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多媒体通信技术及应用研究
定价:89.00元
作者:马少斌,粱晔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51701983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马少斌、梁晔主编的《多媒体通信技术及应用研究》对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技术及应用做了全面的介绍。全书共13章,在介绍多媒体通信技术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对多媒体通信中的信息处理技术、通信网络、同步技术、通信终端以及流媒体技术做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后对一些典型的多媒体通信应用系统做了分析和探讨。本书注重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的讲述,同时也对相关标准和前沿技术进行了研究。书中内容丰富、新颖,叙述深入浅出,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更易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通信工程、计算机通信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或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多媒体通信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马少斌,1969年生,男,汉族,副教授,甘肃省新媒体艺术学会会员,兰州文理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研室主任,现主要从事计算多媒体技术、网络媒体技术、移动媒体技术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和参编教材2部;主持或参与多项省级和校级科研项目。 梁晔,1983年生,硕士,讲师,现任教于兰州城市学院培黎工程技术学院。毕业于兰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通信工程。在教学上因材施教,经验丰富,发表10余篇专业学术论文。
文摘
序言
从内容广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多媒体传输的“全景”展现上做得还不错,覆盖了从物理层到应用层的多个关键环节。尤其是它对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交叉讲解,体现了作者希望读者能建立起端到端系统思维的良苦用心。但是,令我略感意外的是,对于当前业界越来越重视的“安全”问题,这本书的着墨不多。在多媒体数据越来越容易被窃听和篡改的今天,安全传输机制,比如加密算法在实时流媒体中的高效嵌入和密钥管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话题。书中虽然提到了基础的差错控制,但对于如何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特别是如何应对恶意攻击,似乎没有展开深入的讨论。考虑到多媒体数据,尤其是涉及商业机密或个人隐私的数据传输量日益增大,一本全面的技术应用研究读物,理应将网络安全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行详尽的阐述,这一点是本书一个相对明显的疏漏之处。
评分作为一本技术专著,它的逻辑结构是清晰的,章节之间的衔接也算平顺。作者在介绍完基础概念后,会逐步引入复杂的系统设计问题,这对于构建知识体系是有帮助的。我比较欣赏它对不同多媒体格式(视频、音频、图像)在传输特性上的差异化处理,这一点常常在通用的通信书籍中被一笔带过。比如,视频流由于其固有的时间冗余性,在网络拥塞时如何快速进行帧重构和错误隐藏,书里有专门的章节进行探讨,分析了不同纠错码在这些场景下的性能权衡。不过,我个人阅读体验中,图表的质量让我稍有遗憾。有些关键的性能曲线图,如果能做得更清晰一些,标注更明确,特别是坐标轴的单位和比例尺,阅读起来会省力很多。现在感觉有些图表需要凑近了才能辨认出细节,这在需要快速检索信息的工程师阅读时,会造成不必要的障碍。书籍的排版整体还算工整,但图文的配合度仍有提升空间。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厚重而扎实”,它更像是为专业人士准备的工具箱,而不是给初学者准备的入门指南。它的行文风格非常严谨,几乎没有使用任何口语化的表达,每一个技术名词的定义都力求精确无误。这种风格的优点在于其权威性,读者可以相信书中所述的原理是经过严格论证的;缺点则在于阅读起来缺乏趣味性。我尝试在通勤时间阅读,但很快就发现很难保持专注,因为它要求读者必须静下心来,逐字逐句地去理解每一个技术细节的上下文。我特别对比了它与市面上其他几本通信概论书籍的差异,这本书明显更偏向于底层链路和编解码的实现细节,而不是网络架构的宏观设计。对于那些需要编写或调试底层驱动的工程师来说,这或许是金矿;但对于项目经理或系统架构师而言,他们可能更需要一个高屋建瓴、侧重于业务与技术结合的视角,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相对欠缺。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无疑是足够的,看得出来作者在相关领域是下了真功夫的,对各种通信协议栈的剖析非常细致。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QoS(服务质量)保障的部分,那块写得相当到位。在多媒体传输中,延迟、抖动和丢包是绕不开的痛点,书里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资源预留、优先级调度等技术手段来缓解这些问题,这一点对于做实时通信系统集成的人来说价值巨大。然而,这种技术深度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时代感似乎稍显滞后。当我看到其中关于某些传统传输介质的论述时,我的脑海里已经自动切换到了光纤和太赫兹通信的场景。虽然基础理论是永恒的,但应用技术的发展速度太快了,如果能加入更多关于云计算、边缘计算如何与多媒体通信技术融合的最新讨论,这本书的参考价值会更上一层楼。目前来看,它更像是一本扎实的基础教科书,奠定了理解当前技术的基础,但想知道“明天会怎样”,可能还需要再找几本更新的资料来补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有意思的,封面采用了比较沉稳的深蓝色调,搭配烫金的书名和作者名字,看起来很有专业感,放在书架上确实挺显眼的。我最初翻开它的时候,主要是被“多媒体通信技术”这个名字吸引的,毕竟现在不论是视频会议、高清流媒体还是物联网的数据传输,都离不开这块硬骨头。不过,刚开始读进去的时候,我感觉内容跳跃性有点大,前半部分似乎侧重于一些基础的理论推导,公式符号看得我有点头晕,需要反复对照着才能跟上作者的思路。特别是关于信道编码和调制解调那几章,感觉像是直接把课程的讲义搬了过来,信息密度非常高,对于我这种不是科班出身,只是想了解个大概的应用层面的读者来说,啃起来确实有点费劲。我期待的是更多结合实际案例的分析,比如最新的5G或未来6G在处理海量多媒体数据流时的具体架构优化,但书里这方面的深入探讨相对有限,更多的是停留在原理层面,这可能更适合那些需要深入研究底层算法的工程师或学生。总体而言,它更像是一本严谨的学术参考书,而非一本面向大众读者的技术普及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