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者的話
預備課認識古箏
樂理知識:音域,音程
彈奏姿勢
假指甲的戴法
古箏的調音
課 單指練習
一、食指抹“、”
練習1
練習2
樂理知識:音符,高音和低音,小節
小節綫與終止綫,節奏,拍子,拍號,調號
練習3
樂理知識:大譜錶
練習4
二、中指勾“□”
練習1
練習2
練習3
練習4
三、大指托“L”
練習1
練習2
練習3
練習4
四、無名指打“^”
練習1
練習2
練習3
練習4
第二課 各指組閤練習
一、大指托(L)和食指抹(、)的組閤
練習1
練習2
樂理知識:4/4拍號,帶框的指法符號,反復記號
練習3
練習4
練習5
練習6
二、大指托(L)、食指抹(、)和中指勾(□)的組閤
練習1
練習2
樂理知識:3/4拍號
練習3
練習4
樂麯:新疆舞麯
三、大指托(L)、食指抹(、)、中指勾(□)和無名指打(^)的組閤
練習1
練習2
樂麯:小白菜
樂理知識:八分音符
樂麯:花非花
第三課 和音(即雙音)練習
一、小撮
練習1
練習2
練習3
練習4
練習5
練習6
樂麯:鍾聲
康定情歌
樂理知識:休止符,延長符號
二、大撮
練習1
練習2
……
第四課 顫音練習
第五課 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練習
第六課 前八分後十六分音符和前十六分後八分音符的練習
第七課 附點音符和切分音的練習
第八課 “四點”練習
第九課 大指托與劈的練習
第十課 搖指的練習
第十一課 滑音練習
第十二課 雙托、雙抹和八度雙托的練習
第十三課 按音練習
第十四課 連托、連抹、連勾的練習
第十五課 花指和颳奏的練習
第十六課 點彈的練習
第十七課 和弦、分解和弦的練習
第十八課 琶音的練習
第十九課 點音和泛音的練習
第二十課 G調練習
演奏麯目
內容介紹
由於它有著悠久的曆史淵源,今人常稱之為“古箏”。
在漫長的曆史歲月中,箏逐漸流傳到全國各地,與當時的地方戲麯、民間音樂相結閤,形成瞭不同的演奏技法和地方風格的古箏流派,其中主要的有河南箏、山東箏、客傢箏、潮州箏和浙江箏等各大派彆。上世紀的五十年代後,古箏的改革、演奏、教學等方麵都得到瞭飛速的發展。具有時代氣息的新作品不斷湧現,演奏技法也得到提高和日益完善,豐富瞭古箏的錶現力,使之更具魅力。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中外文化藝術的廣泛交流,古箏以其獨特的韻味,逐漸成為世界性的樂器,得到國內外廣大音樂愛好者的喜愛。近十多年來,國內更是掀起瞭學箏的熱潮,不僅琴童增量加快,古箏愛好者也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人們逐漸認識到,經常欣賞優美、健康的音樂和掌握一、二門樂器,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氣質,豐富和增添生活樂趣,使身心更加健康。為給古箏愛好者提供一條學習的捷徑,編者根據幾十年來演奏和教學積纍的經驗寫成這本初級實用教程,主要麵嚮初學者。考慮到每位學習者的音樂基礎、理解能力和練琴時間各有不同,本書是由簡易的手指訓練和樂理知識入門,並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編寫課程。讀者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掌握進度,但關鍵是應掌握好基本的彈奏要求。記住“業精於勤,貴在堅持”。
本教程既可通過自學,也可由老師指導,進而逐漸掌握古箏演奏的要點。
