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心理学 蔡万刚

表达心理学 蔡万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蔡万刚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表达
  • 沟通
  • 人际关系
  • 情绪管理
  • 自我认知
  • 蔡万刚
  • 心理健康
  • 行为心理学
  • 人本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48229
商品编码:2945167256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表达心理学

定价:36.80元

作者:蔡万刚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7-01

ISBN:978751804822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结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说:“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一个人的情商体现在很多方面,如言谈举止,待
人处世。有时候,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能看出一个人情商的高低。
《表达心理学》选用生活中常见的案例,结合现实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从多个方面阐述情商高的人为什么会说话以及如何像他们一样把话说好,希望通过本书内容的启迪,每个读者都可以在提高自己情商的同时,成为一个会说话、善表达的人。

内容提要


目录


第01章 口吐莲花,高情商为你添言值 001

情商高的人,更容易靠说话成功 002

擅长用攻心计的人往往情商高 004

朋友就是“愿意记住你所有的小事” 006

情商,是以细节打动顾客心 009

以情商领导,轻松驾驭下属 011

第02章 滴水不漏,言语周密无懈可击 015

缜密言语,别给对方反驳的机会 016

对方想听什么,你就说什么 018

思维清晰,言语有逻辑 020

符合时机,因地制宜 022

言之有序,有条有理 024

讲好故事,语言表达更清晰 027

三言两语,言简意赅 028

片言以居要,让对方一目了然 031

第03章 点到为止,留有余地有分寸 033

话说三分,留有余地 034

别较真,得饶人处且饶人 037

多关注自己,少论他人是非 039

不作无谓的争辩,别说“你错了” 042

不了解对方,别轻易开玩笑 044

第04章 进退有度,左右逢源善沟通 049

避实就虚,化被动为主动 050

问题攻势,占据沟通的主动权 052

向对方表示钦佩,满足对方的自尊心 054

承认自己的劣势,把优越感给对方 056

主动道歉,博得对方的谅解 058

位差效应,平等沟通无阻碍 061

第05章 应变,见招拆招显口才 065

逻辑严明,言之有理 066

出其不意,掩其不备 068

以谬制谬,顺势说服对方 070

欲擒故纵,诱使对方作出决定 072

巧妙提问,让对方作出肯定回答 075

攻其心理弱势,令对方不得不服 077

第06章 巧言妙语,化解尴尬打圆场 081

话多失言,及时补救 082

顺势牵引,把对方的冷嘲热讽当玩笑 084

三思而后说,避开言语禁区 086

迂回策略,巧妙打破僵局 088

学会避开忌讳的语言和话题 091

第07章 以柔克刚,软言细语更动人 095

语言表达真情,让对方信任你 096

动之以情,是好的沟通术 098

言语真诚,才令人信服 100

欲晓之以理,必先用情说话 102

适当煽情,博取对方的同情心 104

开口装可怜,适时打动对方 107

第08章 曲径通幽,委婉含蓄尊重人 111

意无穷,尽在不言中 112

引导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说话 114

提出建议,让对方得出结论 116

巧妙向对方灌输自己的思想 118

言语暗示,让对方知趣 121

借故发挥,隐晦传递建议 123

第09章 适当拒绝,必要时敢于说不 127

以和为贵,拒绝时尽量保全双方面子 128

拒绝艺术,宜委婉不宜直接 130

尊重对方,给对方一个下得来的台阶 133

明人说暗话,传递拒绝的信息 135

时间拖延,拒绝死缠烂打的小人 137

婉拒领导提出的不合理要求 139

0章 适时沉默,找准时机再说话 143

把握时机,该说话时再说话 144

一句话说得好,令人叹服 146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148

适时沉默胜过任何雄辩 150

话不在多,有理即可 152

长话短说,把话说到点子上 154

1章 主动聆听,不遗漏任何信息 157

学会倾听,会让你更受益 158

仔细聆听,听懂对方言语之外的深意 160

倾听中寻找对方的利益点 162

倾听中做到仔细观察 165

商务谈判中的倾听技巧 167

2章 口出良言,高情商更懂人情味171

指出错误,别那么直接 172

先绕个圈子再拒方 174

急于称赞,迟于寻错 176

批评尽显善意,让对方心生感激之情 179

妙用激将法,让对方迎难而上 181

3章 言语风趣,高情商懂得分享快乐 185

幽默可以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 186

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188

说话风趣的人总会受到欢迎 190

幽默,可以化解窘迫的场面 192

高情商的人更懂幽默 194

幽默助你拓展丰厚的人脉资源 196

风趣的语言可以营造和谐的气氛 197

4章 不吝赞美,高情商懂得语言的威力 201

赞美不能太笼统,需要针对性 202

寻找一个话题再适时赞美 204

发现对方值得称赞的地方 206

适宜的赞美不需要太夸张 208

请教式赞美容易获得他人的好感 211

意外的赞美使人喜悦倍增 213

5章 轻松寒暄,高情商的人喜欢结识陌生人 215

大方自我介绍,留下良好的印象 216

陌生谈话,轻松聊天 218

说好场面话,消除陌生心理 221

巧妙寒暄,打开对方心扉 224

找准话题,与陌生人成为朋友 226

参考文献 230

作者介绍


蔡万刚★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东华大学管理学博士★澳门城市大学特聘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新沪商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多家上市公司特聘顾问★研究方向:企业竞争力、总裁领导力、中层领导力、校长领导力、班主任领导力、创新模型理论与实践等

