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黄瓜低霜霉威残留性生理生化及分子基础研究 |
| 作者 | 编者:吴鹏,郭茜茜,朱琨 |
| 定价 | 52.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质检 |
| ISBN | 9787502645038 |
| 出版日期 | 2018-04-01 |
| 字数 | 220千字 |
| 页码 | 198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吴鹏、郭茜茜、朱琨编著的《黄瓜低霜霉威残留 性生理生化及分子基础研究》利用气相色谱法对32份 不同生态类型的黄瓜种质资源进行了霜霉威残留量的 测定,从中筛选出低残留资源3份和高残留资源3份, 并以低残留资源D0351和高残留资源D9320为材料,从 生理生化、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角度,开展了对 黄瓜果实低霜霉威残留性的生理和分子机理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利用RT-PCR技术克隆出1个与黄瓜低霜 霉威残留相关的ABC转运蛋白基因(ABCAl9),并进行 了组织特异性表达。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气相色谱法、 生理生化、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基因同缘克隆等 研究技术和方法,可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1 绪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 **外研究进展 1.4 存在的问题及思路 2 材料与方法 2.1 黄瓜种质资源霜霉威残留性评价 2.2 黄瓜低霜霉威残留性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2.3 黄瓜果实低霜霉威残留性的基因表达谱差异分析 2.4 黄瓜低霜霉威残留性的蛋白质组差异分析 2.5 黄瓜ABC转运蛋白基因(ABCA19)的克隆及在农药 霜霉威处理下的表达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黄瓜种质资源霜霉威残留性评价 3.2 黄瓜低霜霉威残留性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3.3 黄瓜果实低霜霉威残留性的基因表达谱差异分析 3.4 黄瓜果实低霜霉威残留性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3.5 黄瓜ABc转运蛋白基因(ABCA19)的克隆及在霜霉威 处理下的表达分析 4 讨论 4.1 黄瓜种质资源霜霉威残留性评价 4.2 黄瓜果实低霜霉威残留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4.3 黄瓜果实低霜霉威残留性的基因表达谱差异分析 4.4 黄瓜果实低霜霉威残留性的蛋白质组差异分析 4.5 黄 ABC转运蛋白基因(ABCA19) 5 设想与展望、创新与不足 5.1 设想与展望 5.2 创新与不足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接触到了关于植物免疫系统和抗病机制的研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我在书架上看到《正版 黄瓜低霜霉威残留性生理生化及分子基础研究》时,立刻被其研究对象“黄瓜”和研究内容“低霜霉威残留性生理生化及分子基础”所吸引。霜霉病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真菌病害,其发生发展过程涉及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而“分子基础”的研究更是直接触及了病原菌与寄主植物之间的分子互作。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描绘黄瓜在遭受霜霉病侵染时的细胞层面和分子层面的响应,例如信号传导通路、防御蛋白的合成与表达、以及激素调控等。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低霜霉威”这种化合物在抑制霜霉病发生过程中,是如何作用于病原菌的分子靶点,以及它在黄瓜体内的代谢途径和残留情况。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新型抗病基因的发现,或者探讨如何通过分子育种技术来培育具有高抗性的黄瓜新品种,那么这本书将对我非常有吸引力,能够极大地拓展我对植物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认知。
评分作为一个在大型农产品种植企业工作的技术人员,我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实际的种植难题。黄瓜霜霉病一直是困扰我们多年的顽疾,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也增加了我们的生产成本。我看到《正版 黄瓜低霜霉威残留性生理生化及分子基础研究》这本书,立刻觉得这可能是我们急需的解决方案。我非常好奇书中对于“低霜霉威”的“残留性”是如何进行研究的,是侧重于它的药效,还是它的环境影响和潜在的抗性问题。我们一直希望能够找到更高效、更持久的防治手段,并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担。书中提到的“生理生化”和“分子基础”研究,让我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不同品种黄瓜的抗病性差异分析,或者提出一些能够诱导黄瓜自身产生抗性的生物技术手段。如果书中能够给出一些关于如何科学合理使用“低霜霉威”或其他新型药剂的指导性建议,以及如何监测和评估药剂残留的有效方法,那将对我们的日常管理工作产生直接的帮助。
评分我是一名从事植物保护相关研究的大学生,在浏览书店时偶然发现了这本《正版 黄瓜低霜霉威残留性生理生化及分子基础研究》。乍一看书名,我便被其中涉及的“生理生化”和“分子基础”这些词汇所吸引。这表明这本书并非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到植物生命活动的微观层面进行探讨。作为一名未来的科研工作者,我深知理解病害的分子机制对于开发更精准、更环保的防治策略至关重要。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阐述霜霉病在黄瓜体内的生理生化反应,例如它如何侵染、如何利用宿主的营养、以及黄瓜自身又是如何进行防御的。更令我期待的是,书中是否会涉及到基因层面的分析,比如哪些基因的表达会受到霜霉病的影响,或者哪些基因的调控能够增强黄瓜的抗病性。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在黄瓜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前景的讨论,那就更令人振奋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严谨的实验数据和深入的理论分析,为我后续的学术研究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启发。
评分我是一个对食品安全问题非常关注的普通消费者,平时在购买蔬菜时,总是会留意产地、生产方式等信息。当我在书店看到《正版 黄瓜低霜霉威残留性生理生化及分子基础研究》这本书时,虽然书名里的专业词汇让我有些望而却步,但“低霜霉威残留”这个信息点立刻击中了我的关注点。我一直担心农药残留会影响到家人的健康,尤其是一些常见病害的防治,我总觉得可能会使用一些化学药剂。这本书既然研究的是“低霜霉威”的“残留性”,那么它应该会非常深入地探讨这种物质的特性,比如它在黄瓜体内的降解情况,以及对人体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向普通读者科普关于霜霉病的知识,以及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防治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在安全性方面是否存在隐患。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选择更安全的黄瓜,或者如何在家中对黄瓜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来降低潜在风险的建议,那将对我非常有价值。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我们餐桌上的黄瓜有更清晰、更安心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却又不失专业感,深邃的绿色背景搭配上精心设计的书名文字,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作为一个热爱园艺的普通读者,我对“黄瓜”这个关键词特别敏感,而“低霜霉威残留性生理生化及分子基础研究”这些专业术语虽然初听有些晦涩,但它所暗示的对黄瓜健康生长的深入探索,却激起了我的强烈好奇心。我常常在种植黄瓜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叶片上出现的霉斑,影响了收成,也让我对农药的使用产生了疑虑。这本书似乎在探讨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病害,并且关注其对黄瓜本身以及我们食用安全的影响,这正是我一直渴望了解的信息。我设想这本书会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从黄瓜的生长环境、病虫害的成因,到如何通过科学的手段防治,甚至包括对土壤、水分、光照等影响因素的细致分析,层层深入地揭示黄瓜的“生命密码”。我期待它能够解答我心中关于如何种出健康、高产、安全黄瓜的种种疑问,让我能够更有信心和技巧地面对我的菜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