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古诗故事 9787559610423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给孩子的古诗故事 9787559610423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安宝儿妈妈 著
图书标签:
  • 古诗词
  • 儿童文学
  • 启蒙教育
  • 传统文化
  • 诗歌故事
  • 绘本
  • 亲子阅读
  • 中华文化
  • 文学
  • 少儿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59610423
商品编码:2973481437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给孩子的古诗故事

定价:39.80元

作者:安宝儿妈妈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5961042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精选77首经典古诗,让孩子受益一生的礼物!

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数字诗、打油诗……你熟悉或不熟悉的,尽在其中。

诗中的历史典故、诗人的趣闻轶事……知识面广,语言通俗,更方便孩子掌握

青竹、垂柳、梅花、桃花……哪个更受诗人欢迎?

苏轼喜欢吃河豚!李白也会狂追星!陆游只想去当兵!

贾岛三年得了哪两句?原来除了七步诗还有五步诗和三步诗!

作者亲自为每首诗手绘童趣插图,全彩印刷,更高颜值,更富童趣!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幼儿古诗启蒙书籍,也是一本了解古诗文化的通俗读本。全书通过一位妈妈给孩子讲故事的形式,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启蒙教育。全书分为七章,选取了包括咏物诗、田园诗、感怀诗、边塞诗在内的七十七首古诗,基本涵盖小学课标古诗及部分中学课标古诗,汇集了从前秦一直到明清时代数千年间流传下来的脍炙人口的经典古诗,每首古诗均附有原文、注释、知识拓展及作者所绘的童趣插画。而这些故事均来自于有据可查的诗人生平、历史典故和文化常识,既可以当作幼儿睡前故事,也可以当作成人深入了解古诗背景的初级读本。本书文笔细腻优美,剖析精彩到位,观点独到精辟,将带给读者一场酣畅淋漓的迷醉。

