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学会学术会议文集:2013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

中国通信学会学术会议文集:2013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谢飞波,朱洪波,马晓东 著
图书标签:
  • 无线电应用
  • 无线电管理
  • 学术会议
  • 通信技术
  • 无线通信
  • 信息技术
  • 电子工程
  • 中国通信学会
  • 2013年会议
  • 学术论文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18903
商品编码:2973475333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通信学会学术会议文集:2013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

定价:98.00元

售价:66.6元,便宜31.4元,折扣67

作者:谢飞波,朱洪波,马晓东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121218903

字数

页码:33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通信学会学术会议文集:2013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集中反映了我国无线电技术和管理工作的新发展与研究成果。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无线电频谱应用与管理的政策;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有效利用频谱资源方面的技术研究、技术发展和技术应用;物联网及频谱需求研究;短距离、微功率及超宽带无线应用技术与管理;频谱资源在工业与信息化融合中的地位及作用等。

目录

无线通信产业结构与发展的研究 鞠 航
无线电管理标准规范体系研究 陈 松 王 磊 张洪顺
RFID系统无线电监管机制研究与建议 吕卫东 解大勇 王传亮
恢复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模式的思考 杨 峥 冯汉明 冯 骁 田 添
基于主权宣示的海上无线电管理战略研究 杜文才 何廷润
试论无线电管理法规的修改 吴海平 王江南 何爱群
浅析无线电管理行政强制 巫毓君
浅谈无线电管理机构改革 冯汉明 杨 峥 冯 骁 田 添
频谱管理军民融合体系研究 王 磊 陈 松 张洪顺
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李 磊 李 峥 李日波 刘萍萍
我国物联网频谱资源规划与分配策略研究 杨 洁 伍 洁 李显利 张洪顺
组建预备役电磁频谱管理部队之思考 于 宜
无线电协管员在县级无线电管理中作用的探讨 高林堂
宽带数字集群带来的挑战及其对策 周运伟
宽带数字集群技术的发展 宋国伟 陈国成 谢 军
论无线电频谱资源均衡配置 吴海平 王江南 何爱群
RFID标准化现状研究 彭 潇
5 470-5 725 MHz频段WLAN与气象雷达系统共存干扰研究 张 炎 武 戈 张洪顺
地空通信干扰信号的K-均值聚类识别 张自豪 马方立 裴 峥
用于干扰分析的气象雷达天线增益模型研究 潘 科 李 楠 张洪顺
40-50GHz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干扰共存分析 刘艳洁 刘 贝 赵延安
COSPAS-SARSAT系统受干扰问题排查与分析探讨 张 宸
FOD雷达系统与射电天文业务系统共存分析 赵延安 刘艳洁 刘 贝
无线电管理工作环境电磁辐射研究 崔铠韬 马方立 裴 峥
线电信号场强测量方法研究 杨文丽 夏 峰
在用无线电台站辐射测试方法研究 陆国栋 李 吉 宋振祥
电磁环境预测在无线电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孟凡秋 尹廷辉 邵 尉 晋 军
JTG56电波传播模型的研究 刘 贝 刘艳洁
TT-3分布式测试下T3RTS内部接口的设计和实现 覃一乘
无线电监测接收机检波器性能研究 孟春生 宋 楠 刘景莉 刘志杰
型号核准自动测试系统软件平台设计与实现 温 和 陆国栋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在无线电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吕春英 刘 圆 李 夏 李 璀
无线电监测中微弱信号测量方法的研究 李 蓉 李 吉 唱 亮
超短波中继台监管方法探讨 王 栋 郑延维 曲 智 李晟坤
海洋船舶卫星发射接收系统设计研究 齐树毅
利用无线Mesh网和异构网络的海上船舶通信研究 白 勇 杜文才
卫星通信系统的研究及其应用 许 敏
GBBF星地系统中的馈电链路高效频谱利用技术
邵 尉 尹廷辉 孟凡秋 钱祖平
卫星干扰源定位的误差分析与校正 刘 博 魏梅英 成思玥
美军新型频管工具——全球电磁频谱信息系统浅析
张健美 赵杭生 柳永祥 蒋慧娟 李大力
频率牌照的优拍卖 董城愿
频谱占用测量的强度概率分布SPD统计方法研究 马方立 邱承跃
基于频域熵的协作感知机制 张建照 柳永祥 朱勇刚
认知无线网络分布感知和接入研究 夏婷婷 孙 君
无线传感技术在轮船通信及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朱雨豪 沈 重
Costas序列穷举搜索算法的研究 姚啟航 李艳玲 姚建国
无线电管理的大数据模型构建 刘 磊 陈荣梅
