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实用养蚕技术200问
定价:10.00元
作者:董瑞华,陈伟国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5-01
ISBN:978710914489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1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分基础知识、蚕种催青、饲养技术、上蔟采.茧、防病消毒和常见蚕病6部分,采用问答形式,共200题。内容既有家蚕饲养基础知识,又有具体操作技术,力求贴近生产实际,是一本面向基层蚕桑技术人员和养蚕农户的科普读物。
目录
前言
一、基础知识
1.蚕的种类及家蚕在生物分类学上的
2.如何正确区分家蚕的外部形态?
3.家蚕的一生要经过哪几个发育阶段?
4.气象环境是怎样影响家蚕生长发育的?
5.营养环境是怎样影响家蚕生长发育的?
6.卫生环境是怎样影响家蚕生长发育的?
7.大、小蚕期是如何划分的?
8.如何做好全年的养蚕布局?
9.家蚕品种是如何分类的?
10.如何选择适宜当地饲养的蚕品种?
11.什么是雄蚕品种?
12.什么是蚕种三级繁育、四级制种制度?
13.为什么丝茧育生产上均饲养一代杂交种?
14.为什么蚕种必须实行计划供应?
15.蚕桑适度规模经营应考虑哪些因素?
16.规模养蚕户在饲养过程中应重点注意哪些环节?
17.使用温湿度计应注意哪些事项?
二、蚕种催青
三、饲养技术
四、上蔟采茧
五、防病消毒
六、常见蚕病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一直以来,对于养蚕,我总是觉得它是一门需要“经验”的学问,很多东西是需要靠时间和实践去积累的,很难通过书本学到。直到我翻阅了《实用养蚕技术200问》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很多看似“经验性”的知识,是可以被系统化、条理化地呈现在文字中的。这本书,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它没有去讲那些虚无缥缈的理论,而是直击养殖户在生产中最常遇到的困惑和难题,用简洁明了的问答方式,给出解决之道。我个人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如何有效利用空间进行多层养殖”的探讨。在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空间,提高养殖密度,同时又不影响蚕宝宝的生长,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书中不仅给出了具体的空间布局建议,还详细分析了不同布局下,温湿度、通风等因素的差异,以及如何进行调控,这让我受益匪浅。此外,书中关于“如何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品种的蚕种”的建议,也让我看到了科学选种的重要性。我之前都是随意选择蚕种,现在才明白,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能够大大降低养殖风险,提高产茧率。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技术手册,不如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养蚕师傅,将他毕生的绝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你。
评分自从我接触到《实用养蚕技术200问》这本书,我的养蚕方式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将养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都转化成了清晰易懂的问答形式,让我能够快速找到我所需要的答案。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如何有效管理蚕群,提高单箱产茧量”的内容。过去,我总是觉得蚕群的管理凭的是经验,很难量化。但是,这本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具体的指导,比如如何根据蚕宝宝的密集程度来调整喂食的次数和量,如何通过观察蚕宝宝的群体活动来判断其健康状况,甚至还提到了如何利用一些简单的小工具来辅助管理,这些都让我觉得养蚕变得更加科学和可控。另外,书中关于“如何识别和防治家蚕常见的病虫害”的讲解,也让我如释重负。以往,面对蚕宝宝的疾病,我总是感到束手无策,只能寄希望于运气。现在,我学会了如何提前预防,如何识别早期症状,并且书中也提供了一些相对温和但有效的防治方法,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耐心地解答着每一个初学者的疑问,让我对养蚕充满了信心和热情。
评分《实用养蚕技术200问》这本书,对于我这个在传统养殖业中寻求转型升级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它没有故弄玄虚,而是用最直白、最贴近生产实际的语言,回答了养殖户最关心的问题。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养殖效益”的探讨。虽然书中没有涉及过于高深的理论,但它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利用简单的温湿度计来精确监测环境,如何通过改变喂食方式来提高蚕宝宝的采食量,甚至还提到了如何利用一些简单的APP来记录和分析养殖数据,这让我看到了传统养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可能性。而且,书中关于“如何科学地进行蚕茧的收购和加工”的建议,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介绍了不同等级蚕茧的特点,还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加工技术,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本书,它不仅解决了我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很多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了养蚕业的巨大潜力,也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评分作为一名有着几年养蚕经验的“老手”,我一直觉得在养蚕过程中,总有些经验是需要不断摸索和沉淀的,很难通过一本书籍完全掌握。