目录


章 山水田园好风光

1王维的大别墅(唐·王维《鹿柴》)/2

2李白壮游记之庐山瀑布(唐·李白《望庐山瀑布》)/4

3杜甫考砸了(唐·杜甫《望岳》)/8

4夕阳能悲也能喜(唐·李商隐《登乐游原》) /11

5会写诗的修理工(唐·胡令能《小儿垂钓》)/14

6一心想当和尚的皇帝(唐·杜牧《江南春》)/17

7民歌也能变成诗(唐·刘禹锡《竹枝词》)/20

8让李白认输的一首诗(唐·崔颢《黄鹤楼》)/23

9失眠的夜晚写成了千古名诗(唐·张继《枫桥夜泊》)/27

10苏轼与西湖的不解情缘(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9

11有趣的数字诗(宋·邵雍《山村咏怀》)/32

第二章 即景即情几感怀

1王谢两大豪门家族(唐·刘禹锡《乌衣巷》)/36

2写了三年的一首诗(唐·贾岛《题诗后》)/38

3黄金台的故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42

4有名的劳动诗(唐·李绅《悯农》)/45

5诗仙在长安的那些事儿(上)(唐·李白《清平调》)/48

6诗仙在长安的那些事儿(下)(唐·杜甫《饮中八仙歌》之李白)/54

7李白的白头发(唐·李白《秋浦歌》)/57

8古代难的考试(唐·孟郊《登科后》)/60

9长大后不要当书呆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63

10吃鱼不忘打鱼人(宋·范仲淹《江上渔者》)/66

11李白墓前的题诗(明·梅之焕《题李白墓》)/69

12文学家兼美食家——袁枚(清·袁枚《所见》)/72

第三章 风起云涌战沙场

1天苍苍,野茫茫(北朝乐府《敕勒歌》)/76

2楚霸王的绝命曲(秦汉·项羽《垓下歌》)/79

3大老粗皇帝也能写诗歌(秦汉·刘邦《大风歌》)/82

4葡萄美酒夜光杯(唐·王翰《凉州词》)/85

5龙城与飞将不是一个人(唐·王昌龄《出塞》)/87

6李广射石(唐·卢纶《塞下曲》)/90

7玉门关听吹笛(唐·王之涣《凉州词》)/93

8傅介子斩楼兰(唐·王昌龄《从军行》)/96

9诸葛亮的八阵图(唐·杜甫《八阵图》)/99

10三位古代的『女汉子』(唐·杜牧《题木兰庙》)/102

11乌江边的故事(唐·杜牧《题乌江亭》)/105

12千古才女——李清照(宋·李清照《夏日绝句》)/109

13一心要做战士的诗人——陆游(上)(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12

14一心要做战士的诗人——陆游(下)(宋·陆游《示儿》)/115

第四章 一草一木总关情

1一首小诗名扬天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120

2七岁咏月的缪氏子(唐·缪氏子《赋新月》)/123

3为何人人都爱大柳树(唐·贺知章《咏柳》)/125

4王安石变法(宋·王安石《梅花》)/128

5十次考试都没及格的罗隐(唐·罗隐《蜂》)/131

6一家都是大文豪(三国·曹植《七步诗》)/133

7比七步诗更厉害的三步诗(宋·寇准《咏华山》)/137

8喜爱梅花的王冕(元·王冕《墨梅》)/140

9能文能画的唐伯虎(明·唐寅《画鸡》)/143

10一篇遗失了作者的谜语诗(佚名《画》)/146

11郑板桥的竹子撞死鸟(清·郑燮《竹石》)/148

12两颗星星的故事(汉乐府《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152

第五章 朋友情深话友谊

1少年才子王勃(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56

2李白的铁杆粉丝——汪伦(唐·李白《赠汪伦》)/159

3李白的偶像——孟浩然(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162

4易水边上故事多(唐·骆宾王《于易水送人》)/165

5李白与王昌龄的友情(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68

6唐代流行歌曲『渭城曲』(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171

7唐朝乐师李龟年(上)(唐·王维《相思》)/174

8唐朝乐师李龟年(下)(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177

9慷慨奇士刘景文(宋·苏轼《赠刘景文》)/180

10为了写诗差点儿出车祸(唐·贾岛《题李凝幽居》)/183

第六章 游子思乡情深深

1妈爱(唐·孟郊《游子吟》)/188

2古代长寿的诗人——贺知章(唐·贺知章《回乡偶书》)/190

3李白想家了(唐·李白《静夜思》)/193

4逃过一劫的李白(唐·李白《早发白帝城》)/196

5偷来的千古名句(唐·宋之问《渡汉江》)/199

6一个字成就千古名句(宋·王安石《泊船瓜洲》)/202

7杜甫与成都草堂的故事(唐·杜甫《绝句》)/205

8七岁写诗的小女孩(唐·七岁女《送兄》)/208

第七章 春夏秋冬咏四季

1一年之计在于春(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12

2春雨贵如油(唐·杜甫《春夜喜雨》)/215

3苏轼喜欢吃河豚(宋·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218

4柳絮与雪花的故事(唐·韩愈《晚春》)/221

5有名的清明诗(唐·杜牧《清明》)/224

6山上的桃花开得晚(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227

7池塘也有好风景(宋·杨万里《小池》)/230

8雪花和梅花比赛(宋·卢梅坡《雪梅》)/232

9在绝境里的柳宗元(唐·柳宗元《江雪》)/236

10打油诗是什么诗(唐·张打油《咏雪》)/239

作者介绍


安宝儿妈妈 安宝儿妈妈,原名崔瑶,女,1986年生,陕西西安人。学医出身,自由撰稿人,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检察日报》《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羊城日报》等全国各类报刊先后发表散文、随笔、亲子类文章300余篇,编著过“南京大学文学起航系列”之《三字经》《弟子规》。2015年开设“安宝儿妈妈”公众号,面向儿童、家长讲述古典文化知识。