我国水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发展的研究和建议 张 育
运营商应急通信保障的研究 邹 洁
TD-LTE双载波组网研究与应用 王星昌 盛奔宇 蔡伟明
无线双向中继机制及其性能的研究 张起伍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2013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 内容概述: 本书汇集了2013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的精选论文,全面展现了当年中国在无线电应用、频谱管理、技术创新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前沿思考。论文内容涵盖了无线电通信的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突破、应用实践探索、监管策略优化以及跨界融合发展等多个维度,为无线电领域的研究者、管理者、从业者以及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个深度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同时也记录了中国无线电事业在2013年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核心主题与研究方向: 本次学术会议聚焦于推动中国无线电事业的健康、有序与高效发展,论文内容紧密围绕以下核心主题展开: 1. 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与创新: 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论文深入探讨了4G LTE、LTE-Advanced等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在中国的部署与演进,包括其关键技术(如OFDMA、MIMO、CoMP等)的优化、性能评估以及面临的挑战。此外,部分论文前瞻性地关注了5G通信的关键技术研发,如超高频段的利用、Massive MIMO、网络切片、低时延高可靠通信等,为未来的移动通信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频谱感知与动态频谱接入(DSA): 面对日益紧张的频谱资源,论文对频谱感知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感知算法的改进、感知网络的构建以及在认知无线电中的应用。动态频谱接入技术,作为提升频谱利用效率的关键手段,也在多篇论文中得到详细阐述,探讨了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可行性和性能。 物联网(IoT)与无线通信: 物联网的蓬勃发展对无线通信提出了新的需求。会议论文广泛关注了适用于物联网的各类无线通信技术,如低功耗广域网(LPWAN)技术(如LoRa、NB-IoT)、Wi-Fi、蓝牙等,以及这些技术在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和挑战。 无线传感网络(WSN): 针对传感器网络的通信、组网、能耗等问题,论文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包括节点设计、路由协议、数据融合以及在环境监测、健康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卫星通信与导航: 论文涵盖了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优化以及在偏远地区通信、应急通信等方面的应用。同时,对北斗等导航系统的技术进展、应用拓展以及与其他通信技术的融合也进行了探讨。 其他新兴无线技术: 如无线充电技术、可见光通信(VLC)、超宽带(UWB)技术等,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潜力和发展前景也在部分论文中有所提及。 2. 无线电频谱管理与政策研究: 频谱规划与优化: 面对日益增长的无线电业务需求,论文深入分析了频谱资源分配的现状与趋势,探讨了频谱划分、规划的科学方法,以及如何通过优化频谱利用效率来满足不同业务的需求。 频谱监测与干扰管理: 确保无线电波正常使用的前提是有效的监测与管理。论文介绍了先进的频谱监测技术、设备以及监测网络的建设,并探讨了针对无线电干扰的识别、定位、分析与消除策略。 动态频谱共享与拍卖: 随着无线电频谱资源的日益稀缺,动态频谱共享和频谱拍卖作为市场化配置频谱资源的重要手段,成为研究的热点。论文分析了国内外频谱拍卖的模式、经验以及在中国实施的可行性与挑战。 无线电管理法规与标准: 论文对现行的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探讨了其在适应新技术发展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法规体系、加强标准制定的建议。特别是在新兴技术(如IoT、5G)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对相关管理政策的调整和更新进行了深入研究。 国际频谱协调: 论文关注了国际电信联盟(ITU)等国际组织在频谱分配、标准制定方面的活动,以及中国在国际频谱事务中的立场与策略,旨在促进全球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合理利用。 3. 