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董家太极——董英杰太极拳传承与精义
定价:39.50元
作者:余功保著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1540180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太极圣手,胜战中外擂台;
太极正脉,杨门绝世高手;
太极快拳,稀世武林奇学;
太极释义,一代理法宗范。
内容提要
董英杰(1897~1961),河北邢台任县人,杨澄甫重要弟子中国20世纪太极拳大家他功底淳厚,拳架气派宏大,在太极功技理法上均有独特建树,创有英杰快拳作为杨澄甫识重的弟子和杨式传人中代表性的人物,杨澄甫的《太极拳使用法》即为其手编著有《太极拳释义》一书,广受好评。
董英杰是中国太极拳走向世界的开拓者20世纪30年代,在香港创立太极拳健身院,广收港、澳弟子传授拳艺,声名显赫,50年代,应邀前往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教拳授艺。长期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授拳、弟子遍布世界各地。其子董虎岭、女董茉莉皆为太极拳名家,并分别在美国、香港等地传播太极拳多年。董家太极拳目前已有海外弟子数万人,遍及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武术界影响巨大
《<太极大家>系列·董家太极:董英杰太极拳传承与精义》在内地集中展示了董家太极的功技理法,以及董家太极核心人物研习、发展太极拳的心路历程,将董家太极的精华和太极大家的习拳秘要公之于众。相信会给广大的太极拳研习者以深刻启发和重要帮助。
目录
序一 陈琼攀
序二 董继英
序三 董增辰
前言 余功保
董家太极精义
董家太极武学思想与功夫特点 余功保
董家太极功技体系及拳照 董英杰 董虎岭 余功保
太极拳经验谈 董英杰
王宗岳《太极拳论》详解 董英杰
王宗岳《行功论》详解 董英杰
《行功口诀》详解 董英杰
《打手歌》详解 董虎岭
何为真太极拳 董虎岭
董家太极真髓 董茉莉
太极印象:董家太极经典拳照品鉴 余功保
董家太极英杰 余功保
任武飞扬
太极归心
四海拳踪
天下为武
龙虎气派
香江拳魂
芬芳枝满
开枝散叶
董门练功心得
学拳与教拳 董增辰
我的学拳经历 董增辰
向董俊彪学艺心得 孙晖
只缘身在太极中 钟广田
太极正道 林伯炎
董师门为泰国太极拳开拓者人 徐展略
学拳机缘记 叶谋霖
太极奇缘——杨式太极拳南洋传播逸事 卢锦彬
武术、武功和武艺 董世祚
太极功架 王培昌
太极内悟心要 任刚
附录
杨式太极拳简史
董英杰大事年表
董虎岭大事年表
董茉莉大事年表
董家太极传人名录
鸣谢 任肖嫦
作者介绍
余功保(1964-),武术文化研究专家、太极文化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曾长期在国家武术主管部门担任管理、研究工作。大力倡导武术的科学化发展,积极推进中国武术文化研究,广泛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应邀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众多大专院校、学术机构、科研部门进行中国传统文化讲座。多次在重要国际交流活动中担任太极文化学术主持人和主讲人。著有《太极拳辞典》、《中国太极拳大百科》、《中国太极拳名家对话录》等数十种图书,被译成多国文字广泛发行,在海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摘
序言
我尝试着从文字的编排和叙述的逻辑上来审视这部作品,不得不说,作者在构建知识体系上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清晰的思路。它不是那种堆砌术语、晦涩难懂的武术典籍,相反,语言的运用极为精准而富有画面感。每一段文字的衔接都像是太极拳的招式转换,自然而然,毫无滞涩感。特别是对于一些核心概念的阐释,作者似乎总能找到那个最贴切的比喻,让那些抽象的内家心法变得可以触摸、可以理解。举例来说,书中对“掤、捋、挤、按”这几个基本劲道的描述,摒弃了生硬的定义,而是通过描述身体在运动中对外界作用力的细腻感知,引导读者去体会那种“听劲”的微妙之处。这种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叙述方式,使得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迅速抓住重点,而有一定基础的人也能从中找到新的启发点,避免了那种“读了等于没读”的空泛感。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回味作者对某一动作的细微调整的文字描述,那种对细节的执着,正是内家拳精髓所在。
评分从读者的实用角度出发,这本书在理论指导与实际操作的平衡把握上,展现出极高的水准。它没有陷入纯粹的理论空谈,也没有沦为简单图解的“摆架子”指南。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意念”和“呼吸”的结合训练部分,描述得极其细致入微,这往往是很多武术书籍容易一带而过的地方。作者仿佛是一位耐心的教练,指导你如何将意识沉入丹田,如何配合吸呼的往来运转周身的气机。它不仅仅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做会产生相应的效果”。这种强调内在感受的教学方式,对于提升练习者的内功修养至关重要。我甚至能感觉到,仅仅是按照书中的描述去想象身体内部的运行状态,我的身体都在微妙地发生着变化,这是一种奇妙的阅读体验——书本仿佛在身体里“活”了起来。
评分抛开所有的专业术语和拳理探讨,这本书带给我最核心的感受是一种平静的力量。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翻开这本书,就仿佛进入了一个时间放慢的场域。文字的节奏感,图示的舒缓感,共同营造出一种令人心安的氛围。它不仅仅在教导如何去搏击或防御,更深层次上,它是在引导一种与自我对话、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心率似乎都稳定了下来,思维也变得更加集中,这或许就是太极拳所追求的“静以养动”的境界在文字层面的完美体现。这本书像是一剂良药,它用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清晰的教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的心性,让人在学习技艺的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滋养与平和。这份沉甸甸的收获,远远超出了我最初对一本武术书籍的期待。
评分这本书对于历史脉络的梳理和文化背景的挖掘,做得非常到位,这让整本书的份量一下子提升了一个层次,不再是单纯的技法手册,而更像是一部武术史的缩影。作者似乎花费了大量精力去考证和还原董家太极拳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传承环境和宗师们的思想变迁。我特别欣赏那些穿插在技法讲解之间的历史小故事或者人物轶事,它们像是一面面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前辈们在特定年代背景下对武学理解的演变。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编写方式,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深度。它让我明白,太极拳不仅仅是几个固定招式的组合,它更是特定地域、特定家族在几代人积累下来的生活哲学和身体智慧的结晶。通过阅读这些历史背景的铺陈,我对自己所学或即将学习的拳法,产生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敬畏感,因为它背后的重量和积淀,远超出了想象中的范畴。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内敛而又不失沉稳的气质,恰到好处地传递了太极拳那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初翻开扉页,我就被那种带着年代感的字体所吸引,仿佛能透过纸张的纹理,感受到前辈宗师们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印记。装帧的材料选择也非常考究,那种略带粗粝感的纸张,握在手中有一种踏实的触感,这对于习练太极拳的人来说,或许是一种无声的共鸣——太极,讲究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功夫。整体的排版布局也极为清晰,图文的穿插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视觉上的美观,又不影响内容的阅读流畅性。尤其值得称赞的是,那些配图的选取和印刷质量,线条的清晰度和墨色的浓淡处理,都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我甚至愿意花时间去细细摩挲书脊上的纹路,感受那种制作工艺带来的匠心,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这本书在视觉语言上的成功,无疑为后续深入了解其精髓打下了非常好的基调,让人在还未进入文字世界之前,就已经对这份传承肃然起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