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 | 作者 | 赵爱良 |
| 定价 | 45.00元 | 出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8211208 | 出版日期 | 2016-08-01 |
| 字数 | 页码 | 196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通过“常用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的组装与调试、集成电路扩音机的组装与调试、调频贴片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声光控开关的组装与调试、四路红外遥控装置的组装与调试”六个学习情境,系统介绍了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电子工程图识读、PCB设计与制作、电子产品装配工艺、电子产品调试、电子产品故障检修、电子产品质量认证、安全生产操作规范等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学习过程的体验或典型电子产品的制作,逐步培养高等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学习情境一 常用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 任务1 电阻器、电容器与电感器的识别和检测 1.1 任务描述 1.1.1 任务目标 1.1.2 任务说明 1.2 任务资讯 1.2.1 电阻器 1.2.2 电容器 1.2.3 电感器 1.3 任务实施 1.3.1 电阻器和电位器的识别和检测 1.3.2 电容器的识别和检测 1.3.3 电感器的识别和检测 1.4 任务检查 任务2 半导体器件的识别和检测 2.1 任务描述 2.1.1 任务目标 2.1.2 任务说明 2.2 任务资讯 2.2.1 二极管 2.2.2 三极管 2.2.3 晶闸管 2.2.4 光电二极管和光电三极管 2.2.5 场效应管 2.2.6 常用集成电路 2.3 任务实施 2.3.1 普通二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2.3.2 光电二极管的检测 2.3.3 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2.3.4 光电三极管的检测 2.3.5 场效应管的检测 2.3.6 集成电路的识别与检测 2.4 任务检查 思考练习一 学习情境二 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的组装与调试 任务3 手工焊接技术 3.1 任务描述 3.1.1 任务目标 3.1.2 任务说明 3.2 任务资讯 3.2.1 焊接材料 3.2.2 手工焊接技术 3.2.3 焊接质量的检查 3.2.4 拆焊 3.3 任务实施 3.3.1 导线的加工与焊接训练 3.3.2 通孔式元件的焊接训练 3.3.3 拆焊训练 3.4 任务检查 任务4 自动焊接技术 4.1 任务描述 4.1.1 任务目标 4.1.2 任务说明 4.2 任务资讯 4.2.1 波峰焊 4.2.2 回流焊 4.2.3 焊接技术的发展 4.3 任务实施 4.3.1 波峰焊训练 4.3.2 回流焊训练 4.4 任务检查 任务5 串联型可调式直流稳压电源的组装与调试 5.1 任务描述 5.1.1 任务目标 5.1.2 任务说明 5.2 任务资讯 5.2.1 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 5.2.2 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 5.2.3 可调式直流稳压电路 5.3 任务实施 5.3.1 稳压电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5.3.2 可调式直流稳压电源的组装 5.3.3 可调式直流稳压电源的检测与调试 5.4 任务检查 思考练习二 学习情境三 集成电路音机的组装与调试 任务6 电子工程图的识读 6.1 任务描述 6.1.1 任务目标 6.1.2 任务说明 6.2 任务资讯 6.2.1 电子工程图的分类 6.2.2 电子工程图的特点 6.2.3 电子工程图中的元器件标注 6.2.4 电子工程图的识读方法 6.3 任务实施 6.3.1 集成电路扩音机电子工程图的识读 6.3.2 集成电路扩音机电子工程图的设计 6.4 任务检查 任务7 PCB的设计与制作 7.1 任务描述 7.1.1 任务目标 7.1.2 任务说明 7.2 任务资讯 7.2.1 PCB的设计 7.2.2 PCB的手工制作 7.2.3 PCB的工业制作 7.2.4 双面板制作流程(干膜工艺) 7.3 任务实施 7.3.1 集成电路扩音机电路PCB的设计 7.3.2 集成电路扩音机电路PCB的手工制作 7.4 任务检查 任务8 集成电路扩音机的组装与调试 8.1 任务描述 8.1.1 任务目标 8.1.2 任务说明 8.2 任务资讯 8.3 任务实施 8.3.1 PCB检查 8.3.2 元器件检查 8.3.3 电路安装与调试 8.4 任务检查 思考练习三 学习情境四 调频贴片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 任务9 表面安装技术 9.1 任务描述 9.1.1 任务目标 9.1.2 任务说明 9.2 任务资讯 9.2.1 表面安装元器件 9.2.2 SMB的主要特点 9.2.3 表面安装组件的类型 9.2.4 工艺流程 9.2.5 贴片机 9.3 任务实施 9.3.1 片式无源元器件的识读和测试 9.3.2 片式有源元器件的识读和测试 9.3.3 表面元器件的安装 9.4 任务检查 任务10 调频贴片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 10.1 任务描述 10.1.1 任务目标 10.1.2 任务说明 10.2 任务资讯 10.2.1 收音机的组成框图及工作原理 10.2.2 FM微型(电调谐)收音机的工作原理 10.3 任务实施 10.3.1 调频贴片收音机元器件的准备 10.3.2 SMT微型贴片收音机的装配 10.3.3 安装的具体步骤 10.3.4 SMT电路安装 10.3.5 THT电路安装 lO.3.6 整机安装工艺的检测 10.3.7 整机通电前的检测 10.3.8 SMT调频收音机的通电调试 10.3.9 SMT调频收音机的通电检测与调试 10.4 任务检查 思考练习四 学习情境五 声光控开关的组装与调试 任务11 电子整机调试工艺 11.1 任务描述 11.1.1 任务目标 11.1.2 任务说明 11.2 任务资讯 11.2.1 调试工作的内容 11.2.2 调试工艺文件的编制 11.2.3 调试仪器、仪表的选配与使用 11.2.4 调试工作的一般程序 11.2.5 整机调试的一般工艺流程 11.2.6 故障的查找与排除 11.3 任务实施 11.3.1 调试仪器、仪表的选用 11.3.2 巨路的分析与调试 11.4 任务检查 任务12 声光控开关的组装与调试 12.1 任务描述 12.1.1 任务目标 12.1.2 任务说明 12.2 任务资讯 12.2.1 声光控开关的电路组成 12.2.2 声光控开关的工作原理 12.3 任务实施 12.3.1 元器件的选择 12.3.2 电路组装 12.3.3 Fa路调试 12.4 任务检查 思考练习五 学习情境六 四路红外遥控装置的组装与调试 