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李昌鎬實戰心得--布局策略 |
| 作者 | 李昌鎬; 陳啓等 ; |
| 定價 | 29.00元 |
| 齣版社 | 成都時代齣版社 |
| ISBN | 9787546415079 |
| 齣版日期 | 2016-01-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對實戰中經常齣現的布局進行瞭分門彆類的歸納,並針對每一類型的布局,精選瞭*級職業棋手的實戰戰例,以期加深大傢對實戰布局的感覺。布局是圍棋中*具美學和科學觀賞性的重要環節,一個的布局猶如一幅精美的山水畫,讓人心曠神怡。 |
| 作者簡介 | |
| 李昌鎬,男,40歲,齣生於1975年,韓國人。小學五年級時,即1986年成為職業棋手,14歲時在韓國KBS圍棋王戰中首獲冠軍,成為世界上年輕的圍棋冠軍,1996年經韓國棋院特彆批準升為九段。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那種沉甸甸的質感,紙張的選用似乎也頗為考究,即便是長期翻閱,想來也不會輕易齣現磨損的痕跡。封麵上的字體排布和色彩搭配,透露齣一種低調而又深沉的專業氣息,讓人立刻聯想到棋盤上那些運籌帷幄的瞬間。初翻閱時,我注意到它在目錄編排上的匠心獨具,結構清晰,邏輯流暢,即便是初學者也能大緻把握其內在的脈絡。作者在引言部分對棋局的整體思考角度,展現齣一種超越一般棋譜記錄的宏觀視野,仿佛在引導我們進入一個更加深邃的圍棋哲學層麵,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招法記憶的層麵。整體來看,這本書在視覺和觸覺上的體驗,已經為接下來的閱讀建立瞭非常積極的心理預期,它散發齣的那種對圍棋藝術的尊重與敬畏感,確實能夠迅速抓住一個真正熱愛圍棋的人的注意力。
評分作為一名業餘愛好者,我最大的睏惑往往在於如何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平移到實戰的混亂之中,這本書在這方麵提供瞭一個非常實用的橋梁。它的一些章節設計,聚焦於“如何在劣勢局麵下尋求轉機”或者“如何利用對手的急躁心理進行反擊”,這些都是在真實對局中經常碰到的心理陷阱和技術難點。作者對“時機”的把握,即何時該放棄局部利益轉而尋求全局的平衡,講解得尤為到位,不再是單純的計算深度問題,而更像是一種對局勢的“直覺”和“判斷力”的培養。閱讀過程中,我嘗試著在自己的訓練棋局中模擬書中提及的幾個“局部的平衡點”,發現原本總是陷入僵局的對局,突然間找到瞭可以呼吸的空間。這種理論指導下的實戰效能提升,是我閱讀大量圍棋書籍中感受最為深刻的體會之一,它真正體現瞭“實戰心得”的價值所在。
評分從文字的風格來看,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沉穩內斂,沒有絲毫浮誇的辭藻,每一個詞語的選擇都像是經過瞭韆錘百煉的棋子,落子精準而有力。這種行文的剋製感,反過來更加凸顯瞭內容本身的重量。它更像是一位久經沙場的棋手,在棋局結束後,平靜地復盤並記錄下那些在電光火石間做齣的艱難抉擇背後的思考邏輯,而非事後的諸葛亮。書中對一些關鍵的“判斷失誤”的剖析,也處理得非常坦誠,沒有迴避勝利者光環下的那些驚險瞬間,這讓讀者在學習高水平棋手思路的同時,也能更接地氣地理解“人”的局限性。這種真誠的交流態度,使得整本書讀起來,既有高山的巍峨,又不失小溪的靈動,讓人在吸收知識的同時,也感受到一種人與棋道的對話。
評分不得不提的是,這本書在版式設計和印刷質量上所體現齣的齣版方的專業素養。內頁的留白恰到好處,使得長時間閱讀眼睛不易疲勞,這對於需要反復對照棋譜的讀者來說至關重要。更值得稱贊的是,書中對專業術語的解釋,雖然沒有單獨的詞匯錶,但通過上下文的語境暗示,使得不熟悉某些概念的讀者也能迅速理解其內涵。此外,書中所使用的字體大小和行距的組閤,仿佛經過瞭人體工程學的精密計算,極大地優化瞭閱讀體驗。整體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圍棋技巧的書籍,它更像是一件精心製作的工藝品,體現瞭齣版方對圍棋文化的尊重和對讀者體驗的極緻追求,讓人願意將其長期保留在書架上,隨時翻閱品味。
評分這本書在內容組織上的精細程度,簡直令人嘆為觀止。它沒有采取那種流水賬式的、僅僅羅列曆史對局的枯燥手法,而是非常巧妙地將不同的棋局階段進行切片和解構,每一次的轉換都像是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我尤其欣賞它對於“變化點”的處理方式,作者似乎不僅僅滿足於指齣“黑棋應該走A點”,而是會深入剖析“為什麼走A點優於B點和C點”,甚至會涉及到不同AI對這些復雜變化點的最新理解,這種多維度的分析視角,極大地豐富瞭棋手的思考深度。對於一些關鍵的定式,書中還配有大量的圖例,這些圖例的繪製精細到每一個交叉點的力度和走嚮都清晰可辨,這對於我們這些需要反復揣摩局部得失的棋手來說,無疑是提供瞭極大的便利。這種深入骨髓的細節打磨,讓我感覺作者不是在寫一本棋譜,而是在構建一個完整的、可供反復錘煉的實戰思維模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