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甘凤池易筋经阐秘
定价:20.00元
作者:邓方华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64422707
字数:
页码:13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技击与养生兼顾
内容提要
易筋经乃武林绝学,威名远扬。甘凤池易筋经更是绝中之绝,它是一种罕见的易筋经秘功,宗归少林南派,具有技击和养生价值。本书包括易筋经本论、内状论、揉法、日月精华等易筋经大功,同时包括导引法、罗汉劲等增演技法。
目录
上篇 甘凤池易筋经之大功篇
一、易筋经本论
二、内壮论
三、揉法
四、日月精华
五、内壮服药法
六、初月行功法
七、二月行功法
八、三月行功法
九、四月行功法
十、行功轻重法
十一、行功浅深法
十二、两肘肋分内外功夫
十三、木槌木杵势
十四、石袋势
十五、五至八月行功法
十六、九至十二月行功法
十七、配合阴阳说
十八、百日禁忌
十九、内壮神勇
二十、练手余功
二十一、外壮神勇八段锦
二十二、神勇余功
二十三、结论
下篇 甘凤池易筋经之增演篇
一、上三段功
二、下四段功
三、练臂劲功
四、阴功
五、打通关
六、运气法
七、贾力法
八、行功练劲法
九、虎功行法
十、龙功行法
十一、练手功夫
十二、导引法
十三、罗汉劲
作者介绍
邓方华,男,汉族,河南省灵宝市人,中国民进会员,博士。1996年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武术系散打专业,同年8月到灵宝市公安局刑警队工作,2002年7月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研究方向为散打教学理论与方法,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2年8月到郑州大学体育系从事武术教学工作,期间于2005年9月考入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古代武术文化,2009年6月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并继续留体育系从事教学工作,现任郑州大学体育系专业教研室主任。本人从小喜爱武术,曾在湖南省南北少林武术学院跟随武术名家邹寿褔师父学习梅山功夫;在武汉体育学院学习期间,师从被誉为“散打之父”的师曾于久教授,系统学习研究散打和跆拳道的理论与方法;并得到易筋经研究专家石爱桥教授的指导和帮助。现为国家散打一级运动员、裁判员,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毕业的一位散打硕士、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史与民族传统体育学,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人类学学报》、《河南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多篇,被期刊《新华文摘》论点转载一篇,本人在灵宝市公安局特警队、刑警队有过3年工作教学经验。曾创办《郑州大学搏击俱乐部》,教学经验丰富,深得学生好评。
文摘
序言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思维的深度漫游。作者的叙述逻辑非常清晰,他似乎总能精准地抓住核心概念,然后用一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式将其剖析开来,完全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晦涩感。我特别欣赏他引经据典时那种信手拈来的自如,既能让你感受到知识的广度,又不会因为信息量过大而感到压力。相反,每当我觉得某个概念有些模糊时,总能很快在后面的章节中找到更进一步的阐释或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它,这种结构安排的设计感极强。它不是简单地堆砌理论,而是像一位耐心十足的老师,引导你亲自去探索和构建知识体系。读完一个章节,总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原本盘桓在脑海中的一些零散想法,突然被串联成了一条清晰的脉络。这种阅读的流畅性和被引导感,是很多同类主题书籍所欠缺的,让人愿意一口气读下去,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实用性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惊喜。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偏向理论探讨的著作,但在深入阅读后发现,作者在阐述理论的同时,从未忘记将其与实际操作的可能性相结合。每一个抽象的概念后面,几乎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具体情境或指导原则,这使得书中的知识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可以落到实处的智慧。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一些建议进行调整和实践,效果立竿见影,那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良性循环,让人对后续的探索充满信心。它没有故作清高地只谈玄理,而是将深奥的道理以一种极具操作性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对于一个渴望学以致用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最大的价值所在。这本书成功地在学术的严谨性与应用的便捷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实在令人赞叹,纸张的质感厚实,手感温润,那种老派的排版风格,每一个字仿佛都带着岁月的沉淀感,让人在翻阅的瞬间就感受到一种对传统的敬意。我喜欢它在细节上对古典韵味的把握,书页的边缘处理得恰到好处,既有古籍的风范,又不失现代阅读的舒适度。尤其是一些插图或示意图的绘制,线条流畅,构图严谨,即便是初学者也能从中窥见一丝深厚的功底。整体来看,这本书的物料选择和工艺水平,已经超越了一本普通书籍的范畴,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每次把它放在书架上,看着它与旁边的其他书籍相映成趣,都觉得心头涌起一股满足感,这绝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购书体验,更像是一次对精美载体的拥有。它的存在本身,就在无声地彰显着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让人在接触文字内容之前,就已经被其外在的精良所折服,这在如今这个追求快速和廉价的时代,实属难得。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为那些追求深度和韵味的老派读者量身定做的。它不是那种追求时髦网络用语或过于口语化的表达,而是保持了一种沉稳、内敛的文风。用词考究,句子结构复杂却不失美感,读起来有一种踏实、严肃的感觉,仿佛在跟一位饱经风霜的智者对话。这种文字的“重量感”,让每一个字都显得掷地有声,需要你用心去咀嚼、去体会其背后的深意。我发现,即便是对一些看似寻常的描述,作者也能用独特的视角和精妙的比喻将其提升到新的层次,让人在平凡中发现不凡。这种阅读体验,是快餐式读物无法给予的,它要求你放慢脚步,沉下心来,与文字进行一场真正的交流。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在获取信息,更像是在品味一种古典的文学修养,让人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己的语言鉴赏能力。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那一定是“体系化”。我过去接触过不少相关领域的资料,大多是碎片化的介绍或者针对某一具体技巧的讲解,缺乏一个宏观的框架。然而,这本书非常巧妙地构建了一个自洽的、完整的理论结构。它不是东拉西扯,而是步步为营,从最基础的原则出发,逐步推演到复杂的应用层面,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闭环。这种整体性的视角,极大地帮助我修正了过去一些片面的理解,让我看到了事物全貌的壮阔。尤其是在阐述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联时,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高明,他能清晰地展示出各个要素是如何相互支撑、彼此影响的,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孤立知识点的堆砌,而是一个有机成长的过程,真正做到了融会贯通,让学习成果得以固化和升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