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雷达对抗干扰有效性评估 电子与通信 书籍 |
| 作者: | 崔炳福 |
| 定价: | 129.0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7-12-01 |
| ISBN: | 9787121331893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提出了一种新的干扰效果评估方法。它既能说明干扰有效、无效,又能表明干扰有效、无效的程度。把干扰效果评估对象从雷达扩展到雷达对抗装备和反辐射武器,把评估内容从干扰对雷达和雷达对抗装备的直接影响扩大到对它们控制的武器和武器系统作战能力的影响。给出了适合作战使用、外场试验和内场测试的遮盖性和欺骗性干扰效果的定量评估方法和模型。还建立了至今没有的压制系数和辐射源截获概率的数学模型。 |
| 目录 | |
| 目 录 第1章 概述1 1.1 前言1 1.1.1 一般概念1 1.1.2 干扰有效性的定义2 1.1.3 研究目的3 1.2 雷达对抗效果和干扰有效性的基本计算方法概述4 1.2.1 根据装备参数等预测对抗效果和干扰有效性4 1.2.2 根据试验或测试数据评估对抗效果和干扰有效性6 1.2.3 复杂系统的干扰有效性计算方法7 1.3 研究内容和建模方法概述9 1.3.1 研究内容简介9 1.3.2 建模方法10 主要参考资料11 第2章 雷达和雷达对抗装备的作战环境12 2.1 信号环境12 2.1.1 引言12 2.1.2 脉冲密度13 2.1.3 脉冲到达时间的概率分布15 2.1.4 雷达信号结构和参数变化情况17 2.2 电波传播媒介19 2.2.1 引言19 2.2.2 大气对电波的衰减系数20 2.2.3 气象现象对电波的衰减23 2.2.4 考虑电波传播衰减后雷达等装备的作用距离估算方法24 2.3 环境杂波和雷达杂波25 2.3.1 引言25 2.3.2 杂波特性26 2.3.3 反射系数29 2.4 雷达目标33 2.4.1 雷达目标的特性及目标分类33 2.4.2 目标特性对雷达和雷达对抗装备性能的影响38 主要参考资料40 第3章 雷达对抗作战对象1—雷达41 3.1 雷达对抗作战对象的类型41 3.2 搜索雷达43 3.2.1 搜索雷达的组成和工作原理44 3.2.2 搜索雷达的性能49 3.3 单目标跟踪雷达57 3.3.1 跟踪雷达的组成57 3.3.2 自动目标跟踪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58 3.3.3 跟踪器的种类和特点60 3.3.4 误差鉴别器及其工作原理62 3.3.5 跟踪雷达的性能66 3.4 多目标跟踪雷达75 3.4.1 多目标跟踪原理75 3.4.2 航迹处理的概念和过程76 3.5 多部雷达构成的系统78 3.5.1 基本构成模型78 3.5.2 雷达网的数据融合方法及性能80 3.5.3 雷达网的四抗能力83 3.6 雷达的抗干扰措施85 3.6.1 引言85 3.6.2 相参旁瓣对消(SLC)的抗干扰得益86 3.6.3 旁瓣匿隐(SLB)的抗干扰得益89 3.6.4 宽─限─窄抗干扰电路(WLN)91 3.6.5 脉冲前沿跟踪技术94 3.6.6 抗箔条干扰的技术98 3.7 天线及其对雷达侦察干扰的影响101 3.7.1 描述雷达和雷达对抗装备天线的性能参数101 3.7.2 干扰方向失配损失106 3.7.3 电波的极化和极化系数108 主要参考资料111 第4章 雷达对抗作战对象2——雷达对抗装备112 4.1 雷达对抗装备的任务和组成112 4.1.1 雷达支援侦察113 4.1.2 雷达干扰116 4.1.3 功率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121 4.1.4 雷达对抗装备的电磁兼容措施124 4.2 雷达支援侦察装备的作战能力及其评估方法126 4.2.1 引言126 4.2.2 信号分选原理和方法127 4.2.3 脉冲截获概率和虚警概率129 4.2.4 雷达支援侦察的辐射源检测方法和检测概率136 4.2.5 识别概率150 4.2.6 引导概率153 4.2.7 参数测量精度或参数测量误差155 4.3 雷达对抗装备的干扰能力160 4.3.1 瞄准误差和瞄准概率160 4.3.2 干扰信号的功率利用率163 4.4 雷达对抗装备的综合作战能力165 4.5 雷达对抗装备的可干扰环节和干扰样式166 4.5.1 可干扰环节和干扰难度166 4.5.2 可用的干扰样式或干扰技术168 主要参考资料169 第5章 雷达对抗作战对象3—武器和武器系统170 |
| 编辑 | |
| 本书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雷达对抗作战环境;雷达对抗作战对象;雷达对抗效果评估准则;遮盖性和欺骗性对抗效果及干扰有效性评估方法和数学建模;干扰有效、无效或干扰有效性评价指标的确定方法和建模。 |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可谓是“冷峻而高效”。它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性语句,直奔主题,字斟句酌,仿佛每一个词语都经过了最严格的筛选,生怕多一个字就稀释了核心信息。这对于追求效率的专业人士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福音。我注意到,作者在处理不同技术路线的对比分析时,展现出一种近乎“辩证”的平衡感。例如,在比较时域滤波与频域压制策略的优劣时,他没有简单地宣扬某一种方法的优越性,而是基于不同的“代价函数”和“实时性要求”,给出了极为精妙的权衡分析。这种“就事论事,不带偏见”的学术态度,让人读起来非常信服。同时,书中大量引用的前沿文献和标准草案,也印证了其内容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这绝不是一本“闭门造车”的理论著作,它显然是建立在对最新科研动态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每次合上书本,我都会有一种“信息密度极高”的充实感,感觉自己的知识库得到了显著的扩充和升级。