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徐道振谈病毒性肝炎/专家面对面(附VCD光盘一张)
定价:10.00元
作者:徐道振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1-01
ISBN:978720006128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病毒性肝炎是影响群众健康的疾病,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就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7%,约1亿2千万人。下面这些与病毒性肝炎相关的内容你了解吗?
·如何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相处;
·什么时候是治疗慢性乙肝的*时期;
·慢性乙肝治疗目的和目标是什么;
·丙型肝炎为什么容易变成慢性的;
·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误区有哪些;
·慢性肝炎患者怎样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
通过本书,你不仅可以全面了解癌症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各种影响以及它的防治方法,还可以悠闲地坐在家中,通过观看现场讲座VCD,与专家面对面,听专家解答你所关心的各种问题。
目录
部分 专家讲座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怎样防治甲型肝炎
戊型肝炎的防治特点有哪些
丁型肝炎的防治应该注意什么
您了解我国乙型肝炎的流行和传播情况吗
怎样阻断母婴传播
怎样防止性接触传播
怎样防止血液和血制品传播
如何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相处
乙肝疫苗能终结中国“乙肝大国”的地位吗
怎样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的发展是怎样的
为什么慢性乙型肝炎难治并需要长期治疗
慢性乙肝治疗目的和目标是什么
什么时候是治疗慢性乙肝的佳时期
治疗乙型肝炎有常用药物有哪些
“小三阳”患者应该主动去做哪四件事
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有什么不同
丙型肝炎为什么容易变成慢性的
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有什么特点
第二部分 相关知识
肝区疼痛有哪些原因
怎样正确认识常用的肝炎化验检查中的异常
怎样正确理解B超报告结果
“小三阳”的患者为什么有的肝功能正常,有的不正常
引起肝硬化都有哪些原因
戊型肝炎和甲型肝炎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为什么长效干扰素前景广阔
核苷类抗病毒药是需要终生服用
抗乙肝病毒药物停药后的反跳是药物依赖吗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误区有哪些
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适用于哪些患者
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不可以用于哪些患者
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有哪些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慢性肝炎患者怎样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
……
作者介绍
徐振道,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传染病学教授,卫生部病毒性肝炎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享受特殊津贴专家。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50年,近30年来重点研究病毒性肝炎,尤其对乙型和丙型肝炎有深入研究。曾任北京地坛医院院长、全国传染病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所传递出的一种务实精神,让我对作者产生了由衷的敬佩。在许多前沿课题的研究中,往往存在着过度理论化或过度理想化的倾向,但从我初步接触到的内容来看,本书似乎将笔触牢牢地固定在了“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上。它没有回避那些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难题,反而将其作为重点进行剖析,这种直面现实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诚意,是很多学术著作所缺乏的。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撰写过程中,是站在一线医护人员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帮助到他们,而不是仅仅为了发表新的理论。这种“以用为本”的写作导向,使得书中的每一个建议都显得格外有分量,因为它经受了真实医疗环境的检验。对于我们这些追求实践成果的人来说,这样的书籍无疑是黑暗中的灯塔,指引我们走向更有效、更可靠的临床路径。
评分我最近在整理我的专业文献库,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够提供不同视角和实践经验的资料。市面上关于这类疾病的论述汗牛充栋,但真正能做到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却凤毛麟角。我非常欣赏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感,它似乎不仅仅是在罗列枯燥的医学知识点,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娓娓道来,将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用一种非常贴近临床实际的语言进行了阐述。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知识吸收的门槛,让那些刚刚接触这一领域的新手也能迅速抓住重点。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不同病例的分析角度,那种抽丝剥茧的推理过程,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临床直觉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回味一下作者是如何从看似微小的临床线索中构建出完整的诊断链条的,这对于提升我自身的临床思维能力,无疑是一次绝佳的训练。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一套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在学术领域摸爬滚打的人士,我非常看重一本书的逻辑结构和知识体系的完备性。翻阅这本书的目录结构时,我发现其编排脉络非常清晰,从基础理论的构建,到诊断标准的细化,再到治疗方案的迭代更新,每一个章节之间的过渡都自然流畅,前后呼应,形成了一个非常稳固的知识闭环。这种结构化的呈现方式,极大地便利了读者进行知识点的检索和回顾。我试着跳跃性地阅读了几个不同部分,发现即便是不连续的阅读,也能很快定位到自己感兴趣的核心内容,并且不至于迷失在庞杂的细节之中。特别是对于一些高发的并发症处理部分,作者的处理方式显得尤为细致和有条理,给出了多重选择的路径,并清晰地标注了每种路径的适应症和潜在风险,这体现了作者极高的专业责任感和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可以说,这本书的内在骨架搭建得非常成功,是一本可以长期作为案头参考书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封面的设计风格简洁大气,主色调的运用非常考究,让人一眼看上去就觉得这是一本严肃且有深度的专业书籍。特别是那个附带的光盘,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研究光盘里的内容,但能感觉到出版方在提供附加信息方面的用心良苦。要知道,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将文字内容与多媒体资源整合起来,对于学习者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我特别关注了书籍的印刷质量,纸张的手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油墨的着色均匀,字迹清晰锐利,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这不光体现了出版社对书籍品质的追求,也间接反映了内容本身的价值感——好内容值得用好的载体来承载。我个人认为,一本好的工具书或专业参考书,它的物理形态是其专业性的第一道门槛,而这本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让人有立刻翻开阅读的冲动。从整体的包装和制作工艺来看,它完全达到了我对于一本高水平医学专著的预期。
评分从排版和细节处理上来看,这本书的编辑工作也做得相当到位。我注意到书中穿插的图表和示意图,它们的清晰度和信息密度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很多复杂的生物学机制,仅仅通过几张精心设计的流程图,就能被瞬间理清,这比冗长的文字描述要高效得多。此外,书中对专业术语的使用也把握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通过注释或上下文的语境,照顾到了不同背景读者的理解需求。书中的边栏设计和重点提示模块,也有效地起到了知识提炼的作用,方便读者快速回顾和记忆核心要点。整体阅读下来,给人一种非常“顺畅”的体验,这背后是编辑团队高超的功力和对知识传达规律的深刻理解。一本好书,不仅需要好的作者,更离不开优秀的编辑团队来打磨,这本书在这方面展现了极高的水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