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导弹--青少年必知的武器系列
定价:25.00元
作者:陈艳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56393360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对于广大青少年朋友来说,在生活中几乎没**会真正接触重型杀伤性武器——导弹,但当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战争武器的进步,尤其我国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宣传教育,加上国际社会战争中大量使用导弹,大量影视作品中频频出现使用导弹的情境和情节,让广大青少年朋友耳濡目染,对导弹充满好奇,希望了解导弹的设计原理、构造和性能,甚至想通过自身努力设计制造出更加先进的导弹。爱好兵器的青少年朋友阅读本书,将真正体会到开卷有益。
内容提要
《导弹》为“彩色图说青少年必知的武器系列”中的一本,为介绍*杀伤性武器导弹的基本常识的科普类图书。全书共分六章:导读部分简单介绍了导弹的起源、发展和结构,一至六章分别介绍了当代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印度以及其他国家的70种导弹的结构、性能、用途。
陈艳编著的《导弹》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具有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和实用性,是广大爱好兵器的青少年朋友的良师益友,对于普及、传播导弹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目录
作者介绍
陈艳,女,图书策划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在京专职写作。编著过《青少年必知的自然科学知识全集》《改变自己就能改变世界》《世界名校之旅》等书。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太吸引人了,那种冷峻的金属质感和充满力量感的字体排版,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了。我本来对军事题材不是特别感冒,但看到这个标题和设计,就忍不住想翻开看看。拿到手里的时候,分量感十足,感觉不像一本给青少年的科普读物,更像是一本严肃的资料汇编。内页的印刷质量也相当不错,色彩的还原度很高,尤其是一些爆炸和发射场景的插图,那种震撼感跃然纸上。装帧上看得出是用心了的,绝对是那种可以放在书架上炫耀的类型。光是这份视觉上的冲击力,就足以让人对手册里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好奇心,期待它能揭开那些蒙在“导弹”二字上的神秘面纱。从排版布局来看,信息量应该不小,图文并茂的结构似乎能让复杂的知识点变得更容易消化吸收,希望作者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也能真的做到让青少年读者“看得懂、感兴趣”。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探讨的伦理和社会影响层面。它并没有沉浸在技术炫耀中,而是非常审慎地在最后几章,将视角从冰冷的机械和物理定律,转向了人类文明的层面。作者深入剖析了核威慑理论、军备竞赛的长期代价,以及和平利用太空资源与军事化之间的微妙平衡。这种将硬核技术与人文反思紧密结合的处理方式,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思辨能力。它提醒着年轻的读者:了解武器的强大,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背后的责任和可能带来的毁灭性后果。这本书成功地将一本“武器介绍手册”升华为了“关于人类未来抉择的严肃对话录”。它教育的不仅仅是“这是什么”,更是“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它”。这种成熟且负责任的态度,使得它在众多同类题材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本真正具有教育意义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想。我原本以为这可能只是简单介绍几种著名导弹的性能参数,充其量讲讲射程和战斗部类型。然而,事实证明,它构建了一个非常宏大且细致的知识体系。从推进剂的化学构成,到制导系统的误差修正算法,再到发射井的设计与防护结构,几乎涵盖了一个现代弹道武器从概念诞生到实战部署的完整生命周期。特别是关于现代反导系统的对抗章节,内容写得相当精彩,仿佛在进行一场高智商的“猫鼠游戏”对弈,展示了电子战和信息战在现代冲突中的核心地位。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科普读物了,更像是一份入门级的国防科技文献摘要。对于有志于探索航空航天或国防工业领域的年轻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且多维度的知识基础,甚至能启发他们去思考下一代武器的发展方向。
评分读完前几章的感受是,作者在知识的组织和叙述逻辑上展现出了高超的功力。它没有采取那种枯燥的教科书式罗列,而是似乎采用了一种“故事化”的叙事方式来引入复杂的概念。比如,在讲解空气动力学原理时,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公式,而是通过描绘早期的火箭试验失败案例,用历史的烟云来烘托出理论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种“先抑后扬”的手法非常高明,能让读者在代入感中自然而然地理解技术发展的艰辛历程。而且,行文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张弛有度,不会让人因为信息密度过大而感到疲惫。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术语的处理,每当出现一个需要精确定义的专业词汇时,总会辅以非常直观的类比或者精炼的脚注进行解释,保证了阅读的顺畅性,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简直是福音。感觉作者对目标读者的认知水平有着非常精准的把握。
评分从阅读体验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页边距的留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文字内容的充实感,又避免了压抑感。章节标题和次级标题的字体粗细、字号搭配考究,层次分明,让读者可以非常快速地锁定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更值得称赞的是图表的质量和标注的清晰度。那些剖面图和三视图,线条流畅,比例精确,关键部件的标注点清晰可见,即便是复杂的内部结构图,也能让人一目了然。很多科普书在这方面会偷工减料,使用模糊的低分辨率图片,但这本完全没有这个问题。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间接反映了作者和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变成了一种愉悦的知识探索。翻阅起来,手感舒适,无论是平摊在桌面上还是握在手中阅读,都很方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