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体育经济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定价:32.50元
作者:靳英华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040332285
字数:42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怎么说呢,就像是在攀登一座知识的高峰,风景是绝美的,但过程绝对不轻松。我尤其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体育赛事的定价策略,涉及到供需弹性、消费者剩余这些经济学里的硬核概念,书里的推导过程写得非常详尽,几乎是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建立模型。我当时对着那几个公式研究了整整一个下午,对照着书里的例题反复演算,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简直比看一部精彩的悬疑片解开谜团还过瘾。这种深度,也意味着它不太适合那种只想泛泛了解体育经济是个啥的读者。它更像是为那些未来打算投身体育产业研究或者管理岗位的同学准备的“兵法”。书里对国际体育组织(比如国际奥委会)的运作模式和财务结构也有相当篇幅的介绍,这部分内容让我对体育这个“非盈利组织”的商业逻辑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光鲜亮丽的背后,也有着复杂的资本运作和利益平衡。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字体选择,也透露出一种传统教材的稳重感,它不像市面上那些畅销的“轻阅读”书籍那样追求花哨的排版或者大量的插图,它更注重内容的密度和准确性。这种风格的好处是,你翻开任何一页,都能立刻定位到核心概念,查找起来非常方便,适合做备考资料或工具书使用。但坦白说,如果仅仅是作为课外读物,它可能缺乏足够的“钩子”来抓住那些注意力容易分散的读者。有那么几次,我试图在睡前随便翻几页放松一下,结果读完一段关于劳动力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体育人才市场上的应用后,反而更清醒了。它要求的是一种“工匠精神”的阅读态度,你得沉得住气,把那些看似枯燥的公式和定义当作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砖石。
评分这本书的篇幅之大,内容之广,给我的感觉是,它试图搭建一个关于体育经济学的“百科全书”式的框架。它不仅关注了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脉络,还常常引用国际上的经典案例进行对比分析,使得读者的视野不会局限于本土。例如,在论述体育设施投资回报率时,书中不仅分析了奥运会场馆的后期利用问题,还延伸探讨了社区体育设施的公共产品属性及其定价难题。这种多层次、多维度的探讨,让这本书的深度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入门读物。它更像是一份行业地图,清晰地标示出了体育经济活动中的主要河流、山脉和资源分布地。对于想要全面理解体育产业经济运行逻辑的人来说,它提供了一个极其坚实的基础框架,可以说是为进入这个领域设置了一个相当高的、但也非常有价值的知识门槛。
评分这本厚厚的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光是封面那设计就透着一股严肃劲儿,一下子把我拉回了大学课堂的感觉。我记得当时选这门课的时候,完全是冲着名字去的,觉得“体育”和“经济学”这两个词撞在一起,肯定能碰撞出些不一样的火花。拿到书后,翻开目录,嚯,那章节设置得可真够体系化的,从宏观的体育产业结构分析,到微观的运动员薪酬机制探讨,感觉作者是想把这个领域的方方面面都给捋个底朝天。我当时最感兴趣的是关于体育赞助和营销那一块,书里似乎用了不少具体的案例来佐证理论,这一点我很欣赏,毕竟光是空谈理论,总是让人觉得有点虚。不过,初读下来,某些章节的数据图表确实有点让人头疼,感觉需要静下心来,配合着老师的讲解才能真正消化吸收。总的来说,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本内容详实、结构严谨的专业教材,更像是一个知识的宝库,需要读者带着足够的热情和耐心去挖掘。
评分对于一个对体育消费行为特别好奇的人来说,这本书的某些部分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以前总觉得,球迷花钱买球票、买周边,这不就是纯粹的情感驱动吗?但书里用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这种“情感溢价”是如何量化和被引导的,简直是太有意思了。它讨论了如何通过稀缺性原则(比如限量版球衣、特殊场次门票)来最大化短期收益,同时也分析了长期品牌价值的维护对于持续盈利的重要性。我当时就琢磨着,如果把书里讲的理论应用到我们本地的一个小型球赛上,是不是就能大幅提升上座率和周边产品的销售额?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把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体育现象,用一种冷静、理性的工具进行了解构,让人无法再用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来概括体育产业的运作逻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