然而,《实用养蚕技术200问》这本书,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并没有罗列一大堆艰深的理论,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问题,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养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比如说,书中关于“如何判断桑叶的成熟度对蚕食欲的影响”的篇章,就让我茅茅塞顿开。我过去一直觉得桑叶只要是绿色的就能喂,但书里详细解释了不同生长阶段的桑叶所含的营养成分差异,以及这对蚕宝宝的消化和生长速度有什么直接影响。这让我意识到,我之前可能是在浪费很多潜在的养殖效率。再比如,书中对于“蚕体衰弱时的应急处理”也给出了很多实操性的建议,不仅仅是简单地补充营养,还提到了如何通过改善环境、调整喂食频率等综合手段来帮助衰弱的蚕宝宝恢复。这些细节,往往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摸索的,而这本书把它系统化地呈现出来,节省了我不少弯路。还有,书中关于“如何利用自动化设备辅助养殖”的探讨,虽然我目前还没有条件使用,但它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了未来养殖的发展方向,也促使我开始思考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逐步引入一些更科学的管理模式。总而言之,这本书对于我这样想要不断提升养殖水平的人来说,是一本非常宝贵的参考资料,它不仅解决了我的很多实际问题,还引发了我对养殖新方法的思考。
评分我是一名对传统手工艺充满好奇的都市白领,一直想亲身体验一下从蚕茧到丝绸的完整过程。《实用养蚕技术200问》这本书,简直为我这样的“门外汉”量身定做的。它没有使用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最平实易懂的语言,把养蚕的整个流程,分解成了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我最看重的是书中关于“如何为家蚕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的讲解。我知道养蚕需要温度和湿度,但具体要到什么程度,怎么去维持,之前一直是个模糊的概念。书里详细列举了不同阶段蚕宝宝对温湿度的具体要求,还提供了很多简易的监测和调节方法,比如如何利用不同材质的垫料来调节湿度,如何通过合理通风来降低温度等,这些方法都非常接地气,即使在家庭环境中也能轻松实现。还有,书中关于“不同品种家蚕的生长周期和饲养特点”的介绍,让我对市场上的蚕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我选择合适的品种提供了参考。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如何避免蚕宝宝蜕皮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的提示,这让我避免了一些潜在的失误,让我的蚕宝宝们能够顺利地完成蜕变。这本书,让养蚕这件事,不再遥不可及,它充满了科学的指导,也充满了人文的关怀,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评分作为一名对乡村振兴和传统产业复兴充满热情的实践者,我在寻找能够切实指导基层养殖户的实用性书籍时,偶然发现了《实用养蚕技术200问》。这本书,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深奥的理论,它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内容却字字珠玑,直击养殖痛点。书中“如何科学应对蚕宝宝的食欲不振”的篇章,就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注意到,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建议更换桑叶,而是深入分析了食欲不振的可能原因,比如环境因素、疾病前兆、甚至是饲料营养的不均衡,并且针对不同的原因,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种“对症下药”的方式,让我觉得非常科学和高效。再者,书中对于“如何优化蚕室的采光和通风系统”的讲解,也让我看到了科学养殖在细节上的重要性。它详细阐述了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对蚕宝宝生长发育的积极影响,并且提供了具体的实施建议,比如如何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通风口的大小,如何利用自然光线来辅助照明等。这些细节,往往是决定养殖成败的关键。这本书,它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份充满智慧的养殖指南,它能够帮助我们基层养殖户,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为乡村产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这本《实用养蚕技术200问》真的太及时了,我是一名刚入门的养蚕新手,之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遇到问题也只能到处问,效率很低。拿到这本书,简直就像找到了救星。它不像一些理论书籍那样枯燥,而是直接切入养蚕的各个环节,用问答的形式,非常直观。比如,我之前一直纠结于蚕宝宝不同生长阶段的温度和湿度应该怎么精确控制,看了书里相关的问答,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是有窍门的,不仅仅是大概的范围,还有很多细节要注意,比如如何根据天气变化进行微调,如何利用通风来辅助调节等。