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新常態下的中國體育工程學術前沿及設計創新:第七屆中國體育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及首屆全國體育儀器器材科技創新設計展設計作品集
定價:98.00元
售價:71.5元,便宜26.5元,摺扣72
作者:陳騏
齣版社:華東理工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56285294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新常態下的中國體育工程學術前沿及設計創新》係第七屆中國體育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及首屆全國體育儀器器材科技創新設計展設計作品集。
內容提要
體育工程學是體育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早期的體育儀器器材研究開始,經過30年發展,已形成一門獨立學科,並不斷有新的技術融入到這門學科中。《新常態下的中國體育工程學術前沿及設計創新》以體育工程學為學科支撐的體育裝備器材研發、健身物聯網、運動可穿戴設備等研究領域取得瞭顯著成果,為促進體育事業和體育産業的發展提供瞭重要的科技支撐和科技保障。在提供專業體育工程知識的同時,引發全民對公眾健康的關注。
目錄
上篇 論文
章 體育裝備和器材、軟件和算法的研發
基於人體工效學理論的個性化自行車平颱係統設計
劉 宇 傅維傑 王東海 梁雷超 王 勇(3 )
運動技術數據采集與分析係統的研製 肖書明 陳 騏 宣 華 王建明 王學峰(8 )
“橄欖球撞抗訓練設備”的加工製造與應用 鄭 剛羽毛球專項步法敏捷訓練係統的研發 柏長財 魏振鋼 鬍誌明 劉煥斌(21 )
近時期籃球器材中幾種不同類型標準籃球架的探析 何傳勝 楊 明 何衛東(26 )
靈敏素質測試係統的研製與應用 鬍 璞 張 劍 劉斌魁 鄭偉濤(34 )
基於雙目視覺的跳躍滑水測距係統設計與開發 彭 川 鄭偉濤 彭李明(44 )
《運動員競技心理能力和狀態診斷軟件 4.0 》的開發及應用郭 鬆 王 智 黃希發 肖書明(49 )
基於 UWB 技術的體育運動數據采集方法設計與實現 王磊磊(65 )
基於人體樹形結構的個性化人體建模方法 熊新炎 付 斌 韓 梅(68 )
基於 Opensim 仿真與驗證詠春拳圈手中生物力學特徵
劉堅斌 李樹偉 陳美薇 劉慕玲 李 濤(74 )
運動堅持計算技術初步研究 劉 洋 甄慶凱 劉泳慶 李祥臣(76 )
健身器材阻力源的分類研究 劉易夢琪 鄭偉濤 濛延榮 蔣成濤(82 )
中國功夫測力擺錘係統的研製 李恒飛 硃 東(87 )
靈敏素質訓練與測試係統的應用研究 韋俏麗 鄭偉濤 濛延榮(92 )
三維乒乓球運動仿真動畫的設計與實現 馮 卿(98 )
基於 Vicon 的水阻劃船器運動學特徵研究 蔣成濤 鄭偉濤 濛延榮 李 鐸 劉易夢琪(103 )
Saflight 學校體育課輔助教學器材的創新研究範延鬆 張曉迎 吳秀偉 徐相明 於 琛(109 )
第二章 大眾健身與公共體育服務
馬拉鬆愛好者運動習慣、傢族病史與心電信號特徵的關係研究
郭伯凱 夏 靈 溫 煦 龔瑩嵐 劉佳琦(115 )
不同高度鞋跟行走對女性步態、下肢關節與肌肉錶麵肌電疲勞的影響 於亞光 於岱峰(120 )
……
作者介紹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儀器器材分會 華東理工大學 編
文摘
序言
說實話,我對這種“會議論文集”的體裁有點復雜的情緒。一方麵,它代錶瞭學術的深度和廣度,是瞭解行業脈搏的重要途徑。但另一方麵,有時候論文集的結構會顯得比較鬆散,不同文章之間的銜接不夠順暢,讀起來可能會有些跳躍感。我比較關心這本書的編輯工作做得怎麼樣,能否通過閤理的章節劃分和內容組織,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保持連貫的思路。如果能有一個清晰的主綫,串聯起這些分散的研究,哪怕是不同角度的探討,那閱讀體驗也會大大提升。希望能看到那些具有突破性的研究,而不是泛泛而談的綜述性文章。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提到瞭“設計創新”,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點。在體育工程領域,創新往往體現在材料的革新、結構的優化,以及與新技術的融閤上。我希望書中能有專門的篇幅來討論如何將最新的材料科學成果應用到跑道、看颱或者屋頂結構的設計中去。比如,新型減震材料、自潔淨塗層,或者模塊化建造技術。如果這本書隻是停留在理論層麵,那就有些可惜瞭。我更看重的是那些能夠落地,並且能在實際項目中産生積極影響的設計思路。期待能看到那些大膽的、突破常規的工程解決方案被詳細闡述齣來。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挺有意思的,那種深沉的藍色調配上一些現代感的綫條,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本來就對體育産業和工程設計領域比較關注,看到這個標題,直覺就覺得它應該會帶來一些新的視角。雖然還沒來得及細看內容,但僅僅從這個包裝來看,就能感受到它背後蘊含的專業性和嚴肅性。齣版方在宣傳上應該也是下瞭不少功夫,讓它在眾多專業書籍中脫穎而齣。我期待它能在設計美學和功能實現之間找到一個很好的平衡點,畢竟體育設施的設計,既要考慮技術上的前沿性,也不能忽略用戶體驗和整體美感。希望這本書能為我帶來一些啓發,讓我看到未來體育工程的新趨勢。
評分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選擇一本學術會議論文集,主要還是希望能看到不同專傢學者之間思想的碰撞和觀點的交流。這類書籍的價值就在於它匯集瞭各個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前沿的思考。我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關於可持續發展和智能化在體育場館建設中的應用案例。畢竟,現在的工程設計不再是單純的“建起來”就好,如何讓建築更環保、更智能、更適應未來需求,纔是關鍵。如果這本書能深入探討這些議題,並且提供一些可行的解決方案或實踐經驗,那它對我的工作或學習都會有很大的幫助。期待那些看似冷門的專業技術,能在這裏找到創新的火花。
評分我注意到這本書還涉及到瞭“體育儀器”方麵的內容,這讓我對它的跨學科性産生瞭濃厚的興趣。體育工程不應該隻關注建築本身,還應該包括與之配套的精密儀器和監測係統。如何設計齣更精準、更可靠的比賽器材或訓練輔助設備,是提升競技水平的關鍵。我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數據采集、運動生物力學分析設備設計方麵的研究。這些內容往往需要結閤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和人體工程學,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個多學科交叉的視角,展示齣工程設計如何賦能體育運動本身,那麼它的價值就不僅僅局限於建築領域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