文摘


序言



给孩子的古诗故事:穿越千年,聆听诗魂之语 古诗,是中国文学瑰宝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们穿越千年时光,承载着先贤的情感、智慧与哲思。然而,对于年幼的孩子们来说,这些古老的诗篇,有时如同一扇紧闭的大门,门后的世界充满了诗意与美妙,却难以轻易触及。 《给孩子的古诗故事》正是这样一把钥匙,它试图温柔地推开这扇门,让古诗的芬芳,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悄然绽放。这并非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诗歌,更是一次充满想象力的旅程,我们将跟随一位位诗人的脚步,穿越历史的长河,走进他们当时的生活场景,感受他们笔下的喜怒哀乐。 一、 从诗人的眼中看世界:走进他们的诗意生活 我们精心挑选了数十首脍炙人口、意境优美的古诗,并为每一首诗都编织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些故事,并非凭空捏造,而是以诗歌为核心,挖掘其创作背景、诗人经历,以及诗歌所描绘的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 例如,当我们翻开李白的《静夜思》,孩子们的脑海中浮现的,不再仅仅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冰冷文字,而是一个身在异乡的少年,夜深人静之时,望着一轮孤月,思念家乡的种种情景。我们会讲述李白年少时仗剑远游的豪情,讲述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甚至想象他当时可能是坐在怎样的窗边,感受着怎样的夜风,才写下这流传千古的诗句。 又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我们将带领孩子们走进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但即使在动荡之中,依然有人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丰收的期盼。我们将描绘出春雨悄悄滋润万物的景象,让孩子们理解“润物细无声”的诗意,以及农民们对一场及时雨的欣喜与感激。故事中,也许会有一个辛勤劳作的农夫,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春雨,心中充满了对来年丰收的憧憬。 我们还会走进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不仅仅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更是描绘出当时登高望远的壮阔景象。想象一下,站在高耸的鹳雀楼上,俯瞰黄河奔腾,远眺群山连绵,那种开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的无限遐想,都将通过故事娓娓道来。 二、 诗歌里的情感密码:触摸先贤的脉搏 古诗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打动无数人心,正是因为它们蕴含着最真挚、最普遍的人类情感。我们的故事,便是要解开这些情感密码,让孩子们在故事中,与诗人产生共鸣。 当读到孟郊的《游子吟》,我们将引导孩子体会“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所蕴含的母爱。故事中,可能会描绘一位母亲,在寒冷的冬夜,为即将远行的儿子一针一线地缝制衣裳,那针线里包含着多少叮咛与不舍。孩子在故事中,会感受到被爱的温暖,也会学会感恩父母的辛劳。 读到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我们将展现离别时的依依不舍。故事中,两位好友在灞桥送别,频频举杯,互相勉励,却又掩饰不住心中的失落。孩子们会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背后,是何等深厚的友情,以及面对离别的无奈与祝福。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在描绘草色的同时,也道出了离别时的感伤。我们会将重点放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象征的生命力,以及诗人送别朋友时的复杂心情。故事中,也许会描绘一位少年,望着漫山遍野的青草,想起即将远行的挚友,心中百感交集。 三、 穿越时空的意象之旅:在想象中遨游 诗歌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其精妙的意象运用。我们的故事,就是要将这些抽象的意象,转化为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感受的画面。 唐诗中的山水,常常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我们会带领孩子走进王之涣笔下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想象那孤帆在无垠碧空中的远去,体会其中的寂寥与辽阔。我们会描绘出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瀑布,让孩子们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感受李白豪放的胸襟。 唐诗中的月亮,更是承载了无数的情感。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张若虚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亮成为了思念、团圆、永恒的象征。我们的故事,会将这些月光下的情景一一呈现,让孩子在皎洁的月光下,体会思念的滋味,感受天涯共此时的浪漫。 四、 诗歌中的哲理启迪:种下智慧的种子 古诗并非仅仅是优美的文字,它们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能够启迪孩子的心灵,引导他们思考人生。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仅仅是写景,更是对人生进取精神的写照。在故事中,我们会强调要想看得更远,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不断向上攀登。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则用生动的比喻,揭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故事中,我们会设身处地地为孩子们讲解,有时跳出自己的圈子,换个角度看问题,才能看得更清楚。 五、 语言的魅力与韵律的节奏:在吟诵中感受美 我们深知,古诗的语言本身就具有独特的魅力,其精炼的文字、考究的韵律,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故事的讲述中,我们会适时地引入原诗,并加以引导,鼓励孩子们尝试吟诵。 我们会用清晰、生动的语言,解释诗歌中一些可能对孩子来说较为生僻的词语,但绝不会因此破坏诗歌本身的意境。我们会通过故事的铺垫,让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例如,在讲述《静夜思》时,我们可以先用故事描绘场景,再自然地引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孩子们在理解了思乡之情后,再去体会这四句诗的朗朗上口,感受“光”、“霜”、“月”、“乡”的韵脚。 《给孩子的古诗故事》并非一本枯燥的教课书,它是一扇窗,一扇通往古代中国文化世界的美丽窗户。 它是一本故事书,用生动的情节,将古诗的魅力娓娓道来。 它是一本启蒙书,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下热爱文学、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 它更是一次亲子阅读的绝佳载体。 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想象,一起感受诗歌带来的温暖与力量。在故事的结尾,我们还会留下一些小小的思考题,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我们相信,当孩子们读完这本《给孩子的古诗故事》,他们不仅会爱上这些古老的诗篇,更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先贤的智慧,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出对生活的热爱,对情感的细腻,以及对美的独特感知。 就让我们一起,推开这扇门,走进诗歌的世界,倾听那穿越千年的诗魂之语吧。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深信,孩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应该始于那些最经典、最动人的作品。在众多的儿童读物中,《给孩子的古诗故事》这本书,无疑成为了我心目中的首选。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对品质的承诺。 初次翻阅,就被书中那浓郁的中国古典韵味所吸引。精美的插画,运用了写意的水墨风格,色彩淡雅,笔触灵动,每一幅都仿佛是中国画中的一帧,将诗歌的意境 rendered 得淋漓尽致。我深知,对于孩子们来说,生动的视觉元素,是他们打开阅读之门最有效的钥匙。 这本书最令人称道的地方,在于它将古诗词的解读,巧妙地融入到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之中。它没有生硬地给出定义和解释,而是通过描绘诗人创作时的场景、他们的生活经历,以及当时的心境,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诗,书中并没有简单地告诉孩子这是“思乡诗”,而是描绘了李白在寂静的夜晚,望着窗前的明月,思念起远方的亲人,那种孤独和乡愁,通过细腻的叙述,变得鲜活而感人,让孩子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书中选取的诗歌,也十分考究,几乎涵盖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各个重要时期和代表性诗人。而且,作者在讲述故事时,还会适时地穿插一些相关的历史知识、文化背景,甚至是诗人的生平轶事,这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层次感。比如,在讲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时,书中不仅描绘了农民的辛劳,还简单介绍了古代的农业生产方式,让孩子对“粒粒皆辛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我尤其欣赏书中语言的运用。作者在叙述故事时,用词非常精准,既保持了古诗词的典雅韵味,又极其贴近孩子的理解能力。读起来,没有丝毫的生涩感,反而充满了亲切和趣味,仿佛是一位长者在耐心教导。 书中对于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处理得也极其精彩。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书中不仅仅是描绘了壮丽的景色,还通过对诗人登高望远的场景和内心的感慨的描绘,让孩子能够体会到那种雄浑开阔的意境,以及诗人胸襟的辽阔。 此外,本书在情感的引导方面,也做得非常到位。比如,在讲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时,书中描绘了王维送别挚友的情景,那种真挚的情感,不舍的祝福,让孩子能够深刻理解友情的珍贵,以及离别的伤感。 这本书的整体设计,也让人赏心悦目。纸张的质感优良,印刷清晰,色彩运用得当,阅读起来非常舒适。精美的插图贯穿全书,让孩子始终保持阅读的兴趣。 总而言之,《给孩子的古诗故事》是一本集艺术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优秀儿童读物。它以一种温和而充满智慧的方式,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瑰宝,一点一点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为他们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