无线电应用领域研究: 公共安全与应急通信: 论文重点关注了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下,如何构建可靠、高效的无线通信保障体系,包括专用通信网络的建设、应急通信设备的应用以及通信恢复策略。 交通通信: 探讨了车联网(V2X)技术的发展,包括通信协议、安全保障以及在智能交通管理、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 广播电视与媒体传输: 关注数字电视、高清电视、移动电视等广播电视技术的演进,以及下一代广播电视标准(如DTMB)的推广与应用。 工业无线通信: 聚焦工业物联网(IIoT)背景下,工业无线通信在生产自动化、设备互联、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包括对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提出的特殊要求。 科学研究与特殊应用: 涵盖了雷达、遥感、射电天文、医疗仪器、特种通信等领域中无线电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4. 无线电管理体系与策略: 技术与管理融合: 论文强调了技术创新与管理策略协同发展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将最新的技术成果转化为有效的管理实践,以应对快速变化的无线电应用环境。 监管能力提升: 针对无线电管理部门在技术、人才、设备等方面的能力建设,论文提出了提升监管效率、加强风险防范的建议。 国际合作与交流: 论文体现了中国在无线电领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意愿,通过学习借鉴国际经验,推动中国无线电事业的国际化发展。 会议亮点与价值: 本书不仅是2013年中国无线电领域一次高水平学术交流的结晶,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 系统性与前瞻性: 论文内容覆盖了当年无线电应用与管理的主要热点和前沿方向,既有对现有技术和管理的深入剖析,也包含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判与思考,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系统性的参考。 实践性与指导性: 大量论文源于实际工程应用和管理经验,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和管理对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能够帮助从业者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学术性与权威性: 论文作者多为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和技术骨干,保证了研究的学术深度和内容的权威性。 历史性记录: 本文集真实记录了2013年中国在无线电应用与管理领域所取得的进展,是研究中国无线电事业发展历程的重要文献资料。 面向读者: 本书适合以下读者群体: 无线电领域的科研人员: 了解最新的技术动态、研究方法和学术观点,为自身研究提供灵感与方向。 无线电管理部门的从业者: 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手段与政策法规,提升频谱管理和无线电干扰治理的能力。 通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终端厂商的技术工程师: 掌握前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产品研发、网络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关专业的学生: 学习无线电应用与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拓展视野,了解行业发展需求。 政策制定者与行业分析师: 深入了解无线电产业的发展现状、技术挑战和政策需求,为制定合理政策提供依据。 总而言之,《2013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是一部集学术性、实践性、前瞻性于一体的专业文献,是深入理解中国无线电事业在2013年发展状况、技术演进与管理策略的宝贵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这套文集的过程,体验上更像是一场漫长而专注的学术马拉松,而不是一次轻松的知识之旅。整体的编排和收录的论文质量无疑是可靠的,这得益于中国通信学会的专业背书,确保了论文的学术严谨性和前沿性。但正因如此,它在叙事性和可读性上做出了较大的牺牲。我期望能看到一些对行业趋势的宏观分析或者对未来十年技术走向的预测性探讨,哪怕只是少数几篇综述性的文章也好。然而,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针对具体实验和算法优化的微观研究。这使得我很难从中提炼出一个清晰的、贯穿全书的“故事线”——即2013年我国无线电管理和应用领域究竟有哪些里程碑式的突破或者引发了哪些重要的争议点。它更像是一系列独立的、精心打磨的珍珠,散落在丝绒垫上,虽然颗颗都是上品,但如果没有一条精致的项链将它们串联起来,就少了一种整体的韵味和视觉冲击力。对于希望通过阅读快速了解当年技术版图的人来说,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去拼凑这些碎片化的信息。

