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中国民族乐队合奏曲选集(第五册) |
| 丛书名: | |
| 作者/主编: | 王直 |
| 出版社: | 音乐学院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810960922 |
| 出版年份: | 2007年4月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304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42元 |
| 实际重量: | 699k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一、韵——京剧风格
二、羽调
三、彳亍
四、音诗——沙迪尔传奇
五、漠楼——民族交响音画《塔克拉玛干掠影》之二
《中国民族乐队合奏曲选集》由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王直主编,顾冠仁,周成龙、张鸿玮、王直为编委。这套大合奏曲集共分五册,每册有六至七首乐曲,全套共有乐曲三十三首。《中国民族乐队合奏曲选集》,编选了海内外知名作曲家的民族乐队作品,这些乐曲都是在近几年民乐团或业余民乐团的演出实践中比较受欢迎的曲目。曲集中的乐曲体现了近几年来民族乐队作品的创作成就。这样较集中的,系列的、多作家的出版民乐合奏曲。多年来还是一次,它的出版发行,必将对民族乐队的发展、普及与提高,和民族乐队作品的创作繁荣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这套曲集的出版,得到了大陆、港台以及海外的不少作曲家的热情支持, 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这套曲集以五线谱出版,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技法各异、有易有难。既有适合民乐团体演出的曲目,也有大、中、小学的业余民乐团训练,演出的乐曲。是一套不可多得的、供民族乐队训练、演出的文献。
我主要关注的是这套选集里收录曲目的选择倾向和难度分布。从我初步翻阅的感受来看,这个“第五册”似乎更侧重于对中等难度和技巧性要求较高的曲目进行整合。它不像一些入门级的乐谱集那样,充斥着大量耳熟能详但技巧上略显单薄的作品;相反,这里收录的一些作品在和声的复杂性、对不同民族乐器组合的平衡性处理上,都显示出了较高的水准。比如,其中几首规模较大的合奏曲,对指挥和演奏者之间的默契要求极高,节奏的复杂变化和速度的起伏处理,都使得练习过程充满了挑战。这本选集似乎是为已经有一定基础,希望在合奏技巧上寻求突破的乐团准备的“进阶食粮”。我期待能在其中找到一些突破传统框架,融入现代作曲手法的作品,看看民族乐队在当代语境下是如何进行音乐对话的。
评分从成本和市场定位来看,这本选集的价格定位似乎是面向专业机构和严肃学习者的,它并非那种面向大众消费者的轻量级乐谱。这意味着出版社对内容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我仔细检查了几个跨页的乐谱部分,发现对弦乐组、弹拨乐组和吹奏组之间的声部平衡似乎做了精心的设计,很少出现某一组乐器的声音被其他乐器完全压制住的情况,这在大型合奏中是常见的难题。这种对声场和配器层次感的细腻把控,体现了选编者深厚的音乐实践经验。它不只是一堆乐谱的堆砌,而更像是一套经过专家精心打磨的、可供长期研究和演出的实用文献。对于任何一个致力于提升民族管弦乐队演奏水平的团体而言,这本选集都应该成为书架上不可或缺的一员。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可以用“朴实无华”来形容,封面设计中规中矩,没有太多花哨的元素,主要就是书名和出版社信息,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比较严肃和传统的。拿到手里能明显感觉到纸张的厚重感,油墨的味道也比较浓郁,这通常是音乐专业书籍的特点,方便在排练或演奏时翻阅和标记。内页的印刷质量相当不错,五线谱的清晰度很高,即便是快速演奏时的细微音符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对需要精准把握乐谱细节的演奏者来说至关重要。装订方式似乎采用了线装或精装结合的方式,使得整本书可以比较平整地打开放在谱台上,避免了乐谱在演奏过程中不自觉合拢的尴尬。不过,从整体的视觉感受来看,它更像是一本工具书,而非那种追求艺术感的出版物。当然,对于一套民族音乐的精选集来说,内容的专业性和实用性远比外在包装更重要,这本选集在这一点上做得是合格的,体现了出版社对内容本身的重视。
评分这套选集的排版逻辑非常清晰,可以看出编辑团队在组织曲目时下了不少功夫。每一首曲子前面都有简短的作曲家介绍和作品的创作背景或核心思想阐述,这对于理解作品的情感脉络非常有帮助。更值得称赞的是,针对一些特定民族乐器的复杂指法或演奏技巧难点,编辑似乎在页脚或旁边用小字进行了提示,虽然篇幅不大,但这种细节处理充分体现了对实际演奏需求的关怀。例如,在处理到某些需要特殊的弓法或指法的段落时,清晰的力度标记和演奏提示,能有效减少初学者或不熟悉该曲目的演奏者摸索的时间。总体而言,这本乐谱在信息密度和易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既没有为了精简而牺牲关键的演奏信息,也没有因信息过载而显得杂乱无章,阅读体验是流畅且富有指导性的。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爱好者,我尤其好奇这本“第五册”在体现“民族性”方面的深度。民族合奏曲的魅力在于如何巧妙地将不同地域、不同声部特色的乐器融合在一起,既保留各自的音色独特性,又能形成浑然一体的整体。我希望这册选集能展现出更广阔的地域跨度,比如不仅仅局限于常见的汉族、维吾尔族或藏族音乐元素,而是能挖掘到更多元化的民族音乐语汇。如果能有对传统调式在现代配器法中的创新性运用,那将是极大的加分项。衡量一本民族音乐选集是否优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在继承传统韵味的同时,展现出面向未来的生命力,期待这本书能在这些方面带来惊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已有名作的简单收集与整理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