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冰雪追梦 话说世界冬奥会
定价:28.00元
作者:刘兴忠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5029373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对冬奥会历史、体育项目、中国参赛历史进行了清晰的梳理,通俗易读。
2.图文并茂,生动展现了冬奥会历史,以及各届比赛中的运动员风采。
内容提要
本书从冬奥会起源、历届冬奥会情况、主要比赛项目及特点、中国选手与冬奥会以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准备情况等角度向我们呈现了奥林匹克冬季奥运会的风采,是一本开展冬季运动项目的基础指南。
目录
冬季奥运会的起源/1
历届冬季奥运会/9
届冬季奥运会/11
第2 届冬季奥运会/14
第3 届冬季奥运会/17
第4 届冬季奥运会/20
第5 届冬季奥运会/23
第6 届冬季奥运会/26
第7 届冬季奥运会/30
第8 届冬季奥运会/34
第9 届冬季奥运会/38
0 届冬季奥运会/42
1 届冬季奥运会/46
2 届冬季奥运会/50
3 届冬季奥运会/54
4 届冬季奥运会/58
5 届冬季奥运会/63
6 届冬季奥运会/67
7 届冬季奥运会/72
8 届冬季奥运会/77
9 届冬季奥运会/82
第20 届冬季奥运会/86
第21 届冬季奥运会/90
第22 届冬季奥运会/94
冬季奥运会主要项目及特点/99
越野滑雪/101
高山滑雪/103
跳台滑雪/106
单板滑雪/109
自由式滑雪/112
雪 车/114
无舵雪橇/117
有舵雪橇/120
北欧两项/123
现代冬季两项/126
冰 球/130
冰 壶/132
俯式冰橇/135
速度滑冰/137
短道速滑/140
花样滑冰/143
中国选手与冬季奥运会/147
亮相普莱西德湖3 届冬奥会 /149
海峡两岸选手共聚萨拉热窝4 届冬奥会/152
参加5 届冬奥会夺表演铜牌/154
6 届冬奥会实现奖牌零的突破/156
7 届冬奥会三项达世界水平/158
8 届冬奥会展示夺金实力/160
9 届冬奥会实现零的突破/164
参加第20 届冬奥会/167
参加第21 届冬奥会/172
参加第22 届冬奥会 /176
北京冬季奥运会/185
北京冬奥会的申办/187
北京冬奥会组织委员会/190
北京冬奥会场馆/191
附 录/196
国际滑雪联合会/196
国际有舵雪橇和平底雪橇联合会/197
国际冬季两项联盟/198
国际滑冰联盟/198
国际冰球联合会/ 200
作者介绍
刘兴忠,男,六十年代初从军,曾任陸军24军新闻干事,七十年代中期到地方工作,先后任体育博览杂志社总编辑兼社长、北京市体育总会和北京市体育运动委员会负责人。曾出版有《微风集》《微言集》《聚焦世界》等文字和摄影作品。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视觉的盛宴,那种冰蓝与雪白交织的画面,仿佛能让人立刻感受到冬日里空气的凛冽与晶莹。我拿到书的时候,仅仅是翻阅目录,就被作者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所折服。比如,光是“速滑的艺术”这一章,标题下的引言就用了三段充满诗意的文字,描述了冰刀划破冰面时那种独特的摩擦声和留下的轨迹,读来让人心潮澎湃,仿佛置身于赛场边,能嗅到汗水混合着冰雪的气息。作者对不同项目历史渊源的挖掘,绝非简单的史料堆砌,而是融入了对人类挑战极限精神的深刻理解。我尤其欣赏它对早期冬奥会那些充满艰辛与乐观的故事的描绘,那些简陋的器材和运动员们近乎原始的激情,与现代科技加持下的精密竞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让人深思,竞技体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本书的排版也极为考究,大量的历史照片和精美插图穿插其中,每一张图的选取都恰到好处,精准地补充了文字所要传达的情感深度。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冬奥会的书,更像是一部浓缩的人类意志力发展史,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原来如此”的惊喜感。
