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英敏、罗小平、王小玲主编的《钢琴基础(上 下老年大学统编教材)》共分四部分,每部分共有12 课。内容涵盖10个大小调与五声音阶调式的音阶、和 弦、分解和弦、琶音的基础练习和练习曲,以及乐曲 与每一首曲子的演奏提示,与之相关的乐理和作曲家 介绍。**部分是专门为从零开始的学员构思的启蒙 教材,**钢琴教育家以丰富的经验,从*基本的坐 姿、手型、触键到五线谱的音高、节奏,断奏、连奏 的基本弹奏方法都有具体的介绍和有效的实践练习。
第二部分是以C大调、a小调、G大调为基础编写的, 每个调的基础练习与乐曲都有系统的训练,作曲系教 授在此册中,作曲技法与和声运用上的独到之处尤其 值得关注。第三部分是以e小调、F大调、d小调为基 础的教材,每一个调有4课,较全面的介绍其基础练 习的难点、音阶、和弦、琶音,从练习曲到乐曲都有 较详尽生动的演奏提示和作曲家介绍,并有4首四手 联弹供学员练习。*后的6首参考曲目同样附有演奏 提示,可供学习能力突出的学员多些选择。第四部分 *鲜明的特色是在汉族调式和声研究上成果卓著的专 家,编写的宫、商、角、徵、羽五声调式的练习与乐 曲,以及D大调、b小调、降B大调、g小调的基础训练 和乐曲,具体的指导有利于学员演奏技术的提升和音 乐形象的表达。
钢琴基础教程(一)
第一课 认识键盘
第二课 乐理知识:五线谱记谱常识(一)
第三课 五线谱记谱常识(二)
第四课 五线谱记谱常识(三)
第五课 五线谱记谱常识(四)
第六课 钢琴弹奏常用指法
第七课 五线谱记谱常识(五)
第八课 五线谱记谱常识(六)
第九课 五线谱记谱常识(七)
第十课 五线谱记谱常识(八)
第十一课 五线谱记谱常识(九)
第十二课 常用速度术语
钢琴基础教程(二)
第一课 C大调音阶(一)
第二课 C大调分解和弦
第三课 C大调和弦
第四课 C大调音阶(二)
第五课 a小调音阶(一)
第六课 a小调分解和弦
第七课 a小调音阶(二)
第八课 a小调和弦
第九课 G大调音阶(一)
第十课 G大调分解和弦
第十一课 G大调和弦
第十二课 G大调音阶(二)
钢琴基础教程(三)
第一课 e小调音阶
第二课 e小调和弦
第三课 e小调和弦转位
第四课 e小调琶音
第五课 F大调音阶
第六课 F大调和弦
第七课 F大调和弦转位
第八课 F大调琶音
第九课 d小调音阶
第十课 d小调和弦
第十一课 d小调和弦转位
第十二课 d小调琶音
参考曲目
钢琴基础教程(四)
第一课 宫调式
第二课 徵调式
第三课 商调式
第四课 羽调式
第五课 角调式
第六课 D大调音阶
第七课 D大调和弦
第八课 b小调音阶
第九课 b小调和弦
第十课 bB大调音阶
第十一课 bB大调和弦
第十二课 g小调音阶、和弦、琶音
补充教材
一、甜蜜的相会(主题)
二、窑洞里
三、四手联弹(四首)
参考文献
我必须得说,这套教材在选曲上真是下了不少功夫,完全跳脱了传统钢琴教材里那些枯燥的练习曲和古典小品堆砌。它收录的曲目大多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带有时代印记的旋律,比如一些经典老歌的改编版本,或者是一些民谣的简化版。这种“旧貌换新颜”的编排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每次练习一首熟悉的曲子,哪怕只是弹奏出最简单的主旋律片段,那种成就感和怀旧感都是无与伦比的。它仿佛不是在教我技巧,而是在通过琴键,重新串联起我人生中的美好回忆。而且,教材对于这些选曲的处理也十分巧妙,它并不是简单地把原曲搬过来,而是根据老年学习者的生理特点和音乐审美偏好,进行了精细的简化和重构。和弦进行被设计得相对简单,避免了复杂的横向和弦按压,更多地强调了旋律线的流畅表达。这使得学习过程中的“即时满足感”非常高,每学完一个小章节,就能弹奏出一首“像模像样”的小曲子,这种正向反馈是推动我坚持下去的关键动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说实话,挺朴实无华的,一看就是那种专为老年学习者量身打造的教材。初拿到手的时候,我有点犹豫,毕竟这个年龄段,学习新东西总需要更多的耐心和鼓励。不过,翻开目录,我心里踏实了不少。它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从最基础的乐理知识讲起,比如五线谱的认识、音符时值的区分,到手指在键盘上的基本定位,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健。