评分

在浩瀚的儿童读物海洋中,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中华古诗词的魅力,并从中汲取智慧和情感滋养的作品。《给孩子的古诗故事》,这本书,无疑是我近期发现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满足了我对一本书的所有期待,甚至在很多方面,都超出了我的想象。 首先,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散发出一种沉静而典雅的气质。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这个名字本身就预示着其内容的严谨与专业。当我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那些充满中国传统韵味的插画。它们色彩柔和,笔触细腻,每一幅都仿佛是为诗歌量身定做的意境图,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我深信,好的插画,是能够帮助孩子打开想象之门,让他们更容易走进古诗词的世界。 这本书最让我赞叹之处,在于它将古诗词的解读,巧妙地融入了引人入胜的故事之中。它没有生硬地堆砌知识点,而是通过生动的情节,将诗人当时的心境、创作的背景,以及诗句所蕴含的情感,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比如,对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诗,书中并没有直白地解释“思念家乡”,而是通过描绘李白在异乡的寂寥,月光洒满窗前,勾起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那种孤独和惆怅,通过故事的铺陈,让孩子能够感同身受,理解诗歌背后更深层的情感。 书中选取的诗歌,也极具代表性,几乎涵盖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各个时期和流派。并且,作者在讲述故事时,不仅仅是围绕着诗歌本身,还会适时地融入一些相关的历史典故、文化背景,以及诗人的生平趣事。例如,在讲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首诗时,书中穿插了古代农业生产的介绍,让孩子了解农民的辛勤劳作,从而深刻理解“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这种知识的延展性,让阅读变得更加丰富。 我特别喜欢书中语言的运用。作者在讲述故事时,用词非常精准而生动,既保留了古诗词的韵味,又易于孩子理解。读起来,不会有枯燥乏味的感觉,反而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娓娓道来,充满了智慧和趣味。 书中对于一些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处理得尤为精彩。例如,在讲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书中不仅仅是描绘了壮丽的景色,还通过对诗人当时身处的环境和内心的感受的描绘,让孩子能够体会到那种苍凉、辽阔的美,以及诗人开阔的胸襟。 此外,这本书在情感的引导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例如,在讲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时,书中描绘了王维送别挚友的场景,那种不舍和祝福,让孩子能够体会到友情的珍贵和离别的伤感,同时也感受到了诗歌中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我也要特别提及。纸张的质感非常好,印刷清晰,色彩运用得当,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每首诗和故事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兴趣。 总而言之,《给孩子的古诗故事》是一本集艺术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优秀儿童读物。它用一种温和而充满智慧的方式,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瑰宝,一点一点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我相信,它会是孩子童年里,一段难忘的文化启蒙之旅。

