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李世石围棋教室基础篇(上中下)
定价:90.00元
作者:李世石,金敬东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53088549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我做围棋编辑10年了,出版的棋书几十种,但这套《李世石围棋教室》**是一套划时代的的围棋教程。
她不是专业知识的简单罗列,她不是千篇一律拗口难解的大道理,不是国人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而是追求在学习的过程中释放孩子的天性,开发孩子的想象力、观察力,培养他们读书的乐趣,自学的能力,是一套激发孩子潜能的益智读物。
经过本书的学习,您会发现,孩子已经深深爱上了这套书,因为他们在书中找到了围棋和阅读的乐趣;您会发现,孩子变得更聪明了,无论是计算力还是记忆力,都让您感到惊奇,因为他们在书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综合能力;您还会发现,孩子已经不知不觉长大了,提高了,懂事了,因为通过书中的卡通故事学会了谦虚、礼貌、勇敢、坚韧、做事认真、不骄不躁,潜移默化地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很多孩子的家长会有这种烦恼:我不懂围棋,孩子学棋的过程中总向我问问题,我不知如何解答。没关系!这套书的内容适合刚开始学棋的4-10岁的小朋友,既可让孩子自己看,更可在家长的帮助下亲子互动。因为是专门为初学围棋的小朋友设计,所以内容不难,讲解非常详细,毫无基础的家长也能看懂,再也不用怕被孩子问倒啦!您还可以登陆我们的网站下载详细讲解(书上有网址哦)!我们的5段高手编辑也会竭诚为您解答书中的疑难问题。
我相信,这套书会成为您送给孩子的*好的礼物。
让我们陪伴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记录他们成长的每个温暖足迹吧!
内容提要
目录
上册目录
Chapter 01 用征子攻击
Chapter 02 回避“接应子”1
Chapter 03 回避“接应子”2
Chapter 04 可不可以逃征子
Chapter 05 不攻击空的征子
Chapter 06 气的计算法1
Chapter 07 气的计算法2
Chapter 08 可不可以逃出1
Chapter 09 可不可以逃出2
Chapter 10 枷吃
Chapter 11 接不归
Chapter 12 倒扑
Chapter 13 综合练习1
Chapter 14 综合练习2
Chapter 15 在一线上做假眼
中册目录
Chapter 01 一个一个连接长气
Chapter 02 用“尖”的招法长气
Chapter 03 尖的棋形怎么切断
Chapter 04 如何补强尖的弱点
Chapter 05 用“虎”补棋形弱点
Chapter 06 一共切断成几块棋
Chapter 07 怎么吃掉切断的棋
Chapter 08 可不可以切断
Chapter 09 二线的尖可不可以切断
Chapter 10 用打吃切断二线断点
Chapter 11 综合练习1
Chapter 12 综合练习2
Chapter 13 用“扑”破眼
下册目录
Chapter 01 棋子之间的连接
Chapter 02 切断分开着的棋子
Chapter 03 用打吃切断“小飞”的棋形1
Chapter 04 用打吃切断“小飞”的棋形2
Chapter 05 用打吃切断“跳”的棋形1
Chapter 06 用打吃切断“跳”的棋形2
Chapter 07 空三角和跳
Chapter 08 挖和应手
Chapter 09 正确的打吃,错误的打吃
Chapter 10 用打吃的手法让对方成为坏棋形
Chapter 11 要防止坏形
Chapter 12 综合练习1
Chapter 13 综合练习2
Chapter 14 把对方做成假眼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简洁大气,那种深邃的蓝色调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让人感觉沉稳而专业。刚拿到手的时候,我特别留意了纸张的质感,触感是那种微微哑光的,既能很好地保护眼睛,翻阅起来也相当舒适,不像有些教材那样亮得刺眼。装帧的处理也看得出出版社下了功夫,书脊部分处理得非常牢固,即使经常翻阅也不容易松散。我个人对这种注重细节的制作非常欣赏,毕竟围棋学习是个需要长期陪伴的过程,一本耐用的书能让人心情愉悦。而且,整套书的开本设计得非常合理,拿在手里既有分量感,又不至于太大而难以携带,放在书包里刚刚好。我还注意到扉页上的排版,字体选择很考究,大小适中,即便是初学者长时间盯着复杂的棋盘图也不会感到吃力。这不仅仅是一套学习资料,从物理层面上看,它已经具备了收藏的价值。尤其是那几张介绍作者的插图,虽然只有寥寥数笔,但那种神韵被勾勒得淋漓尽致,让人对书中的内容更添了几分期待和敬意。整体来说,初次接触这本书,从视觉和触觉上获得的满足感是极高的,这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非常好的心理基础。
