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孩子究竟要什么——心理专家帮你解读孩子心理
定价:32.00元
作者:明天
出版社: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30405615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孩子究竟要什么:心理专家帮你解读孩子心理》通过四十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家教心理个案,深入分析了孩子需要爱、需要接纳、需要成长空间、需要尊重等心理特点。每个个案中,既有家长和孩子的讲述,也有深入浅出的心理分析,更提出了明确的解决对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目录
章 孩子对爱的渴望
1.1 他想要一个怎样的奶奶
这是典型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而小健真正想从奶奶那里获得的并不是教育,而是温暖。
关系比教育更重要
爱和自由,关系的基石
1.2 孩子为何冷漠无情
在家长、老师、同学眼中,我是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可事实上,我欺了他们。我非常担心:我会不会也像药家鑫那样,不眨眼。
冷漠源于爱的空洞
给孩子心灵的“爱箱”储满爱
1.3 他为什么虐待小动物
他在泄愤
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1.4 爱比拳头更有效
“虎爸”的担忧
别伤了孩子的自尊
爱比拳头更有效
爱是启动孩子人格健康发展的原动力,爱的缺失会使孩子的人格出现偏差,而且难以弥补……
1.5 父母为什么伤害孩子
一个“父母皆祸害”的讨论小组在网上非常火暴,小组成员过万,大家争相声讨父母的“罪行”……
父母本想给孩子一枝玫瑰,却刺伤了孩子,这其中有什么心理误区呢?
原因之一:内在关系的投射
原因之二:焦虑的转移
原因之三:自我保护
原因之四:证明自我价值
第2章 孩子的画在诉说什么
2.1 妈妈,请不要控制我
在睿睿的内心里,那个拿着刀、控制着整个局面的主人是谁?那头既生气又难过地“等死”的牛又是谁?为什么他的脑海里会
产生这种画面?
控制与反控制的母子
给予孩子真正需要的爱
2.2 孩子性格孤僻源于母亲的“追讨”
孩子画了一幅画,一只猫捉了四只老鼠,因为没有得到表扬很不高兴。心理专家问,这等待表扬的猫是谁呢?孩子回答说,是我妈妈啊。
妈“追讨”让孩子逃避交往
解开自己的心结
让孩子拥有一颗友爱、开放的心
2.3 母子“敌对”给孩子成长带来什么影响
儿童画隐喻的母子关系
他们母子是什么关系
建立优质的母子关系
2.4 面对受侵害的孩子
父母的看法和态度,也许会再次伤害孩子陪伴和鼓励重要
第3章 赋予孩子成长的责任
第4章 孩子渴求你的认同
第5章 孩子有自己的坐标点
第6章 孩子呼唤成长空间
第7章 青春期的孩子惹了谁
第8章 孩子需要指路明灯
作者介绍
明天,女,高级心理咨询师,湖北省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关注青少幻心理问题,担任多所学校的心理顾问,在多家杂志开办家庭教育专栏。著有《怎么说,怎么爱——夫妻沟通的奥秘》、《和谐婚姻:手牵手向前走》、《婚姻处方》、《女心理师婚姻咨询手记》、《孩子成长的五大动力》、《第二次成长》等书。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内容,让我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去审视亲子关系,颠覆了我以往很多固有的观念。我之前总是抱着一种“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的心态,觉得孩子小,自然应该听大人的。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需求,而且这些需求有时比我们想象的要重要得多。比如,书里提到的一些关于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内容,让我非常受触动。我一直以为只要给孩子提供好的物质条件,他们就会很安全,但这本书让我看到,真正重要的安全感,来源于父母稳定的情感支持和无条件的爱。这让我反思,我平时是不是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他们情感上的陪伴和关注。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调整自己的行为,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陪孩子玩耍,和他们聊天,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被爱。我发现,当孩子感受到被爱和被支持时,他们会变得更加自信和独立,也会更愿意去尝试新事物。书里的一些案例,比如关于孩子“分离焦虑”的处理,让我意识到,原来孩子哭闹并不是“无理取闹”,而是他们表达内心不安的一种方式。我学会了如何去安抚孩子的情绪,而不是简单地压制。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一点点地引导我走向正确的育儿之路。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让你去“理解为什么”,然后自己去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解决之道。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心态上的转变。我以前是个特别焦虑的妈妈,总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补习班、兴趣班都给孩子报上了。结果,孩子压力很大,我也很疲惫。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一直以来都在用“成年人的逻辑”去衡量孩子,却忽略了他们作为孩子的“天性”。书中关于“玩耍的重要性”以及“让孩子做自己”的论述,让我豁然开朗。我开始反思,我究竟是为了孩子好,还是为了满足我自己的“望子成龙”的期望。这本书让我懂得,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成长的节奏和发展的轨迹。