还有关于饲料的问题,书中也讲得很细致,不仅仅是桑叶的品质要求,还提到了在桑叶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有哪些替代饲料,以及如何配比才能保证营养均衡,这一点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因为我们当地的桑树也不是随时都有最鲜嫩的叶子。另外,书中关于蚕病防治的部分,也让我豁然开朗。以前看到蚕宝宝生病,总是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现在我学会了如何预防,一旦出现苗头,也能更快地辨别是什么病,以及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虽然现在还没遇到严重的病虫害,但心里有底多了,感觉养蚕的信心也大增。这本书就像一个随身的专家顾问,无论遇到什么疑难杂症,都能从中找到答案,而且讲解得通俗易懂,一点都不吓人,让我觉得养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掌握了方法,循序渐进,就能做好。真的非常感谢作者,为我们这些基层养殖户提供了如此实用的工具书。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拿到《实用养蚕技术200问》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因为市面上关于农业技术类的书籍,很多都过于理论化,或者讲得非常笼统,对实际操作帮助不大。但是,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惊喜。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问答”形式,这非常符合我们这些一线生产者,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想要的直接答案。书中的问题覆盖面很广,从蚕种的选择、孵化,到蚕宝宝的饲养、病害防治,再到最后采茧、缫丝,几乎涵盖了养蚕的每一个环节。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里关于“如何根据蚕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其健康状况”的解答,我之前只知道要观察蚕的活动情况,但对于颜色的细微变化,并没有特别留意。书里详细解释了不同颜色可能代表的含义,比如偏黄可能意味着营养不足,偏灰可能预示着疾病的发生,这让我能够更早地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另外,关于“如何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的问题,书中也提供了很多具体的方法,比如如何优化蚕室的温湿度,如何合理安排喂食时间,如何进行科学的解舒,这些都非常有操作性。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一些建议去调整我的养殖模式,确实看到了效果,蚕宝宝的长势比以前更好了,茧的产量也有所提升。这本书就像一本活字典,随时翻阅,都能找到想要的信息,而且讲解得非常清晰易懂,一点也不枯燥。
评分《实用养蚕技术200问》这本书,就像是在我手中握着一份通往养蚕成功的高速公路地图。我之前一直是被动地接受一些零散的养殖信息,很多时候是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系统地梳理了养蚕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并且以问答的形式,将复杂的技术难题化繁为简。比如,我一直都很困惑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蚕茧的缫丝率,书里面就专门用一个章节来讲解这个问题,里面不仅分析了影响缫丝率的各种因素,还给出了很多实用的改进方法,比如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来保证蚕体健康,如何根据蚕体情况调整眠期,甚至还提到了如何通过调整蚕室的空气流通来影响茧丝的质量。这些都是我在其他地方很难获得的宝贵信息。而且,书中关于“如何处理蚕沙,变废为宝”的内容,也让我眼前一亮。我之前只是把蚕沙当做废弃物处理,现在才了解到它其实是一种非常优质的有机肥料,可以用于蔬菜种植,这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还创造了额外的经济价值,真是“一举两得”。这本书,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养蚕,更是教你如何“聪明地”养蚕,如何将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极致,最大限度地发挥养殖效益。
评分刚拿到《实用养蚕技术200问》这本书的时候,我带着一种试探的心态去翻阅,毕竟现在市面上关于农业技术类的书籍很多,但真正能落到实处、解决问题的却不多。然而,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问题导向”和“解决方案提供”的模式。书中每一个问题,都是养殖户在实际生产中最常遇到的,比如“如何提高蚕宝宝的蜕皮成功率?”“如何防止蚕宝宝在喂食过程中出现挤压?”等等。对于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书中都给出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解答。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如何通过调整桑叶的采摘时间和方式来提高蚕宝宝的食欲”的解释。书中详细说明了桑叶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营养成分变化,以及采摘方式对桑叶新鲜度和适口性的影响,这让我意识到,一个小小的桑叶,里面也有大学问。还有,关于“如何处理蚕宝宝在不同生长阶段产生的粪便”的指导,也让我看到了环保和资源再利用的价值。这本书,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养殖前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将养蚕的每一个细节做到最好,让你在实践中少走弯路,快速成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