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太極拳授課實錄(附光盤1張) | 作者 | 趙琴作 |
| 定價 | 32.00元 | 齣版社 | 人民體育齣版社 |
| ISBN | 9787500943273 | 齣版日期 | 2013-09-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2k | 商品重量 | 0.341Kg |
| 內容簡介 | |
《太極拳授課實錄》一書,閤盤推齣的老架83式,不是我們現在常見的楊禹廷先生所傳授的吳式太極拳(北派)83式,而是王茂齋先生所傳授的傳統老架。兩種套路各式的動作名稱基本相同,但動作規範和文化內涵差異很大。楊禹廷先生為瞭通俗易懂、便於推廣普及,用圓周八方綫規範拳式動作。王茂齋先生所傳的老架83式太極拳則是按易經休、生、傷、杜、景、死、驚、開的八門來規範動作。《太極拳授課實錄》內涵高古而豐富,與人體經絡、髒腑和周易八卦、陰陽五行、天文地理等方麵的知識息息相關,其健身、技擊、開智作用的理論、方法深奧、有趣,其效果更為明顯。楊禹廷先生傳授的吳式太極拳(北派)83式,易學、易練、易懂、易於推廣普及。王茂齋先生所傳授的吳式太極拳老架83式,相比之下要難學、難練、難懂,不易於推廣普及,但卻是我們追根溯源,進一步摸清古今太極拳的發展變化情況,進一步揭開傳統太極拳的精髓、奧妙、真諦,挖掘研究傳統太極拳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好教材,對有誌於陟聖造巔、攀登高峰、飽覽傳統太極拳無限風光的廣大太極拳愛好者來說是十分珍貴的,閱後會覺得有麯徑通幽、耳目一新之感,對你原來所掌握的拳術技藝會有新的啓發、新的激蕩、新的補益,會有很大的收獲(注:這兩種練法不一、內涵不同的新、老83式太極拳套路,都是王茂齋先生和楊禹廷先生分彆傳授給王培生先生,又經王培生先生再傳而流傳至今的)。另外,趙琴先生還在多篇附錄中把“太極拳與易經” “太極拳站樁要領”“太極拳拳理”“吳式太極拳所涉及的位”等都作瞭深入淺齣的詮釋,是太極拳界不可多得的佳作。 |
| 作者簡介 | |
| 趙琴,1926年齣生於北京市,滿族,正白旗,覺羅氏。1937年日寇占領北京,他不願過奴生活,流亡南下,就讀於大西北的六盤山右的國立十中。抗戰期間,當時的國民為瞭安置來自淪陷區的流亡學生,設立瞭西南聯閤大學和西北聯閤大學,同時還設立瞭22所流亡中學,即國立一中到國立二十二中。當時校捨非常簡陋,多利用當地的廟宇和祠堂,生活非常清苦。新中國成立後,他在工廠當瞭一名機械工人,並函授自學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專攻金屬切削專業,能夠熟練操作各型車床、銑床、刨床、磨床,成為一名八級技工。1958年獨自設計製造齣空壓機、麯軸專用機床以及大型電機錠子專用機床。1962年調入技術科,編製瞭86韆瓦直流電機工藝,並設計瞭工裝設備。1966年“”期間,屢受批鬥,並被逐齣技術科,當瞭搬運工,從事重體力勞動。1978年調迴工藝技術科。1984年作為主要設計者研製645型旅遊客車獲得成功,並投入批量生産。 1985年退休。1986年,受聘參與中國颱食品速凍機的設計研製工作,負責機械傳動部分的設計及整機製作工藝。1978年,參加太極拳輔導站的太極拳學習,後成為崇文區代錶隊成員之一,先後獲得兩屆北京市太極拳團體冠軍。1980年起,從王培生老師學習吳式太極拳,先後掌握瞭37式吳式太極拳、83式老架、太極刀、太極劍、太極推手、乾坤戊己功等等。隨老師習拳8年後,於1988年正式拜師入門。1989年,協助師兄李和生接辦東方武學館並擔任授課工作。1990年到江蘇淮陰市,辦班傳授吳式37式太極拳等;同年又前往內濛古巴彥淖爾盟等地開班教學。1991-1993年在北京師範大學辦班傳授吳式37式太極拳及老架83式太極拳。2004年被聘為杭州市吳山太極拳協會專傢顧問。 2005年被聘為北京大興鳴生亮武學研究會高級顧問。2006年被聘為第五屆北京市吳式太極拳研究會名譽會長。在王老師同意下,先後收有海內外弟子多人;小鬆琦已也(日本)、今雄爾(日本)、樸鍾學(韓國)、樸鍾球(韓國)、黃立新(南開大學博士生)、陳友元(南開大學本科生)、王同元(技師)、俞剋賢(公務員)。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太極拳名傢、86歲的趙琴先生新著《太極拳授課實錄》包括兩個部分:王培生先師傳授、趙琴先生講授的吳式太極拳三十七式;第二部分是王茂齋宗師傳授、趙琴先生講授、周鴻策整理的吳式太極拳老架八十三式。在附錄中還收錄有:趙琴先生寫的太極拳與易經、太極拳站樁要領、太極拳理,還錄有練吳式太極拳涉及到的主要位。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太極拳授課實錄(附光盤1張)》真是讓我這個習武多年的老手都感到耳目一新。我以前總覺得太極拳的教學視頻大多是韆篇一律,要麼是老師的個人錶演,要麼就是簡單的招式分解。但這本書和配套的光盤,簡直就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大師手把手地在麵前指導。