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明清小说(第二版)
定价:38.00元
作者:周先慎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30121648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明清小说讲述的基本都是家喻户晓的名著,但重点亦在说明它们为什么好,如何好,可提高读者的鉴赏能力和分析眼光。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供大学文科使用的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教材。本书为《明清小说》部分,对明清小说的繁荣和经典作品都设有专题讨论。
目录
目录
**章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和明清小说的繁荣
**节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与小说的早期形态
第二节中国古典小说从雏形走向成熟
第三节说话艺术与中国古典小说的开拓
第四节明清小说的繁荣与转型
第五节中国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传统
第二章《三国演义》
**节《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过程和版本
第二节拥刘反曹——《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
第三节《三国演义》的忠义思想
第四节曹操和刘备形象的塑造
第五节《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第三章《水浒传》
**节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和《水浒传》的成书
第二节农民革命的兴亡史
第三节怎样认识《水浒传》中的招安描写
第四节英雄群像和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
第五节《水浒传》的细节描写
第四章《西游记》
**节玄奘取经和《西游记》故事的演变
第二节孙悟空的形象和《西游记》的时代精神
第三节《西游记》的现实性——世态人情与世俗情怀
第四节《西游记》的艺术魅力——奇幻与奇趣
第五章《》
**节作者之谜与成书年代
第二节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
第三节一个充满生气的女人世界
第四节潘金莲悲剧的社会意义
第五节怎样认识《》的性描写
第六章明代白话短篇小说
**节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繁荣的原因
第二节明代的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集
第三节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时代内容
第四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思想和艺术
第七章《聊斋志异》
**节蒲松龄的生活和《聊斋志异》的创作基础
第二节蒲松龄的著作和《聊斋志异》的版本
第三节奇异世界中的现实人生
第四节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
第八章《儒林外史》
**节吴敬梓的时代、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
第三节假名士、官僚、乡绅及其他
第四节正面形象与作者的理想
第五节“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讽刺艺术
第九章《红楼梦》
**节曹雪芹的身世和《红楼梦》的创作
第二节《红楼梦》的版本和后四十回问题
第三节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
第四节贵族之家的罪恶史和衰亡史
第五节《红楼梦》的思想局限
第六节《红楼梦》的艺术创造
第十章晚清的谴责小说
**节晚清的时代条件和谴责小说的产生
第二节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
第三节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四节刘鹗的《老残游记》
第五节曾朴的《孽海花》
主要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周先慎,1935年生,四川成都人。195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专业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宋元明清文学的研究和教学。主要论著有:《古典小说鉴赏》、《中国四大古典悲剧》、《古诗文的艺术世界》、《明清小说》、《明清小说导读》、《中国文学十五讲》、《聊斋评赏大成》(合著)、《历代小说选》(合著)等多种。
文摘
序言
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出身,但又对传统文学怀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而言,这本书的难度把握得恰到好处。它既有足够的学术深度来满足求知欲,又避免了过度使用晦涩的专业术语而让人生畏。作者的叙事语言非常克制而精准,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引导我们穿行在那个丰富多彩又错综复杂的文学迷宫中。他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支撑,确保读者能够跟上思路,而不是在历史的细节中迷失方向。这种平衡艺术的掌握,体现了教育家的高明之处——既要传授知识,更要点燃探索的热情,让人读起来感到充实而不觉枯燥。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场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再发现之旅。在阅读过程中,我开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片段,那些曾经被快速略过的细节,在作者的引导下,重新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对“经典”的理解,往往是建立在后世的不断诠释之上的,而这本书则提供了通往那个时代本真声音的桥梁。这种深度的文化对话体验,远比单纯的知识获取更为宝贵,它真正激发了我想要去重读原著、去重新感受那个伟大时代的文学脉搏的强烈渴望。
评分读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梳理脉络时的那种大家风范和深厚学养。他并没有满足于简单地罗列事实或进行表面的文本解读,而是深入挖掘了明清小说背后的社会结构、思想变迁乃至审美趣味的演化历程。尤其是在对某一特定流派兴衰的论述部分,行文之间那种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的逻辑推演能力,令人叹服。他似乎总能找到一个独特的切入点,将看似分散的现象统一在一个宏大的历史框架下进行考察,使得原本复杂的文学史问题变得清晰而富有洞察力。这种对学术深度的不妥协,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导读或通识读物,真正达到了学者的水准,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编排上,我注意到其独特的结构设计,似乎有意打破了传统按照时间线索或地域划分的刻板印象。它更侧重于主题式、专题式的讨论,比如探讨特定叙事技巧在不同时期文人手中的变奏,或者某一社会议题(如侠义精神、才子佳人模式)如何被反复重构和诠释。这种“横切面”的分析方法,极大地拓宽了我的阅读视野,让我能够将不同时期的作品放在一个更具比较性的维度上去审视,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它们。这种打破线性思维的尝试,无疑是对传统文学史研究范式的有力补充和挑战,充满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学术活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带着雅致的气质,拿在手里就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出色,印刷清晰,字迹工整,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我们这些深度阅读爱好者来说,简直是福音。特别是那种老派的排版风格,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士人阶层潜心钻研经典的年代。出版社在细节处理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无论是书脊的烫金工艺,还是封面封底的覆膜处理,都透露出一种对经典的敬畏之心。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之处对传统审美的坚持,那种不张扬却自成一派的品味,与它所承载的内容是那么的契合。这本书不仅仅是一套阅读材料,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线,让人每次瞥见都会心生欢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