评分

当我第一次在书架上看到《给孩子的古诗故事》这本书时,它散发出的那种沉静而典雅的气质,立刻吸引了我。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这个名字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品质和信赖。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爱上古诗词,并从中汲取智慧和情感的作品,而这本书,无疑给了我极大的惊喜。 首先,这本书的插画风格,我必须大力称赞。它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风格,色彩淡雅,笔触细腻,每一幅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仿佛将诗歌中的意境具象化,让孩子们更容易走进古诗词的世界。我深知,对于小读者来说,生动的视觉元素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关键。 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将枯燥的古诗词,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力。作者并没有生硬地解释诗句,而是巧妙地将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融入到故事之中。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诗,书中并没有简单地说“这是关于思乡的诗”,而是描绘了李白在异乡的夜晚,望着窗外的明月,勾起了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那种孤独和乡愁,通过生动的故事,让孩子能够感同身受,理解诗歌背后更深层的情感。 书中选取的诗歌,也极具代表性,几乎囊括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华。而且,作者在讲述故事时,不仅仅停留在诗歌本身,还会适时地穿插一些历史典故、文化背景,甚至是诗人的趣闻轶事,这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层次感。比如,在讲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时,书中不仅描绘了农民的辛劳,还简单介绍了古代的农业生产方式,让孩子对“粒粒皆辛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我特别欣赏书中语言的运用。作者在描述故事时,用词非常贴近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生僻的词汇,但同时又保留了古诗词那种含蓄、典雅的韵味。读起来,一点都不会感到枯燥,反而充满了亲切和趣味,仿佛是一位长者在耐心教导。 书中对于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处理得也十分精彩。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书中不仅仅是描绘了壮丽的景色,还通过对诗人登高望远的场景和内心的感慨的描绘,让孩子能够体会到那种雄浑开阔的意境,以及诗人胸襟的辽阔。 此外,本书在情感的引导方面,也做得非常到位。比如,在讲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时,书中描绘了王维送别挚友的情景,那种真挚的情感,不舍的祝福,让孩子能够深刻理解友情的珍贵,以及离别的伤感。 这本书的整体设计,也让人赏心悦目。纸张的质感优良,印刷清晰,色彩运用得当,阅读起来非常舒适。精美的插图贯穿全书,让孩子始终保持阅读的兴趣。 总而言之,《给孩子的古诗故事》是一本集艺术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优秀儿童读物。它以一种温和而充满智慧的方式,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瑰宝,一点一点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为他们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让我的孩子真正爱上古诗词的书,而不是简单地应付考试。当我在书店的角落里,无意间瞥见这本《给孩子的古诗故事》时,我立刻被它身上散发出的一种独特气质所吸引。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厚重感和专业性。 翻开书,一股浓郁的中国风扑面而来。书中的插画,简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们不是那种为了吸引孩子而设计的卡通形象,而是带着浓浓的中国古典水墨韵味,色彩淡雅,线条流畅,每一幅都仿佛在讲述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我常常觉得,好的插画,能够让文字的意境更加鲜活,尤其对于年幼的孩子,视觉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将枯燥的诗句,巧妙地转化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它没有直接给出诗歌的解释,而是通过描绘诗人当时的情景,以及他们内心的情感,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理解诗歌的含义。比如,在讲到李白的《静夜思》时,书中并不是简单地说“这首诗表达了思乡之情”,而是描绘了李白在异乡的夜晚,望着窗外的明月,脑海中浮现出家乡的点点滴滴,那种孤独和思念,通过故事的讲述,一下子就变得鲜活起来,让孩子能够感同身受。 书中的选诗范围,也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华。而且,作者在讲述故事时,不仅仅停留在诗歌本身,还会适当地穿插一些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甚至是当时的社会风貌。比如,在介绍杜甫的《春望》时,书中就讲述了安史之乱给长安城带来的巨大破坏,以及诗人目睹战乱后内心的悲痛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种历史的纵深感,让孩子在读诗的同时,也能对历史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 我特别欣赏书中语言的运用。作者在描述故事时,用了非常贴近孩子理解能力的语言,没有生僻的词汇,但同时又保留了古诗词那种含蓄、典雅的韵味。读起来,感觉就像是一位慈祥的长辈,在娓娓道来,既有知识性,又有情感的温度。 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也做得非常出色。例如,在描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时,插画不仅展现了壮丽的景色,还通过对“黄河”奔腾入海的细节描绘,营造出一种雄浑开阔的意境,让孩子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 而且,书中不仅仅是讲故事,还常常会引导孩子去思考。比如,在讲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书中并没有简单地强调“不要浪费粮食”,而是通过描绘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让孩子从心底里体会到食物的来之不易。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有力量。 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描绘情感的诗歌,处理得也十分到位。例如,在讲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时,书中描绘了两位挚友,虽然身处天涯海角,但心却紧密相连的场景,让孩子能够理解,真正的友情,可以超越时空的距离。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让我非常满意。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色彩饱满而不刺眼。整体的阅读体验非常舒适。 总而言之,《给孩子的古诗故事》是一本真正意义上能够陪伴孩子成长的优秀读物。它用最温和的方式,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瑰宝,一点一点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我毫不犹豫地向所有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爱上古诗词,爱上传统文化的家长们推荐它。

评分

在我为孩子寻找一本能够真正激发他们对古诗词兴趣的读物时,《给孩子的古诗故事》这本书,无疑是我的不二之选。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信心。 初次翻阅,就被书中那些充满中国传统韵味的插画深深吸引。它们色彩淡雅,笔触细腻,每一幅都仿佛是中国山水画的精品,将诗歌中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我深知,对于孩子们来说,生动而富有艺术性的插画,是他们打开阅读之门最有效的途径,而这本书,无疑为他们准备了这样一把美丽的钥匙。 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它将枯燥的古诗词,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力。作者并没有生硬地解释诗句,而是巧妙地将诗人的生活经历、创作时的心境,以及诗歌背后的故事,一一娓娓道来。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诗,书中并没有直接分析“思乡”二字,而是通过描绘李白在异乡的夜晚,望着窗外的明月,回想起家乡的点点滴滴,那种孤独和思念之情,通过故事的铺陈,一下子就跃然纸上,让孩子能够感同身受,理解诗歌背后更深层的情感。 书中选取的诗歌,也极具代表性,几乎涵盖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华。而且,作者在讲述故事时,不仅仅停留在诗歌本身,还会适时地穿插一些历史典故、文化背景,甚至是诗人的趣闻轶事,这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层次感。比如,在讲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时,书中不仅描绘了农民的辛劳,还简单介绍了古代的农业生产方式,让孩子对“粒粒皆辛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我特别欣赏书中语言的运用。作者在描述故事时,用词非常贴近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生僻的词汇,但同时又保留了古诗词那种含蓄、典雅的韵味。读起来,一点都不会感到枯燥,反而充满了亲切和趣味,仿佛是一位长者在耐心教导。 书中对于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处理得也十分精彩。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书中不仅仅是描绘了壮丽的景色,还通过对诗人登高望远的场景和内心的感慨的描绘,让孩子能够体会到那种雄浑开阔的意境,以及诗人胸襟的辽阔。 此外,本书在情感的引导方面,也做得非常到位。比如,在讲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时,书中描绘了王维送别挚友的情景,那种真挚的情感,不舍的祝福,让孩子能够深刻理解友情的珍贵,以及离别的伤感。 这本书的整体设计,也让人赏心悦目。纸张的质感优良,印刷清晰,色彩运用得当,阅读起来非常舒适。精美的插图贯穿全书,让孩子始终保持阅读的兴趣。 总而言之,《给孩子的古诗故事》是一本集艺术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优秀儿童读物。它以一种温和而充满智慧的方式,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瑰宝,一点一点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为他们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

