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学体育(第2版)
定价:38.00元
作者:罗加冰,向超宗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562474623
字数:
页码:285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大学体育(第2版)》从学生实际出发,在理论部分,注重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力求少而精,讲求实效;对“竞技运动”的内容进行了合理的选择和缩减;对民族传统体育则立足于继承和发扬;对现代体育则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大胆引进和吸收。《大学体育(第2版)》具有实用性,学生易懂、易学,充分体现了健身性和娱乐性。除可作为在校期间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日常锻炼与健身的参考用书,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目录
部分 知识篇
章 体育与健康
节 体育与健康的概述
第二节 体育锻炼对身心的影响
第三节 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
第二章 体育运动卫生与保健
节 体育卫生
第二节 体育运动中的生理反应
第三节 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第四节 常见的运动性病症
第三章 大学生体质评价体系
节 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概述
第二节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项目、指标及运用
第三节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说明
第四节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操作方法
第二部分 实践篇
第四章 篮球运动
节 篮球运动概述
第二节 篮球运动基本技术
第三节 篮球运动基本战术
第四节 篮球运动竞赛规则简介
第五章 足球运动
节 足球运动概述
第二节 足球运动基本技术
第三节 足球运动基本战术
第四节 足球运动竞赛规则简介
第六章 排球运动
节 排球运动概述
第二节 排球运动基本技术
第三节 排球运动基本战术
第四节 排球运动竞赛规则简介
第七章 羽毛球运动
节 羽毛球运动概述
第二节 羽毛球运动基本技术
第三节 羽毛球运动基本战术
第四节 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简介
第八章 乒乓球运动
节 乒乓球运动概述
第二节 乒乓球基本技术
第九章 网球运动
节 网球运动概述
第二节 网球运动基本技术
第三节 网球运动基本战术
第十章 健美操运动与艺术体操
节 健美操运动
第二节 艺术体操
第十一章 体育舞蹈
节 体育舞蹈概述
第二节 体育舞蹈基本知识
第三节 体育舞蹈竞赛规则简介
第十二章 武术
节 武术运动概述
第二节 武术长拳基本套路
第三节 散打
第十三章 田径运动
节 田径运动概述
第二节 竞赛项目的主要技术与练习方法
第三节 田赛项目的主要技术与练习方法
第四节 田径运动竞赛规则简介
第十四章 游泳运动
节 游泳运动概述
第二节 游泳的安全卫生常识
第三节 游泳运动竞赛规则简介
第三部分 休闲项目
第十五章 瑜伽
第十六章 健身走
第十七章 轮滑
第十八章 定向越野
第十九章 健美
第二十章 攀岩
第二十一章 跆拳道
第二十二章 啦啦操
附录 各测试项目评分标准
附录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
附录2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表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对运动生理学有基本了解的学生,我原本期待这本书能对运动后的恢复、科学的营养摄入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更细致的论述。比如,关于乳酸堆积的机制、不同阶段的拉伸技术(动态与静态拉伸的有效性差异),或者当下流行的周期化训练理论等。但这本书对这些关键的生理学细节避而不谈,或者只是草草带过,使用的术语也显得过时。它似乎更专注于“什么是体育”这种宏观定义,而非“如何通过体育提升自我”这种微观实践。我翻遍全书,也找不到关于如何根据自身心率区间来制定有氧耐力训练计划的详细说明,更别提利用现代可穿戴设备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这种对科学前沿的忽视,让这本书的专业性大打折扣。它更像是一个为不接触任何现代运动科学信息的时代编写的入门读物,对于追求卓越和科学训练的当代读者来说,提供的知识增量微乎其微,基本属于浪费时间去翻阅那些早已被更专业期刊覆盖的内容。