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钢琴基础与儿歌配弹 |
| 丛书名: | |
| 作者/主编: | 陈星, 杜小丽 |
| 出版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62181064 |
| 出版年份: | 2016年8月 |
| 版次: | 第1 版 |
| 总页数: | 459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59元 |
| 实际重量: | 0.921k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单元 基础知识
第二单元 支撑练习
第三单元 走步练习
第四单元 原位五指练习
第五单元 跳音练习
第六单元 双音练习
第七单元 和弦练习
第八单元 小连线练习
第九单元 声部层次练习
第十单元 踏板练习
第十一单元 同音换指练习
第十二单元 音阶练习
第十三单元 琶音练习
第十四单元 连奏练习
第十五单元 装饰音练习
第十六单元 八度练习
第十七单元 综合练习
第十八单元 四手联弹
附录 常用音乐术语
该书系“全国学前教育艺术类规划教材”之钢琴教材,共十八个单元,由浅入深介绍了钢琴基础知识、支撑练习、走步练习、原位五指、跳音、双音、和弦、小连线、声部层次、踏板、同音换指、音阶、琶音、连奏、装饰音、八度及综合练习、四手联弹。单元介绍了钢琴基础知识及弹奏的基本姿势和手型后;后面的单元根据各自的练习内容包括技术训练、运用部分、实践部分或其中的两部分。每单元在练习前列有训练目的和训练要点,清晰地提示了该单元技术训练的目标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练习,非常实用;随后紧接着技术训练,作者编选了紧扣每个单元技术练习的短小、精炼的练习句子,简单而训练价值极大;运用部分精选了与该单元主题相符的练习曲、乐曲,还包括改编的有趣的儿歌,且有的附上了歌词,趣味性非常强;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弹奏技能后,在跳音单元加入了“实践部分”,这部分是儿歌简谱即兴配奏,分为范例和谱例,范例作者提供了完整的伴奏,谱例只呈现了基本的伴奏形式,或者只有谱例未标注伴奏,需要学生根据范例和旋律尝试用相对和谐的音或者和弦配伴奏。这一部分相当重要,将儿歌配奏与钢琴弹奏主题单元同步结合(如本单元训练跳音,所选儿歌配奏就主要用跳音),旨在练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简谱即兴配弹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弹奏熟练后,尝试边弹边唱。教材的后两个单元综合练习选取了较多的钢琴作品,四手联弹精选了部分经典的作品,供学生们练习使用,非常全面。教材附录附上了常用速度、力度、表情术语,虽简单却十分有用,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生,这些术语可能不是很熟悉,所以只要翻到教材后即可查到,实用而有效,教材作者是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陈星老师,陈星老师一直在教学一线,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对目前整个学前教育学生钢琴学习的现状非常了解,她将自己多年的教学内容、方法、经验融入此教材,因而,教材应该有很强的实用性。
我购买过很多关于键盘乐器基础的书籍,但坦白讲,很多都存在一个通病,那就是后劲不足,学到中段后就会陷入瓶颈,或者内容陈旧,跟不上现代音乐的发展趋势。而这本教材在选曲和编曲风格上,展现出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现代感。它似乎深谙当代学习者对音乐多样性的需求,不局限于传统的古典小曲。在基础练习的后半部分,我能明显感觉到一些现代流行音乐的节奏元素和和声色彩开始悄然渗入,尽管它们仍然是以最基础的音符和和弦形式呈现。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非常重要,它让学习者在打磨基本功的同时,潜意识里接触到了更广阔的音乐视野。例如,书中对一些节奏切分的处理,就带有明显的现代节奏感的影子。这种前瞻性的设计,保证了学习者在完成全部课程后,不会因为知识体系的单一而感到无所适从,而是能够自信地迈向更丰富的音乐实践。它提供的不仅仅是一套“从零开始”的技能,更像是为未来的音乐探索,铺设了一条充满活力的、与时俱进的跑道。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尤其是它对于入门者的友好程度,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我记得我刚开始接触钢琴的时候,感觉五线谱就像天书一样,各种符号和节奏让我一头雾水。但是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它不是那种上来就堆砌复杂的乐理知识的教材,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你进入钢琴的世界。作者似乎非常了解初学者的心理,总是能在一个恰当的时机引入新的概念,并且用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讲解。