文摘





序言



探索心智的奥秘:一场关于表达与理解的深度对话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由思想、情感和行为构成的复杂内在世界中。然而,我们如何将这份内在的图景传递给他人?又如何准确地解读他人传递给我们的信息?这便是“表达心理学”所要深入探究的核心议题。它并非仅仅关乎言语的流畅与辞藻的华丽,更触及了人类心智运作的深层机制,以及个体与社会互动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表达心理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领域,汇聚了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认知科学乃至神经科学的洞见。它试图揭示,当一个人试图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需求或意图时,其内部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心理过程。这包括了从思维的形成、情感的涌动,到语言的组织、非语言信号的选择,再到最终将这些信息编码并传递出去的整个链条。理解这个过程,能帮助我们洞悉表达的本质,提升沟通的有效性。 在“表达心理学”的世界里,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表达并非一种单一的活动,而是多种心理过程相互交织的产物。 认知维度 是其基石。当个体想要表达某件事时,首先需要清晰地认知和理解自身的想法。这涉及到记忆的提取、信息的加工、概念的形成以及逻辑的构建。例如,当你想向朋友描述一个你最近读到的故事时,你需要回忆故事的情节、人物,并将其梳理成一个连贯的叙述。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心理活动,包括注意力、感知、记忆和推理。 紧随其后的是 情感维度。我们的表达往往不可避免地承载着情绪。喜悦、悲伤、愤怒、恐惧、爱恋……这些情感会极大地影响我们选择的词语、语调、表情甚至姿态。一个充满热情的声音和一个低沉沮丧的声音,传递的信息截然不同,即使内容本身高度相似。理解情感在表达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认识到,仅仅关注信息的逻辑性是远远不够的,情绪的共鸣与安抚同样是表达成功与否的关键。 动机维度 也是理解表达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为何要表达?是为了寻求理解、建立连接、说服他人、解决冲突,还是仅仅为了释放内心的压力?不同的动机驱动着不同的表达策略。例如,一个希望获得他人认可的人,可能会选择更加委婉、积极的表达方式;而一个想要维护自身权益的人,则可能采取更为直接、坚定的语气。动机的洞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表达背后的真实意图,并据此调整自身的沟通策略。 “表达心理学”更是将目光投向了 表达的载体与形式。言语当然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之一,但它仅仅是冰山一角。声音的语调、语速、停顿,表情的细微变化,肢体的姿势、手势,甚至眼神的交流,都蕴含着丰富的心理信息。这些 非语言沟通 往往比言语本身更为真切,也更能透露出个体的真实情感和态度。例如,一个人虽然口头上说“我很好”,但眼神闪烁、身体紧绷,我们往往能解读出他内心的不安。理解这些非语言信号的“语言”,是提升沟通深度的重要途径。 此外, 社会文化背景 对表达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同的文化对情感的表达方式、对直接与间接沟通的偏好、对某些话题的禁忌都有着显著的差异。一个在东方文化中被视为礼貌和尊重的表达方式,在西方文化中可能被误解为疏远或冷淡。因此,“表达心理学”也强调了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在不同情境下调整自身表达方式的灵活性。 更进一步,“表达心理学”还深入探讨了 表达的障碍与误解。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失真。这些因素可能来自于表达者自身(例如,思维混乱、情绪激动、缺乏技巧),也可能来自于接收者(例如,预设偏见、听力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还可能来自于沟通环境(例如,噪音干扰、信息过载)。识别这些障碍,是有效解决沟通难题的第一步。理解常见的沟通误区,例如“我觉得你懂我”的陷阱,或者“说了等于做了”的误判,能够帮助我们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和隔阂。 “表达心理学”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为我们提供了 实践的指南。通过学习和应用,我们可以: 提升自我认知: 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感,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表达出来。 增强沟通技巧: 学习如何有效地组织语言、运用非语言信号,以及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改善人际关系: 通过更准确地理解他人,更真诚地表达自己,建立更深厚的信任和连接。 化解冲突: 识别冲突的根源,学习建设性的沟通方式,将对抗转化为合作。 促进职业发展: 在工作中,清晰、有力的表达是晋升和成功的关键。无论是会议发言、项目汇报,还是团队协作,良好的表达能力都能事半功倍。 “表达心理学”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它鼓励我们保持好奇心,不断审视自己的表达方式,也积极地去理解他人的表达。每一次的沟通,都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当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表达背后的心理机制,我们就能够更自如地驾驭沟通的艺术,让我们的思想、情感和意图,如清泉般流淌,触及人心,激起共鸣,构建起一个更加理解和和谐的世界。这门学问,是我们每个人通往内心深处,也连接他人世界的桥梁,它邀请我们踏上这段充满洞察与启迪的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表达心理学》,作者是蔡万刚。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急着打开阅读,而是先花了一些时间打量它的封面设计。那个设计很有意思,不是那种传统的学术书籍的沉闷风格,而是带有一些抽象的线条和柔和的色彩,仿佛在暗示着“表达”本身的那种流动性和不确定性,又带着一丝内在的秩序感。这种视觉上的引导,让我对书中内容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期待,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心理学理论,而是会尝试用一种更具艺术性和启发性的方式来探讨“表达”这个主题。也许它会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细微的表达入手,比如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甚至是沉默,去解读其中隐藏的心理密码。我还在想象,作者会不会引用一些文学作品、电影片段,甚至是音乐来佐证他的观点,因为这些媒介本身就是“表达”的载体,用它们来分析“表达”,本身就充满了辩证的趣味。我对书中的案例和分析非常好奇,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能够帮助我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新视角,或者说,能够帮我更好地认识到,原来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的“表达”,背后蕴藏着如此丰富而深刻的心理活动。

