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围棋溯源
定价:26.00元
作者:杨晓国
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80636935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杨晓国先生是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员,1993年他发表了题为《论陵川棋子山与围棋起源》的学术论文。文章提出围棋当起源于商末周初时的太行山南端主峰地区,亦即古代淇水的源头地区(今天山西省陵川县棋子山一带)。杨先生认为围棋起源的哲学机理当与商末箕子所从事的天象卜筮活动有着密切关系。杨先生文章发表的当年,《新华文摘》即给予全文转载,新华社也两次向外发出通稿,引起了的社会反响。
杨先生关于围棋起源的文章虽然只是一家之言,但持之有据,言之成理。他次将围棋起源与箕子这个历史人物联系了起来,而且又从历史地理角度与商代箕子的封地(已/其)方、淇水等联系了起来,在围棋起源机理方面他则与古代旋式正綦(即式盘或占盘)结合起来给予深入探索,这是过去没有人做过的。杨先生的围棋起源研究起始于实地考察,但真正进入实质性探索却是从商代甲骨卜辞中“其”这个字发端的。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不仅仅要接触到先秦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和历史地理等方面的问题,甚至还要和易学、天文学、卜筮学发生关系,对杨晓国先生而言,这确实是一个艰苦的过程。用杨先生的话说,他从来就没有认为围棋起源研究会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棋迷,我一直对围棋这项古老而深邃的智力运动充满了好奇。尤其对于围棋的起源,更是我一直以来探索的重点。市面上关于围棋的书籍不在少数,但很多都停留在技战术层面,或是对围棋历史的简单罗列。《围棋溯源》这本书,如同一泓清泉,流淌进了我求知的渴望之中。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我就被它沉甸甸的厚重感所吸引。书页的质感,印刷的精美,都预示着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我迫不及待地翻开它,映入眼帘的是序言中那段充满哲思的文字,仿佛在诉说着围棋穿越千年而来的故事。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关于围棋最本真的答案,理解它为何能成为一项集艺术、科学、哲学于一体的运动。我好奇它最初的模样,是如何在古代的社会土壤中孕育生长,又是如何影响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是怎样的智慧,让古人创造出了如此精妙的规则?是怎样的文化氛围,让围棋得以流传至今,并成为无数人心中的挚爱?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颇具匠心,简洁却寓意深远,暗示着它所要探寻的,正是围棋最根本的源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的迷雾,去亲眼见证围棋的诞生,去感受它最初的脉搏。
评分《围棋溯源》在探讨围棋起源的章节,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作者不仅仅满足于引用史书上的只言片语,而是将历史、考古、民俗、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生动而立体的画面。我尤其被书中对于围棋与古代天文、历法之间联系的论述所吸引。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围棋的棋盘和棋子的布局,似乎蕴含着某种宇宙的秩序。当作者提出围棋的产生可能与古代人们对星象的观测、对宇宙运行规律的理解息息相关时,我感到豁然开朗。书中详尽地分析了棋盘的十二路、二十路,以及黑白棋子的象征意义,并将其与古代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联系起来。这种跨学科的解读,让我对围棋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开始意识到,围棋不仅仅是一场棋局,它更是古人认识世界、理解宇宙的一种方式。它包含着古人对阴阳五行、对自然法则的深刻感悟。作者在这一部分的论证过程,逻辑严谨,引证丰富,让我不禁感叹作者深厚的学养和独到的见解。我仿佛看到了,一群古人围坐在一起,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也在用手中的棋子,描绘着他们心中的宇宙模型。
评分《围棋溯源》这本书给予我的最大震撼,在于它让我深刻理解了围棋的文化厚度和历史深度。我一直认为,一项能够流传千年的文化符号,一定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这本书,正是从“溯源”的角度,为我们揭示了围棋身上所承载的中国古代文明的精髓。从围棋的棋盘设计,到棋子的规则,再到棋局的攻防策略,无不映射出古人对宇宙、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理解。书中关于围棋与中国古代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的联系,更是让我惊叹不已。我开始认识到,围棋并非一项简单的游戏,它更是一门集科学、艺术、哲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问。作者在书中对围棋“黑白分明”的解读,以及对“虚实相生”、“以弱胜强”等围棋哲学的阐释,都让我对围棋的理解产生了质的飞跃。我感觉,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在学习围棋的历史,更是在学习一种古老而智慧的东方哲学。
评分我对《围棋溯源》书中关于围棋早期形态的描绘感到无比着迷。作者通过对文献记载、考古发现以及古代遗迹的细致梳理,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与现代围棋既熟悉又陌生的早期世界。书中所提及的“陆博”、“弈”等早期名称,以及它们可能与围棋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让我对围棋的演变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很好奇,围棋最初是怎样的?是像现在这样在棋盘上对弈,还是有其他的玩法?作者在书中引用了许多令人费解的古代文字记载,并旁征博引,逐字逐句地进行解读,力求还原最接近事实的真相。这种艰苦的学术探究精神,让我深受感动。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围棋棋子材质、棋盘制作方式的描述。在那个年代,人们是如何获得这些材料的?又是如何制作出这些用于对弈的工具的?这些细节的描绘,让我感觉围棋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真实地存在于古人的生活之中。书中对于“围棋”这一名称的起源和演变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对于我理解围棋的文化内涵至关重要。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围棋是如何从一个朦胧的雏形,逐渐发展成为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模样。
