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基于VHDL的FPGA数字系统应用实践
:79.00元
售价:55.3元,便宜23.7元,折扣70
作者:陈忠平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121230059
字数:774000
页码:47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书以VHDL语言为蓝本,结合Quartus II软件,通过丰富的实例从实验、实践、实用的角度,详细叙述了FPGA在数字系统中的应用。
本书以VHDL语言为蓝本,结合Quartus II软件,通过丰富的实例从实验、实践、实用的角度,详细叙述了FPGA在数字系统中的应用。本书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FPGA硬件结构知识、VHDL语言编程基础、硬件开发工具Quartus II的使用、门电路设计与实现、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常用时序逻辑电路与状态机的设计、FPGA的显示及键盘控制、FPGA在数字系统设计中的应用、FPGA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宏功能模块与SOPC技术的应用。
陈忠平,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具有丰富的单片机原理、EDA技术、电子技术等课程的教学经验,著有《基于Proteus的51系列单片机设计与仿真》、《基于项目驱动式的C51单片机程序设计与应用》、《基于Proteus的AVR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与仿真》、《基于Proteus的PIC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与仿真》和《基于Quartus II的FPGA/CPLD设计与应用》等。
读完前几章,我最大的体会是作者在内容组织上的匠心独具。这本书并非简单地堆砌知识点,而是构建了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图。它仿佛是带着你从一个概念的“模糊地带”逐步走向“豁然开朗”。我尤其欣赏它对“实践”二字的重视程度。在介绍完诸如锁相环(PLL)或高速数据接口这些复杂模块的设计原理之后,书本会立刻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模拟实际应用场景的实验环节。这些实验案例的设计非常贴合工业界的实际需求,并非那种脱离实际的“玩具项目”。例如,书中关于SDRAM控制器读写时序的章节,它并没有停留在理论时序图的解读上,而是详细展示了如何根据特定芯片的数据手册来映射和实现这些时序约束,并在仿真环境中验证了数据完整性和延迟指标。这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良性循环,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实战能力。相比其他读起来很“干”的书籍,这本书的每一章似乎都在告诉我:“学了这个知识,你就能在实际工程中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过程充满了成就感。
评分从文字风格上来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一种罕见的、富有洞察力的“技术哲学”表达。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晦涩难懂,也不像某些快速入门指南那样过于简化。作者在描述复杂概念时,总能找到一种既精确又富有启发性的措辞。比如,在讨论资源分配和功耗优化时,作者引入了“数字实现的熵增”这样的比喻,形象地阐释了随着设计规模扩大,系统复杂度带来的不可预测性。这种深层次的思考,使得阅读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摄取,更像是一次思维的拓展。书中对于不同IP核(如DDR接口、Ethernet MAC)的接口规范讲解,处理得尤为细致,它不仅列出了信号列表,还深入剖析了这些规范背后的物理层和协议层考量,使得读者在调用这些模块时,能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连接信号,而不是盲目地复制粘贴。这种对底层逻辑的深刻挖掘,是构建稳固工程知识体系的基石。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带给我的整体感受,那便是“可靠性”。在很多前沿技术的应用实践中,书籍往往会因为更新速度的滞后而显得力不从心。然而,这本在介绍新的FPGA架构特性和最新EDA工具链特性时,展现出了极强的时效性和前瞻性。书中对于并行处理架构的介绍,不仅涵盖了传统的流水线(Pipelining)技术,还详细阐释了如何利用FPGA特有的分布式RAM和查找表(LUT)资源来实现高效的并行计算加速器。特别是它对用户自定义指令集(Custom Instruction Set)在软核处理器加速中的应用探讨,让我看到了将VHDL设计能力与软件优化深度结合的巨大潜力。阅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一本静态的教材,而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总设计师,系统性地构建一个可以面向未来挑战的数字系统设计方法论。它提供的工具和思想,是能在未来几年内持续指导我的实际工作的宝贵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有质感,那种深沉的蓝色调配上清晰的字体,一下子就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初次翻开,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对基础概念的阐述非常到位。很多市面上同类的教材,在介绍信号处理、时序逻辑这些核心内容时,往往为了追求内容的广度而牺牲了深度,导致初学者读起来像在“走马观花”。但这本则不同,它花了大量的篇幅来细致地剖析VHDL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设计范式,特别是对并发语句和过程块的区分讲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作者似乎深知读者的痛点,每当关键概念出现时,都会配以详实的图示和代码示例进行辅助说明。举例来说,在讲解状态机设计时,它不仅展示了标准的Mealy和Moore结构,还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不同的编码方式(如独热编码、二进制编码)来优化资源利用率和时序性能,这种兼顾理论高度和工程实践的叙述方式,让我在后续进行实际FPGA项目搭建时,能够迅速找到理论支撑点,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试错成本。对于一个想要从“会写VHDL代码”迈向“会设计高效数字系统”的工程师而言,这种打地基的工作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在处理“FPGA设计流程”这一整体框架上的把握,也令人印象深刻。很多书籍往往专注于VHDL代码本身,而忽略了整个EDA工具链的配合使用。然而,这本书在代码讲解的间隙,巧妙地穿插了关于综合(Synthesis)、布局布线(Place & Route)以及静态时序分析(STA)的实用技巧。特别是对约束文件(XDC/UCF)编写的讲解,简直是救星一般的存在。我过去常常在综合后遇到时序违例(Timing Violation),却不知如何从代码层面或约束层面进行优化。这本书清晰地解释了建立时间(Setup Time)和保持时间(Hold Time)的物理意义,并针对性地给出了通过修改时钟定义、插入缓冲器或调整逻辑映射等多种解决方案。这种系统性的思维培养,让我明白,一个优秀的FPGA设计不仅是写出正确的代码,更是要让代码在特定的硬件资源上以最优化的方式运行。这种对“芯片级”实现的关注,是这本书超越一般教材水平的关键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