光是序言部分,作者就深入淺齣地剖析瞭太極拳的“意、氣、形”三者之間的內在聯係,讓我一下子明白瞭許多以前模糊的概念。尤其是光盤中對“捋”和“擠”這兩個核心技法的演示,每一個細微的動作角度、呼吸的配閤時機,都通過慢動作迴放和多角度拍攝展現得淋灕盡緻。我記得有一次我在練習“野馬分鬃”時,總感覺鬆不開,身體僵硬。翻閱這本書的相應章節,作者不僅指齣瞭常見的錯誤姿勢,還提供瞭一套專門針對放鬆肩頸的輔助練習方法,這比我以前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任何教程都要具體和實用得多。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的“實錄”二字,它記錄的不是完美的教科書動作,而是教學過程中真實發生的疑問、糾正和頓悟,對於任何希望深入理解太極拳內涵的愛好者來說,都是一份極其寶貴的財富。
評分我是一個對傳統文化有濃厚興趣的讀者,對太極拳抱有敬畏之心,但又擔心自己無法領會其深層意境。這本書《太極拳授課實錄(附光盤1張)》提供瞭一種非常溫和且深入的接觸方式。我特彆喜歡它在介紹每一個拳架動作時,都會附帶一段關於該動作在古代典籍中是如何被闡釋的引文,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感,讓練習過程變得更加富有文化底蘊。光盤中的老師的講解語速適中,語氣平和,讓人在學習技術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一種寜靜緻遠的心境。我發現,當我帶著書中的“鬆沉”理念去練習時,原本感覺很吃力的動作,比如“白鶴亮翅”的開閤,似乎都變得順暢瞭許多。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是它強調瞭“練拳即修身”,技術隻是載體,最終目的是調節心性和體悟生命節律。它不是簡單地教你“怎麼做”,而是引導你去思考“為什麼這麼做”,這種由錶及裏的探索,讓我對太極拳的喜愛又增添瞭一層更深的理解。
評分作為一名有多年太極拳教學經驗的教練,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化我教學內容的參考資料。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捕捉到瞭“教學現場”的精髓。它記錄的不是理論的堆砌,而是教學中師生之間的真實互動和思維碰撞。例如,書中討論瞭如何應對學員在轉腰時膝蓋外翻的常見問題,作者提供的解決方案非常巧妙,他沒有直接用力量去糾正,而是通過要求學員想象腳下踩著一個滾球來引導身體的自然調整,這個方法我嘗試用在我自己的課上,效果立竿見影。光盤中的慢鏡頭分析,尤其在講解“纏絲勁”時,對螺鏇力在手臂和腰胯之間的傳遞路徑進行瞭三維度的展示,這對於理解太極拳的整體運動非常關鍵。這本書的排版和邏輯結構也體現瞭高水平的專業性,每一部分知識點的承接都非常自然流暢,可以說是對傳統太極拳教學法的一次係統性的梳理和升華。
評分我是一個零基礎的入門者,之前嘗試過好幾個App和網絡課程,但要麼是跟不上節奏,要麼就是講得太玄乎,完全不知道“勁”到底應該怎麼運。這本《太極拳授課實錄》的齣現,簡直就是我的救星。它的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沒有太多晦澀難懂的術語,即使是像我這樣的新手也能迅速理解。我尤其欣賞它對基本功訓練的強調,光盤裏專門有一段關於“馬步”和“虛領頂勁”的打磨,老師反復強調要“坐著練”,而不是“站著練”,這個比喻我一下子就抓住瞭那種沉穩嚮下的感覺。書中的圖文配閤也做得極好,那些復雜的轉摺和身體重心的轉移,都有詳細的剖析圖,甚至連腳底闆的受力點都有清晰的標記。我跟著光盤練習瞭將近一個月,明顯感覺到身體的平衡感提高瞭,而且練完後不像以前那樣渾身酸痛,而是有一種舒展的疲憊感。如果說市麵上的教材是地圖,那這本書就是詳細的GPS導航,每一步都指引明確,讓人走得踏實。
評分說實話,我本來對這種帶有光盤的傳統武術書籍持保留態度,總覺得光盤內容可能已經過時瞭,或者就是簡單的視頻錄像。然而,這套《太極拳授課實錄》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光盤的製作質量非常高,不僅畫質清晰,更重要的是,它不僅僅展示瞭拳架的演練,還穿插瞭大量的問答環節。我最感興趣的是其中關於“聽勁”的討論,老師通過和陪練的互動,演示瞭如何感知對方力量的細微變化。這種實戰性的教學,遠比書本上的文字描述來得直觀和震撼。書中對於“掤、捋、擠、按”這四個基本勁的分解教學,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特彆是對於肘部的處理,作者強調瞭“肘不離身,而意不粘人”的微妙關係,我反復觀看瞭好幾遍,終於在我的實踐中找到瞭那種“似觸非觸”的感覺。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招式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與人之間能量交流”的哲學指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