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一个非常有限的范围内,主要集中在一些被要求必须学习的基础体能测试项目上,比如简单的仰卧起坐或原地跳高的标准姿势。然而,即便是这些基础内容,讲解深度也显得不足,往往只停留在“做对动作”的层面,而没有深入解释“为什么这个动作重要”以及“如何避免常见的错误发力模式”。对于一些需要长期坚持和技巧提升的运动,例如需要精确控制身体姿态的慢跑,书中提供的指导更是敷衍了事,几乎没有提到步频、触地角度这些决定效率的关键要素。我更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个关于如何根据个人体质设计个性化健身方案的模块,哪怕是一个简单的自测流程和对应的推荐。目前这本书提供的内容,更像是给一个完全没有运动基础的人上一节基础安全课,而不是给一个准备在大学阶段认真发展某项体育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份长期的、有深度的学习地图。整体而言,它更像是一份完成教学指标的作业,而非一本激发学习热情的优秀教材,实用价值远低于其篇幅所暗示的。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简直是上个世纪的产物,色彩单调,插图少得可怜,即便是那些为数不多的配图,也显得模糊不清,缺乏现代教材应有的视觉吸引力。作为一本面向年轻人的读物,它完全没有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我尝试从中寻找一些关于新兴体育项目或休闲运动的介绍,比如飞盘、攀岩或者极限运动的入门指南,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非常热衷的领域,能够极大地激发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遗憾的是,这些章节的缺失让这本书显得与时代脱节。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篇幅冗长、充斥着陈旧术语的篇章,讨论着早已被更科学方法取代的训练理念。阅读过程需要极大的毅力来克服这种视觉上的枯燥和内容的滞后性。如果说体育精神在于活力和进取,那么这本书本身恰恰散发着一种沉闷和保守的气息,很难让人在翻阅它的时候感受到运动带来的那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我更愿意去网络上搜索最新的训练视频,那种直观、高效的教学方式,远比书本中那些干巴巴的文字描述来得更实在、更有效率。
评分翻开这本所谓的“大学体育”,我原以为能看到一些关于运动科学、体能训练的系统性介绍,或者至少能找到一些启发我如何将体育锻炼融入繁忙学业的实用建议。然而,整本书读下来,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陈旧的、缺乏活力的政策汇编,或者是一份对过去几十年大学体育发展史的流水账记录。书中大量篇幅被用于阐述体育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历史沿革以及一些宏观层面的指导方针,这些内容对于一个急切想要了解如何提高自己跑步速度、掌握篮球基本技巧的大学生来说,实在过于抽象和遥远。我期待的是清晰的图示、可操作的训练计划,甚至是针对不同运动项目(比如游泳或田径)的进阶技巧分析,但这些宝贵的实践性内容几乎找不到。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晦涩的理论阐述和重复的口号式总结,仿佛作者更侧重于向教育主管部门汇报工作,而非服务于真正的学习者。它更像是一部面向管理者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而非一本面向当代大学生的、充满活力的体育教材。我希望能从书中找到一些关于运动营养学的前沿知识,或者现代运动心理学在提升竞技状态中的应用,但这些内容都被薄弱的、泛泛而谈的章节所取代,让人感到极度失望和知识摄取的低效。
评分我特地寻找了一些关于团队合作和体育精神培养的章节,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了解如何在团队运动中更好地与队友沟通,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积极心态。然而,书中对于这些“软技能”的探讨,停留在非常表层和道德说教的层面,缺乏具体的案例分析和情境模拟。例如,并没有深入剖析在关键比赛中如何通过有效的非语言沟通来调整战术,也没有提供关于冲突解决和团队凝聚力构建的实用工具箱。它只是简单地重复“团结就是力量”之类的口号,却未能提供实现这种团结的具体路径。这使得这本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显得力不从小。我需要的是基于真实大学体育场景的深度剖析,比如如何处理不同运动水平成员之间的矛盾,或者如何设计一个能最大化每个人潜能的训练分组。这本书提供的理论框架太宽泛,无法落地到具体的训练或比赛实践中去,让期待在人际交往和领导力方面有所收获的我,感到索然无味,仿佛在阅读一份多年前的哲学宣言,而非一本面向现代生活的指导手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