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休闲农业年鉴2016

中国休闲农业年鉴201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宗锦耀袁惠民 著
图书标签:
  • 休闲农业
  • 乡村旅游
  • 农业发展
  • 农村经济
  • 产业融合
  • 中国农业
  • 年鉴
  • 统计数据
  • 政策研究
  • 休闲观光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228740
商品编码:29710118860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休闲农业年鉴2016

定价:300.00元

售价:204.0元,便宜96.0元,折扣68

作者:宗锦耀袁惠民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1092287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发展休闲农业,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年鉴是一部反映我国休闲农业年度发展情况并具有公报性质的出版物。年鉴可作为对外宣传的窗口,同时,也有决策咨询、信息交流、史料积累的重要作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悠然田园,乐享生活:中国休闲农业发展概览(2016) 2016年,中国休闲农业的版图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广度铺展开来,它不仅是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更是亿万国人对健康、绿色、诗意生活方式的深切向往的具象呈现。这一年,休闲农业以其独特的魅力,将古老的农耕文明与现代的旅游休闲需求巧妙融合,催生出一幅幅充满田园风情、彰显地方特色、带动农民致富的美丽画卷。 一、 政策东风劲吹,产业发展迎新章 2016年,国家对休闲农业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各项扶持政策的出台为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国务院、农业部等相关部委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和规划,强调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这些政策不仅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倾斜,更在品牌建设、人才培养、市场推广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 具体而言,政策层面更加注重引导休闲农业向品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鼓励各地挖掘乡村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独特资源,打造具有地方辨识度的休闲农业品牌。同时,对休闲农业的经营主体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鼓励发展生态友好型、可持续的经营模式,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形成合力。 此外,2016年也是“互联网+”与休闲农业深度融合的关键一年。国家积极鼓励发展智慧农业、数字乡村,推广线上预订、虚拟体验、农产品电商等模式,打破地域限制,拓展休闲农业的市场空间。线上线下结合的营销策略,使得更多城市居民能够便捷地了解和体验乡村的魅力。 二、 模式创新涌现,业态日益丰富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2016年中国休闲农业的经营模式呈现出多元化、创新化的特点。传统的农家乐、采摘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但更加注重服务的精细化和体验的深度化。 精品民宿与特色庄园: 越来越多高品质的民宿和主题庄园开始涌现。它们不再是简单的住宿场所,而是融合了当地建筑风格、文化元素、绿色餐饮、康养体验等多种功能的复合型休闲空间。这些地方以其独特的品味和个性化的服务,吸引了追求高品质生活方式的消费者。许多民宿还通过提供烹饪课程、手工艺制作、农事体验等活动,让游客深度参与乡村生活。 研学旅行与教育基地: 休闲农业与教育的结合成为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多的农场、林场、湿地公园等被打造成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中小学生提供亲近自然、学习农耕知识、体验乡村生活、培养动手能力的机会。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也为休闲农业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和市场活力。 康养休闲与健康养生: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健康养生为主题的休闲农业模式日益受到青睐。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产品,发展温泉疗养、森林康养、中医养生、生态食疗等项目,吸引了大量寻求身心放松和健康调理的游客。 文化体验与民俗风情: 许多地区着力挖掘和传承本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将民俗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戏曲、传统手工艺等融入休闲农业体验中。游客可以通过参与节庆活动、学习传统技艺、品尝地方特色小吃等方式,深刻感受乡村的独特文化魅力。 观光采摘与农事体验的升级: 传统的观光采摘模式也在不断升级。引入高科技种植技术,提供更多样化的采摘品种和周期;结合季节性特色,设计主题采摘活动,如“草莓季”、“葡萄节”、“丰收节”等,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农事体验也更加注重互动性和知识性,让游客在动手实践中了解农业生产的全过程。 三、 区域特色鲜明,多元发展格局显现 2016年,中国休闲农业呈现出区域特色鲜明、多元发展格局。 东部沿海地区: 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网络和较高的居民消费水平,东部沿海地区在休闲农业发展方面走在前列。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以其精致的农事体验、高品质的民宿、创新的文旅融合模式,成为休闲农业的引领者。例如,江浙地区的湿地休闲、水果采摘、民宿集群,广东地区的观光采摘、科普教育,都形成了各自的品牌效应。 中西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则凭借其丰富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俗文化和相对较低的成本,展现出独特的吸引力。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以其壮丽的山水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寻求深度体验和文化探索的游客。利用当地特色作物(如茶叶、药材、特色水果)发展观光采摘和农事体验,是这些地区的重要发展方向。 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则利用其独特的冬季冰雪资源,大力发展冰雪休闲农业,如滑雪采摘、温泉冰钓、年俗体验等,开辟了休闲农业的新蓝海。同时,夏季的清凉避暑、森林观光也吸引着众多游客。 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的休闲农业则更侧重于农耕文化体验、绿色食品采摘以及历史古迹与农业的结合。 四、 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力度加大 2016年,越来越多的休闲农业经营者开始重视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 “三品一标”与绿色认证: 强调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鼓励获得“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提升休闲农业产品的信誉度。 主题节庆活动: 各地结合当地的农时、物产和民俗,成功举办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主题节庆活动,如“中国农民丰收节”(虽然正式确立在2018年,但2016年已有多地举办类似活动)、“葡萄节”、“采摘节”、“赏花节”等,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重要的营销平台。 新媒体营销: 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休闲农业推广的重要渠道。通过精彩的图片、视频和生动的文字,向潜在消费者展示乡村的美景、美食和体验项目,有效提高了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旅游线路设计与合作: 休闲农业景点与周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设计出更具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线路。与旅行社、OTA平台(在线旅游平台)加强合作,拓展客源市场。 五、 面临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2016年中国休闲农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发展中依然面临一些挑战。 人才短缺: 休闲农业经营管理、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仍然不足,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同质化竞争: 部分地区和项目存在盲目跟风、模式单一、产品同质化的问题,难以形成独特竞争力。 基础设施与服务水平: 一些偏远地区的交通、住宿、通讯等基础设施仍需完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市场营销与品牌塑造: 许多小型休闲农业经营者在市场推广、品牌塑造方面缺乏经验和能力。 利益联结机制: 如何更好地将农民的利益与休闲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形成可持续的利益联结机制,是需要长期探索的课题。 展望未来,中国休闲农业将继续朝着高质量、品牌化、特色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升级,休闲农业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中国乡村展现魅力、吸引世界的独特名片。2016年,只是这个充满希望的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预示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关注中国农村发展和政策研究的学者,我一直密切关注着休闲农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中国休闲农业年鉴2016》这本书,为我提供了2016年度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的宏观视角和微观细节。书中对当年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分析了这些政策对休闲农业发展的影响,这对于我进行理论研究至关重要。同时,书中对各地休闲农业的统计数据和发展状况的梳理,也为我提供了扎实的实证材料。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案例分析,这正好契合了当前中国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这本书的严谨性和全面性,都让我对其价值给予高度肯定。它不仅是休闲农业从业者和爱好者的参考书,更是研究中国农村发展和政策走向的学者的重要资料。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农业规划咨询工作的专业人士,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全面反映中国休闲农业年度发展脉络的权威性资料。《中国休闲农业年鉴2016》的到来,简直是雪中送炭。这本书的编纂质量之高,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数据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对这些数据背后所蕴含的趋势、挑战与机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不同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对比分析,这对于我们在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方案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书中对新兴业态的捕捉,例如民宿+农业、研学旅游+农业等,也十分及时和精准,充分体现了编纂团队的专业性和前瞻性。此外,年鉴中还包含了大量的案例研究,这些鲜活的实践经验,对于我们理解理论如何在现实中落地,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可以预见,这本书将成为我工作案头的必备参考书,也是我向同行推荐的首选读物。

