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单簧管经典练习曲100首 |
| 丛书名: | 器乐教学丛书 |
| 作者/主编: | 崔华 |
| 出版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62149477 |
| 出版年份: | 2010年7月 |
| 版次: | 第1 版 |
| 总页数: | 184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25元 |
| 实际重量: | 0.599k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从18世纪初单簧管这个乐器成为交响乐队固定成员后,作曲家们开始不断为单簧管创作独奏曲,重奏曲,对单簧管演奏技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于是,世界各国的单簧管演奏家、教育家根据自己的演奏与教学经验撰写出不少训练单簧管基本功的教材,其中归纳出来有三大类:(1)带旋律性的练习,如卡瓦尼里30首随想曲,保尔-让让16、18首练习曲以及洛斯32首练习曲等,(2)音阶性的练习:如克洛浦什416首日常练习、兰格音阶练习等,(3)技术性练习,这里又分古典的与现代的练习曲,古典的基本上都是有调式与调性、如克洛捷、克洛浦什、韦德曼等,现代练习曲一般都是无调性、现代和声进行或全音阶式,如保尔一让让部分练习、乌尔48首练习等。可以说,正是这些高水平的练习曲的训练,使得单簧管的演奏水平提高到了一个的高度。
我想谈谈我对这套曲集带来的长期影响。几个月来,我几乎每天都会从中选取几首进行练习,最显著的变化是我的“肌肉记忆”和“听觉反馈回路”得到了极大的强化。过去在演奏一些既快又复杂的乐段时,我的手指总是会因为紧张而僵硬,导致音准飘忽不定。但经过这套练习的反复锤炼,我的手指仿佛拥有了自己的意识,能在不依赖视觉的情况下,精准地找到目标键位。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一种“预判”能力,在音乐进行到某个高潮之前,我的身体已经准备好了气息和指法。这种从“刻意为之”到“自然流露”的转变,是任何速成班都无法给予的。它像是一套为单簧管量身定制的“体能训练计划”,扎实、全面,并且具有深远的意义,真正让我体会到了“功到自然成”的境界。
评分拿到这本曲集后,我立刻开始尝试其中的一些入门级练习曲,感受非常深刻。首先是乐曲选择的梯度设置,编排得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合理。它不是那种上来就给你一堆高难度挑战的“炫技”手册,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循序渐进地引导你。初期的练习曲重点明显是气息的控制和指尖的灵活性,那些看似简单的长音和音阶重复,实际上隐藏着打磨音色的奥秘。我花了整整一周时间,仅仅是打磨其中一首关于连奏(legato)的练习,发现它对横膈膜的稳定性和气流的均匀度要求极高。等练习到中期的曲目时,开始大量涉及琶音和快速的换指,这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为什么这些曲子被称作“经典”——它们精准地击中了单簧管演奏中所有需要攻克的难点。对于那些希望系统提升演奏技巧,而不是零散学习的乐手来说,这套曲集简直是无可替代的指南针,它教会的不仅仅是“怎么弹”,更是“为什么要这么弹”。
评分我对这本曲集里那些更具音乐性和表现力的选段印象尤为深刻。技术练习固然重要,但音乐的灵魂在于情感的表达。书中收录的几首练习曲,比如其中一首带有明显浪漫主义色彩的慢板练习,其对音色变化和情感起伏的要求简直令人着迷。我发现,如果只是机械地按照节拍器练习,弹出来的效果会非常呆板,缺乏生命力。这本书强迫你去思考每个乐句的情绪走向,去想象当时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赋予音符以“说话”的能力。我尝试用不同的嘴型和气息力度去处理同一个小节,效果天差地别,这简直是一堂活生生的音乐表演课。它鼓励你走出谱面的限制,去探索单簧管音域的全部潜力,从最低音的浑厚到高音区的穿透力,每一个音色都需要被精心雕琢。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技巧练习,它在培养演奏者的音乐审美和自我表达能力。
评分从一个长期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演奏者的角度来看,这本曲集在“实用性”方面做到了极致的平衡。很多时候,市面上的练习曲集要么过于侧重理论分析而忽略了演奏的舒适度,要么就是为了炫技而牺牲了音乐性。但这本曲集恰到好处地拿捏了分寸。它在涉及复杂指法转换的段落,通常会提供非常巧妙的指位替换建议,这些建议往往能瞬间让原本卡顿的乐句变得流畅起来,这绝对是经验的沉淀。更人性化的是,它在一些高难度部分的标记,并非是死板的力度记号,而是带有明确的“建议”性质,比如“在此处略微放松,以便更好地准备下一组快速十六分音符”,这种细微的指导,对于自学或者在没有老师即时指导的情况下练习的乐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定海神针,极大地减少了试错成本,让学习过程更为高效和顺畅。
评分这本教材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吸引人了,封面那种复古的油画质感,配上典雅的字体,让人一拿到手就感觉自己肩负着某种神圣的音乐使命。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考究,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不仅长时间阅读眼睛不易疲劳,更增添了一丝珍贵乐谱的韵味。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排版上的用心,每一个音符、每一个指位图都清晰可辨,没有丝毫的拥挤感。很多练习曲目之间的过渡页也做了精心设计,有时候会插入一些关于作曲家生平的简短介绍,或者当时器乐演奏风格的背景知识,这对于像我这样不仅想练技术更想深入理解音乐内涵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宝藏。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份精心策划的音乐之旅的地图。我记得有几首练习曲的谱例旁边,还用非常细小的字体标注了不同历史时期演奏法上的细微差别,这种对细节的把控,足见编者在学术上的严谨态度。随便翻开一页,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专业感,让人心生敬畏,也更愿意沉下心来去钻研每一个细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