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体育保健实践教程
定价:36.00元
售价:24.5元,便宜11.5元,折扣68
作者:何福洋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64081416
字数:
页码:23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体育保健实践教程》重点从体育保健的实践运用方面人手,对相关领域作适当的延伸,注重运用能力的培养,浓缩社会体育和体育教育学科中一部分交叉学科的知识点,为专业课程设置减负,这样既让《体育保健实践教程》结构严谨,又减少不必要重复课程的开设,为体育专业课程的学科建设提供发展的空间。由于目前国内相关教材或学术专著,理论性研究居多,缺乏对运用性实践技能的重点研究,所以本教材就针对西昌学院实际的科研、教学实际能力、专业现状、就业需求、在今后工作中应具备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来编写。删除运用性较差的知识点,汲取当今先进的健康理论,增加运动干预亚健康及常见心理疾病、不同人群的健身指导、不同人群的健康计划的制订和康复指导;强化医务监督、体育康复部分的实践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特别对健康状况的自测、运动损伤的处理、急救技能的掌握、保健按摩、不同人群运动处方的制定和执行等方面)。
体育保健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健康概述、环境与运动、运动与营养、不同群体的体育卫生、运动性疲劳、医务监督、运动性病症、急救技术、常见的运动损伤、运动处方、按摩技能与运用、体育疗法的基本技能、体育康复评定技能、常见运动损伤的康复、常见慢性病的体育康复等几个部分。《体育保健实践教程》在内容的选择上采取专业性与基础性相结合、贴近生活、内容浅显易懂、实用性强。因此《体育保健实践教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可供社会体育、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等选用和其他人群参考。
前言
绪论
章 健康概述
1.1 现代健康观
1. 2 亚健康
1.3 运动与个体健康
第2章 环境与运动
2.1 环境与健康
2.2 环境对运动的影响
第3章 运动与营养
3.1 运动与三大营养素
3.2 运动与能量
3.3 运动与维生素
3.4 运动与无机盐
3.5 膳食纤维、水与运动
第4章 不同群体的体育卫生
4.1 少儿的体育卫生
4.2 女子的体育卫生
4.3 中年人的体育卫生
4. 4 老年人的体育卫生
第5章 运动性疲劳
5.1 运动性疲劳概述
5.2 运动性疲劳的消除
第6章 医务监督
6.] 医务监督概述
6.2 学校体育的医务监督
6.3 不同运动项目的医务监督
6.4 竞赛期间的医务监督
第7章 运动性病症
7.1 过度训练
7.2 运动应激综合征
7.3 晕厥
7.4 运动性贫血
7.5 运动性腹痛
7.6 肌肉
7.7 运动性血尿及运动性血红蛋白尿
7.8 中暑、冻伤
7.9 运动中猝死、过度紧张
7.10 低血糖症
7.11 运动员高血压
第8章 急救技术
8.1 创伤急救概述
8.2 现场止血、包扎急救技术的运用
8.3 关节脱位、骨折的现场急救技术的运用
8. 4 溺水急救
第9章 常见的运动损伤
9.1 运动损伤概述
9.2 运动损伤的病理和处理
9.3 头颈部的运动损伤
9.4 肩、肘、腕、指部损伤
9.5 腰部损伤
9.6 腿部及膝关节损伤
9.7 小腿及踝部损伤
0章 运动处方
10.1 运动处方概述
10.2 运动处方的内容
10.3 运动处方制定的程序和原则
10.4 运动处方的运用
1章 体育疗法的基本技能
11.1 体育疗法概述
11.2 关节功能锻炼
11.3 肌力恢复法
11.4 肌肉放松锻炼
11.5 体能恢复锻炼
11.6 协调性恢复训练法
2章 体育康复评定技能
12.1 人体姿态评定
12.2 运动功能评定
12.3 心肺功能的测定
12.4 常用康复治疗评定量表
3章 常见运动损伤的康复
13.1 手部外伤的康复
13.2 颈肩腰及关节痛的康复
13.3 骨折后的康复
4章 常见慢性病的体育康复
14.1 呼吸系统疾病的体育康复
14.2 心血管疾病的体育康复
14.3 代谢性疾病的体育康复
参考文献和网站
读完前言和几页的引言部分,我立刻感受到了一种扑面而来的“实用主义”气息,作者似乎非常明白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在实际运动中会遇到哪些痛点和误区。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高高在上,而是非常接地气,语气中充满了对读者的体谅和指导的诚恳。比如,它可能在探讨跑步姿势时,不会直接批判“你跑错了”,而是会提供几种不同体型的优化建议,这种“因人而异”的探讨,让人感觉更科学、更贴心。我特别欣赏它在讨论不同运动项目时的针对性,毕竟篮球、游泳和瑜伽对身体的侧重点是完全不同的,一本好的教程应该能涵盖这些差异。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告诉你怎么做”的书,更是一本“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的书,它在建立读者对身体的尊重和自我认知上花费了大量的笔墨,这才是健康生活长久坚持的基石。我希望能看到更多的“陷阱提示”——那些我们以为正确,但实际上可能造成伤害的错误习惯,这种“避坑指南”比单纯的“正确指南”更有价值。