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36招摆脱身心痛苦
定价:30.00元
作者:汪建民著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56392149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40kg
编辑推荐
为了解决人们遇到的各种不同的身心问题,帮助大家在工作、生活、学习中减轻压力,让大家的身心得到更多的关心与呵护,经过多方讨论,我们编著了此书,以供大家参考。
本书主要从精神、心理和身体三个大的方面,阐述了各种痛苦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其中穿插了许多经典案例,便于大家从更深层次去了解和认识痛苦。在每一小节后面,本书还为大家提供了精心搜寻的各种预防痛苦的措施及解脱方法,希望读者都从中能得到很好的帮助,早日摆脱困扰身心的各种痛苦,回归到健康、快乐的生活中去。这是本书的*终目的。
内容提要
人生在世,没有忍受不了的痛苦。在面对痛苦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体验它,品味它。这一秒的痛苦不见得会比下一秒更甚,更令人痛苦;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痛苦,所有的痛苦就像情绪一样,总会过去的。很多人总是恐惧着痛苦,沉溺于痛苦,其实他们只是恐惧着自己心理上的恐惧。要知道,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的坏情绪与恐惧。
目录
一、精神痛苦解除术
1.抑郁症痛苦解除术
2.疑病症痛苦解除术
3.孤独症痛苦解除术
4.焦虑症痛苦解除术
5.自闭症痛苦解除术
6.强迫症痛苦解除术
二、职场痛苦解除术
7.职场压力痛苦解除术
8.职场挫折痛苦解除术
9.择业矛盾痛苦解除术
10.上班恐惧痛苦解除术
11.职业危机痛苦解除术
12.老板恐惧症痛苦解除术
13.职业倦怠痛苦解除术
14.“星期一综合征”痛苦解除术
三、生活痛苦解除术
15.被痛苦解除术
16.失去亲友痛苦解除术
17.肥胖痛苦解除术
18.失业痛苦解除术
19.乘车恐惧痛苦解除术
20.饮酒成瘾痛苦解除术
21.成瘾痛苦解除术
22.洁癖症痛苦解除术
23.开灯睡觉痛苦解除术
24.社交恐惧痛苦解除术
四、婚恋痛苦解除术
25.失恋痛苦解除术
26.离婚痛苦解除术
27.家庭暴力痛苦解除术
28.丧偶痛苦解除术
29.单相思痛苦解除术
30.婚外恋痛苦解除术
五、身体痛苦解除术
31.头疼痛苦解除术
32.失眠痛苦解除术
33.多梦痛苦解除术
34.癌症痛苦解除术
35.痛苦解除术
36.慢性疼痛痛苦解除术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类书籍抱持着一丝怀疑的态度,毕竟市面上关于“解脱”的承诺太多了。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克制,它很少使用绝对化的词汇,比如“你必须”、“保证会”。相反,它充满了邀请和探索的意味。其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讨论了“习惯性悲观”的神经通路,作者引用的科学依据非常扎实,却用散文般的笔触加以阐述,使得即便是复杂的神经科学知识也能被普通读者轻松吸收。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引用历史或文学典故时那种恰到好处的插入,比如他用一个古希腊神话的片段来类比现代人面对信息过载时的精神状态,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厚度和趣味性。这本书真正厉害之处在于,它让你感觉自己不是在被说教,而是在参与一场深入的、关于“如何好好做人”的对话。它让你重新审视自己对“快乐”和“满足”的定义,引导你把目光从外部的追逐,转向内在的确认。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现代感的配色,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觉不是那种市面上常见的流水线产品。尤其是封面的字体选择,那种带着点手写感的衬线体,透露出一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我刚翻开目录的时候,就被那种清晰的脉络吸引住了,不像有些自助类书籍那样,内容堆砌得让人摸不着头脑。它似乎有一种内在的逻辑,引导着读者一步步深入。比如,初期的章节着重于“觉察”这个概念,它没有直接给你一堆生硬的术语,而是用很贴近生活的例子,描绘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焦虑是如何悄悄累积的。我记得其中一个例子是关于清晨醒来时,大脑里自动播放的“待办事项清单”的描述,那个精准度让我忍不住笑出声来,因为它完完全全就是我的日常写照。这本书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它没有过度使用那些空洞的励志口号,而是用一种近乎哲学的深度去探讨“痛苦”的本质,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对着某一句反复琢磨。这种沉静的阅读体验,本身就是一种疗愈的开始,远比那些浮躁的“速成秘籍”来得实在和持久。
评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那些复杂的情绪波动时所采用的叙事方式,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耳边轻声细语,而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导师在发号施令。举个例子,在谈到如何处理突如其来的“心慌”或“恐慌”时,作者没有直接给出“深呼吸”这种老套的建议,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解析这种生理反应背后的心理机制。他把情绪比喻成一场突发的“内部风暴”,然后详细描述了如何“观察风暴的边缘,而不是被卷入中心”。我试着在一次感到压力过大的会议间隙运用了书中的一个小技巧——“给情绪命名”,仅仅是默默地在心里对自己说:“哦,这是‘被审视感’在作祟”,那种抽离出来的感觉非常奇妙,压力似乎瞬间降低了一个量级。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教会你的不是如何“消除”痛苦,而是如何与痛苦“共处”,如何把它视为一个需要被理解的信息源,而不是一个必须被击败的敌人。这种视角上的转变,让整个面对困难的过程变得柔和了许多,也更具操作性。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不是一个线性的教程,更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螺旋。最开始的基础篇章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比如它对“完美主义陷阱”的解构,简直是刀刀见血。作者指出,我们追求的“完美”往往是社会投射在我们身上的一个虚假靶子,而我们为之付出的代价是当下的平静与真实。然而,真正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中后部的“关系中的痛苦”那一章节。很多人在谈论身心健康时,往往会忽略人际关系这个巨大的黑洞。作者非常细腻地剖析了原生家庭模式是如何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不断重演,并且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基于观察的工具,比如如何识别和设置健康的“情绪边界”。我感觉这本书像是一本精心制作的“使用说明书”,但说明书的对象不是机器,而是我们自己那颗复杂又时常失灵的心灵硬件。它提供的工具不是万能钥匙,而是针对不同锁孔的精密探针,需要耐心去试探,一旦找到契合点,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衡量的。
评分读完这本书后,最显著的变化不是我一下子就“摆脱”了什么,而是我对待那些无法摆脱的事情的态度变得宽容和务实了。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接地气的“工具箱”,而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比如,书中关于“如何优雅地处理失败感”那一节,它没有主张立刻站起来,而是建议先给自己一个“合法哀悼期”,承认损失,感受挫败的重量,然后再一步步清理现场。这种允许自己“不完美”和“暂时停顿”的理念,对于长期处于高压竞争环境下的现代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心理资源。这本书的行文节奏处理得极好,你知道作者在引导你走向光明,但每一步都走得脚踏实地,不会让你有“一口气吃成胖子”的压力。它更像是一张精美的地图,告诉你这条路虽然蜿蜒,但每段风景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让你期待接下来的旅程,而不是急于看到终点。这是一种非常成熟和负责任的写作态度,让人由衷地感到物有所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