评分

作为一位对古典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家长,我在众多儿童读物中搜寻能够触及孩子心灵,又能传递文化底蕴的作品。《给孩子的古诗故事》,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近期最大的收获。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带领孩子穿越时空,去感受古诗词背后那深邃的情感和动人的故事。 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那沉静而富有力量的封面设计。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一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对品质的承诺。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温润而雅致的艺术气息。书中的插画,我必须强调一下,它们简直是神来之笔!那种中国传统绘画的韵味,用色淡雅,笔触灵动,每一幅都仿佛为诗歌注入了灵魂,让原本就富有想象力的诗句,变得更加具象和生动。我常常觉得,好的插画,是连接孩子与文字之间一座最美的桥梁。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是我最欣赏的地方。它没有采用枯燥的百科全书式的解释,而是将每一首诗,都巧妙地融入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之中。例如,当我看到“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时,书中并没有简单地解释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早晨,而是讲述了孟浩然在春日里,因为睡得香甜而错过了早起的时机,醒来时听到窗外此起彼伏的鸟鸣声,那种悠然自得的心境,通过故事的铺陈,一下子就鲜活起来了。这种叙事,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就记住了诗句,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 书中对于诗歌的选材,也相当精炼。它囊括了从先秦到唐宋明清的许多经典诗篇,而且并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精心挑选那些最能体现诗人情感、最富含故事性的作品。比如,在讲述杜甫的《赠卫八处士》时,书中描绘了诗人与老友重逢,物是人非的场景,那种复杂的情感,通过细腻的笔触,让孩子能够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和友情的珍贵。 语言的运用,是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作者在用词上,既保持了古诗词本身的韵味,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叙述,让孩子能够轻松理解。我发现,很多时候,我比孩子还要入迷,因为那些故事,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也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这种情感的共鸣,是很多儿童读物难以企及的。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历史背景的介绍,它们并非是冗长的说教,而是恰到好处地融入到故事中。比如,在讲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时,书中穿插了古代农业生产的简要介绍,以及农民的辛劳,让孩子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粒粒皆辛苦”的意义。这种知识的渗透,让阅读变得更加丰富和有层次。 书中的细节处理,也十分到位。例如,在描绘“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时,插画不仅仅是展现了壮丽的景色,还通过对“孤城”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边塞的苍凉和肃杀之感,这种意境的营造,是本书的艺术价值所在。 我还发现,这本书在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体验情感方面,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在讲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时,书中描绘了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的场景,那种关爱和不舍,让孩子能够体会到亲情的伟大。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让人赏心悦目。文字大小适中,留白恰当,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每首诗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不会感到单调。 总而言之,《给孩子的古诗故事》是一本集艺术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优秀儿童读物。它以一种温和而充满智慧的方式,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瑰宝,一点一点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我深信,这本书会成为孩子童年记忆中最闪耀的一颗星。

评分

当我拿起这本《给孩子的古诗故事》时,我立刻被它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古朴典雅的气息所吸引。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值得信赖的品质感。我一直希望能为孩子找到一本既能让他们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又能让他们产生浓厚兴趣的书,而这本书,无疑给了我一个完美的答案。 翻开书,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精美绝伦的插画。它们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色彩淡雅,笔触细腻,每一幅都仿佛拥有生命,将诗歌中的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常常觉得,好的插画,就像是古诗词的翅膀,让它们得以在孩子的想象中自由飞翔。 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它将那些看似遥远的古诗词,通过生动的故事,变得触手可及。作者没有采用干巴巴的解释,而是巧妙地将诗人的生活经历、创作时的心境,以及诗歌背后的故事,一一娓娓道来。例如,在讲述李白的《静夜思》时,书中并没有直接分析“思乡”二字,而是通过描绘李白在异乡的夜晚,望着一轮孤月,回想起家乡的点点滴滴,那种孤独和思念之情,通过故事的铺陈,一下子就跃然纸上,让孩子能够真切地体会到那种情感。 书中选取的诗歌,也极具代表性,从先秦的《诗经》到唐诗宋词的巅峰,再到一些元曲的佳作,几乎涵盖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华。而且,作者在讲述故事时,不仅仅停留在诗歌本身,还会适当地穿插一些历史背景、文化典故,以及诗人的趣闻轶事,让孩子在品读诗歌的同时,也能对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我特别欣赏书中语言的运用。作者在讲述故事时,用词非常贴近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生僻的词汇,但同时又保留了古诗词那种含蓄、典雅的韵味。读起来,既不会让孩子感到晦涩,又能让他们感受到文字的美感。 书中对于一些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处理得也十分精彩。例如,在讲解“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时,书中描绘了孟浩然在春日里,睡得香甜,醒来时听到窗外此起彼伏的鸟鸣声,那种悠然自得的心境,通过故事的描绘,让孩子能够感受到春天生机勃勃的美。 而且,这本书在引导孩子理解情感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例如,在讲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时,书中描绘了王维送别挚友的场景,那种不舍和祝福,让孩子能够体会到友情的珍贵和离别的伤感,同时也感受到了诗歌中积极的人生态度。 本书的排版设计,我也要特别提及。纸张的质感非常好,印刷清晰,色彩运用得当,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每首诗和故事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兴趣。 总而言之,《给孩子的古诗故事》是一本集艺术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优秀儿童读物。它用一种温和而充满智慧的方式,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瑰宝,一点一点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我相信,它会成为孩子童年里,一段难忘的文化启蒙之旅。