与其强求他们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不如去发现和培养他们本身的闪光点。我开始尝试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选择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我发现,当孩子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时,他们会更有学习的动力和内驱力。我以前总是害怕孩子吃亏,害怕他们走弯路,现在我明白了,适度的挫折和失败,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育儿中的盲点和误区,也让我看到了孩子身上无限的可能性。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编排非常清晰,而且每个主题都紧扣家长最关心的孩子心理问题。我特别欣赏书中提供的那些具体可操作的建议,不像有些书那样空泛,读完后不知道如何下手。比如,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书中就给出了非常详细的步骤,从鼓励孩子自己穿衣服,到让他们自己整理玩具,再到让他们自己选择午餐等等,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其实都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我发现,当孩子能够自己完成一些事情时,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大大增强。我以前总是习惯性地帮孩子包办一切,现在我学会了放手,让他们去尝试。当然,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小磕绊,但正是这些小磕绊,教会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书中也提到了很多关于孩子“界限感”的培养,这一点也让我很有共鸣。我以前可能过于溺爱孩子,界限不清,导致孩子有时会得寸进尺。这本书让我明白,设定清晰的界限,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变得严厉,而是要让孩子懂得尊重和规则。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顾问,为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育儿智慧,也让我对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父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孩子究竟要什么——心理专家帮你解读孩子心理 读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我们一直以为自己很了解孩子,其实不然。书里很多例子都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的一些看似“叛逆”或者“不懂事”的行为,背后竟然有这么深的心理根源。举个例子,我儿子最近迷上玩手机游戏,一放学就抱着手机不撒手,我怎么说他都不听,我当时特别生气,觉得他太不听话了。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孩子沉迷游戏很多时候是为了逃避现实中的压力,或者是在虚拟世界里寻求成就感和认同感。这让我反思自己平时的沟通方式,是不是太过于命令和指责,而忽略了倾听和理解。书里提供了一些和孩子有效沟通的技巧,比如“倾听胜于说教”,还有“共情”,我试着去运用,虽然刚开始有点生疏,但是确实能感受到孩子态度的转变。他开始愿意和我分享他在学校的事情,也会主动告诉我他玩游戏的情况,虽然还是喜欢玩,但至少不再是那种完全的抵触和沉默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教育孩子不是一味地去“管”,而是要去“懂”。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钥匙。我以前总觉得孩子小,很多事情不需要想那么多,现在才知道,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成人的世界一样复杂,甚至更加敏感。这本书就像一本宝典,让我这个新手家长少走了很多弯路,也让我更自信地面对育儿路上的各种挑战。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充满了智慧和力量。它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用最朴素的方式,娓娓道来育儿的真谛。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孩子情绪管理”的解读。我以前总是觉得,孩子发脾气就是不懂事,应该立刻制止。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孩子的情绪是有原因的,是他们表达内心需求的一种方式。我学会了如何去识别孩子情绪背后的信号,并用更加温和的方式去回应。比如,孩子因为得不到玩具而哭闹,我以前会直接告诉他“不可以”,现在我尝试去理解他的失落感,然后告诉他“妈妈知道你很想要这个玩具,但是我们今天不买,下次再买好不好?”这样的沟通方式,虽然需要更多的耐心,但效果却出奇的好。孩子反而更容易接受,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大哭大闹。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父母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我们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孩子。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我发现,当我平静下来的时候,孩子也会变得更加平和。这本书就像一本育儿的“圣经”,让我这个迷茫的家长找到了方向,也让我看到了自己改变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