任务13 电子产品质量管理与认证 13.1 任务描述 13.1.1 任务目标 13.1.2 任务说明 13.2 任务资讯 13.2.1 电子产品的质量特征 13.2.2 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全面质量管理 13.2.3 电子产品质量检验 13.2.4 电子产品制造工艺管理 13.2.5 电子产品工艺文件 13.2.6 电子产品认证 13.3 任务实施 13.3.1 编制工艺汇总表 13.3.2 编制工艺顺序图表 13.3.3 编制装配工艺文件 13.4 任务检查 任务14 四路红外遥控装置的组装与调试 14.l 任务描述 14.1.1 任务目标 14.1.2 任务说明 14.2 任务资讯 14.2.1 红外遥控系统 14.2.2 家用多路红外遥控装置 14.3 任务实施 14.3.1 元器件的检测 14.3.2 PCB的设计与制作 14.3.3 电路组装与调试 14.4 任务检查 思考练习六 附录 国际电子元器件的命名方法及参数 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书的时候,主要是冲着它的“实用性”去的,但读完之后,我发现它在理论深度上也绝对不含糊。很多看似简单的组装步骤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刻的物理和电学原理。例如,书中在讨论焊接技巧时,会穿插讲解焊料的熔点、润湿性以及热传导的原理,这使得每一次焊接操作都变得有“意义”了,不再是机械性的重复劳动。这种对底层原理的尊重和深入挖掘,让这本书的价值瞬间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它不仅仅是一本“How-to”手册,更是一本让你真正理解“Why”的技术深度读物。我特别喜欢它对材料科学和工艺限制的探讨,这部分内容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某些设计在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制造中却面临挑战。这种跨学科的视野,对于培养一个全面的电子工程师是至关重要的,它教会我如何用更宏观的视角去审视设计和实现之间的鸿沟。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逻辑性强到让人惊叹。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复杂系统拆解的艺术。它不是简单地把所有知识点堆砌在一起,而是将一个完整的电子产品组装过程,巧妙地分解成了若干个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小模块。比如,它在讲到PCB布局时,会非常自然地回顾前面提到的信号完整性知识点,然后顺势引出如何避免电磁干扰的实践操作。这种前后呼应、螺旋上升的知识结构,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认知负荷。我记得我以前看其他资料时,经常会遇到前面讲的东西后面又忘了,需要反复查阅的情况,但这本书里,知识点之间的衔接非常流畅,仿佛有一条清晰的脉络牵引着你往前走。而且,书中对常见故障的排查和分析部分,简直是“神来之笔”。它不是简单地列举“可能的原因”,而是给出了一个系统的诊断流程图,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测试标准和对应的解决方案,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独立解决问题的实践者来说,太重要了,简直是救星一样的存在。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业内一股清流,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学术腔调。作者的文字充满了一种老工程师特有的幽默感和生活气息。当你读到一些关于“调试过程中最容易犯的低级错误”的描述时,常常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因为你发现自己也曾是那个犯错的“受害者”。这种真实的共情,极大地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比如,在讲解静电防护时,作者没有用枯燥的规范条文来约束你,而是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讲述了静电是如何“悄无声息”地摧毁精密元件的。这种将严肃的技术规范转化为生动案例的处理手法,让知识点在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我感觉这不是在读一本教材,更像是在听一位前辈在工作室里,泡着茶,跟你分享他多年积累下来的“避坑指南”,那种亲切感和信赖感是其他任何冰冷的文档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它那厚重的质感和严谨的封面设计吸引住了。我本来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的,因为我之前对电子产品组装这方面了解得并不深入,总觉得那些电路图和焊接工作对我来说有点遥不可及。谁知道,翻开第一页我就发现,作者的叙述方式极其平易近人。他没有一上来就抛出那些让人头疼的专业术语,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技工在手把手地教你,从最基础的工具认识、安全注意事项开始讲起,那种循序渐进的感觉,真的让人很有信心。特别是关于元器件的识别部分,图文并茂,即便是像我这种新手,也能一眼分辨出电阻和电容的区别,更别提那些详细的参数解读了。感觉这本书不是在“教你知识”,而是在“培养你的动手能力”。我按照书里的步骤尝试做了一个简单的电源模块,整个过程比我想象的要顺利得多,没有遇到什么卡壳的地方。这完全颠覆了我对技术手册的刻板印象,它更像是一本实战指南,充满了实用的技巧和经验总结,让人读起来非常踏实。
评分如果让我给这本书打个比方,它就像是电子世界的一张精细的藏宝图,而不仅仅是一堆路线指示。它所涵盖的不仅仅是组装的步骤,更是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可制造性设计”(DFM)的章节,这一点在很多入门书籍中常常被忽略。这本书深入探讨了如何从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后续的装配和测试的便捷性,以及如何优化物料清单(BOM)的管理。这让我意识到,一个优秀的电子产品不光要能用,还得要容易被制造出来,并且要易于维护。这种全局观的培养,对我后续参与的项目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开始学着用更挑剔的眼光去审视手头的每一个元器件,思考它在整个系统中的冗余度和可靠性。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它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面向工程实践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是每一个想在电子领域深耕的人案头必备的宝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