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图解 | ||
| 定价 | 58.00 |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8-6 | |
| 开本 | 32 | |
| 作者 | 孟庆国、侯俊、刘国宇 主编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122315892 | |
| 重量 | ||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模拟生态环境、智能化控制、自动化机械作业于一体的生产方式。可实现周年栽培、标准化作业,经济效益较一般栽培显著提高,是高科技脱贫致富的好途径。本书在借鉴前人的生产经验和先进的科研成果基础上,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介绍了双孢菇、金针菇、杏鲍菇、蛹虫草工厂化生产中的菌种制作、栽培、病虫害防治、保鲜及加工技术,te别是在隧道式二次发酵技术,液体菌种发酵技术,利用杏鲍菇、金针菇菌糠生产饲料、肥料和栽培双孢菇、草菇、鸡腿菇等方面都有详细介绍,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可作为广大科技人员和经营、生产人员的参考资料。
第壹章 双孢菇工厂化栽培1
第壹节双孢菇概述1
一、形态特征2
二、双孢菇生活史4
三、生长发育条件6
第2节双孢菇菌种生产9
一、菌种的概念9
二、菌种的分级10
三、菌种的生产流程11
四、菌种的生产计划12
五、优质菌种的标准12
六、主要栽培品种15
七、双孢菇母种生产20
八、原种、栽培种生产(麦粒菌种的生产)32
第三节工厂化双孢菇栽培场所及生产安排45
一、工厂化双孢菇栽培场所45
二、工厂化周年生产安排46
三、投入和经济效益46
第四节双孢菇栽培原料及培养基配方47
一、栽培原料及特性47
二、培养料配方55
三、碳氮比及计算56
四、培养料中含氮量及计算58
第五节双孢菇发酵技术58
一、发酵的必要性58
二、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活动规律和培养料理化性状的变化59
三、我国发酵技术的发展历史60
四、双孢菇二次发酵60
五、双孢菇隧道式三次发酵72
第六节双孢菇工厂化播种、发菌管理73
一、菌种选择和使用73
二、工厂化播种75
三、双孢菇工厂化覆土前发菌管理77
第七节双孢菇覆土及覆土后发菌管理80
一、覆土作用80
二、覆土材料要求和选择81
三、覆土时间82
四、覆土前的准备工作83
五、覆土方法83
六、工厂化覆土后发菌管理87
第八节双孢菇工厂化出菇管理89
一、诱导双孢菇原基形成阶段管理(以100m2出菇面积为例)89
二、出菇管理阶段90
第九节双孢菇采收95
一、采收时机95
二、采收卫生要求96
三、采收方法96
四、采收后管理97
五、分级要求98
六、撤料、消毒、培养料再利用99
第十节双孢菇的包装、保鲜、运输与储藏101
一、包装101
二、保鲜101
三、加工102
四、双孢菇的运输与储藏105
第十一节双孢菇病虫害防治技术105
一、主要竞争性病害105
二、主要侵染性病害115
三、主要生理性病害121
四、双孢菇主要虫害127
五、双孢菇病虫害综合防治131
第2章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134
第壹节金针菇概述134
一、金针菇形态特征135
二、金针菇营养需求136
三、金针菇环境需求137
四、金针菇生活史139
五、培养特征139
第2节厂址选择、厂房与设备、栽培方式和生产安排140
一、工厂化金针菇厂址选择140
二、工厂化厂房设计与设备141
三、工厂化金针菇栽培工艺流程、栽培方式、时间安排145
第三节工厂化金针菇菌种选择和生产146
一、菌种的选择146
二、优质菌种的标准147
三、菌种生产147
第四节金针菇栽培袋(瓶)的制作163
一、栽培容器163
二、栽培原料和配方166
三、栽培原料的配制方法169
四、装袋、装瓶173
五、灭菌、冷却177
六、接种183
七、培养191
第五节工厂化金针菇出菇管理193
一、瓶栽工厂化金针菇出菇管理193
二、袋栽工厂化金针菇出菇管理203
第六节金针菇栽培中常见问题和处理措施212
第七节金针菇的保鲜和加工217
一、金针菇的保鲜217
二、金针菇深加工产品218
第八节工厂化金针菇菌糠的再利用220
一、工厂化金针菇菌糠种菜220
二、工厂化金针菇菌糠喂牛224
三、利用金针菇菌糠制作双孢菇菌种227
四、利用金针菇菌糠做燃料228
第三章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229
第壹节杏鲍菇概述229
一、菇体形态230
二、生活史230
三、营养需求231
四、环境需求231
第2节杏鲍菇的栽培季节、场所、工艺流程、方式233
一、栽培季节233
二、场所、工艺流程、方式233
第三节杏鲍菇菌种选择和制作237
一、栽培菌种选择237
二、优质菌种标准238
三、菌种生产239
第四节杏鲍菇出菇菌袋(瓶)的生产249
一、原材料准备、配方249
二、配料、拌料249
三、装袋、装瓶250
四、灭菌与冷却251
五、接种251
六、菌丝培养254
第五节杏鲍菇出菇管理255
一、工厂化袋栽出菇管理255
二、工厂化瓶栽出菇管理264
第六节杏鲍菇生产中常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措施267
第七节杏鲍菇加工274
一、杏鲍菇切片烤干274
二、杏鲍菇速溶即食营养保健麦片274
三、麻辣杏鲍菇酱的制作275
第八节工厂化杏鲍菇菌糠的再利用276
一、杏鲍菇废菌袋覆土出菇276
二、杏鲍菇菌糠栽培双孢菇279
三、杏鲍菇菌糠栽培姬松茸技术286
四、杏鲍菇菌糠种植鸡腿菇288
五、杏鲍菇菌糠种植草菇289
第四章 蛹虫草工厂化栽培294
第壹节蛹虫草概述294
一、蛹虫草名称及分类地位294
二、蛹虫草经济价值294
三、蛹虫草栽培状况295
四、蛹虫草的生物学特征296
第2节栽培季节、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场所、原料及方式300
一、栽培季节、工艺流程300
二、栽培场所和原料301
三、生产设备302
四、栽培方式303
第三节蛹虫草菌种选择和制作306
一、蛹虫草菌种选择306
