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面向服务的通信体系结构:在电子服务旗帜下日渐统一的因特网和电信网
:46.00元
售价:32.2元,便宜13.8元,折扣70
作者:(美)格贝奈(Gubani,V.K.),(美)孙贤和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5-01
ISBN:978730214819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40kg
本书全面介绍了新兴的面向服务的电子通信体系。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已往的高难计算逐渐变成越来越普及的电子服务,Web服务已日益盛行,传统的电信服务也越来越多地通过因特网来提供。本书介绍了面向服务的软件体系结构的*发展,提供在因特网终端获取电信网服务的基本技术,并展示了将现有的电信服务全面Web化的*研究成果。作者以网络电话作为 Web服务的一个特例来讨论新技术的发展和日渐统一的因特网和电信网。
Foreword
The Authors
Acknowledgements
List of Abbreviations and Symbols
1 Introduction
1.1 The Evolution ofInter Telephony
1.2 Problem Statement
1.3 Solutions
2 Inter Telephony:The Evolution to 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2.1 Introduction
2.2 Service Architecture for Traditional Telephone Network
2.3 Intemet Services Architecture
2.4 Requirements ofa Telemunications SOA
2.5 Conclusion
3 Background:Providing Telephony Service
3.1 Service Architecture for the Wireline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3.2 Service Architecture for the Cellular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3.3 Service Architecture for Inter Telephony
4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ignaling Protocols
4.1 Desirable Properties of a Candidate Protocol
4.2 Protocols Evaluated
4.3 Comparative Analysis
4.4 The Novel SIP-Based Approach
5 Crossover Services Originating on the Inter
5.1 Introduction
5.2 Motivation
5.3 Call Model Mapping with State Sharing
5.4 Implementing CMM/SS
5.5 Results from CMM/SS
5.6 Performance ofCMM/SS
5.7 CMM/SS:A General Solution
5.8 Limitations of CMM/SS
5.9 Related Work
5.10 Conclusion
6 Crossover Services Originating on the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6.1 Introduction
6.2 Architecture for PSTN-Originated Crossover Services
6.4 An XML Schema to Represent Events in the PSTN
6.5 Proposed Extensions to SIP
6.6 Examples
6.7 A Taxonomy of PSTN-Originated Crossover Services
6.8 SIP:The Distributed Middleware
6.9 Related Work
6.10 Conclusion
7 Smart Spaces in the Telemunications Domain
7.1 Introduction
7.2 Research Thrusts ofPervasive Computing
7.3 Implementing a Telemunications Smart Space
7.4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the Event Manager
7.5 Performance Analysis ofthe Event Manager
7.6 Related Work
7.7 Conclusion
8 Conclusions
Appendix A The SPIRITS(Services in PSTN Requesting Inter Services)Protocol
Appendix B Interworking SIP and Intelligent Network Applications