评分《围棋溯源》在探讨围棋传播和发展的部分,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作者并没有将视线仅仅局限于中国本土,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周边国家,特别是日本和韩国。我一直对围棋在日本和韩国的深厚发展感到好奇,它们是如何在本土生根发芽,并形成独特风格的?这本书对此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围棋如何通过文化交流,从中国传播出去的路径和方式的描述。是怎样的契机,让围棋得以跨越国界,成为不同民族共同喜爱的运动?作者在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考古证据,来证明围棋在这些国家的发展脉络。我开始理解,围棋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本身的规则,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内核,能够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接受和喜爱。书中对于日本“囲碁”和韩国“바둑”的发展历史,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贡献的介绍,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开始意识到,围棋并非一成不变,它在不同的地域,与当地的文化相融合,也催生出了新的生命力。这种全球化的视角,让我对围棋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
评分在阅读《围棋溯源》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围棋历史的简单陈述,更是在探讨围棋与古代社会、哲学思想的深刻联系。作者在书中对围棋与古代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我一直觉得,像围棋这样复杂的智力游戏,它的产生和发展,一定与当时社会的思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书中关于围棋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培养智慧的工具的论述,让我对此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开始理解,在古代,围棋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社交途径。作者在书中引用了许多古代文人墨客对围棋的评价和描述,这些生动的语言,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感受到了围棋在当时社会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围棋的“道”的阐释感到震撼。围棋的规则、棋局的演变,以及胜利与失败的哲学,都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有着深刻的呼应。我开始思考,围棋中的黑白、虚实、得失,是否也暗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围棋的博大精深,远不止于棋盘方寸之间。
评分我发现,《围棋溯源》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围棋。作者并没有将围棋仅仅看作是一项体育竞技,而是将其置于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去探寻它的起源、演变以及它所承载的精神内涵。我一直觉得,任何一项伟大的发明,都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土壤。《围棋溯源》正是遵循了这一逻辑。书中关于围棋在不同朝代,不同社会阶层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都让我对围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我开始理解,围棋为何能够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如此盛行,它又为何能够成为文人雅士、帝王将相都热衷的活动。书中对围棋与中国古代美学、文学、艺术的联系的阐述,更是让我看到了围棋作为一种文化的魅力。我感觉,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在学习围棋的历史,更是在学习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
评分读罢《围棋溯源》的开篇,我便深深地被作者宏大的叙事和严谨的考证所折服。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所谓的“定论”,而是从史料的缝隙中,从零散的传说里,一层层地剥离出围棋最真实的轮廓。这种考古般的探索方式,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觉得,了解一项事物,尤其是像围棋这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活动,如果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技巧,那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理解,应该深入到它的根源,去探究它的“为什么”和“怎么样”。这本书似乎正是沿着这条道路在前进。我非常欣赏作者在引言中提到的“求同存异”的态度,对于一些尚无定论的观点,作者并没有武断地下结论,而是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并分析了各自的依据。这是一种非常科学和负责任的治学态度,也让我对书中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了更高的信任。我迫切地想要知道,在那些古老的文献中,究竟隐藏着多少关于围棋的秘密?作者又是如何将这些零散的信息串联起来,构建出清晰的围棋起源图景的?我猜想,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围棋或许并非如今我们所熟知的模样,它一定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吸收了不同文化的影响,才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形态。
评分《围棋溯源》这本书的魅力,还在于它对围棋与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道家思想之间关系的精妙解读。作者在书中深入剖析了围棋的规则、布局、攻防策略等,如何与老子的“道法自然”、庄子的“逍遥游”等哲学思想相契合。我一直觉得围棋有一种“道”的味道,但一直无法用语言来准确地表达。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茅塞顿开。书中对于“无为而治”、“以退为进”、“虚实相生”等围棋战术的解读,与道家思想的联系,让我对围棋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我开始意识到,围棋不仅仅是斗智斗勇,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它教会我们如何顺应自然,如何把握时机,如何在变化中寻求不变。作者在书中引用了大量古代文献,来证明围棋与道家思想之间的渊源,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我对书中内容的可靠性深信不疑。我感觉,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在学习围棋的历史,更是在学习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
评分我极其推崇《围棋溯源》一书在叙述方式上的独特性。作者并非采用平铺直叙的编年体,而是巧妙地将历史事件、考古发现、人物传记以及文化解读 interwoven,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如同引人入胜的故事。我一直觉得,历史的书写,如果能够将事实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会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作者在讲述围棋起源的宏大背景时,也没有忽略那些对围棋发展做出贡献的个体。书中对古代著名棋手、棋家以及对围棋传播做出贡献的人物,都进行了生动的刻画。我仿佛能够看到,他们在那个古老的时代,是如何沉浸在棋盘的世界里,是如何在黑白之间,演绎着智慧与策略的较量。作者在描述围棋的演变过程时,也穿插了许多当时的社会风貌、生活习俗,这使得围棋的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画面。这种全方位的视角,让我对围棋的理解更加立体和丰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