评分

这本《给孩子的古诗故事》真是一本宝藏!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在书店里翻到它的。当时就被它精致的封面吸引了,古朴典雅的风格,仿佛一下子就把人带回了那个遥远的诗歌年代。我本身对古诗词就情有独钟,但总觉得很多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和意境,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有些晦涩难懂。这本书的出现,恰好解决了我的这个顾虑。 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充满古韵的插画,色彩柔和,笔触细腻,每一幅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然后是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古诗,但不同于以往的枯燥解释,这里将每一首诗都融入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之中。比如,将李白的《静夜思》描绘成一个思乡心切的游子,在异乡的月光下,回忆起家乡的点点滴滴,那种孤独和思念之情,通过故事的讲述,一下子就鲜活起来了。又比如,杜甫的《春望》,不再是冷冰冰的“国破山河在”,而是通过对战乱中长安城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让孩子能更直观地感受到那份沉重的历史感和对家国命运的担忧。 这本书的选诗范围也很广,从先秦的《诗经》,到唐诗宋词的巅峰,再到元曲的一些佳作,几乎涵盖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华。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诗词故事化,还会适当地加入一些关于诗人创作背景、当时的历史风貌的介绍,以及诗歌的简要赏析。这些内容的加入,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也能对古诗词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故事的表面。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处理得非常好,既保留了古诗词原有的韵味,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叙述,让孩子能够轻松理解。很多时候,我发现自己读着读着,都被故事深深地吸引了,甚至比孩子还要投入。这种将文学经典以一种亲切、活泼的方式呈现出来,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它不仅能激发孩子对古诗词的兴趣,更能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喜爱。 特别是书中的一些细节处理,比如在讲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作者并没有直接说李白思念家乡,而是通过描绘李白看到月光后,脑海中浮现出的家乡小溪边玩耍的场景,还有母亲温柔的呼唤声,这种具象化的描绘,让孩子更能体会到“思念”这个抽象的情感。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比直接灌输道理要有效得多。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挖掘出的不为人知的小故事。比如,关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首诗,很多孩子都知道是描绘农民辛苦,但这本书里还讲述了李绅当年因为目睹农民的辛劳而写下此诗的契机,以及这首诗对当时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这样的故事,让诗歌不再是陈旧的文字,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现实意义。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让人赏心悦目。每首诗和故事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与诗歌内容紧密结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讲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时,插图就展现了壮丽的黄河奔腾入海的景象,配合文字,营造出一种雄浑开阔的意境,让孩子仿佛身临其境。 而且,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灵活,有时是温馨的对话,有时是充满想象力的比喻,有时又是跌宕起伏的情节。这使得即便是枯燥的历史事件或诗人的生平,也能被讲述得引人入胜。例如,在介绍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字面意思,而是描绘了王之涣登楼远眺,心胸开阔,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画面,让孩子能理解诗歌背后更深层的哲学思考。 总体而言,这是一本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优秀儿童读物。它不仅仅是教会孩子认识古诗词,更是通过诗歌,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到古代文人的风采,更重要的是,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细腻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作为家长,我非常庆幸能够找到这样一本能够引导孩子走进古诗词世界的好书。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关于诗人离别、思念、感慨命运的诗歌时,那种恰到好处的情感把握。既不会让孩子感到过于悲伤,又能让他们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情。比如,在讲述柳永的《雨霖铃》时,作者通过一个细腻的场景,描绘了恋人分别时的不舍,以及那种“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的无奈,这种情感的传递,非常适合引导孩子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