评分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格局的打开”。它提供的视角远超出了传统体育传记的范畴。作者似乎拥有一种罕见的平衡感,既能精准捕捉到雪橇运动那种令人窒息的极速体验,又能从容地探讨这些运动背后的地缘政治影响和文化传播效应。书中有一部分内容专门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未来冬奥会举办地的潜在影响,这种前瞻性和危机意识的引入,让整本书的厚度瞬间增加了好几层。它不再仅仅是回顾过去,而是深刻地介入了当下和未来。我特别欣赏作者没有回避历史上的争议和挫折,而是坦诚地展示了体育精神在面对商业化、禁药风波等复杂现实时的挣扎与坚守。这种不美化、不回避的态度,反而使得这本书更具可信度和力量感。它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娓娓道来,既有对往昔辉煌的骄傲,也有对未来挑战的清醒认知,读起来令人心悦诚服,深思良久。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呈现出一种近乎古典的韵味与现代科技感的奇妙融合,读起来极为流畅自然,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你穿梭于奥林匹克历史的长廊之中。对于那些对冰雪运动一窍不通的读者来说,它提供了最友好的入门路径,因为它从不假设你拥有专业知识,而是用清晰、富有画面感的文字引导你进入情境。我个人非常喜欢书中对“第一次”的记录——第一次在冰上点燃圣火的场景、第一次出现雪上项目、第一次实现某项技术突破……这些关键的历史节点,被作者描绘得如同电影慢镜头回放,充满了仪式感和历史的重量。阅读这本书,我的心绪经历了数次起伏,时而因运动员挑战极限而热血沸腾,时而因他们背后的孤独和牺牲而感到唏嘘。它成功地将冰雪运动的“冷酷”外表,包裹在了一层极富人性和温度的叙事之中,是一部极具感染力和收藏价值的佳作。
评分坦白说,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比较“冷”的书,毕竟冰雪运动在国内的普及度与夏季项目尚有差距。但这本书以一种近乎魔术般的方式,将我对冰雪运动的陌生感消弭于无形。作者在描述那些高难度的技术动作时,所使用的比喻和类比简直是天才之举。例如,描述花样滑冰的旋转,书中将其比喻为“在绝对静止中创造出时间的扭曲”,这种描述不仅生动形象,更赋予了技术动作以艺术的灵魂。我尤其喜欢它对“幕后英雄”的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教练、理疗师乃至场地维护人员,他们是如何用自己的专业和奉献,默默支撑起那些闪耀的瞬间。这些部分的着墨不多,但篇幅的轻重拿捏得极其精准,让人明白了冬奥会的伟大,绝非仅仅建立在少数明星选手的荣耀之上,而是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充满人情味的系统工程。这本书的结构就像一个精心打磨的冰雕,每一个切面都折射出不同的光芒,让人爱不释手,忍不住想去触摸和探索其更深层的纹理。
评分我向来对体育题材的书籍抱持一种审慎的态度,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专业晦涩,要么流于肤浅的口号式赞美。然而,这本《冰雪追梦》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作者在叙事结构上的匠心独运令人称道。它没有采取时间线索的平铺直叙,而是以“精神图腾”为核心,将不同年代、不同大洲的运动员故事巧妙地串联起来。比如,有一段论述了“跳台上的失重与重塑”,它并没有直接描述某次跳跃的技术要点,而是深入探讨了运动员从失败的阴影中如何汲取力量,如何与地心引力进行一场永恒的哲学辩论。这种带有强烈思辨色彩的文字,使得阅读体验从体育科普升级到了人文探索。阅读过程中,我几次停下来,不是因为看不懂,而是因为某些句子带来的冲击力太强,需要时间去回味。作者的笔触细腻、情感饱满,但绝不矫揉造作,它尊重历史的厚重感,同时又饱含对未来创新的期待。整本书读完,我感觉自己不光了解了冬奥会的历史,更像是参与了一场跨越世纪的心灵对话,与那些为梦想呐喊的灵魂进行了深刻的交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