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戰爭的邏輯:從普魯士崛起到兩次世界大戰
定價:65.00元
作者:蘇肄海
齣版社:新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1662821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天涯論壇首發連載,當月點擊量超過35次萬!
126幅地圖、圖片,還原大國恩怨與博弈。
內容提要
本書以德國的曆史為主綫,詳述瞭自19世紀後半葉至二戰期間歐洲各大國間的矛盾及其産生的原因,以普法戰爭為起點解析瞭兩次世界大戰的根源。作者並未詳細描述諸多戰爭過程,而是側重從曆史、戰略、外交、技術、經濟等宏觀角度總結兩次世界大戰經驗教訓,剖析大國戰爭的邏輯。
目錄
序言
篇德國統一
第1章普魯士的崛起
普魯士建國/ 拿破侖的陰影/ 德意誌民族主義的覺醒
第2章德國統一
統一前的德意誌/ 鐵與血/ 普丹戰爭/ 普奧戰爭
第3章普奧戰爭中的技術因素
鐵路/ 後膛裝填的撞針槍/ 電報/ 普法戰爭/ 德意誌帝國建立/《法蘭剋福和約》
第4章俾斯麥外交的背景
爭取俄國的中立/ 不凍港/ 印度/ 沙俄的兩杆大旗/ 奧匈帝國
第5章熱鬧的巴爾乾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塞爾維亞的自治/ 希臘獨立/ 兩次土埃戰爭/ 剋裏米亞戰爭
第6章俾斯麥時代
近東危機與柏林會議/ 與奧匈帝國結盟/ 《俄德“再保險”條約》/ 德意奧三國同盟/ 兩次《地中海協定》
第二篇次世界大戰
第1章新路綫
威廉二世/ 世間再無俾斯麥/ 大陸均勢和光榮孤立/ 追求英國的友誼/ 法俄結盟/ “剋魯格電報”事件/ 殖民地/ 陽光下的地盤
第2章瘋狂的英德海軍軍備競賽
海軍戰術/ 瘋狂的“無畏”/ 提爾皮茨的錯誤及後果
第3章施裏芬計劃
第4章歐洲的桶
波斯尼亞危機與俄國的屈服/ 次巴爾乾戰爭/ 第二次巴爾乾戰爭與俄國的再次屈服/ 薩拉熱窩事件
第5章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
俄國/ 奧匈帝國/ 意大利/ 塞爾維亞/ 保加利亞/ 土耳其/ 羅馬尼亞/ 希臘
第6章技術兵器對於戰爭形態的改變
次世界大戰——馬剋沁機槍的戰爭/ 塹壕戰/ 般的塹壕生活/ 坦剋/ 毒氣/ 飛機/ 潛艇
第7章封鎖
英國海軍對德國的封鎖/ 飢餓的德國/ 德國戰爭經費的籌措/ 德國對英國的封鎖——無限製潛艇戰
第8章帝國的崩潰
俄羅斯帝國的崩潰/ 美國參戰/ 保加利亞的崩潰/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崩潰/ 奧匈帝國的崩潰/ 德意誌帝國的崩潰
第9章巴黎和會
俄羅斯問題/ 法、英、美對於處置德國的態度/ 法德疆界問題/ 德國賠款問題/ 《凡爾賽和約》/ 《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傷害/ 《聖日耳曼條約》/ 意大利的無理要求/ 《特裏亞農條約》/ 《納伊條約》和《洛桑條約》/ 巴黎和會後法國的安全形勢
第三篇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1章魯爾危機
德國賠款問題/ 惡性通貨膨脹/ 法國陷入孤立/ 魯爾危機的結束及《道威斯計劃》
第2章德國外交的勝利
與蘇聯建交/ 《洛迦諾公約》/ 加入國聯及《蘇德友好中立條約》
第3章大蕭條
華爾街的崩潰/ 德國經濟的崩潰/ 蘇聯的工業化
第4章希特勒
希特勒的青少年時代/ 維也納的流浪漢/ 戰爭英雄/ 黨的/ 啤酒館/ 希特勒的政治理念/ 奪取政權/ 希特勒的經濟奇跡/ 撕毀《凡爾賽和約》/ 吞並奧地利
第5章捷剋斯洛伐剋
捷剋斯洛伐剋的曆史/ 與法國結盟/ 五月危機/ 通往慕尼黑的道路/ 推翻希特勒的密謀/ 慕尼黑協定/《慕尼黑協定》的後果/ 捷剋斯洛伐剋
第6章英國實行綏靖政策的原因
沉重的財務負擔/ 英鎊霸主地位的動搖/ 工業製造能力和市場的萎縮/ 商船和海外資産劇減/ 大英帝國開始分裂/ 慘重的人員傷亡/ 希特勒的要求似乎是閤理的/ 綏靖主義
第7章法國實行綏靖政策的原因
第8章德國為什麼選擇戰爭
第9章波蘭
波蘭的曆史/ 三次瓜分/ 波蘭復國/ 輪到瞭波蘭/ 英法態度的改變/ 英法結盟/ 德意日結盟/ 建立集體安全機製的失敗/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後幾天和平的日子/ 閃擊波蘭/ 蘇聯從背後捅進一刀/ 靜坐戰爭
第10章法國的戰略
法軍指導思想的改變/ 馬奇諾防綫/ 全麵防禦思想對法國外交的影響
第11章法國
徵服挪威和丹麥/ 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計劃/ D計劃/ 法蘭西戰役/ 墨索裏尼再補一小刀/ 第二次貢比涅停戰/ 法國戰敗的原因及影響
第12章閃電戰
閃電戰的理論/ 坦剋/ 斯圖卡式俯衝轟炸機
第13章輪到瞭蘇聯
海獅計劃的失敗/ 巴巴羅薩/ 來搗亂/ 巴巴羅薩之前的斯大林
第14章蘇德戰場德軍失敗的原因
政治上的錯誤/ 閃電戰失靈/ 後期決策失誤
第15章蘇聯贏得勝利的原因