评分

对于我们小镇的农业合作社来说,如何将传统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一直是我们的重要课题。《中国休闲农业年鉴2016》的发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我特别留意书中关于“农旅融合”的章节,里面详细介绍了许多成功的范例,它们的运营模式、营销策略以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都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的小镇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文化,但如何将其转化为吸引游客的亮点,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难题。这本书中提出的“体验式农业”和“主题化休闲农场”的概念,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计划借鉴年鉴中的一些案例,探索开发具有我们小镇特色的采摘体验、农事教育以及文化民宿等项目。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评分

我是一个对生活品质有较高追求的城市居民,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总喜欢带着家人去近郊体验一下田园风光,感受自然的美好。《中国休闲农业年鉴2016》这本书,让我仿佛拥有了一个随身的“乡村旅游宝典”。翻阅书中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我仿佛置身于中国各地那些充满魅力的休闲农场和乡村度假地。书中不仅介绍了各地农场的特色,还提供了许多实用的信息,例如交通指南、住宿建议、特色活动等,这对于我规划家庭出游非常有帮助。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亲子农耕体验”和“农产品深度加工旅游”的介绍,这正好符合我希望孩子能够亲近自然、了解食物来源的愿望。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的休闲农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单一的农作物种植,而是集观光、体验、教育、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评分

拿到这本《中国休闲农业年鉴2016》纯属偶然,我是一个对田园生活和乡村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人,但又苦于信息零散,难以形成系统认知。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它厚重的分量和精美的排版所吸引。虽然我还没来得顾得上深入阅读,但仅从目录和章节标题来看,就足以让我对这本书的价值深感期待。它似乎囊括了2016年度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从政策解读、产业现状到区域特色、创新案例,都做了详尽的梳理。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智慧休闲农业”和“生态体验式农业”的部分,这正是我一直以来想要了解和学习的重点。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休闲农业广阔天地的大门,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沉浸其中,去感受、去学习、去汲取这份宝贵的知识。我坚信,这本书不仅能满足我个人的求知欲,更有可能为我日后规划自己的乡村生活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