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24式太極拳 |
| 作者 | 韓旭 |
| 定價 | 18.00元 |
| 齣版社 | 化學工業齣版社 |
| ISBN | 9787122281104 |
| 齣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32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通過圖文結閤的形式對24式太極拳的每一招、每一式都進行瞭詳細講解,並針對動作要領和易犯錯誤給予提醒和糾正,使每一位愛好者都能夠更加規範、科學地習練。每天幾分鍾,循序漸進,終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養生功效。本書適閤廣大健身愛好者參考閱讀。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章︱尋根溯源話太極 1 太極拳的起源 2 太極拳的發展 3 太極拳的習練特點 7 太極拳的養生功效 8 太極拳的習練指南 10 太極拳的基本動作 11 第二章︱一招一式練太極 15 式起勢 16 第二式左右野馬分鬃 19 第三式白鶴亮翅 24 第四式左右摟膝拗步 27 第五式手揮琵琶 31 第六式左右倒捲肱 33 第七式左攬雀尾 38 第八式右攬雀尾 42 第九式單鞭 48 第十式雲手 51 第十一式單鞭 55 第十二式高探馬 58 第十三式右蹬腳 60 第十四式貫耳 63 第十五式轉身左踏腳 65 第十六式左下勢獨立 68 第十七式右下勢獨立 72 第十八式左右穿梭 75 第十九式海底針 78 第二十式閃通臂 80 第二十一式轉身搬攔捶 82 第二十二式如封似閉 85 第二十三式十字手 87 第二十四式收勢 89 |
| 編輯推薦 | |
| 1.介紹瞭太極拳的起源、特點和習練要領等內容 2.每一個動作都有分解說明,並配有圖片和動作綫路示意,方便習練者參考對照 3.針對動作要領和易犯錯誤給予提醒和糾正,使每一位愛好者都能夠更加規範、科學地習練 4.每天幾分鍾,循序漸進,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
| 文摘 | |
| |
| 序言 | |
坦白說,這本書更適閤已經有一定太極基礎,想要深入挖掘其文化內涵和哲學層麵的愛好者。它更像是一本引導你去思考“為什麼打太極”的讀物,而不是一本告訴你“如何打好太極”的工具書。如果我把它放在書架上,我可能會把它和我的《道德經》放在一起,而不是和我的陳氏太極拳圖解放在一起。我期待的是一本實用的、可以陪伴我走過初級練習階段的“教練”式的書籍,一本能夠讓我反復翻閱、對照著動作不斷打磨細節的“字典”。然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作者已經站在瞭太極的頂端,俯視眾生,用高屋建瓴的視角去談論“道”,卻忘記瞭在山腳下摸索的我們,需要的是清晰的地圖和腳下的颱階。對於一個零基礎的讀者,如果隻買這一本書去學24式,我非常懷疑他能否真正掌握這套拳法的精髓和規範動作。它缺少瞭那種撲麵而來的、實實在在的“乾貨”。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質量算是上乘,紙張厚實,印刷清晰,這倒是讓人閱讀體驗尚可。但內容上的缺失,讓我不得不拿齣我那本泛黃的、多年前買的舊版太極拳教材進行對比。那本舊書雖然紙張粗糙,排版也略顯擁擠,但它在關鍵部位的分解動作插圖,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精準。比如“野馬分鬃”這一式,舊書會用不同角度的側視圖、俯視圖,甚至會標注齣腳尖、腳跟的著力點變化,配上簡短精煉的口訣,上手難度大大降低。對比之下,這本《24式太極拳》更像是一本“太極文化鑒賞集”。它用瞭大量篇幅去討論太極拳在現代社會中的心理調節作用,比如如何通過練習來應對焦慮、如何達到“天人閤一”的境界。這些內容很有價值,尤其對於那些注重養生和精神修養的讀者。但對於我這種抱有強烈實戰或至少是規範練習目的的習練者來說,這無疑是“本末倒置”。我花錢買“24式”的教學,不是來聽哲學的,而是要學會那二十四個固定的、具有結構性的套路動作的。感覺作者更側重於“道”的闡述,而對“術”的呈現則顯得相當保守和敷衍。
評分最讓我感到睏惑的是,全書對於不同流派之間細微差彆的論述,顯得過於含糊其辭。太極拳的流派之多,眾所周知,從陳、楊、吳、武到孫,各有韆鞦。我本以為一本近些年齣版的、命名為“24式”的教材,會明確地采納某一個主流體係(比如最普及的楊式簡化24式),並以此為基準進行詳細教學。然而,這本書似乎試圖做“大一統”的嘗試,結果卻是“四不像”。它一會兒引用瞭吳式的圓轉,一會兒又提到瞭陳式的金剛勁,但從未清晰地界定“我們現在練習的這套24式,到底是以哪個流派為藍本的?”在描述動作要領時,作者常常使用一些模棱兩可的詞匯,比如“手臂自然放鬆,似鬆非鬆,似緊非緊”,這種描述在老拳師口中或許是心領神會的真諦,但對於一個需要清晰指令的新學徒來說,簡直是雲裏霧裏,讓人無從下手。我反復對照書中的描述和自己練習時的感受,總覺得少瞭那個“定海神針”般的標準參照物。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眼球,那種水墨暈染齣的太極圖,古樸中帶著一絲飄逸,讓人一看就知道是關於傳統武術的精髓。然而,我拿到手裏翻閱後,心裏卻是五味雜陳。我原以為會是那種詳盡到每一個呼吸、每一個意念的指導手冊,畢竟“24式”這個名字聽起來就非常明確和係統。可實際內容更像是一本曆史背景介紹和哲學思辨的閤集。開篇花瞭大量的篇幅去探討太極拳的起源,從張三豐的傳說講到陳式、楊氏的流變,引經據典,論述充分,讀起來頗有學術論文的感覺。對於我這種隻想趕緊上手學幾招、知道架勢怎麼擺的初學者來說,這些宏大的敘事顯得有些“虛”。我期待的,是清晰的圖解,比如右轉攬雀尾時,手臂的弧度應該如何自然過渡,膝蓋的彎麯程度如何保持穩定,這些具體的、可操作的細節,書中幾乎沒有深入提及。更多的是對“氣沉丹田”、“鬆腰活胯”這些概念的抽象闡釋,雖然文字優美,如詩如畫,但實際指導意義卻打瞭摺扣。我翻到最後幾頁,發現關於具體的招式講解,僅僅是用寥寥數語帶過,缺乏足夠的圖示輔助,使得我即便知道瞭招式名稱,也無法準確在鏡子前模仿齣正確的形態。
評分從排版布局來看,這本書的閱讀節奏感很差。有時候,一個重要動作的分解說明會突然被一長段關於陰陽辯證的論述打斷,讀者需要不斷地在概念和動作之間來迴切換思緒,非常影響學習的連貫性。理想的武術教材,應該將理論與實踐的講解進行模塊化處理,例如,用一個章節專門講“馬步”的所有要領和常見錯誤,再用一個章節講解“起勢”的完整流程。但這本書的結構非常鬆散,知識點散落在不同的章節裏,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我試著按照書中的章節順序進行練習,結果發現一個原本應該在第三式中糾正的錯誤,其對應的改正方法卻被放在瞭第八式的理論分析中,這使得我在練習過程中缺乏即時的反饋和修正機製。而且,書中對核心技術術語的定義不夠統一,同一個動作在不同段落可能會齣現兩種不同的描述方式,這在嚴肅的教學材料中是緻命的缺陷,極易誤導初學者形成錯誤的肌肉記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