特别是对于完全零基础的初学者来说,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简直是福音。我以前总觉得钢琴太高深莫测,但这本书里对于一些关键概念的解释,总是能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来类比,比如把音程比作“走楼梯”,把节奏型比作“走路的步伐”,一下子就让抽象的音乐理论变得触手可及。而且,教材中特意加入了一些对老年人手部肌肉群特点的考量,比如指法练习的部分,没有追求那种快速、高难度的技巧,而是更侧重于指尖的均匀触键和放松状态的保持,这一点非常人性化,能有效避免初学时常见的僵硬和疲劳感。配套的音频资源也非常棒,清晰度高,演奏速度适中,完美匹配了教材的节奏,让我可以随时随地跟练,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连贯性。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呈现,是让我非常惊喜的一点。现在的很多教材为了追求所谓的“时尚感”或者“艺术感”,往往会把谱面弄得密密麻麻,字体小,间距窄,对于视力有所下降的中老年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灾难。但这本《钢琴基础》完全避免了这个问题。它的纸张质量很好,哑光处理,不反光,长时间阅读眼睛不容易疲劳。最重要的是,它的五线谱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度:音符的大小适中,清晰可辨,符杆、符尾的粗细拿捏得恰到好处。更值得称赞的是,教材在关键的难点标记上,使用了对比度非常高的颜色进行辅助说明,比如在需要换指的地方,会用柔和的灰色阴影来提示,而不是刺眼的粗体下划线。另外,教材在每课的开头都会设置一个“知识点提炼”的小方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课要点,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反复回顾知识点的学习者来说,极大地节省了查阅时间,非常贴心和高效的设计。
评分我接触过不少针对成人初学者的钢琴书籍,但很多都带着一种“速成”的浮躁感,恨不得两周就能弹奏肖邦。但这套教材,我感受到的恰恰是一种“慢工出细活”的匠人精神。它在每一个基础技术环节上,都进行了非常细致且不厌其烦的重复训练,但这种重复绝不是机械的堆砌。比如,在“指尖站立”的练习部分,它设计了好几个不同节奏组合的变式,让你在不自觉中,就把正确的肌肉记忆固化下来。我特别欣赏它关于“触键力度与声音控制”的讲解部分,这部分往往是成人学习的难点。它没有直接使用“强弱记号”的专业术语,而是先让读者体会不同的力度敲击琴键后产生的不同“质感”,比如“像羽毛落下”和“像雨滴敲击”,这种感性的描述,比干巴巴的“P”或“F”要有效得多。这种深入浅出的教学理念,让我体会到,钢琴学习的本质不是炫技,而是如何用指尖与琴弦进行有温度的对话。
评分从课程的整体结构来看,这套教材无疑是为“终身学习者”设计的。它不仅教授了弹奏技巧,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我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比如,在教授了基础的和弦排列后,它会引导读者尝试自己去“改编”一首简单的进行曲,或者尝试用不同的节奏去“重新演绎”同一段旋律。这种创作性的引入,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学习边界。它没有把我们当成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鼓励我们成为积极的音乐实践者。而且,教材的“上下册”衔接得非常自然,上册侧重于建立基础和手眼协调能力,下册则开始引入更复杂的双手配合,比如简单的对位和琶音练习,但所有这些提升都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绝无冒进。读完下册,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钢琴一窍不通的门外汉,而是真正有能力去欣赏和享受音乐带来的宁静与快乐,这是一套真正能陪伴人走向音乐殿堂的优秀教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