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本书后,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那令人敬畏的论证深度。我带着一个已经困扰我很久的特定信号处理难题去翻阅,希望能找到一些新的思路。结果,它不仅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反而提供了一整套评估和建模的严密方法论。书中对于随机过程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行为建模,简直细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它没有回避现实世界中的各种非理想化因素,例如多径效应、环境噪声的非高斯性处理,这些都是教科书上往往一笔带过的内容。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效能损失函数”构建的那几节,作者巧妙地将信息论中的熵的概念引入到对抗损耗的量化之中,这不仅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量化评估的全新视角。阅读这些章节时,我不得不频繁地使用旁边的草稿纸进行同步演算,以确保自己真正理解了推导链条上的每一步跳跃。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告诉了你“是什么”,而在于它系统地展示了“如何科学地去论证和量化”一个工程问题的复杂性。它像一把精密的尺子,让你学会用最严格的数学语言去审视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工程直觉。
评分从结构上看,这本书的脉络非常清晰,它没有急于展示最新的“黑科技”,而是非常耐心地从最基础的雷达方程和噪声理论开始铺垫,逐步引入对抗模型的复杂性。我尤其欣赏它对“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章节。在很多工程领域,评估标准的不统一常常导致项目间的成果难以横向比较。而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近乎完备的评估指标框架,从“截获概率提升”、“虚警率控制”、“有效作用距离衰减”等多个维度给出了标准化的计算公式和量化标准。这对于我目前正在负责的一个跨部门合作项目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有了这套统一的语言和标准,我们团队之间的沟通效率和成果的客观性都得到了显著提高。总而言之,这本书不是用来消遣的,它是一剂强效的“知识兴奋剂”,能够激发读者对复杂系统进行更深层次、更系统化思考的潜力。它提供的是一种思维工具,而非仅仅是一堆现成的结论。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吸引人,那深沉的靛蓝色封皮,配上古朴的烫金字体,一看就透着一股专业和严谨的气息。我最初是被它的名字吸引的,那种直击核心的科研范畴,让我立刻意识到这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入门读物。拆开塑封膜时,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气扑鼻而来,这让我对接下来阅读的体验充满了期待。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考究,微哑光的质感,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眼睛感到过度疲劳。排版布局上,作者显然是下了番功夫的,图表和公式的穿插显得井然有序,尤其是一些复杂系统的拓扑结构图,线条清晰,逻辑链条一目了然。随便翻开一章,就能看到大量的专业术语和晦涩的数学推导,这无疑是给初学者设置了一道不低的门槛,但对于领域内的资深研究者来说,这种深度恰恰是他们所渴求的。它不像市面上那些为了凑字数而堆砌概念的教材,而是字里行间都流淌着作者多年实战经验和理论沉淀的精华。光是看目录结构,就能感受到其内容的系统性和递进性,从基础原理到前沿技术,构建了一个相当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这种沉甸甸的学术重量感,让人相信这不是一本短期内就能囫囵吞枣读完的作品,而是需要反复研磨的案头工具书。
评分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书中对“不确定性管理”的处理。在处理高动态、高杂波环境下的雷达信号时,确定性分析往往是苍白无力的。这本书则非常大胆地采用了贝叶斯推断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CMC)方法来模拟和评估对抗场景下的概率分布。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伪代码,在自己的仿真平台上搭建了一个简化的场景进行验证。发现书中模型对“欺骗干扰”与“阻塞干扰”的区分能力评估参数设置,与我实际观察到的系统鲁棒性表现惊人地吻合。这说明作者对工程实际中的“灰色地带”有着非常深刻的洞察力。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并未将MCMC的实施过程复杂化,而是将其融入到评估流程中,使得读者既能理解其理论根基,又能在实际操作中找到落地的路径。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耦合,使得这本书的指导价值远超一般纯理论书籍的范畴,它更像是一份高精尖项目的技术规范手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