Appendix C XML Schema for PSTN Events
Appendix D XML Schema for SMS to IM
Appendix E Raw Data for Event Manager Performance Analysis
Bibliography
这本厚厚的砖头书,光是书名就够让人头大了,简直就是一堆技术术语的堆砌,什么“面向服务的通信体系结构”、“电子服务旗帜下”、“因特网和电信网日渐统一”,听起来就让人望而生畏。我拿到它的时候,心里其实是打鼓的,想着这得是多枯燥的理论和多么深奥的架构才能撑起这么个宏大的标题。不过,我还是硬着头皮翻开了第一页,试图从那些密密麻麻的图表和复杂的流程描述中,找到一丝可以理解的脉络。坦白说,前几章读起来确实很折磨人,充满了各种协议栈的细节和标准化的讨论,感觉就像是在啃一块坚硬的石头,每一口都得费好大力气。我本来是想了解一下现在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种网络服务是如何在底层技术上实现整合的,但这本书似乎把重点放在了如何从理论层面构建这个“统一”的蓝图,而不是直观地展示应用层面的变化。对于一个非专业人士来说,初期的阅读体验绝对算不上愉快,它更像是一份给架构师或资深工程师准备的参考手册,充满了对未来技术走向的宏大构想,但对于急于看到实际效果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极大的耐心去消化这些基础构建块。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风格,透露着一种非常老派的学术气息,纸张的质感倒是很不错,闻起来有股淡淡的油墨味,但内页的字体和行距处理得比较紧凑,大量的公式和缩写横行,使得阅读的流畅性大打折扣。我试着在咖啡馆里读过几次,发现注意力很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分散,因为内容本身就要求极高的专注度去跟上作者的逻辑推演。特别是那些关于不同网络层如何通过服务接口进行交互的章节,如果不对照着网络拓扑图反复推敲,很容易就迷失在了抽象的描述之中。我感觉作者团队似乎更侧重于构建一个理论上的完美模型,对于如何将这个模型高效地落地实施,或者在现有异构网络环境中如何平滑过渡的实际工程难题,着墨不多。这使得这本书更像是一份“理想国”的蓝图,而非一份“施工指南”。如果不是对通信网络底层架构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恐怕大部分人都会在中途放弃,转而去寻找更具操作性的技术文档。
评分从内容深度来看,这本书无疑是站在技术前沿的,它试图描绘的是未来十年内通信领域可能的发展方向,即将原先泾渭分明的IP网络和传统电信网络,通过一个统一的服务模型粘合起来。这其中的技术挑战是巨大的,涉及到资源管理、质量保障(QoS)的跨域一致性、以及安全模型的重构等一系列复杂问题。然而,正因为其前瞻性,很多讨论仍然停留在概念验证和架构设计的层面,缺乏足够多的实际部署案例来佐证其可行性。比如,它详细讨论了如何通过语义描述来定义服务,但这在实际的网络运维中如何应对海量的、不断变化的设备和配置,书中给出的解决方案显得有些过于理想化。我更希望看到一些关于复杂系统故障排查的实际案例,或者不同厂商设备间互操作性的具体细节,这些“烟火气”的内容在这本“高屋建瓴”的著作中非常稀缺,让人感觉它更像是一份哲学宣言,而非一本工程实用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并不算好,前半部分花了大篇幅来铺陈“统一”的必要性和历史背景,这部分内容虽然有价值,但对于急于了解“如何统一”的读者来说,显得有些拖沓。直到快到中间部分,才开始真正深入探讨那些构成“面向服务”核心的中间件技术和接口标准。这种结构安排,使得读者需要付出相当多的前期努力才能到达真正感兴趣的核心内容。我记得有一次,我试图快速浏览几个章节,结果发现漏掉了一个关键的概念定义,导致后面关于服务编排的讨论完全无法理解。这让我意识到,这本书是需要按部就班、细嚼慢咽地读下来的,它不允许跳跃式阅读。同时,书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和案例分析,虽然深度足够,但往往指向一些非常专业且难以获取的学术论文或内部标准草案,这进一步抬高了普通读者进行交叉验证的门槛,使得知识的获取链条显得过于漫长和封闭。
评分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极具学术价值和前瞻视野的著作,但它对读者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它不太适合那些仅仅想了解如何配置路由器或者如何使用某个新兴网络应用的新手。这本书更像是为那些身处技术决策层、需要制定未来几年技术路线图的架构师们量身打造的。它提供了一种宏观的、自顶向下的视角来看待整个通信行业的融合趋势,有助于建立起一个全面的技术世界观。但如果你期望从中找到清晰的“操作指南”或者针对某个具体技术问题的详尽解决方案,你可能会感到失望。它更像是一张描绘远方大陆的古老地图,充满了未知的地标和宏伟的设想,引导你思考方向,却很少告诉你每一步该如何踏出最稳妥的那一步。对于我个人而言,读完它后,我对整个行业的大趋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也更加确信,要将这些宏大构想变为现实,中间的鸿沟需要无数的工程师耗费毕生精力去填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