评分

这本论文集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厚重而内敛”。它的价值绝对是毋庸置疑的,对于需要查阅特定年份特定技术细节的研究人员来说,它是一份宝贵的史料。然而,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它的“可接触性”略显不足。它似乎没有为“非直接参与者”设置任何友好路径。我注意到许多论文的图表制作非常专业,清晰地展示了复杂的实验数据和性能对比,但与此同时,许多关键的结论和创新点往往被淹没在大量的公式推导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辨别哪些是核心贡献,哪些是支撑性的辅助材料。一本好的技术汇编,除了技术本身的展示,也应该体现出时代背景下技术发展的脉络感。我未能从这本集中感受到2013年中国无线电领域在国际竞争中,或者在国家重大项目推进中,所体现出的那种蓬勃的、面向未来的战略性布局。它更像是一份年度的技术成果清单,而非一份能激发后人思考的“时代切片”。

评分

要评价这本书的“气场”,我会用“严谨的学院派气息扑面而来”来形容。它呈现的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对话,参与者之间心照不宣地共享着一套复杂的术语体系和方法论框架。对于我这样的旁观者而言,阅读体验更像是试图偷听一场两位顶尖物理学家之间的辩论——内容极具启发性,但你可能连他们讨论的第一个前提都无法完全掌握。如果能有一份引言部分,由几位领域内的权威专家撰写,概述当年热点、争议和未来方向的展望,将是巨大的加分项。这就像在进入一座宏伟的博物馆前,导览员先给你介绍一下最重要的几件镇馆之宝以及它们的历史背景。没有这个引导,读者很容易在海量的技术名词和数据中迷失方向,无法有效地建立起对当时技术生态的整体认知框架。总而言之,它更像是一份需要被“解码”的技术宝库,而非一份即拿即用的知识读物。

评分

这本汇编,坦白说,我拿到手的时候,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毕竟,无线电应用与管理这个领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从我们口袋里的手机到航空航天领域的精密控制,无一不与之息息相关。然而,翻阅完之后,我必须承认,它给我的感觉是有些“专业化”的沉重。它更像是一份严谨的、面向业内专家的技术档案,而不是面向更广泛的技术爱好者或者初入此道的学生们准备的入门指南。会议论文集的性质决定了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聚焦于特定的技术前沿,许多关于信道编码、频谱效率优化、新型调制解调技术的讨论,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如同阅读天书一般晦涩难懂。我特别注意到其中关于某些特定频段干扰抑制的论文,其数学模型和仿真结果的详尽程度令人咋舌,但同时也意味着,缺乏必要的信号处理背景知识,这些宝贵的成果就只能停留在“我知道很厉害”的层面,而无法真正领会其精妙之处。如果能有一个针对核心概念的导读或者背景知识的补充材料,我想它的价值能被更广泛的群体所接收,而不只是被锁在专业的象牙塔内。这种感觉,就像拿到了一块顶级的瑞士精密机芯,工艺无与伦比,但如果不懂钟表结构,它就只是一块冰冷的金属集合。

评分

让我感到些许遗憾的是,作为会议论文集,它在“应用”和“管理”这两个词的侧重上似乎有所偏颇。从内容分布来看,技术细节和理论证明占据了绝大部分篇幅,这固然是学术会议的本分。但是,对于“管理”层面的讨论,例如频谱资源的动态分配策略、新技术引入后可能引发的法律法规调整、或者不同行业间(如民用、军用、工业控制)的电磁兼容性协调实践,这些更贴近实际操作层面的内容显得相对薄弱。我个人非常好奇当年业界对于快速发展的移动通信技术在现有频谱规划下面临的挑战有何深刻反思和管理上的创新举措。一篇关于政策制定如何适应技术迭代速度的深度分析,哪怕只是基于一次圆桌讨论的纪要,都会极大地提升这本论文集的实用价值,使其不仅仅停留在“做了什么研究”,更能延伸到“研究成果如何指导实践”的层面。目前的形态,更侧重于实验室的成果展示,而对如何在复杂的现实世界中落地应用所遇到的制度性障碍和管理学智慧着墨不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