二、蛹虫草菌种退化原因和防控方法307
三、蛹虫草菌种的制作308
第四节蛹虫草的养菌和转色324
一、发菌期管理324
二、转色管理327
第五节蛹虫草出草管理329
一、诱导原基329
二、子实体生长期管理332
三、出草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334
第六节采收、分级、干制、包装和储藏337
一、采收337
二、分级339
三、干制339
......
说实话,在购买这本书之前,我纠结了很久,因为我之前在网上也看过一些关于食用菌栽培的视频和零散的文章,但总觉得不够系统,而且信息良莠不齐,很多视频里的操作看起来很简单,但真实情况却不是那么回事。直到我看到这本书的目录,我才下定决心把它带回家。它不仅涵盖了双孢菇、金针菇、蛹虫草这三种非常热门的食用菌,还把从菌种制作到栽培、再到病虫害防治、保鲜等等一系列完整的产业链都给串联起来了。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工厂化生产”这个概念的细致阐述,这和我以前理解的“小打小闹”的种植方式完全不一样,它讲究的是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从环境控制到营养配比,再到采摘储存,都有非常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这让我看到了食用菌产业化的巨大潜力,也让我明白,要做成一番事业,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这本书恰恰弥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盲区,让我对未来的规划有了更清晰的图景。
评分这本书的图文结合做得相当出色,在我看来,这绝对是决定一本书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大量的插图并非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清晰地展示了每一个操作步骤,比如菌丝的转移,基质的铺设,甚至是一些细微的病变迹象,都能通过图片一目了然。我尤其喜欢的是那些尺寸恰到好处、细节处理到位的高清图片,它们能够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文字所描述的内容,从而大大加深了我的记忆和理解。举个例子,书中在讲解如何识别不同阶段的菌丝生长情况时,配以的图片简直就像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让我可以轻松地对照自己的观察,判断食用菌的生长状态,避免了以往只看文字描述时那种模棱两可的感觉。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信心和方向。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要找到一本真正有料、有深度的书籍并不容易,而这本书无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不仅内容详实、技术全面,而且讲解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非常适合广大食用菌爱好者和从业者阅读。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其标价,它所包含的知识和经验,足以帮助许多人在食用菌的种植和生产领域少走弯路,更有效地提升产量和品质。我非常推荐这本书给任何对食用菌栽培感兴趣的朋友,相信你们一定会从中受益匪浅,它会成为你在这个领域里一本不可或缺的“宝典”。
评分这本书的“保鲜”章节,也是我特别关注的部分,毕竟,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食用菌,最终还是要卖个好价钱,而保鲜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非常实用,它详细介绍了不同食用菌的保鲜原理,以及各种保鲜方法的优缺点。从传统的冷藏、冷冻,到一些更先进的保鲜技术,比如气调保鲜、辐照保鲜等,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且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技术参数。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它还讲到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选择最合适的保鲜方式,以及如何进行包装,才能最大限度地延长食用菌的货架期,同时保持其风味和营养。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保鲜不仅仅是简单的冷冻,更是一门精细的科学。
评分我特别喜欢这本书在“菌种制作”部分所花费的篇幅和详细程度。很多关于食用菌的书,都会匆匆带过菌种制作这个环节,或者只是简单地说“购买优良菌种”,但这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并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这本书则不然,它从母种的选育、分离、提纯,到原种的扩繁,再到栽培种的生产,都给出了非常详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它会告诉你,为什么要做梯度稀释,如何观察菌落的形态,如何避免杂菌的污染,甚至连一些常见的实验室操作技巧,比如如何无菌转移,如何制作培养基,都写得清清楚楚。这让我明白,好的食用菌生产,其实是从源头开始的,如果菌种不行,后面的所有努力都可能白费。这本书让我对菌种制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今后自己尝试菌种培育有了信心。