比如,书中对音符时值的解释,完全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比喻,让我很快就抓住了节奏的脉络。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基础练习中巧妙地融入了一些耳熟能详的旋律片段,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继续学习的动力。当我能够用自己刚学会的几个音符弹奏出一段简单的旋律时,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做得非常用心,字体大小适中,乐谱的清晰度极高,即使是光线不太好的环境下阅读也不会感到吃力。总而言之,如果你是一个对钢琴充满热情但又有点畏惧复杂的理论知识的纯新手,这本书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它能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打下坚实的音乐基础。
评分作为一名已经学了一段时间钢琴,但总感觉自己“根基不稳”的进阶学习者,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了这本书,结果发现它居然能帮我解决不少长期以来的困惑。我以前总是习惯于死记硬背指法和乐谱,对于和弦的构成和进行的原理总是理解得模模糊糊。这本书在讲解和声基础的部分,简直是醍醐灌顶。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一、三、五级和弦”的罗列上,而是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和声的功能性和色彩变化。作者似乎非常擅长于用最简洁的语言阐释最深刻的道理,每一个和弦的转位,每一种调式的色彩,都通过配弹的实例得到了完美的印证。我尤其欣赏它对于“听觉训练”的重视,它不只是教你“怎么弹”,更重要的是教你“怎么听”。通过书中的示范练习,我开始有意识地去分辨不同和弦在整体音乐织体中的作用,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音乐感受力。过去我弹奏曲子,感觉像是在机械地执行任务,但现在我能感觉到音乐背后的情感流动和逻辑架构。这本书对于那些想要从“弹奏者”向“音乐人”转变的学员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指路明灯,它让音乐不再是冰冷的符号组合,而是有血有肉的听觉艺术。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非常注重教材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人,很多理论书读起来让人感觉像是高悬在空中的理论大厦,难以落地。但这本教材的每一个章节,都紧密围绕着“如何将所学知识快速转化为实际演奏能力”这一核心目标。它的配弹练习部分设计得极其精妙,不是那种简单的“左手固定和弦,右手弹旋律”的僵化模式。书中会清晰地告诉你,在某一个特定的小节,为什么选择这个和弦进行比选择另一个更具音乐性,它会演示如何通过改变左手的节奏型,比如从四分音符的分解变成八分音符的扫弦,来瞬间改变整首歌曲的律动感。这种对“演奏细节”的关注,是区分优秀教材和平庸教材的关键。我通过这些练习,真正学会了如何在不增加技术难度的情况下,让自己的演奏听起来更“专业”更有“味道”。书后的附录部分对常见节奏型和常用和弦指法的整理也非常详尽,方便我随时查阅和回顾。这本书真正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良性循环,让学习过程不再是孤立的环节堆砌,而是一个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评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儿歌”这种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巨大教育价值的音乐形式的深度挖掘与应用。很多教材在基础练习部分会选择一些古典小品或者枯燥的音阶练习,虽然它们在技术训练上有效,但在情感连接上总是差那么一点火候。这本书巧妙地将大量经典的、孩子们喜爱的儿歌作为配弹素材,这使得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和亲切感。我发现,当我用刚刚学到的C大调基础和弦去为一首耳熟能详的儿歌进行伴奏时,那种“创作”的满足感,远超于仅仅完成一套练习题。作者不仅提供了基本的伴奏谱,还引导读者思考如何根据歌曲的情绪变化来调整节奏的轻重缓急,如何通过简单的变奏来丰富伴奏的层次感。这种将高阶的伴奏思维应用到最基础的儿歌上,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教学策略。它使得学习者可以不带压力地接触到即兴伴奏和配乐的理念,为未来向流行音乐或更复杂的伴奏形式过渡,打下了非常坚实且充满活力的基础。对于希望培养孩子音乐兴趣的家长或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快乐音乐学习的大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