等于零
第七章 反对违宪审查
一、结束实验
二、透过对的法官来解决问题
三、一个没有违宪审查的世界
四、不用违宪审查的宪法权利
五、现在的平衡
六、为何困扰
七、结论:如何做
第八章 民众主义的宪法
一、对投票的恐惧
二、建构人民
三、此工程的某些困难
四、政治和薄的宪法
五、国籍、薄的宪法和美国人民
六、普世性和美国人民的薄的宪法
七、结论:重新看待《一八七提案》
参考文献
索引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我过去一直认为,宪法的作用就是为法院提供判决的依据,而法院的职责就是严格按照宪法条文来裁决案件。然而,作者图什内特似乎在挑战这种“机械司法”的观念。他通过大量的案例和理论分析,试图证明,过分强调宪法在司法判决中的绝对权威,反而可能限制了其更广泛、更深远的社会功能。我开始反思,宪法是否也应该在司法程序之外,通过政治博弈、社会共识的形成等方式,发挥其“宪法”应有的作用?也许,当宪法过于频繁地出现在法院的辩论席上时,它反而会失去一部分指导社会发展方向的“精神力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宪法的功能是多维度的,它不仅仅是用来解决具体的法律纠纷,更是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社会契约的象征,而这些功能,也许并不完全依赖于司法机构的介入。
评分读罢此书,我深感这并非一本教导如何“规避”法律的“秘籍”,而更像是一次关于宪法本质与功能的深刻反思。书中的论证过程,如同一场精密的手术,层层剥开我们习以为常的关于宪法和法院的图景,展现出其背后更复杂、更微妙的社会动态。我尤其被书中对于“政治”与“法律”之间界限的探讨所吸引。我们往往将宪法视为纯粹的法律文本,而将法院视为完全独立于政治之外的公正裁判者。但作者似乎在暗示,这种界限并非泾渭分明,宪法的解释和适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治环境、社会力量以及历史文化的影响。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司法独立的理解,也开始思考,当宪法“进入”法院时,它所承载的究竟是纯粹的法条,还是也裹挟着时代赋予的意义和期待?这种解读方式,无疑为理解宪法在现实世界中的运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让我意识到,宪法并非仅仅是静态的文本,而是一个在动态的社会互动中不断被塑造和诠释的存在。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着实引人注目,"让宪法远离法院",光是这几个字就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对法律的理解并不深,但却一直对国家根本大法——宪法——有着一种近乎神圣的敬畏感。我总觉得,宪法是保障我们权利、规范国家权力的最坚实盾牌,而法院则是维护宪法尊严、化解纠纷的最终场所。所以,当看到这样的书名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问号:宪法真的可以“远离”法院吗?这是否意味着一种对法律秩序的颠覆,或者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我尚未理解的社会运作逻辑?作者图什内特,这位来自美国的法律学者,又是如何看待宪法的角色以及它与司法系统的关系的呢?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一些颠覆性的视角,或者至少是关于宪法在现代社会中作用的一些新颖的思考,而不仅仅是枯燥的法律条文解释。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我走进一个我从未探索过的法律思想的领域,让我对“宪法”这个词汇的内涵和外延有更丰富、更立体的认识。
评分坦白说,初读这本书的书名时,我内心是有些不安的,甚至带着一丝抵触。毕竟,将宪法与法院对立起来,似乎是对现行法治秩序的一种挑战。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发现,作者的意图并非是要削弱宪法的地位,而是要重新审视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定位。他似乎在呼唤一种更成熟的宪法文化,一种不完全依赖于司法强制力的宪法实践。这种实践,可能更多地体现在社会各界对于宪法原则的自觉遵循,体现在政治生活中对宪法精神的尊重,以及在公民社会中对宪法价值的积极倡导。换句话说,宪法的生命力,也许更多地蕴藏在日常的社会互动和政治进程之中,而非仅仅局限于法院的审判大厅。这种“远离”,更像是一种“回归”,回归到社会生活的肌理之中,让宪法真正成为全体公民的共同遵循。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面棱镜,折射出宪法与法院之间复杂的关系。我原本以为,这是一个非此即彼的简单问题,但作者却揭示了其中蕴含的巨大张力。他并没有简单地否定法院在宪法实施中的作用,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当法院过度承担起解释和捍卫宪法的任务时,可能带来的弊端。我开始理解,当宪法被“司法化”得过于彻底,它可能会变成一套僵化的规则,而失去其应有的适应性和生命力。而“让宪法远离法院”,或许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去关注宪法在更广阔的社会舞台上的作用,去鼓励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社会矛盾,来推动宪法精神的实现。这种思考方式,让我对“法治”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法院的判决,而是拓展到了社会治理的更宏观层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