评分

当我无意间在书店的儿童读物区,发现了这本《给孩子的古诗故事》时,它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独特韵味,立刻吸引了我。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严谨和传承的意味,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翻开书,最让我惊艳的是那些精美的插画。它们并非是时下流行的卡通风格,而是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技法,色彩淡雅,线条流畅,每一幅都充满了诗意,仿佛将古诗词的世界,以一种最直观、最美好的方式呈现在孩子面前。我深知,好的插画,是孩子们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而这本书,无疑为他们准备了一把金钥匙。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将古诗词的解读,巧妙地融入到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之中。它没有枯燥的解释,而是通过描绘诗人创作时的场景、他们的生活经历,以及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诗,书中并没有简单地告诉孩子这是“思乡诗”,而是描绘了李白在异乡的夜晚,望着窗前的明月,勾起了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那种孤独和乡愁,通过生动的故事,让孩子能够感同身受,理解诗歌背后更深层的情感。 书中选取的诗歌,也极具代表性,几乎囊括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华。而且,作者在讲述故事时,不仅仅停留在诗歌本身,还会适时地穿插一些历史典故、文化背景,甚至是诗人的趣闻轶事,这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层次感。比如,在讲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时,书中不仅描绘了农民的辛劳,还简单介绍了古代的农业生产方式,让孩子对“粒粒皆辛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我特别欣赏书中语言的运用。作者在描述故事时,用词非常贴近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生僻的词汇,但同时又保留了古诗词那种含蓄、典雅的韵味。读起来,一点都不会感到枯燥,反而充满了亲切和趣味,仿佛是一位长者在耐心教导。 书中对于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处理得也十分精彩。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书中不仅仅是描绘了壮丽的景色,还通过对诗人登高望远的场景和内心的感慨的描绘,让孩子能够体会到那种雄浑开阔的意境,以及诗人胸襟的辽阔。 此外,本书在情感的引导方面,也做得非常到位。比如,在讲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时,书中描绘了王维送别挚友的情景,那种真挚的情感,不舍的祝福,让孩子能够深刻理解友情的珍贵,以及离别的伤感。 这本书的整体设计,也让人赏心悦目。纸张的质感优良,印刷清晰,色彩运用得当,阅读起来非常舒适。精美的插图贯穿全书,让孩子始终保持阅读的兴趣。 总而言之,《给孩子的古诗故事》是一本集艺术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优秀儿童读物。它以一种温和而充满智慧的方式,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瑰宝,一点一点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为他们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

评分

《给孩子的古诗故事》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这样对传统文化怀有深厚感情,又希望将这份美好传递给下一代的家长们量身定做的。我常常在想,如何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让我的孩子能够静下心来,去感受古诗词的韵味,去理解那些穿越千年的情感?这本书,无疑给出了一个绝佳的答案。 初次翻阅,就被它沉静而富有质感的封面所吸引。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严谨和传承的意味。当我翻开书页,那种期待感更是被无限放大。里面的插画风格,我非常喜欢,不是那种花哨的卡通,而是带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水墨韵味,色彩雅致,线条流畅,每一幅都仿佛是为诗句量身打造的意境图。我发现,好的插画,真的能为文字增添无数生命力,特别是对于年幼的孩子,视觉的引导往往比纯粹的文字更有吸引力。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也非常清晰。它并非将诗歌和故事生硬地拼凑在一起,而是巧妙地将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故事,以及诗歌本身所表达的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比如,在讲到《静夜思》时,书中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床前明月光”的字面意思,而是通过描绘李白在异乡举目无亲,看到皎洁的月光,思念起远方的家人,那种孤独和凄凉感,通过生动的故事,跃然纸上,让孩子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心中的那份柔软。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都有着非常深入和独到的解读。例如,在讲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时,作者不仅仅是解释了王维送别友人时的不舍,更是将当时那个年代的送别习俗,以及“阳关”这个地名的历史意义都融入其中,让孩子在了解诗歌的同时,也能对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有更深的认识。这种“点”到“面”的延展,让知识的海洋更加辽阔。 书中的语言,是我认为最值得称赞的部分。作者在讲述故事时,用了非常贴近孩子理解能力的语言,没有生涩的词汇,没有复杂的句式,但同时又保留了古诗词那种含蓄、典雅的韵味。这种驾驭语言的功力,非常难得。读起来,既不像是在读教科书,也不像是在听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诗意的年代。 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描绘,而是通过对诗人所处环境的还原,以及诗人当时的内心感受的描绘,让孩子能够体会到那种苍凉、壮阔的美。这种对意境的营造,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它能极大地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 此外,这本书在引导孩子理解诗歌的内涵方面,做得也非常出色。比如,在讲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书中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要珍惜粮食,而是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农民辛勤耕作的生动故事,让孩子从心底里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食物的来之不易。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更有力量。 我非常喜欢书中对于一些诗人的人生经历的刻画,比如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书中就将他晚年的那种豪迈与悲凉,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描绘得淋漓尽致。这让孩子能够理解,古诗词不仅仅是优美的文字,更是诗人当时心境的写照,是他们人生经历的凝练。 对于这本书的印刷和装订,我也很满意。纸张的质量很好,不易损坏,油墨的色彩也饱满而不刺眼。整体的触感和视觉效果都非常舒适,这对于一本经常被孩子翻阅的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总而言之,《给孩子的古诗故事》是一本真正能够走进孩子心灵的书。它用最温柔的方式,将最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一点一滴地传递给下一代。我毫不犹豫地向所有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爱上古诗词,爱上传统文化的家长们推荐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