评分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省时省力”,当然,这里说的“省时省力”并不是指内容空泛,而是指它把很多复杂的知识和操作,经过提炼和总结,用最直观、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之前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时,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方法,有时候甚至会相互矛盾,让人无所适从。而这本书就像一个“百科全书”,把所有重要的信息都整合在一起,并且经过了科学的验证和实践的检验。它会告诉你,为什么某个方法有效,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同时也会告诉你,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采用哪种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这种“拎着脑袋”式的指引,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让我能够快速掌握核心技术,少走弯路,对于时间宝贵的从业者来说,这无疑是极大的帮助。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有点长,足足占了我一整行的屏幕,我 first 拿到它的时候,有点被吓到,心想里面得塞多少信息啊?翻开之后,我发现它并没有让我失望。首先,从装帧上看,这本书就显得很用心,纸张的质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那种可以经常翻阅、不易损坏的书。而且,书中的图片质量非常高,高清、色彩鲜艳,几乎每一页都有配图,而且不是那种敷衍的示意图,而是非常写实的,比如在讲到菌丝体生长阶段的时候,那些菌丝饱满、洁白的细节都被捕捉得清清楚楚,甚至有些图片还能看到微观层面的结构,这对于我这个完全是门外汉的读者来说,帮助太大了,我之前看很多关于种植的书,总是觉得文字描述太抽象,光看文字脑子里一片模糊,有了这些图,我仿佛身临其境,能够直观地理解书中所讲的每一个步骤和原理,这一点是它最打动我的地方,也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极少感到枯燥乏味。
评分在我看来,这本书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它特别接地气。虽然它讲的是“工厂化栽培技术”,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但实际上,里面的很多内容都是可以借鉴和应用的,即使是你家里的阳台,或者是一个小型的温室,也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比如,它在讲到如何制作栽培基质的时候,会详细列出各种原材料的配比,以及如何进行灭菌处理,这些细节对于新手来说简直是福音。还有在讲到如何判断菌丝生长的好坏时,它会用很形象的比喻,比如“雪白如棉絮”,让人一目了然。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朴实,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就是实实在在的技术讲解,让人读起来感觉很亲切,就像在跟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农交流一样,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实践指导意义。
评分我是一个对细节非常挑剔的人,尤其是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如果信息不够严谨,我很容易就会产生怀疑。而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出色。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技术要点,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背后的科学原理。比如,在讲到如何控制温湿度的时候,它会详细说明不同菌种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温湿度的具体要求,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是涉及到酶的活性,还是孢子萌发,或者是菌丝的生长速率。甚至在讲到病虫害防治时,它也不是简单地给出化学药剂的名称,而是会分析病虫害发生的原因,是由于环境不适宜,还是菌种带菌,或者是操作不规范,然后给出综合性的防治方案,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结合,这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让我觉得作者不仅仅是经验丰富,更是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这对于想要深入理解食用菌栽培的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评分这本书在“病虫害防治”这一块的讲解,真的让我印象深刻。我一直以来都觉得,种养殖过程中,病虫害是最头疼的问题,处理不好,损失会非常大。这本书却把它分门别类地讲解清楚,从常见的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到各种害虫的识别和防治,都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指导。而且,它不仅仅是列举症状和防治措施,还会深入分析病虫害发生的原因,比如湿度过高、通风不良、消毒不彻底等,并且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它提出的很多防治方法,比如利用天敌、改变环境条件、合理使用农药等,都显得非常有智慧,而不是一味地依赖化学药剂,这让我觉得非常环保和可持续。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面对病虫害时,不再是束手无策,而是有了一套系统的应对策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