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24式太极拳 |
| 作者 | 韩旭 |
| 定价 | 18.00元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22281104 |
| 出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对24式太极拳的每一招、每一式都进行了详细讲解,并针对动作要领和易犯错误给予提醒和纠正,使每一位爱好者都能够更加规范、科学地习练。每天几分钟,循序渐进,终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养生功效。本书适合广大健身爱好者参考阅读。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章︱寻根溯源话太极 1 太极拳的起源 2 太极拳的发展 3 太极拳的习练特点 7 太极拳的养生功效 8 太极拳的习练指南 10 太极拳的基本动作 11 第二章︱一招一式练太极 15 式起势 16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19 第三式白鹤亮翅 24 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 27 第五式手挥琵琶 31 第六式左右倒卷肱 33 第七式左揽雀尾 38 第八式右揽雀尾 42 第九式单鞭 48 第十式云手 51 第十一式单鞭 55 第十二式高探马 58 第十三式右蹬脚 60 第十四式贯耳 63 第十五式转身左踏脚 65 第十六式左下势独立 68 第十七式右下势独立 72 第十八式左右穿梭 75 第十九式海底针 78 第二十式闪通臂 80 第二十一式转身搬拦捶 82 第二十二式如封似闭 85 第二十三式十字手 87 第二十四式收势 89 |
| 编辑推荐 | |
| 1.介绍了太极拳的起源、特点和习练要领等内容 2.每一个动作都有分解说明,并配有图片和动作线路示意,方便习练者参考对照 3.针对动作要领和易犯错误给予提醒和纠正,使每一位爱好者都能够更加规范、科学地习练 4.每天几分钟,循序渐进,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
| 文摘 | |
| |
| 序言 | |
从排版布局来看,这本书的阅读节奏感很差。有时候,一个重要动作的分解说明会突然被一长段关于阴阳辩证的论述打断,读者需要不断地在概念和动作之间来回切换思绪,非常影响学习的连贯性。理想的武术教材,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的讲解进行模块化处理,例如,用一个章节专门讲“马步”的所有要领和常见错误,再用一个章节讲解“起势”的完整流程。但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松散,知识点散落在不同的章节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我试着按照书中的章节顺序进行练习,结果发现一个原本应该在第三式中纠正的错误,其对应的改正方法却被放在了第八式的理论分析中,这使得我在练习过程中缺乏即时的反馈和修正机制。而且,书中对核心技术术语的定义不够统一,同一个动作在不同段落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描述方式,这在严肃的教学材料中是致命的缺陷,极易误导初学者形成错误的肌肉记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算是上乘,纸张厚实,印刷清晰,这倒是让人阅读体验尚可。但内容上的缺失,让我不得不拿出我那本泛黄的、多年前买的旧版太极拳教材进行对比。那本旧书虽然纸张粗糙,排版也略显拥挤,但它在关键部位的分解动作插图,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准。比如“野马分鬃”这一式,旧书会用不同角度的侧视图、俯视图,甚至会标注出脚尖、脚跟的着力点变化,配上简短精炼的口诀,上手难度大大降低。对比之下,这本《24式太极拳》更像是一本“太极文化鉴赏集”。它用了大量篇幅去讨论太极拳在现代社会中的心理调节作用,比如如何通过练习来应对焦虑、如何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些内容很有价值,尤其对于那些注重养生和精神修养的读者。但对于我这种抱有强烈实战或至少是规范练习目的的习练者来说,这无疑是“本末倒置”。我花钱买“24式”的教学,不是来听哲学的,而是要学会那二十四个固定的、具有结构性的套路动作的。感觉作者更侧重于“道”的阐述,而对“术”的呈现则显得相当保守和敷衍。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更适合已经有一定太极基础,想要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和哲学层面的爱好者。它更像是一本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打太极”的读物,而不是一本告诉你“如何打好太极”的工具书。如果我把它放在书架上,我可能会把它和我的《道德经》放在一起,而不是和我的陈氏太极拳图解放在一起。我期待的是一本实用的、可以陪伴我走过初级练习阶段的“教练”式的书籍,一本能够让我反复翻阅、对照着动作不断打磨细节的“字典”。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作者已经站在了太极的顶端,俯视众生,用高屋建瓴的视角去谈论“道”,却忘记了在山脚下摸索的我们,需要的是清晰的地图和脚下的台阶。对于一个零基础的读者,如果只买这一本书去学24式,我非常怀疑他能否真正掌握这套拳法的精髓和规范动作。它缺少了那种扑面而来的、实实在在的“干货”。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眼球,那种水墨晕染出的太极图,古朴中带着一丝飘逸,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关于传统武术的精髓。然而,我拿到手里翻阅后,心里却是五味杂陈。我原以为会是那种详尽到每一个呼吸、每一个意念的指导手册,毕竟“24式”这个名字听起来就非常明确和系统。可实际内容更像是一本历史背景介绍和哲学思辨的合集。开篇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太极拳的起源,从张三丰的传说讲到陈式、杨氏的流变,引经据典,论述充分,读起来颇有学术论文的感觉。对于我这种只想赶紧上手学几招、知道架势怎么摆的初学者来说,这些宏大的叙事显得有些“虚”。我期待的,是清晰的图解,比如右转揽雀尾时,手臂的弧度应该如何自然过渡,膝盖的弯曲程度如何保持稳定,这些具体的、可操作的细节,书中几乎没有深入提及。更多的是对“气沉丹田”、“松腰活胯”这些概念的抽象阐释,虽然文字优美,如诗如画,但实际指导意义却打了折扣。我翻到最后几页,发现关于具体的招式讲解,仅仅是用寥寥数语带过,缺乏足够的图示辅助,使得我即便知道了招式名称,也无法准确在镜子前模仿出正确的形态。
评分最让我感到困惑的是,全书对于不同流派之间细微差别的论述,显得过于含糊其辞。太极拳的流派之多,众所周知,从陈、杨、吴、武到孙,各有千秋。我本以为一本近些年出版的、命名为“24式”的教材,会明确地采纳某一个主流体系(比如最普及的杨式简化24式),并以此为基准进行详细教学。然而,这本书似乎试图做“大一统”的尝试,结果却是“四不像”。它一会儿引用了吴式的圆转,一会儿又提到了陈式的金刚劲,但从未清晰地界定“我们现在练习的这套24式,到底是以哪个流派为蓝本的?”在描述动作要领时,作者常常使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词汇,比如“手臂自然放松,似松非松,似紧非紧”,这种描述在老拳师口中或许是心领神会的真谛,但对于一个需要清晰指令的新学徒来说,简直是云里雾里,让人无从下手。我反复对照书中的描述和自己练习时的感受,总觉得少了那个“定海神针”般的标准参照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