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甘鳳池易筋經闡秘
定價:20.00元
作者:鄧方華
齣版社:北京體育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64422707
字數:
頁碼:13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技擊與養生兼顧
內容提要
易筋經乃武林絕學,威名遠揚。甘鳳池易筋經更是絕中之絕,它是一種罕見的易筋經秘功,宗歸少林南派,具有技擊和養生價值。本書包括易筋經本論、內狀論、揉法、日月精華等易筋經大功,同時包括導引法、羅漢勁等增演技法。
目錄
上篇 甘鳳池易筋經之大功篇
一、易筋經本論
二、內壯論
三、揉法
四、日月精華
五、內壯服藥法
六、初月行功法
七、二月行功法
八、三月行功法
九、四月行功法
十、行功輕重法
十一、行功淺深法
十二、兩肘肋分內外功夫
十三、木槌木杵勢
十四、石袋勢
十五、五至八月行功法
十六、九至十二月行功法
十七、配閤陰陽說
十八、百日禁忌
十九、內壯神勇
二十、練手餘功
二十一、外壯神勇八段錦
二十二、神勇餘功
二十三、結論
下篇 甘鳳池易筋經之增演篇
一、上三段功
二、下四段功
三、練臂勁功
四、陰功
五、打通關
六、運氣法
七、賈力法
八、行功練勁法
九、虎功行法
十、龍功行法
十一、練手功夫
十二、導引法
十三、羅漢勁
作者介紹
鄧方華,男,漢族,河南省靈寶市人,中國民進會員,博士。1996年畢業於武漢體育學院武術係散打專業,同年8月到靈寶市公安局刑警隊工作,2002年7月畢業於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部,研究方嚮為散打教學理論與方法,獲教育學碩士學位。2002年8月到鄭州大學體育係從事武術教學工作,期間於2005年9月考入鄭州大學曆史學院中國古代史專業,攻讀博士學位,研究方嚮為古代武術文化,2009年6月畢業,獲曆史學博士學位,並繼續留體育係從事教學工作,現任鄭州大學體育係專業教研室主任。本人從小喜愛武術,曾在湖南省南北少林武術學院跟隨武術名傢鄒壽褔師父學習梅山功夫;在武漢體育學院學習期間,師從被譽為“散打之父”的師曾於久教授,係統學習研究散打和跆拳道的理論與方法;並得到易筋經研究專傢石愛橋教授的指導和幫助。現為國傢散打一級運動員、裁判員,武漢體育學院武術學院畢業的一位散打碩士、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嚮為體育史與民族傳統體育學,在《北京體育大學學報》、《人類學學報》、《河南社會科學》等核心期刊發錶專業學術論文多篇,被期刊《新華文摘》論點轉載一篇,本人在靈寶市公安局特警隊、刑警隊有過3年工作教學經驗。曾創辦《鄭州大學搏擊俱樂部》,教學經驗豐富,深得學生好評。
文摘
序言
這部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實在令人贊嘆,紙張的質感厚實,手感溫潤,那種老派的排版風格,每一個字仿佛都帶著歲月的沉澱感,讓人在翻閱的瞬間就感受到一種對傳統的敬意。我喜歡它在細節上對古典韻味的把握,書頁的邊緣處理得恰到好處,既有古籍的風範,又不失現代閱讀的舒適度。尤其是一些插圖或示意圖的繪製,綫條流暢,構圖嚴謹,即便是初學者也能從中窺見一絲深厚的功底。整體來看,這本書的物料選擇和工藝水平,已經超越瞭一本普通書籍的範疇,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藝品。每次把它放在書架上,看著它與旁邊的其他書籍相映成趣,都覺得心頭湧起一股滿足感,這絕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購書體驗,更像是一次對精美載體的擁有。它的存在本身,就在無聲地彰顯著對閱讀體驗的極緻追求,讓人在接觸文字內容之前,就已經被其外在的精良所摺服,這在如今這個追求快速和廉價的時代,實屬難得。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對我來說,簡直是一場思維的深度漫遊。作者的敘述邏輯非常清晰,他似乎總能精準地抓住核心概念,然後用一種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方式將其剖析開來,完全沒有那種故作高深的晦澀感。我特彆欣賞他引經據典時那種信手拈來的自如,既能讓你感受到知識的廣度,又不會因為信息量過大而感到壓力。相反,每當我覺得某個概念有些模糊時,總能很快在後麵的章節中找到更進一步的闡釋或不同的角度來理解它,這種結構安排的設計感極強。它不是簡單地堆砌理論,而是像一位耐心十足的老師,引導你親自去探索和構建知識體係。讀完一個章節,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仿佛原本盤桓在腦海中的一些零散想法,突然被串聯成瞭一條清晰的脈絡。這種閱讀的流暢性和被引導感,是很多同類主題書籍所欠缺的,讓人願意一口氣讀下去,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是為那些追求深度和韻味的老派讀者量身定做的。它不是那種追求時髦網絡用語或過於口語化的錶達,而是保持瞭一種沉穩、內斂的文風。用詞考究,句子結構復雜卻不失美感,讀起來有一種踏實、嚴肅的感覺,仿佛在跟一位飽經風霜的智者對話。這種文字的“重量感”,讓每一個字都顯得擲地有聲,需要你用心去咀嚼、去體會其背後的深意。我發現,即便是對一些看似尋常的描述,作者也能用獨特的視角和精妙的比喻將其提升到新的層次,讓人在平凡中發現不凡。這種閱讀體驗,是快餐式讀物無法給予的,它要求你放慢腳步,沉下心來,與文字進行一場真正的交流。對我來說,這不僅僅是在獲取信息,更像是在品味一種古典的文學修養,讓人在潛移默化中提升瞭自己的語言鑒賞能力。
評分坦率地說,這本書的實用性給我帶來瞭極大的驚喜。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偏嚮理論探討的著作,但在深入閱讀後發現,作者在闡述理論的同時,從未忘記將其與實際操作的可能性相結閤。每一個抽象的概念後麵,幾乎都能找到與之對應的具體情境或指導原則,這使得書中的知識不再是空中樓閣,而是可以落到實處的智慧。我嘗試著根據書中的一些建議進行調整和實踐,效果立竿見影,那種“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反哺理論”的良性循環,讓人對後續的探索充滿信心。它沒有故作清高地隻談玄理,而是將深奧的道理以一種極具操作性的方式呈現齣來,這對於一個渴望學以緻用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最大的價值所在。這本書成功地在學術的嚴謹性與應用的便捷性之間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
評分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那一定是“體係化”。我過去接觸過不少相關領域的資料,大多是碎片化的介紹或者針對某一具體技巧的講解,缺乏一個宏觀的框架。然而,這本書非常巧妙地構建瞭一個自洽的、完整的理論結構。它不是東拉西扯,而是步步為營,從最基礎的原則齣發,逐步推演到復雜的應用層麵,形成瞭一個嚴密的邏輯閉環。這種整體性的視角,極大地幫助我修正瞭過去一些片麵的理解,讓我看到瞭事物全貌的壯闊。尤其是在闡述不同部分之間的相互關聯時,作者的處理方式非常高明,他能清晰地展示齣各個要素是如何相互支撐、彼此影響的,形成一個有機整體。這使得學習過程不再是孤立知識點的堆砌,而是一個有機成長的過程,真正做到瞭融會貫通,讓學習成果得以固化和升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