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滑板运动
定价:50.00元
作者:赖安·斯图特,李相如,李相如,李芳,马江涛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64411329
字数:
页码:14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滑板运动以滑行为特色,崇尚自由的运动方式,体验与创造超重力的感受,给滑者带来成功和创造的喜悦。滑板运动不同于传统运动项目,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需要滑者自由发挥想象力,在运动过程中创造,以创造力来运动,强调身心的自由,推崇与自然互相融合的运动理念。滑板运动富有超出身心极限的自我挑战性、观赏刺激性、高科技渗透性。人在运动中完善人性,回归自然的本质重新被充分强调,在繁华都市潜藏着一股回归自然、融于自然、挑战自我,达到天人合一思想境界的极限运动特色。在欧美各国及各发展中国家,参加极限运动已经成为都市青年流行、持久的时尚,参加极限运动已成为广大都市青年梦寐以求的愿望!
《滑板运动》共分6个章节,全方位地对滑板运动的技术做了剖析,并且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对滑板运动技术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章章相扣,全面解读了滑板运动学习和训练的具体方法。
目录
章 滑板
硬装备
软装备
组装滑板
滑板发展史
滑板媒体介绍
滑板纪录摄影入门
场地和障碍
滑板公园礼仪
滑板运动者的等级
欢迎来到滑板的世界
第二章 平地滑板技术硬装备
站住
前行
停止
踩板翻起
摔落
踢踏荡板
转向
豚跳
诺力倒板
滑后轮
第三章 坡道过渡技术硬装备
下落
上下滑动
在坡道上踢转
板头和板尾的停止
轴停止
坡道摇滚
弯上技巧
第四章 翻板技巧硬装备
踢翻
脚跟翻
倒板
小乱翻板
360翻板(大乱)
第五章 碾磨技术硬装备
磨双桥
滑后桥
滑前桥碾磨
史密斯磨
衰磨
歪磨
第六章 滑行技术硬装备
骑肋
滑唇
滑板尾
滑板头
词汇表
结语
索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特意留意了书中对不同滑板流派的介绍部分,这部分内容做得相当有深度和广度,看得出作者团队在调研上下了血本。他们不仅仅罗列了街式(Street)、碗池(Vert)和长板(Longboarding)的基本区别,还巧妙地穿插了各个流派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人物和事件,将运动的文化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尤其是对于那些小众但极具影响力的亚文化群体,比如“Carving”和“Freestyle”,也有着相当详尽的篇幅。这种对文化传承的尊重和记录,让我对这本书的价值有了更高的评价。但有趣的是,在谈到器材选择时,篇幅的分配似乎有点失衡,比如对轮子硬度(Durometer)和轴承(Bearings)等级的讨论,相比起对动作技巧的讲解就显得有些过于简略了。对于那些准备购买第一套全能板的入门者来说,这些细节往往是决定体验好坏的关键,如果能在这部分增加一些详细的性能对比表格,那就更完美了,让读者能根据预算和需求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而不是仅仅依赖于“感觉”。
评分初翻几页,那种排版布局的清爽感让人耳目一新,不像一些专业书籍那样充斥着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晦涩难懂的术语,阅读起来的流畅度非常高。作者在引入概念的时候,似乎很注重将复杂的理论融入到更贴近日常生活的场景中去描述,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我注意到其中有一段关于平衡感建立的描述,它没有直接给出物理学公式,而是用了一种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像一只猫在墙头行走一样去感知重心的微小偏移”。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让人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吸收了知识。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我总觉得某些章节在深入挖掘动作原理时,似乎稍显虎头蛇尾了。比如讲到ollie这个基础技巧时,只是大致描述了起跳的步骤,但对于不同场地(比如沙地、水泥地、木地板)下对重心调整的细微差异,着墨不多,这让追求精进的读者可能会感到略有遗憾,期待后续能有更细致的案例分析来弥补这一点。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太有冲击力了,色彩的运用大胆而前卫,一下子就把那种街头文化和速度感传递出来了。我记得当时在书店看到它的时候,就被那种充满活力的气息吸引住了,立刻就想翻开看看里面到底在讲些什么。装帧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很扎实,看得出出版社在细节上还是下了不少功夫的。特别是封面上那个模特的姿态,完美地捕捉了滑板运动中最具爆发力的一瞬间,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想去尝试那种飞翔的感觉。不过,说实话,单从封面来看,我倒是期待它能更深入地探讨一下滑板这项运动背后的哲学和精神内核,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视觉的刺激上。毕竟,滑板绝不仅仅是几个翻转和技巧的组合,它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挑战自我、与城市空间对话的方式。希望内文的编排能够给我带来更多关于这种精神层面的启发,而不是只停留在技术动作的图解上。整体而言,这是一个非常抓人眼球的开端,成功地让路过的目光停驻了下来,但对于一个资深爱好者来说,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的整体制作水平是上乘的,它成功地在“专业技术指导”和“滑板文化普及”之间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使其受众群体非常广泛,从刚接触滑板的小白到寻求灵感的老手都能从中获益。书中的插图(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有一些手绘或示意图的)在关键步骤的分解上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那些箭头和虚线的运用清晰明了,有效避免了阅读文字时的理解偏差。唯一让我感到略微困惑的是,本书的知识更新速度似乎稍显滞后。滑板这项运动发展极快,新的技巧和装备迭代速度惊人,我希望未来的版本能更紧密地跟进近年来国际赛场上出现的新颖组合和技术创新,比如关于如何更有效地在小型障碍物上利用地形进行加速和衔接的心得,目前书中涉及的内容相对保守,略微缺乏那种“前沿探索”的刺激感。它更像是一部稳健的经典教科书,而非一份紧跟时代潮流的最新指南,但这或许也是它能够经久不衰的底气所在吧。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非常接地气、带着一股子热情洋溢的“兄弟感”,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仿佛是旁边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手在你耳边手把手地指导。它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口吻,而是充满了鼓励和对犯错的包容。特别是在谈论如何克服恐惧感时,作者分享了一些个人经历,那些真实的挫折和最终的突破,读起来让人感同身受,一下子就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这种情感上的联结是很多技术手册所缺乏的宝贵财富。然而,从专业的角度审视,虽然情感饱满,但在理论框架的构建上,我个人认为还有提升空间。例如,关于板面设计(Deck concave、kicktail的角度)如何影响特定花式动作的完成效率,书中的探讨似乎停留在定性的描述层面,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或对比图表,使得这份“指导”在追求极致表现的玩家眼中,说服力略显不足,更像是一本励志散文集而非严谨的教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