评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开始关注书中那些穿插在各个章节之间的“小贴士”或者说是“经验之谈”。这些边栏内容,虽然篇幅不长,但其含金量极高,往往是作者多年实战经验的结晶,是那种在正式理论中难以找到的“点睛之笔”。它们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对局时的心态调整,到如何利用对手的思考习惯来布局,甚至还涉及到了一些关于棋局的哲学思考。这些内容的出现,让整本书的维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它不再仅仅是一本教你“如何下棋”的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引导你“如何思考”的启蒙读物。我发现,很多时候,我因为某一个不经意的边栏提示,对某个之前困扰已久的局面豁然开朗。这些碎片化的智慧,如同散落在知识海洋中的珍珠,被巧妙地串联起来,构成了完整而有深度的学习体验。正是这些非核心却极其宝贵的补充材料,才真正体现出编著者对围棋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后来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它们是我在后续的实战练习中,最常回顾和引用的宝贵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个人觉得非常独特且富有感染力。它既不像学术著作那样高高在上、拒人千里之外,也避免了过于口语化而显得不够严谨。作者的叙述口吻,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耐心地在你耳边点拨关键。他擅长使用一些精妙的比喻来解释抽象的围棋概念,比如形容“厚味”时,可能不会直接给出定义,而是会将其比作“看不见的城墙”,瞬间就能让初学者对这个概念建立起感性认知。这种叙述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让原本可能枯燥的规则讲解变得生动有趣。此外,在解释一些复杂的战斗场景时,文字的穿插运用得非常巧妙,它不会干扰你对棋盘的观察,却总能在你陷入迷茫时,给出最恰当的提示。这种“张弛有度”的文字节奏,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我甚至可以一口气读下好几页的分析而不会感到疲劳。这种将深奥理论用平易近人方式传达出来的能力,是衡量一本优秀教材的核心标准之一,而这套书无疑是达到了上乘水平。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才把这套书的目录和前言部分仔细研读了一遍,那种结构上的严谨性简直令人叹为观止。作者显然是下了大工夫,将浩瀚的围棋理论划分得层次分明,逻辑链条清晰得让人拍案叫绝。不同于市面上很多把所有入门知识堆砌在一起的“大杂烩”,这里的编排遵循着一种由浅入深的递进原则,每一步都有明确的铺垫和承接。比如,关于“手筋”的介绍部分,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招式,而是先从最基础的“气”的理解入手,再逐步过渡到局部战斗的攻防转换,整个过程就像是精心搭建的阶梯,让人每上一级都有扎实的感觉。我特别欣赏它在概念定义上的精确性,每一个术语都力求做到通俗易懂又不失专业深度,这对于刚踏入围棋世界的学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定海神针”。看完目录,我立刻就有了一种“这套书能带我走多远”的信心,因为它似乎已经预见到了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困惑点,并提前准备好了解决方案。这种系统化的梳理能力,远非一般坊间的教材可比拟,更像是出自一位资深教育家之手而非单纯的棋手整理。
评分翻开到正文的第一章,我立刻被那些图例的清晰度给震撼到了。通常教材里的棋谱图,要么是印刷质量不高导致线条模糊不清,要么是棋子的位置标注得过于拥挤,让人眼花缭乱。然而,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堪称完美。棋盘的网格线条粗细适中,黑白子之间的对比度极高,即便是很小的细节变化,也能看得一清二楚。更值得称赞的是,在关键的变招示例中,作者运用了不同粗细的箭头和符号来指示行棋方向和着力点,这种“可视化教学”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我试着按照图例进行模拟对弈,发现几乎不需要反复琢磨棋子的先后顺序,因为信息传递的效率实在太高了。对于需要反复推演的定式和手筋,书页的留白处理也做得很好,让人有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和在草稿纸上演算,而不是被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案塞满。这种对学习者体验的极致关注,让枯燥的理论学习过程也变得享受起来。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一本教材,而是在一位高水平老师的亲自指导下,反复观摩对局的精彩瞬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