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铁血文库011
定价:39.80元
作者:宋毅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3875397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 强调文章的考究和精彩,深入挖掘每一个主题的特色,并追求知识的准确性与文字的趣味性,收入的作品优中择优,品质至上。
◆奉行给读者带来细节、新意和趣味为原则,用精美的图文排编和优美的文字内容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思想深度。
◆历史、军事作家宋毅主编。
内容提要
本期奥斯曼帝国专题,特别选取了奥斯曼帝国塞利姆一世的辉煌远征以及帝国从征服到失去埃及的全过程,让读者全面了解奥斯曼这个曾经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超级帝国。
塞利姆一世 (1467—1520),奥斯曼帝国第九任苏丹(1512—1520),因以严峻手段治国而被称为“冷酷者”。他先是通过激烈的竞争夺取了王位,又一改父亲巴耶济德二世时期相对和平的外交政策,对外大肆扩张,使奥斯曼帝国的版图扩展到叙利亚和北非地区。如此迅速的扩张力度,让他成为历代奥斯曼苏丹中夺取领土*多的一位。1520年病故前,他通过继承人之外的所有男性后代,确保了苏丹位置安全地传到儿子苏莱曼一世手中。《冷酷的奥斯曼征服者——塞利姆一世远征记》通过对这个远征王者的叙述,带你领略奥斯曼帝国*为鼎盛辉煌的时代。
中东,似乎永远是这个地球上的焦点,从中东战争到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叙利亚战争,战火连绵。实则许多的恩怨,可以追溯到一个庞大帝国的统治时代——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从成为横亘欧亚之间的壁垒,到沦为被欧洲欺虐的病夫,民族纷争、领土纷争层出不穷。而这其中,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成为*的焦点之一。《帝国之殇——奥斯曼王朝统治下的埃及》一文中的埃及与奥斯曼帝国三百年恩怨情仇,带你了解这个庞大帝国的兴与衰。
堑壕战,在人们的脑海中总是与残酷的*次世界大战联系在一起。有关一战的资料浩如烟海,《堑壕战——索姆河战役的血色回忆》一文从全新的视角,精选了四个老兵关于*次世界大战堑壕战的生动回忆,并对回忆中出现的各种战略战术和武器装备进行了详尽解说,旨在让读者头脑中关于一战堑壕战和战争中与死神相伴的老兵形象丰满起来,对战争得出自己的结论。
在人类延绵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面对现实利益的纠葛,其实真正能与邻邦做到“和睦友好、相安无事”的国家并不多。但如英格兰和苏格兰这样,从始至终都彼此仇视,几度分分合合却又始终保持着藕断丝连关系的“奇葩”,却也并不多见。《同室操戈——英格兰与苏格兰的千年恩怨》一文便将带领读者,回顾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充斥着刀光剑影的恩怨情仇。
目录
冷酷的奥斯曼征服者
——塞利姆一世远征记/米南德 001
帝国之殇
——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陈杰 037
堑壕战
——索姆河战役的血色回忆/刘萌 079
同室操戈
——英格兰与苏格兰的千年恩怨/赵恺 125
作者介绍
宋毅,《铁血文库》系列MOOK主编,中国散文协会会员,上海作协会员,历史、军事作家,曾获《现代兵器》杂志2009 年度作者一等奖等荣誉。出版有《战争特典:隋唐英雄》《壬辰1592 :决战朝鲜》《祖先的铁拳:历代御外战争史》等多部畅销著作。
文摘
序言
语言风格上,这本书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但又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和爆发力。它的叙述并不总是平铺直叙,时而如大江奔流般气势磅礴,将宏大的战争场面描绘得淋漓尽致,那种排山倒海的气势,让人读起来热血沸腾,仿佛能听到金戈铁马的声音。而当叙事转入人物的内心独白或情感交流时,文字又会立刻变得细腻、克制,充满了画面感和隐喻,读起来需要放慢速度,细细品味那些言外之意。这种张弛有度的语言运用,使得作品的阅读体验非常富有层次感。它没有过度使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场面,而是用精准、有力的动词和结构清晰的句子来构建场景,这种“少即是多”的写作智慧,在同类题材中是相当少见的,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评分整部作品的格局和视野,绝非局限于某个小范围的冲突,而是有着一种俯瞰历史的宏大视角。它似乎在探讨一个终极命题:在历史的洪流面前,个体的努力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虽然故事聚焦于具体的年代和人物,但其内核却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引发读者对权力、忠诚、背叛以及历史必然性等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读完后,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的是一种沉重的历史责任感,它提醒着我们,今日的和平与发展,是建立在无数先辈的牺牲和抉择之上的。这种能够引导读者进行哲学层面的反思,并拓宽其历史认知边界的作品,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好书”,它成功地将娱乐性、知识性与思想性熔铸为一体,让人在阅读完毕后,依然能感觉到思想的余温在持续发酵。
评分角色的塑造方面,这本书展现出一种非常成熟的“灰色地带”的描绘手法。这里的英雄,并非脸谱化的完美形象,他们有血有肉,有各自的私心、恐惧和挣扎。我特别喜欢作者对配角的刻画,那些原本可能在其他作品中沦为背景板的小人物,在这里却拥有了饱满的内心世界和清晰的行动逻辑。比如那个看似冷酷无情的军官,他每一次铁血决策的背后,都隐藏着对家人的深深眷恋和对国家未来沉重的责任感,这种矛盾性让人物立体得让人心疼。通过多重视角切换,作者成功地解构了传统叙事中对“好人”与“坏人”的简单划分,让读者不得不去审视: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边界究竟在哪里?这种对复杂人性的深度挖掘,使得每一次冲突和每一次选择都充满了令人窒息的张力,读起来让人手心冒汗,感触良多。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质感十足。封面那种复古的油墨印刷效果,搭配上略带磨砂的纸张,仿佛瞬间把我拉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内页的排版也看得出是用心了,字体大小适中,行距舒服,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装帧细节上,比如书脊的锁线工艺,扎实得让人放心,翻阅起来毫无压力,完全不用担心书会散架。要知道,对于这种承载着厚重历史和故事的作品来说,一个好的物理载体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仅是内容的容器,更是一种仪式感。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流露出的那种对经典的尊重,无论是边角的微小烫金处理,还是扉页的留白设计,都透露出一种不张扬的匠心。拿到手里,你就能感受到,这不是一本匆忙赶制出来的产品,而是一件经过精心打磨的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更愿意将其摆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时不时地去摩挲一番。这种实体书的体验,是任何电子阅读器都无法替代的,它带着油墨的香气和纸张的温度,让人更能沉浸到故事所构建的世界中去。
评分读完第一卷,最深刻的感受是作者对于历史细节的考据达到了近乎偏执的程度。很多我原本以为只是文学创作的桥段,仔细查证后发现,竟然都有清晰的历史脉络可循。这种严谨性让整部作品的厚度陡然增加,不再是单薄的个人英雄主义叙事,而是将个体命运与宏大历史背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例如,书中对于某一特定战役的兵力部署、武器装备的描述,那种精准度,让人仿佛置身于前线指挥部,能清晰地感受到当时的后勤压力和战略困境。这种基于事实的铺陈,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代入感和真实性,使得读者在为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而动容的同时,也能对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它不仅仅是在“讲故事”,更像是在“还原现场”,这种知识性和文学性的完美结合,无疑是此类题材作品中的翘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