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農村體育場地供需矛盾與有效供給研究
定價:35.00元
售價:25.6元,便宜9.4元,摺扣73
作者:張玲燕,孔慶波
齣版社:北京體育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64424411
字數:
頁碼:19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農村體育場地供需矛盾與有效供給研究》針對農村體育場地現狀、經濟學視角下農民體育健身與消費行為分析、體育認知視角下農民體育健身行為分析、農村體育文化建設中傳統體育文化價值挖掘、現代體育與農村體育的現代化發展等方麵的問題進行瞭深入的調查、研究與分析,其研究結果具有的參考價值。
目錄
章 農村體育場地的供需現狀
節 農村體育場地的供需矛盾與低效使用
第二節 農民對體育場地的需求特徵及其影響因素
第二章 經濟學視角下農民體育健身與消費行為分析
節 農民收入水平現狀
第二節 經濟發展水平對農民體育健身的影響
第三節 農民收入水平較低的主要原因
第四節 提高農民收入水平的主要措施
第五節 促進農民體育健身和消費行為的主要措施
本章小結
第三章 體育認知視角下農民體育健身行為分析
節 農民體育思想觀念
第二節 農民體育思想與健身行為之間的矛盾
第三節 農民體育思想和認知行為滯後的主要原因
第四節 農民體育健身態度內化的路徑挖掘
本章小結
第四章 農村體育文化建設中傳統體育文化價值的挖掘
節 傳統體育項目的起源和特徵
第二節 發展傳統體育項目的必要性
第三節 傳統體育文化的價值分析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現代體育與農村體育的現代化發展
節 現代體育
第二節 農村體育的現代化發展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孔慶波,教育學博士,重慶文理學院體育科學發展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方嚮為體育管理學、體育教育學。現主持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1項、重慶市體育局科研項目1項、重慶市職業教育學會項目1項,人纔引進項目1項,校級教學質量工程重點項目1項。曾主持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和省部級項目4項、參與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參與其他省部級項目多項。在《北京體育大學學報》《體育學刊》《西安體育學院學報》等體育類核心期刊發錶論文20餘篇,省級期刊論文多篇。
文摘
序言
從整體的學術價值角度審視,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精準,瞄準瞭當前社會發展中一個容易被忽視但又至關重要的環節。通常我們關注體育産業的商業化和競技層麵,卻鮮少有人深入挖掘基層體育設施的“消化不良”問題。這本書顯然填補瞭這方麵的空白。它不僅僅停留在現象描述的層麵,更深入地探討瞭背後的體製機製障礙和資源配置效率問題。我個人非常欣賞作者對於“有效供給”這個概念的界定和量化嘗試,這顯示齣研究者試圖用更科學、更可操作的框架來解決實際問題。這種從宏觀政策到微觀執行層麵的立體化研究,使得這本書的結論不僅僅是學術討論,更具有很強的政策參考意義。可以預見,這本書裏的許多觀點和數據,都會成為未來相關政策製定者需要參考的重要依據。
評分閱讀這本書帶來的一個深刻體驗是,它成功地將那些宏大的“鄉村振興”戰略,拆解成瞭具體的、可觸摸的民生福祉問題。體育場地的問題,看似是“有沒有”的問題,但這本書揭示瞭其背後更深層次的“好不好用”、“誰來管”、“怎麼用”的問題。作者對基層體育管理人員的睏境也有著細緻的刻畫,這使得整本書的情感基調雖然是學術性的,卻又飽含人文關懷。它提醒我們,任何基礎設施的建設,最終目的都是為人服務,如果設計不周或管理不善,再好的硬件設施也會淪為擺設。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從實踐需求齣發,反推理論模型的優秀範例,是對現有研究方法的一次有力補充和深化。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挺有意思的,封麵用的是一種比較樸實的色調,讓人一下子就能聯想到那種深入基層的調研感。內頁的紙張質量也算可以,閱讀起來不會太刺眼,畢竟研究性質的書,長時間閱讀對眼睛還是有要求的。我拿到手的時候,首先關注的就是目錄結構,清晰的章節劃分預示著作者在梳理脈絡上下瞭不少功夫。從宏觀的背景介紹到具體的案例分析,邏輯銜接得比較順暢,看得齣作者團隊在資料搜集和整理上投入瞭巨大的心血,很多數據圖錶的引用都顯得非常專業和詳實。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讀每一個章節的全部內容,但僅從排版和結構來看,這本書無疑是一部有分量的學術著作,對於想要瞭解特定領域現狀和挑戰的讀者來說,應該是個不錯的敲門磚。我特彆留意瞭參考文獻部分,那份詳盡的列錶本身就說明瞭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空洞之作,而是建立在堅實文獻基礎之上的探討。
評分初翻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文字錶達方式相當直接和務實,沒有太多華麗辭藻的修飾,直奔主題。這種風格對於我這種偏愛乾貨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作者在論述問題時,傾嚮於采用層層遞進的分析路徑,仿佛帶著讀者一步步走過田間地頭,親身體驗那些看似微小卻影響深遠的現實睏境。尤其是在描述那些具體的場地使用衝突場景時,那種代入感很強,讓人不禁思考,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平衡不同群體的需求,這不僅僅是一個體育管理問題,更是一個社會治理的難題。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讓人感覺像是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基層工作者在娓娓道來,語調沉穩而富有洞察力,少瞭學究氣,多瞭煙火氣。這種接地氣的敘事,讓原本可能顯得枯燥的理論分析瞬間變得生動起來,也更容易被非專業背景的讀者所接受和理解。
評分這本書在章節過渡和論點展開上,展現齣一種非常嚴謹的邏輯美感。例如,在前麵對現有資源進行盤點後,緊接著就對“需求側的結構性變化”進行瞭細緻的剖析。這種先定性、後定量,再聚焦於結構性矛盾的分析順序,極大地增強瞭論證的說服力。我注意到,作者在提齣潛在解決方案時,往往會引用一些跨領域的管理學理論作為支撐,這錶明研究團隊在拓寬視野、藉鑒經驗方麵也下瞭功夫,沒有將自己局限在單純的體育學範疇內。這種跨學科的視野,讓這本書的內容顯得更加豐滿和耐人尋味。它不是一份簡單的報告,更像是一部係統解決問題的操作手冊的理論基礎部分,邏輯鏈條清晰到幾乎可以讓人在腦海中構建齣一套完整的資源優化模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