遼闊的國土和眾多的人口/ 蘇聯的工業化/ 美英的援助/ 蘇聯的動員能力/ 《第270號命令》和《第227號命令》
第16章二戰的參戰國及冷戰的開始
英國/ 法國/ 德國/ 意大利/ 蘇聯/ 捷剋斯洛伐剋/ 波蘭/南斯拉夫/ 羅馬尼亞/ 保加利亞/ 匈牙利/ 希臘
後記
作者介紹
蘇肄海,四川大學經濟係畢業,靜雅思聽有聲讀物網特邀作者,天涯網煮酒論史論壇人氣作者,癡迷兩次世界大戰,熟讀幾十種相關圖書,寫作考據嚴謹、文筆生動。
文摘
序言
我最近讀到瞭一本關於曆史分析的書,雖然內容不涉及具體的戰爭細節,但它探討瞭宏觀曆史趨勢如何塑造個體命運,以及在重大曆史轉摺點上,那些看似微小的選擇如何可能引發蝴蝶效應,最終導嚮巨大的曆史變革。這本書的作者邏輯嚴謹,論證充分,他通過對不同曆史時期的社會結構、經濟發展、思想文化等多個維度的交叉分析,構建瞭一個關於曆史動力學的理論框架。雖然書中的案例分析非常豐富,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作者對“必然性”和“偶然性”在曆史進程中作用的辯證思考。他沒有簡單地將曆史視為一連串命中注定的事件,而是強調瞭在特定條件下,多種可能性的存在,以及人類主體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曆史,不再僅僅是記住事件的發生時間地點,而是去理解事件發生的深層原因和潛在影響。
評分我最近在閱讀一些關於敘事學和曆史寫作方法的書籍,它們探討瞭如何將零散的曆史信息組織成連貫、引人入勝的故事。我讀到的一本書,作者並沒有直接講述曆史事件,而是從文學創作的角度,分析瞭曆史敘事中的敘事者立場、視角選擇、以及如何運用修辭手法來塑造讀者的情感共鳴。書中強調瞭“講故事”的重要性,認為曆史學傢不僅是事實的記錄者,更是曆史的詮釋者和傳播者。作者通過對不同曆史著作的案例分析,展示瞭同一個曆史事件,在不同的敘事者筆下,可以呈現齣截然不同的麵貌。這讓我意識到,我們所瞭解的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經過選擇和加工的。這本書提醒我要批判性地閱讀曆史,並對敘事者背後的意圖保持警惕,多方麵地去理解曆史的復雜性。
評分我最近接觸到一本關於思想史和觀念演變的書,它探討瞭不同曆史時期,人類對“戰爭”這一概念的理解是如何隨著社會發展和技術進步而變化的。書中沒有直接描述戰爭的殘酷,而是著重於分析那些推動戰爭的思想源泉,比如民族主義的興起、帝國主義的擴張邏輯,以及對“正義戰爭”的不同解讀。作者從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多個學科的角度,深入剖析瞭人類群體性暴力行為的深層動因。我尤其對書中關於“集體無意識”和“群體極化”如何影響戰爭決策的論述感到著迷。這本書讓我明白,戰爭並非僅僅是武器的碰撞,更是觀念的衝突和價值觀的對抗。理解這些思想層麵的演變,對於理解宏觀曆史事件的發生和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吸引人,那是一種沉穩而又不失力量感的風格,深邃的藍色背景上,隱約可見模糊的戰火剪影,仿佛在預示著一場宏大的曆史敘事。拿到手裏,紙張的觸感也很好,並非那種過於光滑的反光紙,而是帶有一點細微紋理的啞光紙,感覺很厚重,讀起來也比較舒適。我一直對軍事史和國際關係史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種能夠深入剖析戰爭背後邏輯的著作。普魯士從一個彈丸小國崛起為歐洲強權的曆程,本身就是一個極富傳奇色彩的案例,而兩次世界大戰更是深刻地改變瞭20世紀的世界格局。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作者是如何將這些復雜而龐大的曆史事件串聯起來,揭示其中隱藏的那些推動力量和決策邏輯的。這本書的書名“戰爭的邏輯”就預示著它並非簡單的事件堆砌,而是對曆史進程的深度解讀,這一點讓我非常期待。希望它能夠提供一些我之前未曾思考過的視角,讓我對那些熟悉的事件有新的認識。
評分最近我一直在關注一些關於權力結構和國傢戰略的書籍,尤其是探討小國如何在大國夾縫中生存,以及大國如何通過巧妙的外交和軍事部署來維護自身利益。我讀到瞭一本很有意思的書,它沒有直接講述具體的戰役,而是深入分析瞭不同國傢在製定戰略時所麵臨的內外部壓力,以及它們如何在這種復雜博弈中尋找平衡點。書中提到瞭許多關於資源分配、地緣政治考量、以及意識形態輸齣的理論,這些都為理解國際關係的動態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作者運用瞭大量的模型和圖錶來解釋復雜的概念,使得原本可能晦澀的理論變得更加易於理解。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會聯想到曆史上的那些經典案例,思考在那個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各國是如何權衡利弊,做齣最終決策的。它讓我意識到,每一個重大的曆史事件,背後都隱藏著無數次精密的計算和艱難的抉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