為提高學習者的興趣,本教程的練習麯和樂麯,大都選用瞭傳統樂麯、中外民歌和不同年代的流行歌麯。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硬殼精裝,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光是擺在書架上就覺得很有分量。紙張的質感也非常好,那種略帶紋理的米白色紙張,讀起來眼睛非常舒服,完全沒有廉價印刷品的刺眼感。尤其是封麵上的燙金字體,在燈光下微微閃爍,透露齣一種典雅和專業的氣息。我記得我當時在實體書店裏挑瞭好久,很多教材的封麵都設計得比較樸素,但這一本立刻吸引瞭我,因為它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精心製作”。拿到手後,迫不及待地翻開內頁,發現排版也極為用心,大篇幅的五綫譜和簡譜對照清晰明瞭,關鍵是留白處理得當,完全不會讓人覺得擁擠和壓抑。這種對細節的注重,讓我對後續的學習內容也充滿瞭信心,感覺作者和齣版社真的在這本書的物化呈現上下瞭大工夫,絕不僅僅是隨便印印瞭事的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
評分這本書的選麯風格非常考究,它沒有一味地追求流行或過於艱澀的傳統麯目,而是采取瞭一種非常平衡的策略。初期的練習麯目大多是根據手指的生理結構特點專門設計的,比如針對“搖指”的練習麯,它設計得既能鍛煉手指的獨立性,又不會在初期就對手腕造成過大的負擔。等到進入到中級部分時,它開始引入一些改編自民歌或小調的片段,這些片段鏇律優美,辨識度高,極大地滿足瞭學習者的成就感。當我能流暢彈奏齣那些耳熟能詳的鏇律時,那種發自內心的喜悅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這種兼顧趣味性和技術性的選麯安排,充分體現瞭作者對初學者心理的深刻洞察。
評分我必須得提一下這本書的配套資源和學習路徑的設置,簡直是為自學者量身定製的。雖然我手裏隻有實體書,但書裏明確指引瞭如何獲取配套的音頻和視頻示範,並且對不同練習麯目的學習進度給齣瞭非常清晰的時間參考和目標設定。很多自學教材往往隻給譜子,讓你自己去摸索節奏和音色,結果往往是越彈越跑偏。而這本書,它似乎能預判到初學者可能遇到的所有難點,並在相應的練習麯後直接附上瞭“常見錯誤分析及糾正”的小欄目。我按照它建議的“每日一小時,三周掌握基礎和弦轉換”的計劃來執行,效果立竿見影,那種被係統引導的感覺,比我自己瞎琢磨要高效太多瞭,極大地增強瞭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評分從作者李賢德先生的署名來看,我能感受到這是一位在古箏教育領域深耕多年的前輩的心血之作。書中的許多技巧講解,尤其是關於運指時“氣韻”的描述,非常精妙,是那種非科班齣身的人很難用文字準確錶達齣來的感覺。比如,在講解如何彈齣“乾淨的泛音”時,他用瞭“如珠落玉盤”這樣的比喻,並結閤瞭力度和觸弦角度的圖解,讓我瞬間領悟瞭那種微妙的差彆。這種將抽象的藝術感受具象化的能力,是這本書超越一般工具書的價值所在。它不僅僅是告訴你“怎麼做”,更是在告訴你“為什麼這樣做能更好聽”,這種對音樂美學的引導,讓我對未來的學習方嚮有瞭更明確的期待和追求,絕非市麵上那些隻重“速成”而忽略瞭“藝術性”的教材可以比擬的。
評分這本書的理論深度和廣度,遠超我預期的“速成”定位。我原以為入門教材無非就是教幾個最基礎的指法和簡單的麯子,但它在開篇就非常紮實地引入瞭樂理知識,而且不是那種乾巴巴的公式堆砌,而是結閤瞭古箏演奏的實際應用來講解的。比如,它對“和聲”在古箏上的應用講解得極其透徹,即便是初學者,也能很快理解為什麼某個音符的力度需要加強或減弱。更讓我驚喜的是,教材中穿插瞭大量關於不同流派演奏風格的簡要介紹,這讓我在學習基礎的同時,對古箏藝術的整體脈絡有瞭初步的認識,而不是僅僅局限於“學會彈奏”這個層麵。這種“授人以漁”的教育理念,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工具書,更像是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深層次音樂理解的大門,讓我覺得投入的時間和金錢都非常值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