评分

说实话,看到《表达心理学》这个书名,我脑子里并没有立刻浮现出具体的心理学理论框架。但是“表达”这个词本身就很有意思,它包含了很多维度,不仅仅是语言上的交流,还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甚至是我们选择沉默的方式,这些都构成了“表达”。蔡万刚这个作者,我对他可能不是非常熟悉,但“心理学”这个学科本身就充满了魅力。我猜这本书会不会是从人类最基本的表达需求出发,去探讨我们是如何通过各种方式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建构自我身份的?也许它会涉及一些发展心理学的内容,比如儿童是如何学习表达的,或者青少年时期表达的特点。又或者,它会聚焦于成人世界的复杂表达,分析我们在社会化过程中,表达方式是如何被塑造和改变的。我特别好奇,书中会不会分析一些“无效表达”的案例,比如那些常常引起冲突和误解的沟通模式,并给出如何避免的建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倾听”的深刻洞见,因为很多人只关注如何“说”,却忽略了“听”在表达过程中的重要性。

评分

《表达心理学》这个书名,让我觉得它可能是一本非常实用的读物,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自己以及与他人互动时的种种心理机制。作者蔡万刚,这个名字给我一种严谨、专业的印象,所以我猜测这本书的内容应该是有一定的学术基础的,但同时又会考虑到大众读者的理解能力。我设想,书中可能会详细阐述“表达”在心理构成中的作用,比如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自我认知、情感状态以及社会关系的。我还在想象,书中会不会深入探讨一些常见的“表达误区”,以及这些误区背后可能存在的心理原因,例如安全感不足、过度的防御心理,或是对他人意图的错误解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帮助我们学会如何以更健康、更积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感受和想法,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隔阂。我希望它也能触及到一些更深层次的心理现象,比如无意识的表达,或者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深层动机,那样的话,这本书的价值将远远超出简单的沟通技巧。

评分

《表达心理学》这个书名,让我想到了很多关于沟通和人际互动的议题。蔡万刚这个作者,我之前可能在一些学术文章中看到过他的名字,感觉他是一位比较严谨的学者。但是“表达心理学”这个方向,听起来就有一种很强的实践性和普适性。我立刻联想到,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表达”的困境,比如说话不得体,或者被误解,亦或是不知道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这本书会不会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解释?我期待它能够探讨一些关于情绪管理和表达方式的内容,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表达不清楚,是因为情绪在作祟,或者我们选择了不恰当的表达方式。我还在思考,书中会不会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差异,毕竟“表达”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和解读。如果能有这方面的讨论,那这本书的视野就会更加开阔,也更能帮助我们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人际交往。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实操性的建议,让我们能够真正地改善自己的表达能力,让沟通变得更加顺畅和有效。

评分

拿到《表达心理学》这本书,我首先被它那简洁却颇具深意的书名所吸引。蔡万刚这个名字,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在心理学领域似乎有一些知名的著作。但这次的《表达心理学》,我觉得可能更偏向于一种应用性的探讨,而非纯粹的理论梳理。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与“表达”相关的场景:在工作中如何清晰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在人际交往中如何避免误解,甚至是在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的内心对话。这些都是“表达”的范畴,它们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主体。我猜想,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帮助我们提升表达的效率和效果?比如,它会分析不同情境下的表达策略,区分出不同性格人群的表达特点,甚至会涉及到一些非语言沟通的技巧。我希望这本书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能够结合实际案例,让我们能够“学以致用”。毕竟,心理学如果不能指导我们的生活,那它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听”的洞察,因为很多时候,好的表达不仅在于说,还在于如何有效地倾听和理解对方的表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