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其深厚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它没有一味鼓吹追求极限,反而强调量力而行和长期主义的重要性。在谈到体能提升时,它的语调是鼓励而非压迫,是引导而非强迫,这对于许多因为畏惧受伤而迟迟不敢开始运动的朋友来说,是非常友好的“敲门砖”。我特别期待书中对“运动前后的心理调适”这一块能有更深入的探讨,因为心理上的障碍往往比身体上的疲惫更难克服。此外,从这本书的整体结构来看,它似乎为不同阶段的运动者都设置了学习路径,从入门到进阶,都有对应的知识点和练习建议,确保了它的适用范围广度。如果书中能够增加一些关于“特殊人群”的考量,比如中老年人或者长期伏案工作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安全指南,那这本书的价值无疑会更上一层楼。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实践指导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优秀读物,完全符合我对一本高质量体育保健教程的所有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风格极其简洁高效,黑白分明,重点突出,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分散读者的注意力,这非常符合一本工具书的定位。文字的行距和字号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在很多同类书籍中是很难得的。我留意到它在引用数据或专家观点时,都有明确的标注来源,这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权威性和可信度,让我能够安心地采纳书中的建议,而不是将其视为一家之言。特别是对于运动强度和恢复周期的建议部分,看起来非常量化和科学化,提供了具体的指标和参照值,这对于需要进行量化训练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希望这本书在设计上能考虑到便携性,如果能有一个口袋大小的速查小册子作为附录就太棒了,这样在健身房里临时遇到疑问,就可以随时拿出来核对一下标准动作要领,进行即时纠正。一本好的教材,不仅要在家里“供着”,更要在实际操作中“用着”,它的耐用度和易用性直接决定了它的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划分似乎非常严谨和逻辑清晰,我粗略翻了一下目录,发现它从基础的身体结构认知开始,循序渐进地过渡到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最后还涉及到了营养与恢复的综合管理,这种体系化的编排方式,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显然不是那种拼凑内容的合集,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知识体系构建。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常见运动损伤的快速自救”那一部分,因为在业余运动中,小伤病总是防不胜防,我希望能学到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正确进行初步处理,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慌乱地用土方法。作者的专业背景似乎非常扎实,从文字的遣词造句中就能感受到那种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使得那些原本听起来高深莫测的医学名词,也被阐述得通俗易懂。这种将高精尖知识“翻译”成大众能理解的语言的能力,才是衡量一本实用教程好坏的关键。如果书里能多加入一些对比表格和流程图,那就更方便记忆和快速查找了,毕竟在需要用到的时候,大家更倾向于快速定位信息点。
评分哇,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它用了一种非常现代的色彩搭配,蓝绿色调让人感觉既专业又充满了活力,就像夏日清晨在操场上呼吸新鲜空气一样。我之前对这个领域了解不多,但光是看到封面,就忍不住想翻开看看里面到底讲了些什么。整体的装帧质量看起来也很不错,纸张的触感很舒服,厚度适中,感觉是那种可以经常翻阅、不会轻易损坏的实用型教材。书名本身就很有吸引力,清晰地指向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不像有些书那样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读起来估计会非常带感。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图文并茂的案例分析,毕竟“实践”二字是最好的老师,希望能看到一些真实的场景模拟和应对策略,而不是空泛的口号。如果内页的排版设计能兼顾美观与易读性,那就更完美了,毕竟学习新知识时,视觉体验也是影响吸收效率的重要因素。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健身路上的“圣经”,让我不再是盲目跟风,而是真正懂得如何科学地保护自己,享受运动的乐趣。看到这样一本精心制作的书摆在书架上,就觉得自己的知识库又多了一份坚实的后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